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季,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中国古代史研究者聚首丽娃河畔,共同探讨“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问题。鉴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分析命题的西方背景,很多学者在运用这一命题时,都预设了社会与国家相对立的模式,暗含了将社会视为正面的积极的,将国家看作负面的消极的这样一种价值评判。迄于今日,社会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形式仍然是国家。只要不先存结论,不预设前提,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研讨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相信会有新的发现。
图书 | 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04年秋季,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中国古代史研究者聚首丽娃河畔,共同探讨“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问题。鉴于“国家与社会关系”分析命题的西方背景,很多学者在运用这一命题时,都预设了社会与国家相对立的模式,暗含了将社会视为正面的积极的,将国家看作负面的消极的这样一种价值评判。迄于今日,社会共同生活最重要的形式仍然是国家。只要不先存结论,不预设前提,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研讨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相信会有新的发现。 目录 传统中国的“社会”在哪里——代前言 试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关于日本近代历史学的形成 ——唐宋变革论成立的背景 关于隋及唐初三省制的“南朝化”问题 ——以三省首长的职权和地位为中心 汉唐“家法”观念的演变 汉唐社会宗教体制的变迁 从张家山汉简与唐律的比较看汉唐奴婢的异同 汉唐节日形态的演变 战国秦汉时期的里社与私社 西汉时期咸阳塬地区地方社会的空间像 ——据文物地图资料和卫星照片的统计和分析 从冲突到兼容 ——中国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 东晋时期扬州的流民问题及其历史意义 关于南朝乡村研究的几个问题 朝廷、州县与村里: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所见的乡义与国家的关系 在南北朝国境地域的同姓集团的动向和其历史意义 魏晋时代言及九品中正制度的论述特征 北魏中正职权考略 论秦汉异同与士大夫的社会平衡机制 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志研究 顾雍论 ——从一个侧面看江东大族与孙吴君权之关系 战国秦汉之际的小农与国家关系初探 从走马楼吴简蠡测孙吴初期临湘侯国的疾病人口问题 从王官继承现象看西周王权与贵族家族的关系 唐代谏官小考 ——以谏议大夫为中心 后汉帝国的衰亡及人们的“心性” 在朝在野两种玄学交互作用下的晋代士风 东吴政权中后期会稽地区民间谣言的传播、示意及控制 神仙观念与东汉宗教思想 东晋至宋佛教戒律的发展与特点 原理、思辨与势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读后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视野:相互联系中的民众与国家 “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牟发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454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3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30.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