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护宪和平主义的轨迹--以日本社会党为视角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本书在大量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目录

序/(1)

序章/(1)

一、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1)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8)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设想/(15)

第一章 日本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历史演变/(19)

 第一节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原型/(19)

一、和平宪法——战后日本的新起点 /(20)

二、国际冷战的形成与“媾和三原则”的确立/(24)

三、“和平四原则”的形成/(30)

四、统一社会党的“自主独立”路线/(37)

 第二节“非武装中立”政策的确立/(42)

一、美日同盟的加强与“中立”路线的回归/(43)

二、“石桥构想”——对“非武装中立”的具体设想/(49)

三、“非武装中立”政策的确立/(56)

 第三节“非武装中立”政策的调整与放弃/(60)

一、苏联的军事扩张与“和平势力论”的困境/(61)

二、实现“非武装中立”的三阶段构想/(63)

三、自卫队“违宪、合法”论/(66)

四、冷战结束后的新安保政策/(70)

五、“非武装中立”政策的放弃/(73)

第二章派阀抗争与社会党的安保政策/(79)

 第一节社会党的决策过程与派阀作用/(79)

一、社会党的决策机构/(80)

二、社会党决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82)

三、派阀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特点/(86)

 第二节“媾和论争”与社会党的分裂/(93)

一、右派的衰落与“森户、稻村论争”/(93)

二、“媾和论争”与左右分裂/(97)

三、右派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与派阀对立/(102)

四、左派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与派阀形成/(106)

五、两社统一与安保政策的调和/(110)

 第三节“左派主导”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左倾化/(115)

一、“党重建论争”与西尾脱党/(116)

二、“结构改革论争”与左派主导体制的确立/(122)

三、派阀抗争与“石桥构想”的挫折/(127)

 第四节左派的衰落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转变/(133)

一、“协会派与反协会派论争”与派阀特质的变化/(133)

二、左派的衰退与向“现实主义”路线的转变/(139)

三、围绕转变安保政策的左右交锋/(144)

第三章工会运动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影响/(153)

 第一节社会党与工会组织/(153)

一、社会党的组织状况/(154)

二、社会党与工会的组织联系/(156)

三、社会党的财政与选举/(161)

 第二节“社会党、总评联盟”的形成/(164)

一、战后初期的工会运动与社会党/(165)

二、“和平四原则”与“总评”的转变/(169)

三、媾和问题与“总评、左社联盟”的形成/(174)

四、“第三势力论”与“和平势力论”/(178)

 第三节“社会党、总评联盟”的发展/(183)

一、“总评”、“全劳”对立与西尾脱党/(184)

二、“安保斗争”与社会党的左倾化/(190)

三、“社会党、总评联盟”与和平运动/(196)

 第四节“总评”的弱化与社会党的政策转变/(201)

一、阶级协调主义工会的抬头与“总评”的衰退/(201)

二、“总评”的路线转变与社会党的对应/(205)

三、“联合”成立后的工会与社会党/(210)

第四章政党政治的变迁与社会党的安保政策/(216)

 第一节保革对立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确立/(216)

一、战后政党政治的复活与社会党的地位/(217)

二、保革对立的起点——警察预备队与日美安保条约/(222)

三、“五五年体制”与重整军备问题/(228)

四、1960年“安保斗争”/(235)

五、保守党的“反动”与社会党的警惕/(241)

 第二节在野党多党化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动摇/(249)

一、社会党的衰退与在野党多党化/(249)

二、“中道政党”的安保政策/(255)

三、“社公民路线”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动摇/(264)

四、《PK0合作法案》——社会党最后的抵抗/(270)

 第三节联合政权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转变/(275)

一、“五五年体制”崩溃与新保守主义兴起/(275)

二、“非自民联合政权”与社会党/(279)

三、村山联合政权与社会党/(286)

终章 从社会党“安保政策”的转变看日本政治社会的走向/(293)

一、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变迁与社会党的两难困境/(293)

二、革新势力的衰退与日本军事大国化的发展/(299)

附录1 日本社会党的沿革/(305)

附录2 日本社会党主要派阀变迁图/(306)

附录3 战后日本工会组织的变迁/(307)

附录4 日本社会党历代委员长、书记长、政审会长一览表/(308)

附录5 日本社会党年表/(310)

参考文献/(333)

后 记/(339)

试读章节

本课题是国内首次以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为题、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外学术界对日本社会党及其安保政策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首先,该课题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日本社会党作为战后的第一大在野党长期与执政的自民党相对抗,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除了战后初期和“五五年体制”崩溃后出现了几届社会党参加的短暂的联合内阁之外,该党又长期被排斥于政权之外。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受到批判比较多的是其“非现实的”、“理想主义的”安保政策。社会党在反省其长期衰退的原因当中,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向现实主义路线转变,继而在1994年村山政权成立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放弃了一直以来的主张,包括反对自卫队和《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立场,全盘接受了自民党的政策。此举非但没有能够挽回社会党的颓势,在随后举行的大选中该党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战斗了半个世纪的社会党从此从日本的政治社会中销声匿迹。可以说,日本社会党史就是战后日本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的变迁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走向。

其次,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形势下,重新探讨社会党安保政策中的合理成分,将对日本以及世界安全战略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帮助。在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环境中,日本自民党政府以来自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的威胁为理由,坚持推行以日美安保为中心渐次扩充军备的防卫政策;而社会党则强调正是美日两国的帝国主义政策以及日美同盟才是可能将日本卷入战争的重大隐患,因而提出了“非武装中立”的安保构想。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似乎已经到来,这使关注与研究国家安全理论的人们对现实主义趋于冷淡,而热衷于较为理想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等。在这种情况下,两党确立的安保政策的重要国际前提不复存在,尤其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以及自民党的防卫政策失去了重要的现实依据,而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中所包含的促进裁军、推动和平外交、重视亚洲集体安全以及联合国作用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本应具有更大的现实性与合理性。然而,由于社会党在政党政治中的失败,其安保政策的“非现实性”被无限放大,而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却遭到了漠视。作者认为,重新审视社会党安保政策中的合理内容,不仅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取向,而且对亚洲及世界和平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在大量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理论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展开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由序章、正文四章和终章构成。第一章,主要依时间顺序并结合各个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对社会党安保政策从酝酿、确立以至动摇和崩溃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概述。第二章,运用政治过程论的分析方法,论证了议员派阀以及中央、地方专职组织工作者在社会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不同时期左右派阀势力的消长及其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影响做出了详尽分析。第三章,通过对社会党组织结构的剖析,论证了社会党在人员、财政、选举等各方面对工会组织的严重依赖,并分析了“社会党、总评联盟”形成、发展、崩溃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工会运动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形成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第四章,从政党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保守、中道政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确立与动摇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参与联合政权乃至处于首相地位对社会党基本政策的决定性冲击。终章,主要分析了战后日本政治社会的变迁与社会党的两难困境,并指出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势力的衰退使日本在向军事大国发展的道路上失去了重要的牵制力量。

简而言之,作者认为,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在其确立过程中不仅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而且拥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日本政治社会从整体上呈现出保守化的倾向,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也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动摇,并在联合政权的冲击下走向终结。可以说,在缺乏社会主义运动传统的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的安保政策找到了自己在战后日本政治中的存在价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为牵制保守势力反动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政策的终结意味着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势力的严重衰退,日本从此加快了走向政治大国乃至军事大国的步伐。

序言

日本社会党是战后日本主要政党之一,是“五五年体制”下最大的在野党。在日本战后政治发展史上,日本社会党对“五五年体制”的形成和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但是,由于其长期游离于政权之外,难以直接左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因此,我国学界有关日本政治和政党研究多以自民党为主要对象,对日本社会党的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至今还没有专门研究日本社会党的著作,深入的专题性研究文章也不多,至于日本社会党“安保政策”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界更是寥寥。

应该说,社会党、社会民主主义等问题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不仅日本有、西欧国家也有。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非常重要。日本社会党在日本政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安保”问题上,更是对自民党的一个牵制。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本书是华桂萍同志博士学位论文的修改稿,研究对象是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作者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梳理和归纳,非常系统、全面地整理了日本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发展脉络,提出了很多创新性观点,应予充分肯定。

首先,我国学者对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为核心的安保政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所以本书把这一问题系统化本身就具有创新意义。另外,作者从日本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历史演变、社会党内部派阀的抗争、工会运动对社会党安保政策的影响以及日本政党政治等方面,详细、系统地论述了战后以来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对日本社会党“非武装中立”政策的内涵及其形成与转变的原因、过程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论证了“非武装中立”的历史法律依据和获取社会支持的历史原因,而且认为这一“非武装中立”政策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在缺乏社会主义运动传统的日本,社会党以“非武装中立”的安保政策找到了自己在战后日本政治中的存在价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为牵制保守势力反动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政策的终结意味着以社会党为代表的革新势力的严重衰退。这些分析和论述都有诸多独到之处。

该书是我国国内首次以日本社会党的“安保政策”为题的学术专著,不但多视角地对社会党的安保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论述方法也显示了作者驾驭资料的熟练程度,有力地支持了其提出的观点,必将推动学界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同时也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较新的研究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学界对日本社会党及其安保政策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形势下,重新探讨社会党安保政策中的合理成分,将会对日本以及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帮助。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进展,社会结构也会发生急剧的变化,政党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路线方针,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抛弃。战后日本社会党的历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何总结其经验教训,是学术界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正因如此,该书通过“安保政策”探讨社会党的发展变化不仅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意义,而且也具有较强的选题意义。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刻苦踏实,思维缜密,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在原本从事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相对比较薄弱的情况下,通过四年的学习钻研。不但在学业上有了飞跃进步,而且很好地完成了这篇难度很大的学位论文,受到老师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全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表述清晰、分析严谨、得当,表现了作者独立研究、独立思考以及对日文资料处理等综合研究能力,表明作者不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高的文字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

当然,作为初涉日本研究的青年学者,又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部著作,在内容、结构、论点或行文方面难免有尚待探讨和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以利作者今后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更快成长。

期待着作者今后在日本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国的日本研究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其中不仅包含了本人这几年的艰辛付出,也寄托了诸位师长与亲友的殷殷期望。

还是在2000年的春天,我从千里之遥的南京来到南开大学参加博士生的入学考试,初识日本研究院的各位老师以及日后的同窗学友。承蒙各位恩师不弃,终于得以进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专攻战后日本政治,师从王振锁教授。求学期间,得到了导师不倦的谆谆教诲,并有幸聆听日本研究院的杨栋梁教授、米庆余教授、李卓教授、宋志勇副教授、赵德宇副教授的讲义,从中获益良多。而各位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以及宽厚的人格风范更令我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敢懈怠。原本从事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我,能够在四年之后完成这一跨专业的研究论文,首先离不开导师及其他各位老师的督促教诲以及日本研究院提供的多项便利的学习条件。

由于国内社会党相关资料的匮乏,笔者曾经为收集资料之事大费周章。其间,仰赖导师王振锁先生赴日期间为我复印重要资料并不辞劳苦带回国内。笔者所在单位的揭侠教授和曹宇先生也分别托人或亲自从日本为我购回急需的日本学者最新出版的研究专著。另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还得到了来日本研究院讲学的日本立教大学法学部教授五十岚晓郎先生的指点,并在研究院及导师的推荐下于2003年3月应先生之邀赴日参加安保政策相关的国际会议。杨栋梁院长及宋志勇先生也曾受五十岚先生所托从日本为我带回与论文有关的书籍资料。在此对各位先生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学期间,曾经一度病倒住院。其间得到了日本研究院的多方帮助以及各位同学的关照,尤其是导师王振锁先生为我联系病床并赴院探望,令我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慈父般的关爱。在我返宁手术与康复期间,年逾花甲的父母给予我精心照料与百般呵护。同样处于求学中的爱人更是千里奔波,接我回家,并多方联系治疗与手术事宜。遽卧病榻,方知生命本身的脆弱及其承载的厚重。四年求学生涯,牵累恩师与家人多多。当本书付印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歉疚与感激!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的我院各级领导,尤其是刘宗和教授和揭侠教授多年来在学习与工作中给予我的关心和扶持!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乔还田先生的宝贵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书中必然存在诸多不足,敬请各位前辈同仁多多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护宪和平主义的轨迹--以日本社会党为视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桂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50171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1.364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