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趣味美学(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确,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还是现代人、古代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大人、小孩;也不管是身体健全、健康的人,还是残疾人、病人,等等,都是爱美、追求美的。当然,爱美是一回事,懂美、会审美又是另一回事。本书就是这么一本启发我们去思考很多美学理论问题,了解审美知识的小册子。

本书首先从美学史考察开始,介绍了人类对美学的探索,然后围绕审美活动漫谈,再分别从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展开出去,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通过通俗而有趣的故事,介绍美学的相关知识,展现审美的魅力。

内容推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有这样的内涵,即爱美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各个阶段,无论婴儿、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与审美、爱美发生天然联系。而且,人的生活,人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美,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交际娱乐、婚嫁殡葬等,都要讲究美、追求美。

不仅如此,爱美、追求美还是人的一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梁启超先生在《美术与生活》一文中曾经指出:“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在本书中,从柏拉图关于美学的对话中,从康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严肃的哲学分析判断中,从西方近代的一些美学家对审美心理详细描绘的著作中,从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活动中,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审美体验中,我们都可以学到美学知识。

目录

美与审美

一、美的探索

一个司芬克斯之谜/2

 ——美是难的

伍举谏楚王/6

 ——美在善

人从虎豹丛中健/10

 ——美在关系

指与琴会琴声作/13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海伦之美/16

 ——美即典型

骗过鸟儿和骗过人的技艺/19

 ——美在真

雨果写《巴黎圣母院》/25

 ——美丑相共

二、审美活动

香菱品诗/30

 ——审美活动

看山看水实畅神/33

 ——审美需要

雪里芭蕉/37

 ——审美的主体性

长白美人松/41

 ——审美关系

诗人与渔夫/44

 ——审美态度

为谁零落为谁开?/47

 ——审美的主体和客体

惊叹对方的美丽/50

 ——审美主客体的互动

何可一日无此君?/54

 ——审美价值

住山未必知山好/57

 ——审美距离

审美对象

一、形式美

鲁迅谈女人穿衣服/70

 ——形式美

万绿丛中一点红/73

 ——点和线的美

太阳的彩衣/79

 ——色彩美

哥兰特的朗诵/84

 ——声音美

拉奥孔的右手臂/87

 ——对称美与均衡美

毕达哥拉斯的发现/90

 ——匀称美

管仲回国歌声急/g3

 ——节奏美与韵律美

秋水共长天一色/97

 ——调和美与对比美

为什么要搬走美石?/101

 ——和谐美

二、审美领域

河伯的故事/105

 ——自然美

将相和/109

 ——社会美

芙蓉不及美人妆/113

 ——人的美与人体美

洛阳少女的爱慕情/118

 ——形体美与心灵美

“我不能为侵略者演奏!”/123

 ——人格美

佘音绕梁,三日不绝/126

 ——艺术美

三、美的形态

“大江东去”和“晓风残月”/130

 ——崇高美与优美

有价值的毁灭和无价值的撕破/133

 ——悲剧美与喜剧美

人间万象模糊好/137

 ——朦胧美

蝴蝶梦中家万里/141

 ——含蓄美

真正美人有陋处/144

——缺陷美

审美心理

一、审美感受

山重水复疑无路/150

 ——审美心理和美感

《二泉映月》的神韵与鸡鸣狗叫/153

 ——美感与快感

三月不知肉味/156

 ——美感愉悦性

《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160

 ——美感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流水能清物外心/165

 ——美感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音乐陶醉和观画色变/169

 ——优美感和崇高感

《茶花女》和《钦差大臣》/173

 ——悲剧感和喜剧感

二、审美感知

美从何处寻?/177

 ——审美感觉

渐恐耳聋兼眼暗/181

 ——审美感官

夜半钟声到客船/185

 ——审美知觉

情人眼中出西施/188

 ——审美错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92

 ——审美幻觉

黑云压城城欲摧/195

 ——审美统觉

吴道子画嘉陵山水/198

 ——审美表象

红杏枝头春意闹/202

 ——审美通感

砍去“巴尔扎克”的手/206

 ——审美注意

画家是这样挑选水果蔬菜的/210

 ——审美观察

夜景·吟诗·作画/215

 ——审美直觉

三、审美想像

宋朝的考画取士/219

 ——审美想像

牵驴过桥/223

 ——审美联想

“爱屋及乌”和“恶及余胥”/229

 ——审美推爱推憎

米洛维纳斯的断臂之谜/232

 ——再造性想像

《格尔尼卡》油画/235

 ——创造性想像

魔鬼的颤音/239

 ——无意想像

中秋月亮去悠悠/242

 ——审美幻想

怡然有余乐/245

 ——审美憧憬

四、审美情感

俞伯牙蓬莱山拜师/250

 ——审美情感

云横秦岭家何在?/255

 ——审美情绪

催租败兴/258

 ——审美心境

风萧萧兮易水寒/261

 ——审美激情

泪泉和墨写离骚/265

 ——审美移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268

 ——审美共鸣

永州小石潭风景/273

 ——审美顺受和审美逆反

主要参考书目 /313

五、审美理解

孔子弹奏《文王操》/277

 ——审美理解

三观真迹识奇趣/280

 ——审美渐悟

蓦然回首/283

 ——审美顿悟

《我的太阳》的争论/286

 ——审美理解的多义性

肖邦的《波兰舞曲》/290

 ——审美理解的层次性

歌德出书后的烦恼/295

 ——审美理解的正讹

从东施效颦说起/298

 ——审美判断

大观园诗社的咏柳絮词/302

 ——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命运多舛的《草叶集》/307

 ——审美评价

试读章节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经说过:“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有美,并且只要哪儿有美,就会有许多人强烈感觉到它,而知道什么是美的人竟如此之少。”美是什么,几千年前古人就曾讨论过。让我们听一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辩论吧!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中,记叙了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辩论:

苏格拉底问:“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由于美?”

希庇阿斯说:“是的,由于美。”

苏格拉底问:“美也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希庇阿斯说:“很真实。”

苏格拉底问:“请告诉我,什么是美?”

希庇阿斯说:“美就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

苏格拉底心想,把“漂亮的小姐”说成是“美”的本质厨陸,显然,这是拿个别的美的事物来回答美本身的定义。于是,苏格拉底就向他发起进攻。

苏格拉底问:“一匹漂亮的母马美不美?”

希庇阿斯答:“美,神说母马很美。”

“一个美的竖琴美不美?”

“美。”

“一个打磨得很光,做得很圆,烧得很透,样子又十分灵巧,而且还镶上花纹的汤罐美不美?”

“美!”

“好了,既然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母马、一张美丽的竖琴和一个镶有花纹图形的汤罐都是美的,你怎么能说‘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呢?”

“啊——”希庇阿斯语塞。但希庇阿斯并不是平庸之辈,他稍一思索,立刻狡辩道:“最美的母马、竖琴、汤罐,比起年轻小姐来还是丑的呀!”

“年轻小姐比起神仙,不也像汤罐比起年轻小姐吗?最美的年轻小姐比起女神也是丑的。可见,美人的美也是相对的呀!”

“这是无可反驳的。”

“我问的是美本身是什么?你指出一种美来回答,而这种美,依你所说,却又美又丑,这能行吗?”

“……”希庇阿斯这下真的说不出话来了。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

“你问的原来是这种美。这太简单了,”希庇阿斯松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吧,它不是别的,就是黄金。一件东西纵然本来是丑的,只要镀上黄金,它就显得美了。”

“你的意思是,黄金是使事物成其为美的。美就是黄金。”

“对极了。”希庇阿斯心里很高兴,他以为苏格拉底被自己的观点征服了。

苏格拉底问:“伟大的雕刻家费第阿斯雕刻女神雅典娜的像,不用黄金而用象牙。费第阿斯是否犯了错误?”

希庇阿斯回答:“费第阿斯没有错,象牙也是美的。”

“这尊女神雕像的眼睛不用象牙,用的是漂亮的云石。怎么样呢?”

“当然是美的,因为象牙配云石,十分恰当。”

“美的石头是否也就是美呢?”

“如果使用恰当,石头当然也美。”

“用得不恰当,它就会丑?”

“美是恰当的,不恰当当然丑。”答完后,希庇阿斯有点得意洋洋,因为他感到,这个观点,涵盖了“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象牙”、“石头”等所有美的物品,不怕苏格拉底反驳。  哪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苏格拉底早已看出这一定义的破绽。他说:“现在需要煮蔬菜,哪个最恰当?是用木汤匙,还是用金汤匙呢?”

“木汤匙呀!木汤匙配蔬菜,恰当啊!它可以叫汤有香味,不至于打破罐子,泼掉汤。若是用金汤匙,就难免有这些危险。”

希庇阿斯正为自己的机智沾沾自喜时,苏格拉底突然发问:“难道金汤匙不美吗?”

“这——”苏格拉底的话问得希庇阿斯措手不及。因为煮蔬菜用金汤匙是不恰当的,但不能就此说金汤匙不美呀!如果说金汤匙不美,那他刚才主张的“黄金使事物成其为美”就不对了。他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希庇阿斯提出的“美就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黄金是使事物成其为美的”、“美就是恰当的”,先后被苏格拉底驳得体无完肤,希庇阿斯理亏词穷,几次想临阵脱逃。苏格拉底都想方设法留住了他,并换了一个讨论方式,由他自己提出一些可能的定义来逐一讨论。他们讨论了“美是有用的”、“美是有益的”、“美是视觉和听觉所生的快感”等,他们似乎隐约感到这些概念与美有密切的关联。但说来说去,“美本身是什么”,这个问题终无着落。最后,苏格拉底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无能的,感慨地说:“美是难的。”

            P3-P5

序言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的理解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是一个全称肯定命题,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是爱美的。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还是现代人、古代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大人、小孩;也不管是身体健全、健康的人,还是残疾人、病人,等等,都是爱美、追求美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有这样的内涵,即爱美伴随人的一生。人的一生各个阶段,无论婴儿、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都与审美、爱美发生天然联系。而且,人的生活,人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美,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交际娱乐、婚嫁殡葬等,都要讲究美、追求美。

不仅如此,爱美、追求美还是人的一生中相当重要的内容。梁启超先生在《美术与生活》一文中曾经指出:“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子路、曾点、冉求、公西赤等弟子陪孔子坐着。孔子让这些弟子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路连忙抢着回答:“我想去治理一个千乘之国!只要短短三年时间,就可以使人民既有勇气,又懂得道义,能够抵御敌军侵犯,战胜天灾。”

冉求说:“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三年时间,我可使它国富民足。”

公西赤谦虚地说:“我不敢逞能,但愿继续学习。如果祭祀或者会盟,我愿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学习做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最后问曾点,曾点正在悠闲地弹琴,听到老师的问话,“铿”的一声,把琴声停了,连忙站了起来,慢慢地回答道:“我的想法和他们三位有些不同……”

孔子安慰他:“但讲无妨,不过是各人谈谈心志而已!”

曾点说:“我可没有他们三人那样的志向。我只想在三月的春天里,穿上新做的夹衣,相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游游泳,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上唱着歌走回来,岂不是很快乐吗?”

“老师,您……”

“哎——”,孔子点了点头,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

曾点说的是一种爱美志向,追求的是一种审美境界。而子路等人的志向都是治理国家、管理国家。孔子一向以“仁”为其学说的核心,主张以德治天下。结果他既不赞同子路、冉求的治国富民的志向,也不赞同公西赤“立于礼”的主张,而偏偏赞同曾点爱美、审美的志向,这是十分令人深思的。

这个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孔子向往审美境界,并把爱美、审美看得高于治国平天下。

西方也有相同的见解。希腊神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妙的故事:

珀琉斯和女神忒提斯结婚的时候,举行了盛大宴会,邀请所有的神都来赴宴,惟独把不和女神厄里斯忘掉了。厄里斯非常恼怒,来到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刻有“赠给最美的女人”。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都想得到这只金苹果,互相争吵,不可开交。争执不下去就去找主神宙斯,宙斯不作判决,让她们到人间找帕里斯评判。

帕里斯是特洛伊国王遗弃的儿子,在牧羊人家中长大,此刻正在山谷里放牧。突然,奥林匹斯山的三位女神降临在他的面前。

站在中间的那位女神是宙斯的妻子赫拉,最高的天堂女神。她对帕里斯说:“如果你把金苹果判给我,我可以使你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王。”

第二位女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温柔地对帕里斯说:“假如你把胜利判给我,我帮助你成为人世间最有智慧、最刚毅的伟大英雄,百战百胜的将军,你会赢得人间最高荣誉。”  最后一位女神是最年轻的美丽女神和爱情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人称她为维纳斯)。她朝帕里斯投来一束甜蜜的微笑,深情地说:“帕里斯,你千万不要受她们两人礼物的诱惑。如果你让我得到金苹果,我将让人间最美丽的女子做你的妻子。”

年轻、妩媚的阿佛洛狄忒站在帕里斯的面前,身系漂亮的腰带,显得格外可爱、动人。端庄的赫拉和聪慧的雅典娜在美丽女神的光泽熠熠下,顿时显得苍白无力。

帕里斯犹豫了起来,“判给赫拉,可以得到权势、财富;判给雅典娜,得到的是荣誉、地位;判给阿佛洛狄忒,有最美丽的女子陪伴。我是要权要财富,还是要名誉地位,抑或要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想:既然宇宙主神宙斯把评判最美女人的责任交付于我,我就应该作出公正判决。他从赫拉手中接过金灿灿的苹果,把它递给了美丽女神。

赫拉和雅典娜愤怒地转过背去,发誓不忘今日的奇耻大辱。阿佛洛狄忒则心满意足,祝福王子一生平安,因为她还是平安之神。

令人饶有兴趣的是,帕里斯王子在权势财富、智慧荣誉和美三者之间,最终选择了美。看来西方人也是把美和审美放在重要位置。

“孔子述志”和“金苹果的故事”这两则典故告诉我们的是:美具有无限的魅力,追求美、向往审美境界是人的天性。审美是人不可缺少的高级精神活动,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审美对人类的发展、人格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美能益智,美能辅善,美能陶情,美能促健。审美享受是高尚的纯洁的享受,审美能够超越个人的孤苦、失意以及各种利害关系,获得自由。

当然,爱美是一回事,懂美、会审美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爱美,但是绝对不能说,所有的人都懂美、都会审美。要真正懂美,学会审美、欣赏美并且按美的规律创造美,就需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美学知识。

学习美学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广阔的。从柏拉图关于美学的对话中,从康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严肃的哲学分析判断中,从西方近代的一些美学家对审美心理详细描绘的著作中,从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活动中,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审美体验中,我们都可以学到美学知识。同样,从古今中外的审美趣事趣谈中,也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很多美学理论问题,了解审美知识。这里奉献给读者的,就是这样一本小册子。

本书首先从美学史考察开始,介绍了人类对美学的探索,然后围绕审美活动漫谈,再分别从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展开出去,对审美对象和审美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通过通俗而有趣的故事,介绍美学的相关知识,展现审美的魅力。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深感用趣闻轶事、故事形式来系统介绍美学知识,并非是易事。不少美学知识很难找到恰当的趣闻来表达,况且审美是体验性、悟性的高级精神活动,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限的文字、趣闻,也很难表达无限丰富的审美境界。所以,尽管做了努力,在美学知识方面肯定有很多遗漏,好在本书它并不是一本系统全面论述美学的理论著作,所以,以田夫献曝之心冒昧呈献给大家。此外书中诸多观点,只是一孔之见,谬误之处难免;所用事例,也不一定恰当,这些都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书借鉴和采用了许多已发表的学界同仁的有关资料,并择其主要者附录于后,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作者

            2005年秋于五角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趣味美学(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德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42970
开本 24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3-49
丛书名
印张 13.67
印次 3
出版地 上海
211
17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