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懂日本战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萧西之水所著的《最懂日本战国》在借鉴了日本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摒弃了必然性的历史观和一些既成的盖棺定论,根据大历史的原则在近150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中平均撷取了30个历史事件。通过介绍这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历史细节,整个战国历史也得到概观。本书的创作初衷,除了将史学界研究成果介绍给普通读者外,还希望能够改变读者的一些思维定式和固有认识,为读者提供一些更新颖的思考方式。

内容推荐

萧西之水所著的《最懂日本战国》在详述战国历史始末的同时,也将结合日本国内的最新研究,对诸多谜团给出新的解答。《最懂日本战国》用丰富的原生细节,把战国还原成一段真实的历史,重现这一日本国史上的传奇。

目录

日本战国,为何重写

上篇:危局初现

 第一章 一切为了将军

 第二章 幕府、分裂

 第三章 大乱,勃发

 第四章 文明之终,乱世之始

 第五章 加贺,卐字旗的天下

 第六章 以实力决胜负吧!

 第七章 乱中有变

中篇:国有千万

 第八章 两座城,两场败仗

 第九章 河越城,月光

 第十章 毛利改革

 第十一章 善德寺,三国演义

 第十二章 最后的大内

 第十三章 一座银山引发的血案

 第十四章 桶狭间之战

 第十五章 宿敌,川中岛见

 第十六章 京都,60年后第二人

 第十七章 盟约算什么

 第十八章 破茧而出

下篇:万象归春

 第十九章 长筱,真是那样么?

 第二十章 御馆,上杉之警钟

 第二十一章 别了,本愿寺

 第二十二章 谜在本能寺

 第二十三章 袭取织田

 第二十四章 没错,就是关白

 第二十五章 统一,最后一战

 第二十六章 丰臣秀次,牺牲品

 第二十七章 镇国之失

 第二十八章 庆长五年,真乱

 第二十九章 江户崛起

 第三十章 大坂,炎上

试读章节

永享十年1438 6月,对足利义教已经忍无可忍的足利持氏为长子举行了成人礼元服,为其命名为足利义久。

一般而言,镰仓公方嫡长子继任之时,都需要向幕府申请使节,然后从当时的幕府将军名字中取一字放入嫡长子的名字中。如2代公方足利氏满、3代公方足利满兼的“满”取自3代将军足利义满,足利持氏的“持”取自4代将军足利义持。这种风俗在日本被称为“偏讳授予”,也可称“一字拜领”,是日本古代表示从属关系的传统习俗。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所谓“通字”,用以表示家族中不同的派系,如足利家,将军家的通字为“义”,镰仓公方的通字为“氏”。通字在如今很多日本家庭中仍然延用,如同传统中国“按字排辈”的体系一直流传到现代一样。

可以看到,足利持氏不仅违反了偏讳授予的规定,甚至违反了通字的惯例,将属于将军家的“义”字私自放入嫡长子的名字,公然表达了对幕府的对抗情绪。

由于担心战端出现,关东管领上杉宪实一如既往地反复劝阻,却引起了足利持氏的反感。8月14日,上杉宪实闻知足利持氏即将攻击自己,立刻逃回了领地上野国群马县。15日足利持氏进攻上野,上杉宪实迅速向幕府军求援,大乱爆发。

得悉情报的足利义教立刻派遣东北地区的12位国人以及信浓守护小笠原政康进入关东,对足利持氏的围攻战正式打响。为了获得大义名分,足利义教特地向天皇申请了象征大义名分的锦御旗,送交给筱川公方,要求他作为统帅督促各方军队进攻镰仓。

9月,幕府军夺取了伊豆国静冈县东部;10月3日,留守镰仓的三浦时高投靠幕府方,足利持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11月2日,上杉宪实派遣家臣与足利持氏会面,希望他能够罢兵投降。足利持氏眼见形势不利,只得进入镰仓城,来到永安寺剃发出家。

永享十一年1439 1月,上杉宪实念及主从之情,向幕府请求保住足利持氏的性命,但幕府经过重臣会议的讨论,认为留下他会成为日后的祸患,便要求上杉宪实不要留情。2月10日,上杉宪实率领联军强攻永安寺,足利持氏将儿子们送出寺院,并在寺中放火自焚。

这场永享之乱虽然是足利持氏主动发起,但从足利义教的角度来看,这却是压制镰仓公方权力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足利义教的集权统治变得更加稳固。

镰仓公方足利持氏离世,从常理来看,关东地区的权力似乎会掌握在筱川公方手中,但足利义教并不希望镰仓公方系统的人掌握关东权力,而是策划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关东进行管辖。这引起了镰仓公方支持者的恐惧,永享十二年1440 3月21日,下总国结城城茨城县结城市城主结城氏朝出面,拥立足利持氏的儿子安王丸、春王丸,接着向幕府军发出了挑战。

战役随即在7月29日展开,幕府任命斯波持种为大将,率领长尾实景、小笠原政康、今川范忠等人进入关东,协同关东管领上杉家围攻结城城。嘉吉元年1441 4月16日,城池告破,守将几乎全部阵亡,安王丸、春王丸则被带出了城池。出人意料的是,在此战进行的过程中,支持结城家的陆奥国人石川持光在永享十二年6月进攻筱川御所,足利满直被迫自尽,关东、东北地区的公方全部灭亡。

嘉吉元年4月19日,安王丸、春王丸在美浓国垂井岐阜县不破郡垂井町被斩首,据记载两人当时分别仅有12岁和10岁。不过事实上,足利持氏当时还有一个孩子活了下来,这就是年仅4岁的永寿王丸。就在幕府犹豫是否要杀掉他的时候,京都出现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刺杀事件,永寿王丸的性命这才得以保全。这个孩子后来安全回到了关东,在14年后引发了比永享之乱规模还要大的动乱——享德之乱。P8-9

序言

日本战国,为何重写?

21世纪以来,随着日本文化不断输入中国,与日本历史相关的出版物与网络平台也越来越多,这标志着中国知识阶层正在将“媚日”、“仇日”的感性宣泄转化为“知日”的理性诉求。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一本以“知日”二字为题目的杂志更进入到报刊界,为“知日”的潮流带来了一股新风。可见,这种“知日”需求又反过来促进相关文化产品的大量涌现,拙作《谁说日本没有战国》也忝列其中。

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日本历史中的日本战国历史逐渐吸引了读者眼球。尤其是在2008年畅销书《德川家康》出版后,很多读者对这位历经艰辛却坚忍不拔的人物有着深刻的印象。很快,与德川家康有关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市场上,促进了读者对德川家康的更深层了解。

战国历史正由传奇回归真实

中国关于日本战国历史最早且系统的介绍源于赤军等新战国联盟的前辈,后来著作多为补充。但迄今为止,日本战国时代的相关出版物中所采用的历史典故大多来自传说,而不是日本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如对于传奇人物真田信繁,国内书籍大多认为他在晚年改名为真田幸村。但据史学家研究,直至去世前2个月,他在给兄长的书信中依然自称“信繁”。“幸村”之名最早出现于宽文十二年(1672)的军纪小说《难波战记》,这时距离本人之死(1615)已过去半个多世纪。

诚然,最近很多著作正在对此进行修正,但在读者群中,半传说性质的日本战国体系却已经风靡开来。此外,一般读者接触历史的途径以游戏、文学、影视剧为主,致使在目前大多数战国爱好者心中,日本战国历史的传奇性、故事性更强,而其中体现出的历史性问题却遭到忽视,这与日本人目前的理解正好相反。

日本战国历史在日本也曾有过过度宣扬其传奇性、故事性的时代,但二战以后,日本人的思考模式更加开放、更加重视人本思想,因而对历史人物内心的探讨越来越多,战国人物的脸谱一个接一个地被改写。随着日本经济的战后腾飞,史学界得到的研究资金支持越来越多,以小和田哲男、家永遵嗣、柴达俊六为首的新一代日本史学家得以对战国历史的诸多细节进行了详细考证。他们对《应仁记》、《甲阳军鉴》、《太阁记》这些长期被当做正史看待的古典小说进行了批判吸收,同时以战国时期存留至今的书信、日记等可信史料为中心进行重新研究,迄今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不仅如此,他们还将研究成果以更加通俗的方式撰写成书,拉近了普通读者与史学家之间的距离,进而引发了至今仍未降温的历史热。

在这场延续了20余年的历史热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日本战国历史的读者中女性反而占据多数,熟知历史的女性更被称为“历女”。中国人一般认为男性对乱世历史的钟爱程度相对要高过女性,但在近年来的日本却恰恰相反。这种现象固然来源复杂,但或许也可以这么理解:日本史学界所发起的历史热,甚至能够波及了那些本身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女性读者。可以看出,在中国史学界和普通读者之间亟需建立一座联络的桥梁,这也是本书创作的初一衷之一。

大历史视角下的日本战国

由于日本普通读者更多接触到了史学研究,因此在日本人普遍的观念中,大历史的变化、历史细节的处理等历史性的问题相对更加重要。提及“大历史”,读者想必都会联想到黄仁宇先生及其传世著作《万历十五年》,但据笔者观察,一部分人对“大历史”的理解仅限于以整体历史的角度观察历史必然性,凡涉及乱世,动辄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予以概观。诚然,每逢乱世,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三个历史阶段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过度强调历史必然性,便容易忽略那些直接决定了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偶然因素。正如我国史学家顾诚指出,“人们太习惯于把既成事实当作历史必然”,如果将这种逻辑套在对未来的设想中,或许会因为“必然”而失去很多成功机会。

在大历史的思维方式中,对历史转折点、推进点的出现和影响以及历史细节的考察更为重视,这也更加符合《万历十五年》的逻辑。如果说历史如大河,转折点、推进点便是河道上的节点,对这些节点的前因后果进行准确研究,对这些节点的细节进行详尽考察,远比一句“大河向东流”来的有意义,也有趣味。

细加追究,不难发现在每一阶段历史的精彩纷呈背后,都有一只不断推动时代发展的历史之手,但大多数国内书籍却对这种历史上的内在联系和细节缺乏考察。比如对开启了战国时代的应仁、文明之乱,大多著作都以庄园制度的崩溃和室町幕府统治结构的松散为根本原因,却缺少将现象和根本原因连结起的历史细节。都说应仁、文明之乱是山名、细川两家之争,但或许很少人知道,山名宗全的儿子山名丰久其实是细川胜元的养子,细川胜元的正室夫人是山名宗全的养女,两家本为姻亲关系。既然这样,是什么细节将他们置于对立的层面呢?这个偶然性比起必然性而言,对历史发展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却被国内很多著作所忽视。

除去历史细节以外,国内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著作还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对战国中前期历史,诸如本愿寺占领加贺国(1488)、细川政元发动的明应之变(1493)、大内义兴进京(1508—1518)、细川家内乱(1504—1531)等重要问题不太关注。这点很容易理解,由于国内读者大多通过影视剧、游戏来了解日本历史,自然对日本战国后期的统一历史以及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类个性鲜明的人物加以关注。作者们投其所好,在这些人的身上多加笔墨,忽略了战国前期历史,拙作《谁说日本没有战国》也曾有类似的做法。

即便针对织田信长等人,部分著作也导致读者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认识。比如人们往往认为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只是被动接收了织田信长的政治、军事遗产,对日本统一的促进不大,其实这二者皆有顺应时代潮流而动之举:丰臣秀吉通过更为严密的太阁检地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还将大坂设为全国性物流中心,为确保之后以中央为核心完成对国内的征服扫除了障碍;德川家康则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文官系统,并通过分封大幅削减地方势力,由他一手创建的江户幕府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室町幕府已不可与之同日而语。

针对以上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介绍日本战国历史,本书在借鉴了日本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摒弃了必然性的历史观和一些既成的盖棺定论,根据大历史的原则在近150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中平均撷取了30个历史事件。通过介绍这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历史细节,整个战国历史也得到概观。本书的创作初衷,除了将史学界研究成果介绍给普通读者外,还希望能够改变读者的一些思维定式和固有认识,为读者提供一些更新颖的思考方式。

萧西之水

2012年3月1日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懂日本战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西之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11788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3.34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