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舍的文学地图/聆听智慧在文学馆听讲座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是一个学术争鸣的讲坛;这是一座承载文化的殿堂;这是一角文学精神的家园;这是一方传播知识的净土。

任何一位大作家,都有一幅由创作精心绘制成的文学地图,那上面每一处不同时期的人物和地点坐标,都是解读作家创作文本及进入其深广的内心世界不可或缺的文学密码。因为每一幅地图上都烙印著那个作家不可磨灭的个性创造,它无疑承载著作家生活、恋爱和痛苦等太多层面的现实折光。作家的艺术生命是靠著他的文学地图延续著,莎士比亚笔下的斯特拉福德,雨果笔下的巴黎,狄更斯笔下的伦敦,哈代笔下的威塞克斯,乔依斯笔下的都柏林,等等,无不如此。当然,老舍笔下的北京也是这样。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课堂的形式,由7为著名作家、学者,为读者解读老舍的文学作品和创作过程。本书共收录9篇文章,篇篇精彩,文采斐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分别从老舍的著名作品《茶馆》、《月牙儿》等大家熟悉的名著为点,像我们逐层剖析老舍先生在作品中构筑起来的一个特殊时段的中国;也从老舍先生的创作心理着手,为读者献上更深一层的老舍先生的心理剖析。谨以此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5周年。

目录

关纪新 旗人作家老舍

关纪新 “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

吴福辉 老舍小说:新旧市民与国民性批判

范亦豪 沉重的《月牙儿》

范亦豪 悦耳的老舍

孔庆东 老舍的幽默

舒 乙 老舍的内心世界

傅光明 老舍之死

赵大年 京昧漫谈

试读章节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一位满族人。这一点,在各类文学读物中均有说明。那么,“满族”二字对于老舍来说,是否只是意味着他的户口本上一个栏目跟我们大多数人有所不同?这个问题,可能许多朋友都没有想过。好,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话题。

老舍先生出生在清代末年京师(也就是北京)一户贫苦的旗人家庭。

所谓旗人,在有清一代,是对被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类兵民一体化组织中的人们的总称。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在当初筹划进取中原的时候,将满洲民族的全体青壮年男性,都收进了军队之中,把他们分别划人以8种旗帜为标识的8个方面军。这8个方面军,即被称为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镶红旗、正红旗、镶蓝旗、正蓝旗(先有四面“整”旗,后来分别将“黄”、“白”、“蓝”旗镶上了红边,将“红”旗镶上了白边)。后来,又仿照满洲八旗的编制,建起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8个八旗的军事组织,自建立起的二三百年间,曾在创立清朝、巩固政权、维护祖国统一、保卫人民安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八旗的设置,随后成了清代始终贯彻的制度。它把世代的旗人,严格圈定在当兵吃粮饷的惟一人生轨道里,禁止他们从事除当兵之外的一切职业,不许他们做工、务农、经商以及从事其他职业,这虽然有助于政治基石的牢靠,也防止了旗人与民争利,但是,也造成了创建这种制度的人预料不到的社会难题。从乾隆年间起,“八旗生计”问题愈演愈烈,叫所有的清代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旗人“人口大量增加,而兵有定额,饷有定数,既不能无限制地增饷,又不能放松正身旗人参加生产劳动的限制”,于是,补不上兵缺的旗籍子弟越来越多,只好眼睁睁地失业赋闲,成为“闲散旗人(满语叫作‘苏拉’)”,这不仅导致许多下层旗人日益明显地走向贫困化,还使入关之初异常精锐剽悍的八旗劲旅,失去农商技能,滋生了惰于劳作、荒于嬉戏的积习。到了清末,由京师八旗贵族、军官、士兵、苏拉、家眷等等所组成的人们共同体,总人数已多达60万左右,社会上习惯以“旗族”来称呼他们。在京城“旗族”人丁日趋繁盛的情况下,“八旗生计”的问题对于走投无路的穷旗人们来说,已经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老舍的祖上,不知从哪一辈开始,也跌进了这个可怕的圈子。

在满洲八旗中,老舍先人隶属于正红旗。因为没有资料说明这个家族在清朝人关后有过调动迁徙,所以只能假定他们是从17世纪中期开始,始终归属在京城里的正红旗麾下。

1644年清政权人关,把燕京确定为首都,在京城实行了旗、民分城居住的措施:大致相当于现在东城、西城的内城,只许八旗的将士及家眷居住,原来住在内城的汉、回等其他民族的百姓(也就是当时所谓的“民人”),被迁移到京师外城——大致相当于今天崇文、宣武两区。在内城,中心是皇城,围绕皇城,八旗严格地被分置于相关地段。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崇文门内。于是,内城的确像历史学家后来常说起的那样——“就像一个大兵营”。这种严整的格局,到清中期开始稍稍地模糊起来,因为旗人们没法不吃不喝、不去跟商人们打交道,旗人贵族更不能戒除看戏娱乐等需求,他们得随时跟外民族交往,渐渐地,原来住在外城的“民人”,也有少量搬进了内城,内城的王公贵族也有破例到外城去辟地设府的了;再后来,受“八旗生计”的逼迫,一部分城里的贫苦旗人,典出了自己的居舍,离开最初的本旗指定居住地,向着附近的——尤其是各城门之外的关厢地区搬迁。虽说有了这样的变化,八旗在内城的基本居住区划,却直到清朝灭亡以前,没有大的变更。在京城八旗区划内设立着八旗都统衙门,8个衙门既掌管京城旗人的一切事务,还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也统辖起来。从道理上讲,遍布各地的八旗驻防旗兵,都是从京城这个“老家”派出去的,如果战死在外地,尸骨都应当送回京师“奉安”。这种方式,是与清初统治者把本民族中心由东北地区移到北京的部署一致的。就像雍正皇帝说过的:“驻防不过出差之所,京师乃其乡土。”

清代末年,老舍父亲永寿家,就住在京师内城西北部的小羊圈胡同。这个胡同,就是从西四北大街往北走,过了护国寺街口,再往前的东边头一条胡同。这里距离西直门只有三五里地。看来,进关之后老舍的历代先人就没有离开他们的这片“热土”太远。那些世居京师二百多年的旗人们,对东北白山黑水的“发祥地”,记忆已变得模糊了,只有在老人们为了满足忆旧情感需要时,才提起祖籍“长白”的说法。一代一代的旗族人们,把北京作为乡土来亲近,“京师即故乡”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已经成了北京城地道的“土著”。

可是,如果查一查清代京城的八旗区划地图,我们又会多少有点儿意外:小羊圈胡同偏偏已经游离于正红旗的居住区域之外,它属于正黄旗的范围。可见,老舍的父亲永寿,或者是他的前辈,也有过短距离搬迂的经历。好在他家并没走远,小羊圈胡同南面的护国寺街以南,以及出了这条胡同西口的西四北大街以西,都是正红旗的地盘。也就是说,从他家向南、向西,都只差着几十米,便能进入正红旗原先的驻地。我们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想到的另一点,就是:正黄旗,正是永寿的妻子、老舍的母亲——舒马氏娘家所隶属的那个旗。P3-5

书评(媒体评论)

王瑶先生曾经说过,“从根柢上说,老舍先生的内心感情是忧郁的”。在《月牙儿》里我们看到的正是这个忧郁的,诗人的老舍,从而近距离地接近他。如果再多思索一下,甚至还可以悟出,就是老舍的幽默背后也深藏着苦涩。

范亦豪:沉重的《月牙儿》

我们看老舍可以幽默地写出非常好的东西,也可以不幽默地写出非常好的东西,这说明幽默与严肃背后有本质性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认为可以叫做关爱。有了这个关爱才可以愿意幽默就幽默,愿意不幽默就不幽默。

孔庆东:老舍的幽默

北京的文人非常少,虽然它当了六朝的首都,但真正地道的北京文人,有名的非常少。……惟独在“五四”新文学刚刚兴起的时候出来一个北京人,而全国口语的白话文又是以北京话为母音,这下占了大便宜。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老舍先生。

舒乙:老舍的内心世界

表面看来,老舍之死是一个文人非正常死亡的个案。但由这个个案,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历史的丰富性,多面性、复杂性和过程性。而这恰恰是我们对待历史所应具有的科学的态度。

傅光明:老舍之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舍的文学地图/聆听智慧在文学馆听讲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光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878243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68-5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