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
内容
编辑推荐

丁玲与陈企霞两人,不要说密切的关系来往,即便“较”密切,也从来不曾有过。硬把他们拉在一起搞成一个“集团”,这实在是个政治笑话。然而,这样的玩笑真的开在了丁玲身上,而后,就连原先最赞赏丁玲的毛泽东也开始对她表现出不屑了。1955年和1957年,这两次磨难,她本人,对许多内幕、许多档案文件,依然一无所知,蒙在骨里。本书的叙述把我们拉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甚至更远……

内容推荐

本书使用了一些独家材料和首次披露的材料,因而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丁玲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这不仅在极“左”思潮统治下,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也是困难重重。对于1955年和1957年的两次磨难,我们依然还有很多未知之情。而本书的叙述,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目录

引 子

壹 1949—1954:最精彩的一段时光

一 进京之初 

二 意外之喜

三 辞官不做 

四 疗养 

五 周扬的两封信 

六 无官一身轻

七 《在严寒的日子里》

八 故乡行

九 动笔于黄山 

十 不祥的先声, 

贰 1955:风云突变

一 走避无锡 

二 丁玲与胡风 

三 来得去不得 

四 一步狠棋 

五 且看党组扩大会

六 要命的“历史问题”

七 写给中央的报告 

八 陈企霞被隔离审查 

九 陈学昭反目 

十 陆定一的一封信 

十一 中央批发了作协党组的报告

十二 秘书张凤珠 

叁 1956:申辩 

一 上夏更起家过年去 

二 关注作协理事会 

三 转折性的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

四 微弱的多数——3:2 

五 李之琏与林默涵 

六 第一个站出来讲公道话的人 

七 又见云松巢 

八 《重大事实的辩正》 

九 《我对周扬同志的意见》

十 围绕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十一 丁玲的检讨 

十二 西南行 

十三 历史问题审查结论 

十四 徐光耀提供的材料 

十五 十二月的几次会

肆 1957之一:决战

一 两篇轻松的短文

二 以“蜗牛速度”写结论 

三 诗人郭小川和党组副书记郭小川

四 春风拂面的五月 

五 决定命运的六月 

六  纠正丁陈错案的作协党组扩大会

七 反右派斗争正式展开

八 “丁陈是歪风代表,要展开斗争”

九 蒋祖林探亲

伍 1957之二:狂风大作

一 战斗在七月打响

二 丁玲在紫光阁见到周恩来,

三 邵荃麟心有余悸

四 党组扩大会转向

五 众生相 

六 陈企霞缴械 

七 母子别 

八 《人民日报》头题:攻破丁陈反党集团

九 老前辈的“爆炸性发言”

十 金色的九月:鸣金收兵 

十一 毛泽东这样说到

十二 组织处理 

十三 再批判

十四 茫茫世界何处去? 

十五 王震说:你的问题我负责到底! 

陆 艰难的平反 257

一  转机:祖林带来的消息

二  去太原?

三  回北京! 

四  《关于丁玲同志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

五 又见周扬

六 争一个“党员身份”

七 我可以死了

尾声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十一 毛泽东这样说到丁玲

丁玲在全国出了名了。丁玲出名有两次,头一次是1952年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那一次是红了,一次是1957年反右,这一次是臭了。连她最崇敬的毛泽东,都以一种不屑的口气说到她。

9月底,毛泽东在接见捷克斯洛伐克访华代表团时谈到丁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搞文学的很糟,丁玲这样的人,是一个大作家、党员。现在很好,可以把她赶出去了,赶出去更好办,文学艺术会更发展。(陈晋《文人毛泽东》)金口玉言,铁板钉钉。

毛泽东讲这话的时候,党中央正在开会,中共八届三中全会,9月20日开幕,10月9日闭幕。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反右派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具体部署。9月23日,总书记作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提出:“对于党内的右派分子应该开除他们的党籍。”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仍应回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提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他从反右派斗争中获得的新的认识。

八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其中,第一部分规定了哪些应划为右派分子,第二部分规定了哪些应划为极右分子,第三部分规定了哪些不应划为右派分子。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

这些,成为对右派进行组织处理时的政策依据。

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四天之后,10月13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的讲话中,又两次点到丁玲。他说:“共产党里头出了高岗,你们民主党派一个高岗都没有呀?我就不信。现在共产党又出了丁玲、冯雪峰、江丰这么一些人,你们民主党派不是也出了吗?”(《毛泽东选集》第五卷,4 8 8页)江丰原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在反右斗争中也被划为反党集团。

在谈到对右派分子的处理时,毛泽东又说,章伯钧的部长恐怕当不成了。比如丁玲,就不能当人民代表了。比如钱伟长,恐怕教授还可以当,副校长就当不成了。还有一些人,教授恐怕暂时也不能当。对右派如何处理,如何安排,这个问题请诸位去议一下。(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

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里,三次谈到丁玲,说明他还记着丁玲,还在关注着丁玲。但他已经不再欣赏器重丁玲。而处在丁玲的角度,只要毛泽东能提到她,不论怎样评价,是褒是贬,实在都是她的一种荣幸!

她与毛泽东长达20年的友谊,至此也画上了句号。

P239-240

后记

丁玲与陈企霞两人,不要说密切的关系来往,即便“较”密切,也从来不曾有过。硬把他们拉在一起搞成一个“集团”,这实在是个政治笑话。

丁玲不仅以作品闻世,而且以传奇般的经历闻世。她的经历甚至比她的作品更引人关注,更耐读。

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40年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一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丁玲都曾大红大紫过,大起大落过。从这个角度上说,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间,丁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文革”前新中国十七年的全国文坛,最为惨烈的冤案,除了胡风,就是丁玲。

丁玲跟胡风不同。胡风是非党,他的文艺思想解放前就跟共产党不尽一致,因而受到批评和帮助。解放以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低下高贵的头。丁玲是从革命圣地延安出来的,她不仅是共产党员,而且长期担任高级领导干部,负责掌管着全国的文学界,跟反对、背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各种言行,进行着最坚决的批判租斗争!这样忠心耿耿维护党的利益与原则,竟然也被打为“反党”,就更加令人疑惑、震惊。

同样令人不解和震惊的是,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丁玲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不仅在极“左”思潮统治下,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也是困难重重。

在丁玲的沉浮悲喜中,蕴涵着当时政治的、文化的、文学观点的乃至宗派的斗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这一冤案。在这一事件中,也使得丁玲和那些参与这一事件的诸多人物,都有了一个多侧面展示自己的机会,作为一个社会形象(不是艺术形象),都更加生动丰满了许多,使得我们对于他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于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丁玲本身值得研究,丁玲的境际遭遇更值得研究。她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个人的、性格的,更是政治的、时代的、历史的,既是中国革命史的,也是中国文学史的。

这就是丁玲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初衷由来。

但是,动起笔来才发现,“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冤案”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它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集巾体。诸多人物,诸多事件,诸多关系,都掺杂其中,起着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作用,它们和丁玲之间,它们彼此之间,错综复杂,就像一团缠绕在一起的乱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一根根乱麻线择清理顺,让它们头绪分明,力求使得整个事件清澈明晰。所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首先是一个分析、研究、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许多老同志和文学研究工作者的支持帮助。首先是陈明同志,他不仅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文字材料,而且多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其次是黎辛同志,他以清晰的记忆,对于半个世纪之前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此外还有李之琏、张凤珠、徐刚、李纳、夏更起、徐光耀、丁宁,以及故去的张僖等人,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还要向那些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的参考著作的作者致谢。

同时,也向在本书的出版中给了我们极大帮助的李辉,湖北人民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及邓宁辛编辑致谢!

                2005年1O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向东//王增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447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