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天四夜(唐山大地震之九死一生)
内容
编辑推荐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者达1700多人,倒塌民房530万间....今天,为了纪念因唐山大地震而罹难的人们,祝福那些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在地震发生后,他所亲身经历的和亲眼目睹的感人故事....

内容推荐

谨以此:志念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

    哀悼二十四万罹难的人们

    祝福大难逃生幸存的人们

    献给所有善良无私的人们

目录

引  子

我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 

(一)凌晨的噩梦

(二)生死大迁徙

(三)“要活命,上机场”

(四)医疗队在行动

(五)我要活,能忍住

(六)“死亡角落”

(七)“泥猴”有了归宿

(八)我和“邻居”

(九)又一次逃生

(十)希望在前头

(十一)生命的起飞

(十二)“硬着陆”

(十三)我终于活下来了

(十四)后记

试读章节

             “死亡角落”

液输完了,我正在想我该怎么办的时候,那个战士带着几个人钻进了手术棚,他小心地拉下我的背心,又拿起了从废墟里出来就一直跟着我的被子,轻轻地盖住了我的上身,撩开棚边,把我抬了出来。

我顿时感到了凉意,又是一个凌晨了,有微微的风。还星星点点地下着小雨。

“班长,咱们去哪里?”一个战士叫跟我一起进手术棚的那个军人,原来他是一个班长,他抬头望望天,又看看手术棚周围一堆一行的人,说:“抬远点,找一个避雨的地方。”

这会儿我才看了周围的一切:到处都是人,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的就在小雨中淋着,有的盖了块塑料布,也有搭起了小棚的。

班长走在前边,一步一停地往前挪着。 

他不停地喊着: “老乡,劳驾让一让!小心,躲着点,可别踩着了!”到了实在过不去的地方,他们就把床板放在膝盖上等一会儿。也就是几十米的路,竞走了半个多小时,这使我想象出把我抬进来时要有多么的艰难。我想问一下是不是他们抬我进来的,他们根本顾不上。其实问是多余的.那班长手术时一直都在我的身边,不是他们把我抬进来的还能有谁呢?可能还是考虑安全因素,他们没有把我放在建筑物的下边,而是把我放在了一个有一段短墙的角落里。那里已经有一些人横七竖八地躺着,人不多,也可能都睡着了,静得很。

他们把我放下以后,班长示意那个穿雨衣的战士,把雨衣脱了下来,盖在了我的身上,他告诉我,一定要挺住,明天来看我! 也许是远离了人群,也许是夜深了,逝去了白天的喧嚣,静下来了,而且静得寂寞,静得可怕。危及生命的内伤解决了,我如释重负。虽然两腿的肿胀越来越厉害,而且由于腿的肿胀引起的疼痛也越来越揪心,但是毕竟没有了死亡的威胁了。

淅淅沥沥的小雨,洗去了空气中的浑浊,淋出了一片清凉。虽然显得潮湿,却没了混沌的感觉。我合上眼,睡不着觉,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地映现出一整天的经历。先是觉得自己很不幸,家在百里之外,却赶上了唐山大地震,还受了重伤,几乎失去生命。继而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而且是不幸中的万幸,身体遭受了如此沉重的创伤,完全丧失了自救的能力,是那么多的好心人给了我那么及时的救助,使我死里逃生,这简直就是奇迹,我怎么能说不幸运呢!

我在想着明天,明天一定会是一个艳阳天。

经过一整天的时间,地震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肯定弄清楚了,不会别的地方也都地震了吧。我想,不会的,中国有那么大,哪里可能都地震呢?我又记起了高中时政治课老师给我们讲农村包围城市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时的话,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高山峻岭,有江河湖海,有广袤的土地,有茂密的森林。所以,中国革命在面临巨大困难时也存在着希望的曙光,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地震也是如此,只要北京没事,唐山的救助就没问题。毛主席、党中央一定会派更多的力量来解救唐山,我一定会好起来的。想着想着,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我梦见回家了,看到了老母亲,我又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和妈妈述说着我在唐山的林林总总,诉说着这些幸与不幸。我又沿着清清亮亮的沙河,向着碣石山奔跑,我又自由了,我高兴极了,我多么希望梦想成真啊!

可是,阵阵伤痛还是搅走了我的美梦。我感到腿痒得厉害,又涨痛得揪心。我想用手挠,可抬眼一看,吓了一跳:两条腿肿得都有腰粗,好像一用力就会破水似的,我停住了手。

天已经亮了,果然是个好天气。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云。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我歪过头,看了看我的两边,七八个人还睡着。远处,已经人声鼎沸,受了伤的人与伤痛抗争着,没有受伤的人为生存忙碌着。

我心中默默地叹服,人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只要有人在,不管是健壮的人还是残缺的人,都会出现活力和生机!我特别想和人说话,我伸出了我的右手,拉了拉旁边躺着的一位老者的手,轻轻地叫着:“大伯,大伯,您醒了吗?”他没有一点反应,我又拉他一下,还是没反应。我又扭过头来向左边的那个人喊:“ 师傅,醒了吗?天亮了!”他也不应声。

没人理我,我只好又向远处看:偌大的空场,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人,还搭起了许许多多的棚。有很多的人不是伤员,有的是来照顾受伤的亲属,有的干脆就是来机场逃生。我看到就在我昨天躺的地方,在那排平房的前边有军人支起了两口大行军锅,他们在忙碌着,有人在填火,有人在搅锅,也有人在盛粥,好多人围了过去,我用舌头舔了舔干涩的嘴唇,心里也升腾了一种吃的愿望,我知道,那是奢望。我又扭过头来,还是叫那个老人,我又拉住他的手,他还是没有动静。我感到不太对头。同时我又觉出来老人的手很凉,我明白了,他已经“过去”了。

“别叫了,他已经过世了。”一个姑娘的带着哽咽的声音传了过来,随着声音望去,一个穿着一件白色警服的姑娘带着几个人拿着一个用绳子和棍子绑成的简易担架走了过来,她把一条毛巾盖在老人的脸上,好像是怕把老人惊醒似地轻轻地抱起老人的头,和另外几个人一起,把老人放在担架上。她示意他们先走,然后蹲下来对我说:“就你自己在这儿?家里还有别人吗?”

我先是点点头,然后我告诉她我是外县的,来唐山学习,家里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家里的情况。

“你不能在这里,这里都是死人,你得上那边去。她说得很平静,根本不像是蹲在死人堆里和一个半死的人说话,“那边人多,也好有个照应。”说着,她用手抻了一下床板,想自己用力把我拖出去似的。可她马上感到这不可能,因为我一点也不能配合。她把眼光放远,寻找着可以帮忙的人。然后索性坐了下来,像是安慰我,又像是安慰自己,轻声地说:“北京知道了唐山大地震。毛主席、党中央都知道了唐山大地震。听说昨天党中央就发了慰问电。说这场地震挺厉害的,不仅唐山受了灾,天津、北京也都有影响。不过唐山是震中,死伤最惨重,还有丰南。”

“丰南?就是党校南边的那个丰南?”说到丰南我很敏感,不禁问道。

她点点头:“就是那个丰南,跟唐山一样重。你们那个党校,就在唐山和丰南的中间,可以算得上震中的震中呢!那边过来的人说所有的建筑物都塌了,南厂新近盖起来的大厂房一塌到底了,吉祥路裂了缝儿,大树都挪位了!在那一片你能活下来,可真够幸运的。”  

她说的没错,我虽然没有看到大树挪位,但经历了房倒屋塌,也看到了路边地里的喷水喷沙。那景象也是很可怕的,平地里就拱出个洞,水裹着黄沙喷涌而出,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大难当头的恐惧。  “这会该好了,只要北京无大碍,我们就不怕了,那不昨天当天就来了好多的解放军,有北京部队的,还有沈阳部队的。医疗队也来了好几拨。机场上成立了指挥部,飞机也可以起降了。等着吧。很快就会有救了!”

她说到这里,我明显感到了她情绪上的变化,她拥有了信心,充满了希冀。我很自然地受到了她的感染。

我猜测她的身份,可能是个警察,但是又显得太年轻,从装束上看,是个警察。她的脸很白,既有劳累的苍白,也有本色的洁白。她的两眼红肿着,蕴示着她也经受了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她的话让人感奋.她的声音让人温馨。  “你等着我去叫人”

不一会儿,她果然带来十来个人,似乎有刚才来过的人。她招呼着把我抬了出来。嘱咐前边的一个大个子:“把他放到一个人多的地方,显眼就会有人照顾,最好是离医疗队近一点的地方。”然后,又给我拉了拉被角,才轻声地说了一声:“走吧!”

她没有走,又回过头来招呼剩下的人们去安顿那些昨天夜里和我躺在一起的“过去”了的人们。我从抬我的人们的议论中知道了她的确是一个女民警,地震时她正在值班,大震后她连家都没回。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刚才抬走的是她的老父亲,老人家到最后也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人世!

P77-86

后记

三十年了,痛苦已经渐渐淡漠了。但是,唐山大地震中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每当我忆起的时候,脑海里都会呈现一幕又一幕的活剧。我深深感到,只有我们的国家才能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临危不乱,快速行动,使百万灾民得到卓有成效的救助。也只有我们的人民才能经受住百年不遇的毁灭性震灾的考验,在表现出惊人的理智的同时,充分显示了唐山人民所具有的美好情操:公而忘私,患难与共。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在我危难关头给我救助、关爱的人们:岳各庄兵营的军人们,地委党校的学员们,塌鼻子汽车上的伤员们,几度抬我的兄弟们。我曾经无数次地呼唤着用亲情、友情和救命情一直激荡着我的那些好人:手指磨破了的“老战士”,把我推向路中央而又给我带来生命希望的年轻人,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汽车司机,不经意之间却帮了我大忙的“泥猴”兄弟,把我送进手术棚又把我送上飞机的班长,晕倒的老主任,为了救我什么都舍得的大妈一家。这些人我都没有再见到,有的也许永远见不到了,但是在我的心中他们将永远是我的亲人。我更难以忘怀的是王大哥,我也曾找过这位比我的亲人还要亲的兄长,人们却告诉我:地震中这样的好人太多了!但是我依然难消我三十年来的思念之情,因为他是在机场上我记得名字的惟一的一个人:他姓王,我记起了大妈曾叫过他学政。学政大哥,您在哪里?您知道一个被您、您的老妈妈和小妹妹救助和关爱过的历经九死一生的磨难活过来的小兄弟珍藏在心底的三十年的思念吗?还有所有给我以关爱和救助的好人们,你们在哪里?!我将一生一世地思念你们,祝福你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十年前的大地震使我和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1977年7月16曰,也就是差十二天就是唐山大地震一周年的时候,我从沈阳第四人民医院出院返唐,第二次踏上了唐山的土地。

在沈阳的一年里,我不仅获得了新的生命,而且承载了更多的关爱,使几度生命垂危的我,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刚进医院时没有多少人相信我还能活,但是四院的医生和护士们硬是用他们高超的技艺和无私的爱心,让一个躺着进来的奄奄一息的入站了起来,并活生生的走了出去。

1976年8月10日,在我从昏迷中醒过来的第三天.四院为我做了腹腔清创及引流手术;

1976年9月4日,叶大夫为我做了植皮手术;

1976年10月16日,外科主任包大夫为我做了斑痕剔除手术;

1976年11月15日,我在医护人员和沈阳115中学同学们帮助下,第一次下床站立起来;

1977年3月3日,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沈阳铁路医院的两位秘尿科专家主刀,为我做了会师手术。我终于成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我第二次踏上唐山的土地时,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在接待站等待返唐伤员登记的间隙,我漫步走出了车站,一切都是简易的临时建筑,包括车站的候车室,我最想的是到我的学校去看一看,我不认得路,也找不到路,只好在车站附近徘徊。我的记忆里,只有用角钢铆制木版铺面的铁路天桥还岿然不动,高悬在道轨之上,再有就是车站的水塔7.高高的、孤零零的、非常显眼的矗立在低矮的简易建筑群中。车站的外边,除了一些简易房外,依然是废墟成堆,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一片凄凉的悲惨景象。

我悲,为一年前那场大地震给唐山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而深深地悲戚,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工业重镇在蓝光闪过的瞬间就夷为平地;我哀,为在那场屠城式的浩劫中失去了的二十余万人的灵魂而默哀,我觉得他们还没有走远,他们正以饱含哀怨的眼睛在瞑瞑之中关注着唐山,期盼着唐山。在无尽的残垣断壁废墟瓦砾中我突然觉得这里不会永远地沉沦,一定会涅磐,会崛起。我能为它做点什么?它虽然几乎陷我于死,但它毕竟又还我再生。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已经把我和唐山紧紧地缠在了一起,这里已经是我梦牵魂绕的心灵家园。当然,这一次在唐山的停留是短暂的,很快,我就回到了我的家乡。

1982年,我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了去省城工作的机会,和我的未婚妻一起第三次踏进了唐山。这一次,我再也没有离开。

三十年前,我亲身经历了那场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虽然经磨历劫,但又备受关爱幸运逃生。三十年来,我有幸在唐山生活,有幸亲眼目睹了唐山人民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和十年快速发展的伟大历程。

三十年后的唐山,除了保留的大地震遗迹外,已经看不出任何地震残存的痕迹。高楼鳞次栉比,街衢宽阔坦荡,工业快速发展,商贸兴旺繁荣,环境优美雅致,生活幸福安宁。特别能战斗的唐山人还不满足于此,当历史跨入2l世纪的时候,他们又以超前的意识,创造的精神,浓墨重彩地开始了用蓝色思维改写黑色煤都历史的宏大工程。  我和我的妻子、女儿经常到唐山地震纪念碑广场散步,我的家离那里很近,慢步也只用十分钟,广场是大地震十周年时建成的,四根由花岗岩砌成的擎天巨柱朝向四面八方,碑裙上雕刻着那一章可歌可泣的历史。三三两两的人在读着副碑上的碑文,这是一篇文、字俱佳的千古文章。它让每位浏览者都在了解了悲壮的史实的同时还领略到文章的美和文字的美。这些人多数是外地人了。而与广场相连的大钊公园是一处完全开放式的公众休闲绿地,有山有水有树有情趣。在那里徜徉的更多的是一对又一对的情侣。

那个承载我度过了最危险日子的机场已经搬迁,按照唐山最新的城市规划那里将是城市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区,新建的住宅楼成片而起。无论是回忆还是现实,我都找不到一点原来的面貌。唐山变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唐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冀东大地熠熠生辉。

三十年了,我成了一个地道的唐山人。我在我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心竭力,无怨无悔。地震无疑给我的身体一次重创,但是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将伴随我度过一生.也将激励我走好一生!

             2001年9月12日写于唐陶集团

             2005年12月修改于唐山瓷都宾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天四夜(唐山大地震之九死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润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786454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1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