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郑和的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600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为什么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会被皇帝任命下西洋?他的航海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最远又到了哪里?为什么东方千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本书将以全新的面貌向你勾勒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内容推荐

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了一支睥睨古今的庞大舰队成就了中国占代历史的最后的荣光。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和财富再分配。舰队停航后降下的旗帜成为中国走向衰落的序幕,而降下这道可悲的序幕的双手,便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的首领郑和。  本书围绕着郑和的时代纵横两千年时空,在整个世界范畴内和诸多层面上进行中西历史的对比,以“大历史”的眼光重新发现明代下西洋的意义,以“个人史”的眼光重新发现郑和的意义,力求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全貌。

目录

一、1371:东西方迄今为止相互的认识13

1 古典西方文明的东进:兴盛与终结15

2 黑暗的中世纪与东方:光明的向往抑或传播24

3 明朝之前的中国西进史:走在和战的边缘上33

二、1382:变革中的中国和西方45

1 乱世中国与草莽英雄:新时代的开始46

2 休养生息与严酷统治:明王朝的崛起48

3 造船沿革和出海航行:远行的梦想54

4 美妙新世界:进步中的西方59

三、1402:郑和下西洋的支持者和反对者75

1 从燕王到明成祖:朱棣的陆地和海洋76

2 反对下西洋的大臣们:从妥协到毁灭86

3 下西洋的拥护派:和尚、相士、太监和军人91

4 郑和:朝圣之途100

四、1405:纵横大洋的郑和船队109

1 宏大精致的船队110

2 远洋海上的人们124

3 琳琅满目:飘洋过海的货物133

五、1421:下西洋的悲壮143

1 清洗和厂卫:永乐盛世中的政治恐怖144

2 繁华和困窘:永乐帝空虚的国库147

3 朱棣的两难:遵从祖训还是自行其政157

4 宦官郑和七像:荣耀背后的艰难164

六、1425:海上梦,从黎明到衰落177

1 香料和珠宝:如梦似幻的"南洋"178

2 源远流长:与南洋诸国的交往182

3 绚丽锦绣:西洋诸国190

4 《郑和航海图》:世界航海史的明珠210

5 掩不住的创伤:悲哀的中退西进212

七、1433:郑和身后的华夏海洋梦221

1 梦落西洋:中国航海史上规模最大的谢幕222

2 中国海洋的最后一道屏障:盗亦有道的明清海盗231

3 北洋水师:近代中国海洋梦的破灭242

4 新中国的海洋梦:海军建设和海洋政策250

5 回到郑和:永不停止的海洋梦257

试读章节

1371年,郑和出生在云南昆阳州和代村一个受人尊敬的穆斯林家庭中,此时他还叫马和。从马和到郑和,名字的变更需要二十年,在这个二十年里明朝也从一个动乱的朝廷变成一个强盛的东方大国。同样在这个二十年里,西方对东方因战乱而中断了的了解也一点点恢复,但了解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探险者无法再经过穆斯林的土地或海洋来到中国,而中国却派遣出了一支庞大的船队将东方文化带到了东南亚、阿拉伯甚至非洲,在那里,中国的神秘将以更加强烈的气息扑向西方。由此也揭开了西方对东方的第二次大规模的发现,不过这次不再是主要通过陆路,而是集中力量远涉重洋——东西方再次联系在一起,前者是陆地上黄色的丝绸之路,而后者是海洋上蓝色的丝绸之路;前者是西方对东方文明朦胧的传播和向往,后者是波澜壮阔的地理大发现——海路比陆路更加广阔、更加繁荣,这条路不仅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和财富再分配,也开启了中国逐渐走向衰落的序幕,降下这道可悲的序幕的双手,便属于那支七下西洋的世界上最大的船队的首领郑和。P15

序言

六百年前,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率领一支睥睨古今的庞大船队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的荣光。继汉代黄沙万里的丝绸之路、唐代气度恢弘的远交近抚、宋代举国上下的笔墨流香和元代辽阔疆域的金戈铁马,明代拓展了波澜壮阔的海上蓝色丝绸之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向海外全面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形象,也同时开启了欧洲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土地和财富的再分配。据史籍记载与专家考证,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二十八年间,先后七次率庞大的船队由太仓刘家港,今日的太仓港起锚,扬帆下西洋,足迹遍涉东南亚、中亚、西亚、东非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际,即十五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直到非洲东岸辽阔的海岸线,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航海事业已经过去六百年,但世人始终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郑和航海六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一股研究郑和的热潮,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传说与故事早已为人所熟知,近年来也有多种专著问世。这些著作的出版。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六百年前的这位大航海家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进一步表达了后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与所受到的深远影响--六百年后,英雄的业绩早已深入人心。

如果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眼光对郑和七下西洋的决定因素作一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促使郑和七下西洋的巨手也许是当时的皇帝,但决定的因素却一定是时代,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产物。

本书围绕着郑和所处的那个时代,纵横两千年时空,在整个世界范畴内和诸多层面上进行了中西历史的对比,试图以"大历史"的眼光重新发现明代下西洋的意义,以"个人史"的眼光重新发现郑和的意义,力求勾勒出一个全新的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的全貌。著作者并不以从表面向我们介绍郑和的航海秩事与航程远近而沾沾自喜,而是站在更高更远的立足点,纵横捭阖,精心立说,将东方与西方,旧与新,过去与未来,传统和进步放在一个新的座标点上,相互对照,相互审视,从而使我们在对过去一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让我们在再次直面六百年前起始于太仓的这一段光辉历史的同时,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也了解了别人。我想,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蔚蓝,这比什么都重要。

本书精美的插图,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优美文字,无疑让我们对郑和所处的时代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之际出版此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写此小文谨表祝贺,是为序。

 程惠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郑和的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海洲//潘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749549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10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