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韩流汉风(中国VS韩国落后10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个经济学者通过实地考察、长期跟踪、占有第一手资料后写就的有关韩国的专著。按内容大致划分为四个板块:中韩关系、韩国政治、韩国经济、韩国社会文化,向你展示平民总统卢武铉统治下的韩国;告诉你韩国经济……本书用流畅的文笔、翔实的资料、强烈的现场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距离看似很近但远谈不上了解的邻国。

内容推荐

这是国内第一个经济学者通过实地考察、长期跟踪、占有第一手资料后写就的有关韩国的专著。书中:

——向你展示平民总统卢武铉统治下的韩国:政治民主化、政坛红与黑、地区难均衡、朝核危机,南北统一展望……

——用数据说话,告诉你韩国经济:面积与人口都与浙江差不多的东邻小国如何进入了世界经济十强,中韩差距有多大……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慨:韩流为何轻易登陆中国,为何儒教文明在韩国保存尚好,为何韩国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

——作者欢呼中韩关系历史上最好时刻的到来,又为两国间在历史问题、愤青们民族主义情绪而引发的不谐音而隐隐担忧……

该书用流畅的文笔、翔实的资料、强烈的现场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距离看似很近但远谈不上了解的邻国。

目录

前 言

一 中韩关系篇

从“美国咳嗽,韩国生病”到“中国打

喷嚏,韩国就感冒”

中韩经济的爱恨情仇

中韩经济比较:总量、结构、后劲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面面观

中韩经济一体化趋势

中国VS韩国:落后十年

“汉风”席卷韩半岛

悲情意识下的韩国华侨

二 韩国政治篇

弹多于赞的卢武铉总统

韩国弹劾总统后的一周

议会选举后的韩国政局

韩国出现社会主义黑马

缩减驻韩美军在韩国引起的震荡

政商勾结:韩国社会的毒瘤

韩国迁都,逆风而上

渐失理性的韩国集体行动

韩国政坛的“抹黑”与“抹红”

民族求同、民心存异

——“六一五”庆典后的朝韩关系

卢武铉主义与东北亚格局

处处对日本说“不”的韩国人

独岛再触韩日历史伤疤

韩国光州“五一八”事件25周年祭

朝核六方第四轮会谈的症结

朝核六方第四轮会谈各方得失分析

三 韩国经济篇

千万不可忽略韩国

困扰韩国经济的几大难题

罢工正在毁灭韩国经济

韩国企业旗舰:三星电子

韩国电影业的经济意义

韩国人的衣、食、住、行

韩国高速铁路的是是非非

韩国公共机关从中央迁移到地方的争论

韩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台湾与韩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韩国应对石油危机的招数

四 韩国社会文化篇

“端午申遗”的沉思

《大长今》折射韩国文化战略

韩国妇女海外分娩的深思

韩国推行网络实名制为哪般?

韩国兵营血案探源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韩国民意

传统社会色彩浓厚的韩国财阀

韩国经济社会一瞥

试读章节

四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效益分析

应该说,韩资大举进入中国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韩国企业也普遍满意在华投资的收益。

韩国进出口银行今年2月16日发表了《在华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该报告称,截至2002年年末,投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66家在华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与318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比较结果显示,在华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的经营业绩均优于在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该报告称,在华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的平均当期纯收益达到2.8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在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7000万美元);盈余企业的比例达到了77.3%,明显高于在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61.9%);销售额的平均增幅达到了33.7%,大大超过了在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10.5%),这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佐证;企业的负债率达到了143.6%,大大低于在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358.7%),这充分说明在华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的财务结构与状况是合理与稳健的;在华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0.8%,也高于在其他国家的韩国投资当地法人企业(7.6%)。

另据韩国中小企业协同组合中央会9月5日公布的、以进入中国内地的102家企业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对在中国投资感到满意”的企业(57.4%)大大超过了回答“不满意”(13.8%)的企业。另外,调查中有38%的企业回答“企业盈利”,回答“接近收支平衡点”和“在亏损”的企业各占31%。

全经联今年7月一份报告认为,有关在华韩国企业的经营状况,近半数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其中有66.4%的企业对进入中国的结果表示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如果对韩国在华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人中国市场的效果、当地化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还是比较成功的。

P30-31

序言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本人为研究中韩关系的一个中国学者,用“韩流汉风”作为这本文集的书名。这本小书收入了本人所撰写的有关韩国和中韩关系的40多篇长短文章。

本人对韩国的兴趣始自1986年,当时参加一个由吴敬琏教授、荣敬本教授主持的“各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国家社科课题,我承担一个比较现代化分课题,着重分析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的非经济因素。在做此课题的几年里,对有关韩国的资料接触较多,就手撰写并发表了一些文字。随着课题结束,我对韩国的研究也就告一段落。本书选人了那几年的几篇文章,可以让读者看到本人对韩国研究的延续性。

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我接受位于韩国光州的朝鲜大学聘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派前往那所大学的中文系讲学一年。这给予了我近距离了解韩国社会的绝好机会。益于中韩建交后韩国国内兴起的空前“汉语热”,几份主流报纸都建立了中文网。关于韩国的英语报刊资料就更多了。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与中文系的韩国同事、学生日常交流,借助韩国互联网上的中英文资料,身处韩国,以“在场人”的角色向国内报道本人所看到的韩国。

我每天坚持写“旅韩日记”,2005年初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告诉你真实的韩国》就是部分“旅韩日记”的汇编。我先是断断续续将“旅韩日记”发给国内的亲友及同事,让他们通过日记了解我在韩国的工作、生活。这本是无心插柳之事,不想,一些朋友将“旅韩日记”推荐到报刊发表了,反响颇为热烈。接下来,就有更多的报刊开始向我约稿,如《嘹望东方周刊》、《新民周刊》、《新经济》、《财经时报》甚至一度还为我开辟专栏,要我以“现场人”的优势,从学者的视角,纵深分析韩国所发生的事件,就中韩关系走势发表自己的看法。讲学期满,回到《经济研究》复职后,由于媒体及读者的厚爱,加上自己的兴趣所在,再想专心作编辑,放下韩国研究已经不可能了。

回到北京后的一年多时间,我每天仍然要读几份韩国报纸,定期阅读他们的经济统计资料、社会专题报告,还不时与在光州任教时所结识的韩国学者保持密切联络,紧紧追踪韩况下,及时向报刊读者交出还算合格的答卷。算起来,这两年为报刊写了近40篇文章。这些文章构成了本书的主干。我还应邀到国内多所大学做过近10场报告,多次接受韩国电视台及国内电视台的采访。凡能促进中韩关系的事,我都乐意为之。

这两年也是韩半岛多事之秋:朝核危机、弹劾总统风波、议会选举、人质被杀、迁都计划流产、清查韩奸……这些事件无一不举世瞩目。这两年也是中韩关系最好的时期,中韩建交10多年来,两国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中国成了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以及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中国掀起了韩流,韩国刮起了汉风。作为一个始终关注韩国的学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整理、研究,将这些事情客观反映给国内的知识大众,让他们透过我的笔,了解世界上这个文化与我们最相似的邻家,也算得上是件有功德的事吧。

本书按内容大致划分为四个板块:中韩关系、韩国政治、韩国经济、韩国社会文化。将本人多年所撰写的有关韩国问题的文章分门别类放入。每部分的文章不是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而是依内容相近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凡是公开发表过的,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刊发时间及出版物名。但发表时,报刊编辑对有些文章改过题目,有些做了篇幅上的压缩。本书文字。

值本书出版之际,本人向《嘹望东方周刊》的孙凯、《南风窗》的陈初越和谢奕秋、《新民周刊》的苏庆先、《财经时报》的鲍迪克、《经济学家茶座》的董新兴、《新经济》的杨广生、《炎黄春秋》的吴思、《看世界》的陕小明、《改革内参》的黄根兰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周丽、张征表示深深的谢意。

期待着读者对本书的批评,我的电子信箱:zhanxh56@hot.mail.com。  詹小洪

2005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韩流汉风(中国VS韩国落后10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詹小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09473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1.2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