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随缘
内容
编辑推荐

《随缘》由宣化上人著,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佛学智慧系列《不生气》、《淡定》等图书的延续产品,在浮躁的社会中,这类图书的读者群相当庞大。一部现代都市人共享的心灵顿悟书,星云大师、张德芬、素黑、林清玄等人都拥有并推崇的从容洒脱、恬淡自在的胸怀与境界。知福福在,随缘缘来;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随缘,不是无所作为,听天由命,也非放弃追求,因循苟且;而是不怨恨,不过度,不强求,不急燥。

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成熟,可以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内容推荐

《随缘》由宣化上人著,内容简介:生活中,常有人这样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我不能随心所愿?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一切都没有理由,一切都无需强求,只要随缘达命,尽力而为,皆可闲适自在。随缘,正是人们面对生活时应具有的一种人生态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生活中总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就要学会随缘,不强求。我们要相信,人生的得失并不是用这一刻来衡量的,因果循环,顺其自然才是生活的真谛所在。

《随缘》可以说是作者通过对人生的体悟,深入浅出的为读者揭示出人生的真谛——不强求。《随缘》,让看到此书的读者,都能够享受到豁达心态带给人们的那种安宁恬淡的力量,让生活顺其自然,不再强求……

目录

第一章 随因缘,才心安 1

 ——缘起时惜缘,缘灭时随缘

 1 凡事都有缘,随缘者才能遂愿 2

 2 随缘即自在,自在即可快乐 6

 3 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即常乐 10

 4 顺应事态发展,无欲者才心安 13

 5 珍惜自己所有的,幸福就在身边 17

 6 世事有机缘,顺应机缘,方能任其自然 21

 7 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24

第二章 不苛求,不强求 27

 ——强求别人就是迷失自己

 1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8

 2 与世无争,学会淡然 31

 3 人无完人,莫要苛求完美 36

 4 不强求结果,且看花开花落 39

 5 不为富贵累,坐看云卷云舒 42

 6 不受诱惑,会更快乐 47

 7 人生在世苦恼多,切莫再自寻烦恼 51

第三章 名和利,要看淡 55

 ——放下欲望才能获得幸福

 1 放下执着的名利之心 56

 2 小心难以填平的欲壑 60

 3 看淡名利,当退则退 64

 4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68

 5 一念放下,方能解脱 71

 6 心怀大爱,无私奉献 75

 7 远离名利,生命才会如云般自在 79

 8 适度地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82

第四章 不较劲,少埋怨 87

 ——忍字当先,后退亦前进

 1 与其用心计较,不如难得糊涂 88

 2 以退为进,以守为攻 93

 3 跳出设定的框架,拓展自己的内心 96

 4 莫要较劲,回归自我 100

 5 减少欲念,才会心生幸福 103

 6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07

 7 面对非议,沉默是金 111

第五章 成与败,要淡定 115

 ——怀澄清之志,做淡定之人

 1 安心当下,为明天做好积极的准备 116

 2 看淡世事,莫被富贵所累 120

 3 摒弃虚荣,寻找真正的幸福 123

 4 看淡世间名利,让心更澄澈 127

 5 得意失意当从容 130

 6 留住快乐,笑对人生风雨 134

 7 心若宽广,天高海阔 137

第六章 心豁达,身轻健 141

 ——别让自己的心背上沉重的包袱

 1 豁达乐观,快乐常在 142

 2 别让自己的心背上沉重的包袱 145

 3 宽容豁达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148

 4 人生不是没有阳光,而是缺乏感受阳光的心 151

 5 常释怀,才能真的快乐 154

 6 包容不完满,才能获得完满 157

 7 随缘自适,烦恼即去 161

 8 舍弃不必要的包袱,才能轻松自在 164

第七章 不悲观,不失落 169

 ——把握住一时,赢得了一世

 1 悲观者用墨镜遮住了世界的精彩 170

 2 远离消极态度,塑造更好的自己 174

 3 内心无比坚强,才有机会反败为胜 177

 4 悲观失落没办法,乐观坚强是财富 180

 5 乐观面对,就能重新拥有 184

第八章 勿烦恼,结善缘 187

 ——拿着是累赘,放下是超然

 1 放下仇恨,才能看得见生活之美 188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1

 3 放下无谓的烦恼,让自己身心轻松 194

 4 多些宽容,少些烦恼,生活才能畅通无阻 198

 5 勿烦恼心念宽,该放下时就放下 202

 6 结善缘,须有一颗大度之心 205

 7 心境宽,方能烦恼少 209

第九章 勿贪婪,懂舍得 213

 ——减少贪念,才能远离祸患

 1 贪婪越多,幸福指数越低 214

 2 任由内心的贪婪横行,人就会遭遇灾祸 218

 3 不去控制欲望,就会为它所困 222

 4 控制住欲望,才能把握好人生 226

 5 懂得舍得的人生,才能换取一片光明 230

 6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得无失 234

 7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39

 8 懂得舍弃,就会真的拥有 242

 9 舍不得,所以舍得 246

 10 舍得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选择 249

 11 一路舍弃,一路得到 252

 12 主动给予才可以收获更多 256

试读章节

1 凡事都有缘,随缘者才能遂愿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来时自来,去时自去,即佛家所谓“缘”。也就是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要面对各种因果缘分。缘分到来时,我们坦然面对,而缘分离去时,我们亦欣然接受。一个懂得随缘之人,才能从容地面对生命里所经历的一切,知道万事不需强求,尽人力,听天命即可。在缘分到来的时候,珍惜缘分,在缘分逝去的时候,不怨天尤人,即“顺应机缘,任其自然”。

曾经有一位书生,才华横溢,一表人才。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为其定了一门亲事。因为两家是至交,所以父亲也曾带他去过女孩家。那时,他们都只有十来岁,在大人们聊天的时候,他们两人就在屋前的葡萄树下玩游戏,很开心。后来,他父亲因为一场官司被牵连,虽没有被关进大牢,却从此家道败落。亲家看他们落到这般田地,哪里还肯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随他们过艰难的日子,于是,亲家就提出了退亲。书生的父亲秉性刚直又极爱面子,不顾儿子的痛苦失落,毅然决然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从而致使书生有一段时间一直无法走出失去心爱之人的痛苦。

后来,书生的父亲病重临终时对他说:“孩子,是我对不起你,如果不是家中突遭变故,想你早已与那女孩成亲而且膝下有子了,可是……(父亲无奈地摇摇头),就算这样你也不该如此沉沦,让那家人觉得放弃我们是一个正确的抉择啊!你少小读书,聪明伶俐,父亲曾将振兴家业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你的身上。可惜,你就这样一蹶不振,让我死不瞑目啊!”父亲的一席话,如一盆清凉之水浇醒了书生。看看不久于世的父亲,看看年事已高的母亲,他咽下眼泪,对父亲发誓一定不辜负父亲对自己的希望。父亲死后,他发奋苦读,三年后考取了功名,还在母亲的撮合下与一个女子成了婚。可是,他并不快乐,心中总是想着自己的初恋情人,而且他原以为自己能忘记的一切,却早已深植于心底,从而致使他衍生出了思念、屈辱、仇恨,甚至他想利用自己的职权报复他的初恋情人及其父亲。

一日,好友约他去山中一寺庙品禅茶,在那里遇见一位高僧,这位高僧对他说:“官人虽然事业通达,可是眉心有郁结之气,想必有什么事情无法让你开怀吧?”于是书生便向高僧讲述了自己的平生遭遇,讲述了自己心中无法放下当日定过亲的女孩。高僧听后,命小童拿来一面镜子,递到书生面前,书生疑惑不解地望向镜子,他看到镜子里有一片苍茫的海水,一个女子赤身死在了海岸上。女子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一会儿,有个男人从这里经过,他看见死在海边的女子,摇摇头走了过去;没过多久,又有一个男人从远处走了过来,看见躺在沙滩上的女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她盖上,然后看了看她离开了;尔后,又有一个男人经过这里,他看见女子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海边挖了一个坑,将女子小心翼翼地掩埋了。

书生看后未明其理,僧人就说,沙滩上死去的裸体女子就是你心上人的前世,而那位上前为她盖了一件衣服的人就是你,但那个把她埋葬的人就是她现在的丈夫。这辈子她与你相恋就是为了还你送她衣服的情分。书生听后恍然大悟,心胸也顿时变得开阔起来,纠结在他内心多年的怨恨立即化作一缕云烟飘散了。从此以后,书生就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自己的妻子,与妻子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过着开心的生活,也不再会为一些无谓的事情烦恼。而对于生活中的一切,他也都能以一种随缘的态度去面对。

人生在世有诸多缘,父母之缘、兄妹之缘、朋友之缘、爱情之缘,还有我们此生曾经历的人生机遇,都是缘分所致。而我们能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里所遭遇的种种机缘,主要看我们怎样对待“缘分”。可以说,如果一个人能在来去纷繁的世事中不自求烦恼,他就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大千世界无限精彩,诱惑着我们每一个人去不断地寻求、索取。然而,大千世界也有着许多不如意,这就注定人们期望的未必会得到,而慢慢地,人们就会领悟到人世艰难、知音难觅、爱情更不是想拥有就能拥有。很多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往往会自暴自弃;在面对所爱之人转身离去时,往往会万般痛苦,甚至在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

佛家告诉我们要放下执着,一切随缘,让因果自作定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在过程中得到享受,而不应被结局所困扰。人与人相爱是一种幸福,在相爱的时光里彼此相互关怀、相互给予,从而致使两个人都获得美好快乐的人生感受。而一旦缘分不在,我们就该安静地放手,并送上美好的祝愿,这样才不枉彼此相识、相爱一场。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两个人能够遇见已实属不易,又何况倾心相恋一场。

同样,我们也应该以一种随缘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没有谁会一辈子一帆风顺。当生活给了你挫折的经历时,你也要坦然接受,并把它当作是人生的一次学习和历练,在其中寻求积极的因素以丰富自己的阅历,锻炼自己内心的强大意志,使得自己今后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更加有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的一辈子谁也不知道会经历什么,如果能把苦难看作人生必修的功课;把失去爱人看作前世修得的一段短暂相遇的“缘分”……以随缘的心态看得失,那么我们的心胸就会更加豁达,人生就会快乐许多。

一位修行的禅师在月色下于山林中散步归来,恰逢一小偷溜进他的禅房中行窃。由于他害怕惊动小偷,所以就一直站在门口等着小偷。而小偷在禅房中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值钱的东西,于是他就走了出来。看见禅师站在外面,小偷一惊,这时禅师对他说:“你走这么远的山路来看我,我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啊,夜凉露重,我就把我的衣服送给你吧。”说着,禅师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小偷披上,以致小偷不知所措地低着头溜走了。禅师望着月色下小偷渐渐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清早,禅师醒后推门出去,见昨夜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见状,禅师非常高兴,说:“我真的送给了他一轮明月。”

无疑,禅师与小偷的不期而遇也是一种缘分,而禅师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小偷,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的归还,更是体会到他人为善的真正快乐。

凡事都有缘,而随缘者才能遂愿,这就要求人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事,以超然的心态看待得失——这样收获的才会是快乐的天地。

P2-5

序言

前言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一帆风顺,因为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诸多不如意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之事呢?佛语有云:“随缘即适,烦恼即逝。”佛家对世间万物都讲一个“缘”字,认为万事都有其存在和消失的来由,而世间万物的联系都因“缘”而起。所以,佛说:“顺应机缘,顺其自然。”“随缘”一词便是由此而来,其中的“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是不躁进、不怨恨、不妄求,更是让我们把握当下拥有的,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可以说,“随”是达观,是洒脱,是一种大气量,大智慧。

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缘让我们与这个世界相会,与不远千里的人走到一起。无疑,擦肩而过是“缘”,两个陌生人相视一笑也是缘,相遇相逢更是缘。

“随缘”不是听天由命,不是逃避问题和困难,而是用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积极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让人在得意之时依然拥有一颗恬静之心,拥有冷静的头脑。可以说,它是在饱经沧桑之后,历练出的一种达观、修养,是阅尽人世风雨后的一种顿悟。

世人常怀“执着”之心,不肯放下,因此会生出无限烦恼。殊不知,事有因缘,而这个缘却不会随着你的意愿存在而存在,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应该的,失去、得到,都只是一个过程。从随缘的角度来看问题,无论你喜不喜欢都不需要理由,你在不在意一样也不需要理由,甚至就连缘分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它来了就在,走了就不在。

世上有各种缘分,人缘、财缘、福缘、善缘、恶缘、事业机缘等,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随缘之心,顺其自然,不强求——这样的生活态度才是我们的快乐之源,也是人生的一种禅境。如果一个人能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然,便可以生活得安详自在。凡事不枉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任其自然,才能拥有一颗从容淡定之心。

拥有随缘之心便不会被尘世的名利所困扰,也不会卷进纷争的世事之中,而只有把一己之利看淡,才能内心通达,圆融处事。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会面对许多变故:也许一夜之间万贯家产尽失;也许一次偶然的事故,致使身体遭受严重的伤害;也许不经意间的闪失,会让自己的事业一下子从巅峰跌入深谷……当这一切不幸降临的时候,拥有随缘之心的人便不会被击倒,会当它是一场突然袭来的风雨,给了自己一次不同的人生体会。

拥有随缘之心才会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才会有一颗安于当下的平和心态,才能做好眼前必须做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一生面对的皆是阳光普照的时光,也没有一个人的一生尽是风雨不停的日子。面对生活的磨难,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智慧去思考,不去计较此刻的得失、成败,而是放开心胸,眺望一下遥远的地平线,深吸一口大自然的芬芳之气,让内心回到初入尘世时的平和——那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

随缘是一种心怀,是一种经历世事后的成熟,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信任。其实,也只有能做到“随缘”的人,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中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即在顺境中安然,在逆境中也不迷失前行的方向,且拥有愉快的心情。

宇宙人生本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有,缘灭则无,所以,要学会放弃内心的“执着”,懂得如何在变幻无常的生活中怎样安身立命,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学会一些变通,随缘而行。而这就是所谓的“不违天时,不夺物性”。

道家说:“依法自然,才能不急不躁。”而“依法”便是“随缘”,“缘”、“法”为本,需“依”、需“随”,这样便可不躁。要知道,“躁极为寒,万物凋零”。由此而言,顺应事态发展,以平和之心应对生活,方为智者。

拥有随缘之心的人,往往是对现实有着清醒、客观认识的人。由于这样的人是对自我信任的人,所以他们能豪迈、从容地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以及快乐两忘的人生境界。

生命偶然来,必然去。其实,世间万物皆是如此。我们既然与这个世界有这样的机缘相遇,就应该珍惜万千变幻中的刹那交合,认真且快乐地活着,做到不“执着”,坦然面对生命的给予,也欣然接受生命过程中的一切来去。

总之,拥有一颗随缘之心,就能拥有恬静安然的生命之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随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圣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74432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