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回来吧孩子(预防与戒除网瘾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人戒除网瘾大行动”指定用书,是陶教授走遍全国七十余个城市,解决大量个案、反复实践的结晶。细致全面地分析了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深刻论述了预防与戒除网瘾的理论和方法,将有效引导父母步入与孩子融洽沟通的轨道,促进家长、老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形成绿色网络环境与青少年良性互动的健康局面,有效帮助青少年预防与戒除网瘾。

内容推荐

陶宏开教授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成功实践中将心理学运用得出神入化,极富哲理与创新。本书是他预防与戒除网瘾思想和方法的扛鼎之作。相信陶教授创导的家庭交流模式与心灵沟通方法,将有效地指导更多受网瘾困扰的孩子与家长们走出困境。

目录

一、网瘾成因与预防上网成瘾之道

网瘾成因之一:家庭教育误区

网瘾成因之二:社会不良影响

网瘾成因之三:学校引导缺失

青少年的特征与网瘾高发群体

整体素质教育是预防网瘾之道

二、孩子有了网瘾,家长怎么办

自我反省:努力改进自己是最佳途径

放松心态:理性的态度是正确的开始

大事小事: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

不贴标签:不要一味指责或盲目表扬

学会抱怨: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人生

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不加压力:追堵打骂只能使问题更糟

懂得自爱:用自重去赢得孩子的尊重

家庭交流:组织起来进行群体性自助

三、怎样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

判断标准:网络依赖的表现分级

望闻问切:逐步深入地走近孩子

三心四步:基本要求与具体做法

十大诀窍:打开孩子心锁的秘方

三大要素:金钥匙的最关键部分

四、人人健康上网,构建和谐社会

疏堵结合,疏导为主

戒除网瘾,健康上网

净化网络,构建和谐

试读章节

        不贴标签:不要一味指责或盲目表扬

有句老话说:“孩子是夸大的。”信奉这一点的大有人在,不过,我认为这并非科学的教育方法。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随时可能犯错误,不是你老夸他,他就可以变得完美无缺而从不做错事、不说错话。此外,还会有不少人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那就更不能夸了,而是要用法律去制约他甚至严惩他。

虽然我不赞同“孩子是夸大的”,可是我也不认为“孩子是批评大的”。不是你老批评责备孩子,老是给孩子“贴标签”,就能解决问题。比如:不断地指责孩子“不上进”、“贪玩”、“上网成瘾”、“成天泡吧”等等,是不能使他努力上进、戒除网瘾并长大成才的。

我觉得“孩子应该是引导、教育大的”。该夸的时候要夸,该批评的时候就要批评,关键在于要坚持用理性的方法教导孩子,一步一步地把孩子引向成人——成才——成功之路。

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在把孩子带到我面前时,马上就是一大堆“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陶教授啊,我这孩子‘内向’、‘很倔’、‘不上进’、‘特不懂事’、‘有多动症’、‘网瘾非常严重’……”根本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也不注意观察孩子那越来越不耐烦的脸色。难道说,就这么不停地对孩子加以批评、指责、贴标签,他就能变好吗?

其实,我之所以能帮孩子戒除网瘾,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撕掉。同时,还去探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注意,表扬孩子的长处时,一定要准确,要实事求是,绝不能胡编乱造地瞎夸奖。那样反而可能使孩子觉得虚假、讨厌,更不利于沟通。

记得有一次在天津,有位家长请我去帮她孩子戒除网瘾。我刚到那儿不多一会儿,同时被请去的她的一位朋友也来了。一进门,这位“阿姨”就装模作样地大声夸道:“哟!你看这儿子,越长越帅了。”然后马上转向我,继续夸道:“教授啊,这孩子可是我看着长大的,特聪明,又懂事儿……”她还没“夸”完,孩子把她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手一推,连声说道:“去去去!烦不烦!”

可见,孩子对这种“赏识”并不领情——其实,这也是一种“标签”。说到底,就是孩子不需要被贴上任何标签。

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把握好度,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既不要一味地乱指责,也不能盲目地瞎表扬。在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切不要再给他贴“标签”。因为,很多青少年上网成瘾后,他们自己内心并非是真的不知道那是错误的,他们也感到矛盾、彷徨、痛苦,这个时候你还去给他贴“标签”,什么“自毁前程”啦、什么“完全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啦等等,他便立马感谢你:“妈,爸,你们说得太对了,我这就改进。”这可能吗?事实上总是截然相反,孩子要么更不理你,更烦你;要么马上离你而去,把他的房门关得更紧;更糟糕的是,有时还会冲着你吼:“烦死人!不要你管!”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马上改弦易辙,把埋怨教训的口气换一换,把指斥呵责的“标签”放一边,尝试着换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努力改进亲子关系,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把孩子引导出网瘾误区。

P66-68

序言

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重要时期。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网络技术的重大发明和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休闲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2005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1.1亿,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82.6%,达到9 086万人,18岁以下的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16.6%,达到1 826万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和知识浏览是青少年网民最主要的网络需求。网络正在成为青少年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

当前,网络与青少年间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互动趋势不断增强,网络环境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同时,青少年的生动创造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文化。置身于网络世界中的青少年,既享受着海量信息、即时通讯和个性表达带来的网络便利,又经受着淫秽图像、暴力游戏和迷信伎俩引致的网络伤害。一方面。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和产生新创造的快乐源泉;另一方面,网络也成为部分青少年荒废工作与学习、逃避现实生活和沉溺虚拟空间的险恶陷阱,甚至成为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直接诱因。其中,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所产生的严重网瘾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成为困扰家庭和睦、学校教育的棘手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调查,2005年我国青少年中上网成瘾的比例为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2004年6月以来,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帮助青少年预防和戒除网瘾,先后在全国70多个城市举行了1 000多场报告会,培训了l万多名志愿者,直接帮助500多名青少年摆脱了网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预防与戒除网瘾指南,凝聚着陶宏开教授几年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心血,饱含着他引导网瘾青少年破网重生的智慧,对于青少年认知自我、导航人生,对于家长贴近网络、亲子互动,对于全社会共襄关爱、绿色上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要求动员社会力量,创新工作手段,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创造绿色的网络空间。一年多来,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等开展了“健康上网拒绝沉迷——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大行动”,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实施了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绿色上网的时代强音业已奏响。希望全社会同心携手,创造绿色网络环境,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建设网络文明的排头兵和繁荣网络文化的生力军。

                   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

                        杨岳

                      2006年4月2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本人特别佩服陶宏开教授,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岁月里,他由偶然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进入堂奥,一发而不可收。他是个素质教育专家,而且从本书可以看出,陶教授在预防和戒除网瘾方面也已卓然成一大家。诚望读者勿仅以工具书观之,而将本书作为培育下一代健康心理素质的指南。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 何东平

本书是陶教授走遍全国七十余个城市,解决大量个案、反复实践的结晶。细致全面地分析了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深刻论述了预防与戒除网瘾的理论和方法,将有效引导父母步入与孩子融洽沟通的轨道,促进家长、老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形成绿色网络环境与青少年良性互动的健康局面,有效帮助青少年预防与戒除网瘾。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 郝向宏

陶宏开教授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的成功实践中将心理学运用得出神入化,极富哲理与创新。本书是他预防与戒除网瘾思想和方法的扛鼎之作。我坚信,他创导的家庭交流模式与心灵沟通方法,将有效地指导更多受网瘾困扰的孩子与家长们走出困境。

——心理治疗专家 应力教授

这本书虽然只有近两百页,但我觉得它是那么厚重,因为我是完全把它当成教科书来读的。书中蕴含的深刻的整体素质教育思想,绝不是草草看过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更不用说去实践了。我经常翻阋它,特别是其中的经典部分。

——家长 张银芬

孩子晚上忍不住又跑去了网吧,我的心又开始烦闷起来,赶忙拿出这本书看,特别是“孩子有了网瘾,家长怎么办”那部分。渐渐地,我恢复了平静,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我要像陶教授说的那样改变自已,再帮助孩子转变。等孩子回来后,我要……

——家长 刘桂明

用心阅读这本书,使我能够心态平和,更理解父母的不易和苦心,做事趋于理性,不会重蹈覆辙。

——学生 刘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回来吧孩子(预防与戒除网瘾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宏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61023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