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恒的话题(多元性别视角的交锋)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亚洲女性发展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亚洲女性论坛”的宗旨就是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尽一份力量。亚洲女性论坛已经举办三届了。每一届都有许多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每一届都围绕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主题,选择一个专题,在会前进行调查研究,会上展开讨论。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三届论坛的演讲、对话和调查报告等内容。

内容推荐

由亚洲女性发展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亚洲女性论坛”的宗旨就是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尽一份力量。亚洲女性论坛已经举办三届了。每一届都有许多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每一届都围绕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主题,选择一个专题,在会前进行调查研究,会上展开讨论。本书收录的就是这三届论坛的演讲、对话和调查报告等内容。

目录

彭佩云在亚洲女性论坛上讲话

社会公众人物谈两性

1.刘晓连:知识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女性体力的局限

2.杨澜: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互动

3.秦小梅:女性要增加在世界事务中所占的比例

4.吴小莉:性别不公平存在各个行业的角落

5.魏雪:两性和谐发展是最高境界

6.张越:女性的命运还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专家学者论两性

1.齐文颖:回家去与走出来

2.岳素兰:女性应在不断发挥自身作用中实现两性平等

3.袁明:百年中国的一朵小浪花

4.王登峰:保持女性化之表 坚守男性化之里

5.陈志尚:市场经济的两重性与女性地位

6.丁娟:性别和谐与女性生活满意度

7.丁宏:女性必须走向公共领域

8.王红旗:精英女性情感困惑解码

9.刘利群:大众传媒在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中的责任

10.王思斌:在追求幸福中感受社会进步

11.杨善华:理解普通妇女与她们生活的世界

12.张明芸:妇女的地位在进退之间徘徊

港澳台及亚洲国家知名人士看两性

1.伍淑清:用跟男性一样的逻辑考虑问题

2.Dilshad Rahman(孟加拉国):妇女在政治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3.蔡素玉:香港妇女是不是真的平等

4.黄喜惠:挫折成就梦想 逆境彩绘生命

5.Wang lee moi(新加坡):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

6.黄嫣梨:香港女性的教育与智慧

7.Atrium Salman Bashir(巴基斯坦):传统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在经济大潮中动摇

8.谢启大:台湾女性组织与女性选择

9.河滢爱(韩国):愿亚洲女性生活幸福

10.陈复生:沟通、了解、团结才能和谐共处

两性对话——多元性别视角的交锋

对话主题之一:男女和谐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与标志

对话主题之二:职场女性的性别期待与行为选择

对话主题之三:职业发展与和谐家庭

关于两性问题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性别期待”调查报告

“我国进生活中的男女两性”调查报告

“中国人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

什么样的人会感觉幸福?

关于两性问题新闻报道摘登

调查显示:美好婚恋和身心健康最关幸福

男女平等:永恒的话题

四成女性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首届亚洲女性论坛关注两性和谐发展

调查:高收入者群体生活信心高,农业劳动者希望最低

家庭收入调查:“老婆挣得多”没人赞成

亚洲女性论坛:“夏娃”在幸福与痛苦交织中成长 

让女性“回家”,站着说话不腰疼

男女和谐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女性发展面临问题仍不少

彭佩云:女性是伟大的人力资源

职场女性的性别期待与行为选择

专家称评价体系应改变:女性回家当家庭主妇并非退步

在追求中幸福在幸福中追求

幸福感:中国女性异于男性

行为女性化的人适应能力强

后 记

试读章节

         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互动

从2005年开始,我一直做一个节目叫《天下女人》,这个节目更多的是关注城市的20岁到3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女性的一种精神状况。这个其中我们就涉及了一些关于女性的职业的发展,包括和经济生活相关的一些话题。刚才有一个数据,我听了很有意思,女硕士生她们并不一定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感到自己在社会的竞争当巾更平等了,相反她们对平等的敏感度可能比教育水准比较低的女性感觉更为强烈,她可能觉得这个社会更不平等。我们同样在探讨一个女性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就比一般的家庭妇女更幸福这个问题,在节目当中我们经常会讨论到。最后的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说一个女性如果没有自我的话,无论她有工作还是没工作都不一定会幸福。

有一次做中国式离婚,就请了王海钨和主演蒋雯丽。这部片子其实是反映中国都市中中年女性的一种心态,她们的心目中还是有很多的传统观念:嫁夫随夫,渴望着夫贵妻荣,成为一种非常功利性的夫人。她们成天跟丈夫说你看看邻居家都买车了,你看看那家孩子都上重点学校了,她们成为他们丈夫后面一个非常功利性的推动力,而且我相信对男人的压迫也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我并不认为经济社会当中一定是男性对女性的好像是某种压迫或者是不平等,其实很多女性的传统思维对男性也有危害。她们口口声声说很爱自己的丈夫,实际是给丈夫们造成了非常残酷的心理压力,一旦丈夫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以后,她们又开始患得患失,觉得自己的丈夫随时可能选择更加年轻漂亮的女孩,缺乏安全感,然后又跟踪,现实生活中已经到了请侦探的地步。

我觉得探讨两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系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20年以及将来的10年20年所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可能最终矛盾的焦点是在女人的身上,所有的社会矛盾都要反映在一个家庭的个体上,而这个家庭个体上最敏感的神经就是女人,所以我觉得其实我做这个节目也挺有兴趣,很有意思,看上去说女人,实际是说中国大的社会。刚才周孝正教授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大的社会背景。这当中有两个矛盾:

第一,女人怎么看待自己。我觉得一个女人如果她没有在自我的发展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无论她的工钱怎么样,工作情况怎么样,婚姻状况怎么样,都不会幸福的。当然对于一些打工妹来说,我觉得首先要国家给她们最基本的保障和劳动的保障,但是对于很多城市的女性来说,我觉得自我心理的一种成长对她们的幸福是非常非常关键的,而这一点恰恰是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的认识。所以她们有一种很自我挣扎的心态,她们挣扎在传统观念和自我实现中,真是天人交战,使得很多的女人实际上是处在一种困境当中了。

第二,我觉得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女人和女人之间的互动。我曾经采访过一些相当成功的人。所谓成功,我现在对“成功”这个词非常有疑问,就是所谓成功的女性,其中包括一些女政治家,比如美国的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比如俄罗斯的一位前女副总理,还有,比如说前不久采访所谓在商业世界最有权利的EBay的总裁,我就问她们同样一个问题,在你的事业当中,认为男人还是女人给你造成的障碍多?她们无一例外地说,女人给我的障碍多。这就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一直说,比如男女平等,其实在潜意识当中我们是把男女放在两个阵营上出现的分隔,好像有一场战争要开始了。其实我们可以反省一下,作为女性可以反省一下,比如俄罗斯的前副总理就说,当我走进全部是男性选民的礼堂的时候,我很有自信,我并不需要用我所谓的女性魅力去取悦,我要用我的政治观点和对于政府政策的看法来赢得他们真正的信服。但是当我走进一个全部是女性选民的礼堂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应该用什么身份走入她们,她们问我的主要问题是:你还能下午在家做饭、下午4点接你的孩子吗?奥尔布莱特跟我说,女人在使人产生内疚感的时候是不遗余力的。这个很有意思,所以我觉得现代很多的经济生活中的女性想要取得一点点成绩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她们受到的压力一方面是个人,她本身内心的价值观就没有理顺,她就有很多的传统的东西在打架,另外,周围的这些女人,这是很复杂、很微妙的心态,是由自卑而产生的最好大家都一块儿低,你不要一个人爬上去,大家都比较低可能日子好过一点。我说新的转型社会当中女人和女人之间怎么样能够更多地给予鼓励,我觉得我们的敌人绝对不是男人,而是我们自己,包括战胜内心的自己。不是因为一个月挣2千就比挣1千得到更多的幸福,还在于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理念的确立。另外就是女性和女性之间要互相帮一把,如果有个人要爬上梯子的话,大家在下面推一下,她会拽更多的女性往上走,这是女性社会非常应该考虑的问题。

P9-11

        性别不公平存在多个行业的角落

在媒体这个行业,女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等的,女性有很多出头的机会。我也做一些行政工作,在招选新人的时候,一些领导的说法让我有一点难过,因为有一些制片人怀孕了,所以她有一段时问不能熬夜做片子,所以他就说我们下一回除非万不得已,在招新人的时候最好不要招女编导了,我们招男编导吧。我听了这句话以后觉得特别特别地不公平,但对他来说是生产力、劳动力的必需,希望减少女性怀孕生产过程中千万的产出的不足,我觉得现在的女性比男性选择更多,但也选择更少。所谓选择更多就是可以选择在家,也可以选择出去工作。如果女性选择留在家里相夫教子,大家会觉得她是非常好的贤妻良母。但女性对外工作的时候选择性就比男性少一点,比如说我们的摄像师中,很少看到女性摄像师,大部分都是男性,因为是体力活,女性非常难。我们公司唯一的一位女性摄像师,是扛摄像机的,最后出家修行去了。所以公平不公平存在各个行业的角落,我自己也是,我是一个母亲,我自己知道实际上香港很多的朋友说如果有更多人帮助妇女在家里头分担家务,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可以释放更多的劳动力。我很幸运,有一位很支持我的另一半,有很支持我的家庭,让我能够继续地工作,让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更重要的是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不要让我只是在家里头照顾我的孩子,虽然我很喜欢她。我希望更多的朋友,不论各行各业,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你是领导者或者工作者,女性首先要自强,要证明自己的力量。如果你是领导者,希望不要出现像我同事的观点,女性面对的所有的过程都是人生必需的过程,社会应该给予祝福,给予支持,这样我们女性跟男性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P14-15

序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妇女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问题,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营造有利于妇女解放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推动男女平等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由亚洲女性发展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亚洲女性论坛”的宗旨就是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为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尽一份力量。

亚洲女性论坛已经举办三届了。每一届都有许多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每一届都围绕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主题,选择一个专题,在会前进行调查研究,会上展开讨论。论坛组委会决定把三届论坛的演讲、对话、调查报告编辑出版。我们欢迎更多的人参与男女平等协调发展这个重大课题的讨论,共同为亚洲女性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努力奋斗。

亚洲女性论坛主席 彭佩云

后记

亚洲女性论坛是亚洲女性发展协会和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公益论坛。论坛的宗旨是“关注两性和谐发展,共同推动社会进步”。至今已在北京、香港举办三届,各界男女精英在论坛上的精彩演讲和激烈辩论引起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社会的热烈反响。

为了真实再现论坛的精彩瞬间,将论坛收获的丰硕成果和思想精华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根据组委会的决定和编委会的要求,将重要嘉宾在三届论坛上的演讲、论文和对话进行整理,汇集成此书,希望把这些有社会影响力人士的思想言论、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做成大餐以飨读者。

本书文字均是根据论坛现场记录整理,难免有失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 者

2006年10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恒的话题(多元性别视角的交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虞宝竹//郭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59471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4-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