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资深记者历时一年追踪采访的辛勤成果,这是34位“问题少年”的口述实录,34位“问题少年”,34个黑色或灰色的人生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曾经有过一个岔路口,正是这个岔路口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走向,从而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目录

魔鬼就在细节中(代序)

第一章 暴力的种子/1

一、小白兔和大灰狼/2

二、被凌迟的青蛙/ll

三、老师的脸在沙袋上/19

四、我有拳头我怕谁/27

五、冷漠的证词/34

第二章 说谎者档案/43

一、红脸白脸/44

二、第一句谎言/5 3

三、谎话是一副盔甲/62

第三章 诺言是个什么东西/71

一、没兑现的奖励/72

二、老师欠我三声狗叫/81

第四章 披着盖头的性/91

一、好奇的脚迈进情欲深渊/92

二、一耳光打出一个强奸犯/101

三、男人这个坏东西/l09

第五章 迷失在黑白之间/121

一、默许偷盗/122

二、破碎的连衣裙/132

三、没有拔出的毒芽/l40

四、一个毒枭的自白/148

第六章 灵魂在唾弃中狰狞/157

一、54条罪状/158

二、为什么总是我的错/l67

三、改正了也是坏孩子/l75

四、关进疯人院的女孩/184

第七章 死于摇篮的"天才"/193

一、是谁"杀"了"爱迪生"/195

二、扔在风里的童话/203

三、我的影子不见了/212

第八章 谁拿走了我的快乐/221

一、最好有多好/223

二、杀人的嘴/23l

三、中风的舌头/240

四、失语的甜甜/248

五、"白痴"西西/259

六、"傻子"冰儿/266

第九章 咬人的爱/277

一、阁楼上的血案/279

二、王琼疯了/287

三、残缺的手掌/297

四、温情的专制/306

后 记/316

试读章节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

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

他就学会了胆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

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

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

他就学会了相信。

你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扉页)

序言

人生会遇到许多岔路口,有的通往天堂,有的通向地狱。人的一生有多种可能,既有可能成为天使,也有可能成为魔鬼。

在存在着这些可能的岔路目,人们的选择却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引导他们作出选择的,也许是一个很小的事件,也许是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也许是几句不经意的话,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却印象深刻的行为。可是在这些小事件、小细节、小行为和不经意的话语的影响下,站在岔路口的人走进了不同的人生路径,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人生。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信发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收到了许多回信,而其中有两封回信谈到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这两封信,一封是美国白宫一位著名人士写来的,一封是一个仍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写来的。

那封来自监狱的信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出中间的一个又大又红,十分喜欢,我很想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她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表扬我是一个好孩子,还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给了我。我说谎话,却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盗、抢劫,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有一天,我被送进监狱。

那封来自白宫的信说: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有个儿大的,也有个儿小的,我和弟弟们都急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上,对我们说:"这个苹臬最大最红最好吃,你们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都同意妈妈的建议,因为我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只有这个办法才是最公平的。于是妈妈给我们划定草坪后,我们几个人就比着干,谁都想干得最快最好。比赛结束后,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正是母亲的教育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个自私的人,也可以教他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父母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暴力的种子,也可以在他的心里撒上爱的种子。一位早期教育专家认为,一个人6岁之前所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一生。

当孩子带着一颗单纯得透明的心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求知的渴望,他们对父母有着一种天然的完全的信任,父母说那是花鸟、树木,他们就会认为那就是花鸟、树木,父母说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他们就会认为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如果父母将黑的说成白的,将红的说成绿的,他们也会毫不怀疑地认为那黑的是白的,那红的是绿的。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父母说什么他们会信什么,在这个阶段,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他们对父母所给予的信息是反映式的,父母的生活态度和言行举止,父母的心理和人格,就是孩子向这个社会学习的最好教材,就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面镜子。

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很容易培养出品行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将决定着这个孩子的一生是否过得美好和幸福。

在人生的岔路口,影响和决定孩子一生的,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当孩子背起书包走进学校,开始漫长的学习生活时,老师便成为他们人生途中重要的领路人,老师的品质和人格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也许会成为推动他们脚步的一种力量,如果是爱的力量,会将他们送进天堂,如果是邪恶的力量,也许会将他们推进地狱。

一个被老师唾弃的孩子,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被父母、老师同时唾弃的孩子,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

那些"问题少年",那些身陷囹圄的罪犯,许多人曾经都有过这样的岔路口,是发生在人生岔路口的一件小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笔者读到了一份对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这些罪犯从善到恶,从人到鬼决不是偶然的。他们的犯罪大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造成了杰出青年与死刑犯之分,更造成了健康青年与病态青年之分。他们中有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几乎人人都有过劣迹。

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当初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今天就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果实。是人的行为、习惯、品质直至人格形成人的最终命运。

一位学者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被教育的。

魔鬼和天使都在细节中。

后记

2002年的一天,中国青年出版社青春读物编辑中心主任冈宁先生在他的办公室跟我谈起了这个选题。他最初的灵感便来自那个"分苹果"的故事。这个选题让我怦然心动。于是我开始了近一年的奔波采访。

 我去过少管所和监狱,到过一所所工读学校,我听到了许多不曾听到过的故事,见到了许多不曾见过的人。他们中有的是罪大恶极的杀人犯、强奸犯,有的是劣迹斑斑的少年犯,更多的是让老师头疼、让父母绝望的"问题少年"。当我抛弃世俗的眼光和偏见走近他们时,我发现,在他们黑色或灰色的人生故事里,几乎都有一个相似的岔路口,而改变他们人生走向的正是那个岔口。当我沿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寻找时,我无比震惊地发现,"杀"了他们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最亲最敬的人--父母亦或老师。

在SARS肆虐京城的日子里,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我希望它是一块立在人生岔路口的警示牌,警示后来者不要再重蹈覆辙。我希望它是一声醒世警钟,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最后,我要感谢冈宁先生,如果没有他的敏锐眼光和精心策划,就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我还要感谢在采访中给过我许多帮助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采访必定步履维艰。书中引用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张严平、肖敏,还有张静虹的部分新闻稿件,在此一并感谢,并特作说明。

书评(媒体评论)

我期待每一位已经做了父母和将要做父母的现代人,都读一读这本书。读的时候你将受到震撼,读完之后你将思索和改变。——毕淑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是谁杀了我(毁了孩子一生的一件小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苾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50973
开本 32开
页数 31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