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一个蜚声国际汉学界的大家,一个将中国历史写成畅销书的作家-史景迁和他的著作一直是许多人感兴趣的对象。以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及其传教经历为主轴,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观察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及儒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生活于其间的中国社会的民间风格亦有生动的描述,再现了处于剧变前夜的中国社会。
图书 | 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当西方遇到东方)/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个美国人,一个蜚声国际汉学界的大家,一个将中国历史写成畅销书的作家-史景迁和他的著作一直是许多人感兴趣的对象。以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及其传教经历为主轴,以一个西方人的眼光观察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及儒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生活于其间的中国社会的民间风格亦有生动的描述,再现了处于剧变前夜的中国社会。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葡、意、拉丁和汉语典籍的广泛研究,以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于1583年进入中国的传教经历为主轴,力求在全球史观的宏观指引下,在丰富、多元的材料的掌握基础上,客观评价利玛窦的生命意义,认真探讨各宗教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研究中国民间风俗和中国文化,从而栩栩如生地再现历史场景。 目录 致谢/1 第一章 记忆之宫的建立/1 第二章 第一个记忆形象:武士/37 第三章 第一幅插图:使徒在波涛中挣扎/85 第四章 第二个记忆形象:回回/133 第五章 第二幅插图:去以马忤斯的途中/179 第六章 第三个记忆形象:获利与丰收/227 第七章 第三幅插图:所多玛的人们/279 第八章 第四个记忆形象:第四幅插图/319 第九章 记忆之宫的秘密/365 利玛窦:大事年表/371 缩略语/375 参考书目/379 试读章节 1596年,利玛窦向中国人传授建立“记忆之宫”的方法。他告诉中国人,“记忆之宫”的规模是依据他们想要记住的内容的多少而定的。最为宏伟的“记忆之宫”,应当由数百幢形状、规模各异的建筑物组成,并且“数量越多越好”,不过他也补充说,人们并无必要马上去建造一座宏伟的记忆大厦。人们应当建造一些素朴无华的宫殿,抑或是更为平淡无奇的建筑物,诸如一座寺院、一组官衙、一座公共旅馆或者一处商贾的聚会之处。如果人们希望规模更小一些的话,那么就不妨建一所简单的接待厅、一处休息室或者一个工作间。如果人们想要一处私人的空间,那么就不妨使用休息室的一个角落,抑或寺院的一个祭坛,甚至类似更衣室或烟茶室这样的场所。① 在概述这一记忆体系时,利玛窦解释说,这些宫殿、休息室和烟茶室都是留在人们头脑中的心理结构,而不是完全由“真实”材料建成的有形实体。这类记忆场所主要有三种选择方法。其一,来源于现实,也就是说,参照那些人们曾经居住过,或者亲眼目睹过并能在脑海中回忆出来的场所;其二,是凭想像臆测完全虚构的产物,具有任意形状或规模;其三则是那些一半真实一半想像的场所,如同一幢人们非常熟悉的房子,在其中为了寻找通往新地方的捷径,人们设想在它的后墙上开一扇门;抑或为了抵达该房子原本并不存在的高层,设想在房子的中央建造一座楼梯。 人们在头脑中臆想这些心理结构的真正目的,无非是要为无数的概念提供存储空间,而这些无数的概念则构成人类知识的总和。利玛窦说,对于每一件我们希望铭记的东西,都应该赋予其一个形象,并给它分派一个场所,使它能安静地存放在那里,直至我们准备借助记忆的方法来使它们重新显现。鉴于这一完整记忆系统的生效,是依赖于这些形象是否停留在安放的场所,并且依赖于我们是否能在瞬间想起它们的存储位置,显而易见,如果能依托于那些我们十分熟悉、难以忘记的真实场所的话,记忆将成为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可是,利玛窦认为,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一个错误,因为正是借助于扩展这些存储场所的数目以及相应的能存储其间的形象的数目,人们的记忆才得以增强。因此,中国人应该努力创造出虚构的场所,或者将虚构的场所与真实场所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经常性的实践与回顾,把它们永久地镌刻在记忆之中,最终要能使这些虚构的场所变成“似乎真实并且永难去除的东西”。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当西方遇到东方)/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史景迁 |
译者 | 陈恒//梅义征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06002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6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46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01-293号 |
版权提供者 | Jonathan D.Spence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