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20篇有关农村财政与金融的课题研究报告为基础,按章节结构在九个主体框架下对200l一2003年度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合的反映。内容涉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中的信用担保、民间金融与民营银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农村资产资本化、县乡财政与乡级债务、乡级财政体制与乡村管理体制、2003—2010年国债政策变化趋势对农村投资的影响及对策、我国农业保险和渔业保险制度研究。
图书 | 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业软科学研究新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20篇有关农村财政与金融的课题研究报告为基础,按章节结构在九个主体框架下对200l一2003年度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合的反映。内容涉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中的信用担保、民间金融与民营银行、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农村资产资本化、县乡财政与乡级债务、乡级财政体制与乡村管理体制、2003—2010年国债政策变化趋势对农村投资的影响及对策、我国农业保险和渔业保险制度研究。 目录 编者说明 综述/1 第一章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13 第二章 农户和乡镇企业融资中的信用担保/106 第三章 民间金融与民营银行/161 第四章 农村投资体制改革及农村资产资本化/186 第五章 县乡财政与乡级债务/248 第六章 乡级财政体制与乡村管理体制/299 第七章 2003-2010年国债政策变化趋势对农村投资的影响及对策/336 第八章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探讨/352 第九章 中国渔业保险制度研究/380 试读章节 两项合计约4331亿元,冲抵资本金后实际资不抵债金额3 114亿元。这一历史包袱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一是国家政策和体制原因形成的(如保值储蓄的贴补支出和合并城市信用社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带进的呆账);其二是农行与信用社之间行社脱钩时划转过来的呆账;其三是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在解决信用社历史包袱问题上,这次试点改革方案提出了“落实经营责任,通过采取转换机制、加强管理、政策扶持等多种措施逐步消化”的原则性意见。但如何落实经营责任,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法,这或许是因为对造成信用社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因素与经营性因素难以理清,因此也就很难确定国家和信用社双方责任的缘故。考虑到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国家显然希望地方政府和信用社在消化历史包袱上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次改革试点方案尽管也提出了国家帮助信用社解决历史包袱的四项扶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并不都是免费的午餐。比如,按信用社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由央行安排长期专项再贷款,将来如何偿还?是否需要地方财政担保?另外的50%是否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用什么方法来补这50%?再比如,由央行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置换信用社不良资产,信用社应具备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提出申请?等等。显然,要把这些扶持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政策规定。 第四,如何理顺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的关系。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问题,是长期以来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次改革试点方案,与以往相比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明确提出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责任交由省级政府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调动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的积极性。从增加本地区信贷供应的目的出发,地方政府确有管理信用社的内在需求。但在信用社交有地方管理之后,有两个问题亟待需要研究解决。一是如何防止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虽然《方案》也提到省级人民政府不能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的原则要求,但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来确保这一要求的贯彻。而信用社事实上承担服务“三农”等政策性业务的现实,又为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在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极易造成行政管理权对所有权的侵犯。尤其是当信用社主任的提名权、经营方向的主导权等重要权限事实上集中到行业管理机构时,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会遭到破坏,其结果是极有可能形成大面积亏损。二是当信用社经营目标与政府政策目标发生冲突时,如何维护信用社的利益。本P20 序言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农业部软科学研究2001—2003年成果汇编。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曾编纂《农业软科学研究丛书》,收录1994—2000年间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该丛书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01—2003年,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新世纪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共计安排154项课题研究,2001年44项,2002年42项,2003年68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不少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编刊《决策参考》、《农村经济文稿》、《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供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参阅,对决策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农业软科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现将这三年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农业软科学研究新丛》继续公开出版,供读者工作和学习时参考。 编辑《农业软科学研究新丛》的工作由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在全面整理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2001—2003年资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筛选出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按内容归集,分别编纂形成6册专集。即: (一)《促进农民增收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包括农民增收、农业生产方式与科技进步、农村消费、农村教育、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与新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加快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教育、推进城镇化与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三)《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现代农业》,包括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法律体系、农业产业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四)《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包括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五)《加入世贸组织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包括加入WTO与我国农业管理体制、加入WTO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加入WTO对我国农业产业不同部门的影响、加入WTO与中外农业合作问题、WTO有关规则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六)《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户融资、民间金融、民营银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村财政、农业保险与渔业保险等方面的研究课题。 为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各专集编纂人员对各项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遴选,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整理与编排,并对入选研究成果作了内容综述。此外,为了保证《农业软科学研究新丛》的质量,编审人员做了认真细致的审校工作。限于编者水平,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业软科学研究新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晓华//张红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90987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812.8 |
丛书名 | |
印张 | 2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