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图史(解密二战全程的28个结点)
内容
编辑推荐

翻开本书,同时展开的是历史的厚重。本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按照历史娓娓道来,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8个重要结点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不仅会在“读史”中思考,也会在“看史”中感悟过去的战争史对今天的意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参战国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为1.1亿人,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波及大洋洲和南北美洲,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战争。战争造成的伤亡难以确计,略估的数字为:军队和平民伤亡近1亿人,军备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60年了,经历过那次战争的不少人还健在,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那些屠戮和血腥就会显得那样遥远和陌生。  人类应当了解自己旅途中最酷烈的这段行程。  本书之所以以图证史,就是想请读者更直观地观览这场战争,并希冀读者从中找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历史感。  幸亏那时已经有了摄影术,能够弥补我们今天回首历史时的诸多缺憾。

目录

1934·6:德意志号协议/1

1937·7:芦沟桥事变/14

1937·8:绿色方案/29

1939·4:白色方案/38

1940·4:威塞演习计划/50

1940·5:发电机计划/58

1940·9:鹰计划/70

1941·6:巴巴罗沙计划/82

1941·12:珍珠港计划/94

1942·6:AF计划/105

1942·10:阿伊达计划/117

1942·11:天王星计划/131

1943·4:灭绝计划/144

1943·7:火炬计划/155

1943·7:城堡计划/167

1944·1:鹅卵石计划/176

1944·5:史迪威计划/185

1944·6:霸王计划/207

1944·7.巴格拉季昂计划/213

1944·7:720事变/226

1944·12:狮鹫计划/237

1945·1:跳岛计划/249

1945·2:寻找金羊毛/263

1945·3:民族碉堡计划/270

1945·4:柏林巷战/280

1945·8:509小组/291

1945·8:坎尼式方案/303

1945--1956:大审判/314

试读章节

37·7:芦沟桥事变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面积仅37万平方公里。但自1868年实行明治维新以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很快成长为一个军事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再往后则演变为亚洲的战争策源地。日本走上军事扩张道路的起点在哪里?在侵略中国。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古代文明的灵光已黯然失色,由一个古老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并惊心骇目地向世界袒露着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以至军事上的落后。马可·波罗的时代过去了,大而孱弱的中国已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的首选目标。在这方面,日本比之西方列强有着无可取代的“地利”。作为中国的近邻,它无须远涉重洋,便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战后的一纸《马关条约》,中国除赔白银两亿两之外,还被迫向日本割让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作战后,取得在北京、天津和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驻兵权,从此它在这一线设了“华北驻屯军”。

日本在中国吃进的太多了,西方大国曾迫使它吐出过辽东半岛。但为时不久,日本同沙俄在辽东半岛打了一大仗。日俄战争后,日本又从帝俄手中将辽东半岛夺了回去。

1909年,朝鲜义士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日本以此为发端,吞并了朝鲜,连带着在辽东半岛的大连开设关东军司令部,使之成为侵华的大本营。

1919年底,日本乘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出兵占领了驻有少量德军的青岛,并捞到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在长期侵华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形成了所谓“根本国策”,这就是吞并中国,掠夺中国资源补充本国之不足,并作为其征服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物力基础。

根据这一“国策”,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按照预定计划,在沈阳北郊的柳条沟炸坏南满铁路,并把它说成是中国军队的有意挑衅。当夜,日军进攻驻扎东北军的北大营。第二天,日军占领了沈阳、长春等南满铁路沿线要地。在日军进攻面前,蒋介石密令不准抵抗,30万东北军不战自退。至年底,日军全部沦陷中国的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环环相扣,步步紧逼。1932年1月28日,日军由所占的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19路军奋起抵抗。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日军伤亡万余人,三易主帅而不能有所推进。可是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

“淞沪抗战”的硝烟未散,日本又一手制造了“伪满洲国事件”。为了把中国东北攥牢,日本人求助于一种古老的统治方法,即制造一个傀儡政权。1931年11月,日本特务机关把早已被废黜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挟持到东北,1932年3月9日,伪满州国正式成立,由溥仪任“执政”,年号“大同”。翌年3月1日,改称“满洲帝国”,“执政”改称“皇帝”,年号“康德”。中国国民党政府就此事上诉国际联盟,国联专门派出官员到中国东北境内调查此事,并根据调查结国宣布拒绝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以此为借口,退出国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本侵占东北全境后,逐步向热河省和华北蚕食,并向长城一线进犯。1933年3月9日,日军占领长城喜峰口阵地。原属西北军的第29军将士基于爱国热忱,夜袭敌营,夺回喜峰口,并在长城一线屡次打败日军的进攻。但蒋介石政府对此不予援助,在日军攻陷石门塞、海阳、秦皇岛等地后,中国守军腹背受敌,相继放弃长城各口,长城抗战失败。日军占领长城各口后,继续向关内进犯,陆续占领河北、察哈尔、绥远各一部。日军的步步侵犯,已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中国人民的抗日义愤愈益强烈。当这个过程再进一步延伸时,终于引发出了一个巨变。

1937年7月7日夜间,驻丰台的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寻找一名“失踪”士兵为借口,向宛平城发动进攻。驻宛平的29军219团进行了坚决抵抗,阻止了日军的攻击。芦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在亚洲和东方第一个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和进攻。

长期以来,日军在侵华中屡屡得手,而中国方面丧师失地,丧权辱国,根本原因是蒋介石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幻想着国联来“主持正义”,制止日本侵略,幻想日本满足胃口后能“悬崖勒马”,因此对日本的进犯采取“不抵抗”政策,一让再让,一忍再忍,已退无可退了。“芦沟桥事变”之后,蒋介石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在江西庐山发表谈话称,发生在芦沟桥的事件已经退让到了“最后关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抗战初期,从中日双方的基本力量对比来看,中国并非处于绝对劣势。当时日本的海军与空军力量十分强大,数十倍于中国,但中日之战基本上是地面战争,而日本可以动员的兵源仅为48万人,其中常备军38万人,陆军编为17个师团,1937年的坦克年生产能力不过约200辆。相较而言,中国的兵源潜力极大,当时国民党政府计有陆军步骑兵191个师、52个旅,总兵力约200多万人。尽管军工底子十分薄弱,但只要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本应能遏制住日军的侵略势头。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是片面抗战,仍有侥幸之念,这就使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伟大潜力无从发挥。  “芦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大本营策划一举攻占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城市上海及其附近地域,堵住从海路提供补给的口子。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由此开始。  “淞沪会战”历时3个多月,中国40万军队参战,日军参战兵力逐渐递增至20万人。会战之初,中国军队曾给进犯日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日军固守待援,战斗处于胶着状态。随着双方援军陆续到达,会战规模不断扩大。日本的援军主要是从本土海运来的,日军大部队在上海郊区的张家浜、川沙口强行登陆后,猛扑中国守军,双方展开血战。随后,日军又集中舰炮轰击吴淞口中国阵地,攻夺了宝山县城。中国军队经月余鏖战,未能奏效,战斗力明显下降,开始全线退守,实行所谓“韧性抵抗”。9月30日,日军发动总攻,相继攻占大场、江湾、真如等地,切断了沪宁铁路,对上海左后方造成严重威胁。10月底,日军大本营为尽快拿下上海,决定在杭州湾北岸实施登陆。日军3个师团登陆后侵占松江城,在上海市区防御的中国军队处于日军夹击之下,后方主要交通线被切断。国民党军事当局已无兵可调,遂下令放弃上海。

从上海撤出的中国军队向皖南、南京大溃退,日军尾随而来,沿沪宁铁路及长江直逼南京。国民党政府军在撤退过程中,有些部队曾企图阻止日军攻占南京,均无法挽救危机。国民党海军曾封锁长江航道,但大部分舰只被击毁;国民党空军曾攻击日舰及支援陆军战斗,但制空权在日军手里。待日军进逼到南京附近时,中国军队几乎是既无飞机又无舰艇了。

南京的地理形势不利于防御,蒋介石本没打算守卫南京。但后来考虑到对首都不战而弃,不好向中国人民交待,这才匆匆命令从前线回撤部队中调5个军至南京外围组织防御。但这道命令下得太迟了,前线回撤部队有的没有赶到,有的到达了也没有组织防御的时间。结果,南京外围阵地相继失守,日军迫近城垣,先后由光华门、中山门、中华门突入城内。12月13日,南京失守,“淞沪会战”结束。接着,日军就在南京演出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据战后远东国际法庭最保守的估计,在日军占领南京的6周内,屠杀人数为30万至40万左右。

从爆发“芦沟桥事件”的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军主力从平津到华北,从上海到华东、华中各战场,实施正面防御作战,进行了一系列防御战役与战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原、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会战。这四次会战的结局都是失利的。在这1年又4个月间,国民党政府军从沿海向内地后退了约700公里,由华北到华中后退约1800公里。丧失了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13个省的10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1亿多中国人民遭受日军的蹂躏。国民党政府军进行的各次战役虽以失利结束,但军队的主力却没有被歼灭。在忻口、台儿庄等作战中,不少部队奋力抵抗,不少爱国官兵为国捐躯,表现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传统精神。

在中国,除国民党政府军外,还有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它人数少,装备差,无外援,但“芦沟桥事变”后,红军通电请缨开赴华北抗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国民党提出的诺言,情辞恳切。包括:本党将取消一切暴动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的名义和番号,但求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37年8月发布命令,将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全军42000人,编为3个师。正当日军进犯时,八路军总部率3个主力师离开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北部,开赴华北前线。以后又深入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10月,国民党政府颁布命令,改编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湘、赣、粤、浙、鄂皖、豫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8年1月,军部在南昌成立。1931年5月,新四军一部开进苏南,在日军占领的大江南北,展开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便已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进行的正面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进行的敌后战场。当这两个战场已经发动起来时,当中国人民已经与日本法西斯浴血奋战时,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还没有开始,那些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重要角色的国家,这时都还没有进入交战状态。

战后,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该在中国,具体说来即是“芦沟桥事变”;打那儿之后,一个东方的泱泱大国被法西斯元凶之一的日本占领了国都,这事还能算小吗?但平心而论,北京西南郊的那座爬满了石头狮子的古老的桥,还不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点。原因很简单:尽管中日交战是从那里开始的,但从那时以至此后数年,双方竟然均未正式宣战。日本帝国主义为麻痹世界舆论,把它发动的侵华战争称为“事变”。中国国民党政府虽宣布抗战,却又幻想着中日战争能通过大国调停而“和平解决”,因此其方针是“抗战、应战”,“不宣战、不绝交”。但不管怎么说,中日双方在1937年7月7日的芦沟桥头,已为自己确定了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位置:帝国主义的日本是法西斯元凶之一,中国则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P.14-16

序言

战争 关于本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参战的国家多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为1.1亿人,历时达6年之久,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波及大洋洲和南美洲,加之北美洲两大国全都参战,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战争。战争造成的伤亡和损失难于作出确切的统计,军队和平民的伤亡近1亿人,军备消耗和经济损失估计超过5万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整整60年了。60年,在时间观念上多少显得飘忽和游移。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不少人都还健在,可对于没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那些屠戮和血腥又显得如此遥远和陌生。人类应当了解自己旅途中最酷烈的一段行程,这就是我们编写《二战图史——贯通二战的28项重大行动》的初衷。之所以用“图”来说明“史”,来映证“史”,无非是请读者从较近的距离上观览这次战争,并希冀读者找到那种刻骨铭心的历史感觉。而通常来说,这是读史过程中最难得的。幸亏那次战争中已有了摄影术,方弥补了我们回首历史时的诸多缺憾。

为了方便读者阅览本书,现根据《中共党史简明词典》(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浏览一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致进程:日本于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又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6至1937年,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从此加速了侵略战争的步伐。1938年至1939年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同时,又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1939);意大利则侵吞埃塞俄比亚(1936)和阿尔巴尼亚(1939)。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弟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展开。1940年德军在西线发动闪击攻势,4、5月间迅速占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进而进攻法国。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此后,德国加紧侵略东南欧各国,意大利则大肆掠取英、法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地。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爆发了苏德战争。英、美宣布支持苏联,反法西斯联盟逐步形成。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翌日,英、美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仅半年时间,日军就占领了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行动,激起了中国和一切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强烈反抗,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轴心国法西斯集团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生死搏斗。中国人民的抗战,牵制、消耗和歼灭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底到1943年初,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夺回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战局。同时,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战略反攻;英军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北非、地中海战场的战局。从此,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开始走下坡路。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下半年起,苏军继续追击德军,并配合了东南欧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1945年初,苏、英、美军队分路攻入德国本土。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此后,美军在太平洋展开了全面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作战。中国人民转入全国规模的反攻作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全世界人民终于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也赢得了历史的进步。

从以上概述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应该以一种独特的、更加投入的心境来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最早,作战时间最长,结束却又最迟的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最早可以追溯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的抗日武装斗争及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进行的抗日斗争,一共持续14年之久。中国全面抗战从芦沟桥事变至日本投降,历时8年余。抗战期间,敌后战场歼灭日军52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正面战场杀伤日军约53万人。两个战场合计歼日军105万余人,伪军118万余人,总计223万余人。连同投降日伪军232万余人,中国战场共歼、俘、受降日本军事力量455万余人。这对日本整个军事力量,尤其陆军力量是个最大的打击。苏军在远东对日作战中,使日军损失(包括毙、伤、俘、降)约70万人。据《马歇尔报告书》记载,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使日军损失124.7万人(包括印缅战场由美军、英军、中国远征军共同消灭的日军16万余人在内)。几方面相加,日军损失共计649万人,在中国战场损失的约占其总损失的70%。因此可以说,中国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也承受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据日本历史研究学会编的《太平洋战争史》一书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超过500万人以上的国家有5个,即:中国3500万,苏联1200至1500万(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记载为2000余万),在国990万(美国1949年《世界年鉴》记载为950万),波兰为559万,日本为508万(美国194年《世界年鉴》记载为646万)。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和平民伤亡超过9000万,其中中国军民的伤亡约占40%。贫穷落后的中国,对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坚持长期抗战,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常说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浩繁无涯的大题目,没有相当篇幅是难窥全貌的。但我们却给自己出了这样一个难题:要使读者通过一部以珍贵历史图片为主、文字仅为十几万字的图书,不仅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脉络有较全面的了解,而且能触摸到它的凸凹不平的斑驳的质感为此。本书具如下特点:

在结构上,按战争发展时序大排行,而不划分为各个局部战场平推,从而使读者顺着时间轴的顺序,对全球各个战场发生的重要事件一览无余。

在内容上,突出一个特定时空环境中的重点事件,兼及其他。因为战争本身是由一个个重点战役串连起来的,而且在一定时空中,交战双方只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所以在各部分的标题上,突出在特定时空中的特定事件。

在写法上,力求生动、深入浅出。事实上,史实比任何编排的故事都富于戏剧色彩,所以严格依照历史娓娓道来,本身就是起承转合极其鲜明的故事。

在编辑上,保持图与文的相对独立性,文可说明图,图可补充文,但分开来看也可以大致把握住全貌,以期相得益彰。

本书由冯精志同志撰文。

谨以本书献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编 者

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图史(解密二战全程的28个结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五岳文化咨询公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37752
开本 16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64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8
184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