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体学概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之一,是一部关于文体学的高校教材,全书包括文体与文体学、文体的构成、文体的分析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文体学的相关理论,适合高校语言学习专业学生学习。

目录

前 言/1

第一部分 文体与文体学

第一章 引 论/3

 1.1文体学的定义与内涵/3

 1.2文体学对外语教学的启发/10

1.2.1运用文体学方法教学的可行性/10

1.2.2文体学与综合英语教学/11

 1.3中国的文体学教学与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15

 1.4中国文体学研究的新进展

  ——首届文体学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召开/17

第二章 文体观/21

 2.1选择说/21

2.1.1语言形式的选择/22

2.1.2形式的选择与意义的选择/24

2.1.3语境对选择的影响/25

2.1.4选择说的优势和缺点/26

 2.2变异说/26

2.2.1变异的形式/27

2.2.2实现层的变异/27

2.2.3形式层/29

2.2.4语义层/32

2.2.5变异观的优点以及局限/34

 2.3突出/前景化/34

2.3.1俄国形式主义/34

2.3.2布拉格学派/35

2.3.3利奇对前景化和变异的区分/39

2.3.4韩礼德对前景化的解释/41

2.3.5综述/42

第三章 文体学的发展/44

 3.1现代文体学的发展及其研究目的/44

3.1.1现代文体学的发展状况/44

3.1.2现代文体学的研究目的/46

 3.2形式文体学的二元对立模式:内容一形式/47

3.2.1巴依的内容对立说/47

3.2.2雅各布森的结构形式对等说/49

3.2.3雷弗梯尔的读者反应说/50

3.2.4奥曼的转换规则说/52

3.2.5形式文体学的特点/52

 3.3功能文体学的三元交叉模式:概念——人际/53

               \  /

                组篇

 3.4小结/55

第四章 文体学与其他学科/57

 4.1导论/57

 4.2 20世纪的文体学研究/60

4.2.1 20世纪文体学研究的主要成果/60

4.2.2 20世纪文体学研究的重要贡献/62

 4.3 21世纪文体学研究的新课题/66

4.3.1功能体裁研究与作家作品风格研究/67

4.3.2文体学与外语教学研究/67

4.3.3文体学与符号学研究/68

4.3.4文体学的解释力研究与跨学科交流研究/69

4.3.5文体测量学研究/69

4.3.6中西文体修辞对比研究/70

第二部分 文体的构成

第五章 语音与语相/73

 5.1语音与文体/73

5.1.1元音和辅音/74

5.1.2语音象征/75

5.1.3语音象征的文体效果/77

5.1.4音节/79

5.1.5几种特殊的语音模式/80

5.1.6重音(accented或者stress)和节奏(rhythm)/85

 5.2语相与文体/86

5.2.1印刷体和手写体/87

5.2.2标点/88

5.2.3特殊符号/88

5.2.4字母大小写/89

5.2.5斜体/91

5.2.6单词的排列/92

5.2.7空间排列/94

 5.3结语/98

第六章 词汇与文体/99

 6.1词类与文体/99

6.1.1词类的划分/99

6.1.2词类与文体/100

 6.2新词(Neologism)/105

6.2.1前缀和后缀(affixation)/105

6.2.2功能变换(functional conversion)/107

6.2.3复合(compounding)/108

 6.3词源与词的大小/109

第七章 句子与文体/112

 7.1简单句的SPOCA/112

7.1.1时态/113

7.1.2主动和被动(active and passive)/114

 7.2扩展句/117

7.2.1连接/118

7.2.2列举/120

7.2.3嵌入/122

 7.3句子成分的特殊处理/124

7.3.1成分省略/124

7.3.2倒装/126

7.3.3圆周句和松散句/128

7.3.4渐升和突降/130

7.3.5对偶、排比和重复/131

7.4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135

第八章 意义与文体/138

 8.1意义的类型/138

 8.2词与词之间的纵横关系/142

8.2.1组合关系/143

8.2.2聚合关系/145

8.3语义场(semantic field)/152

 8.4语义成分分析(Semantic Componential Analysis)/154

 8.5修辞上的语义变异/159

第九章 语用与文体/165

 9.1言语行为/165

 9.2合作原则理论/170

 9.3权力和话轮转换(Power and Turn-taking)/175

 9.4礼貌和面子理论/181

第十章认知与文体/186

 10.1“角色”(figure)和“背景”(ground)/187

10.1.1角色一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187

10.1.2角色一背景理论的实例分析/189

10.2典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与文体分析/192

10.2.1 典型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理论/192

10.2.2典型理论的文体分析例子/193

 10.3概念隐喻与文体/195

10.3.1概念隐喻/195

10.3.2概念隐喻与文体/196

 10.4认知语法和文体分析/199

10.4.1认知语法/199

lO.4.2认知语法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200

 10.5象似性/202

10.5.1象似性和认知/202

10.5.2象似性理论/203

第三部分 文体的分析

第十一章 功能文体/211

 11.1新闻、广告、法律和科技英语/212

11.1.1新闻英语/213

11.1.2广告英语(Advertisement English)/219

11.1.3法律英语/228

11.1.4科技英语/238

 11.2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245

11.2.1概述/245

11.2.2正式程度的等级区分/246

11.2.3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语言特征/247

 11.3口语、书面语和网络语/252

11.3.1概述/252

11.3.2口语和书面语的语言特点/253

11.3.3网络语/256

第十二章 文学文体/263

 12.1导论/263

 12.2关于文学文体学/265

 12.3英语文学文体学的一种分析模式/267

12.3.1英语文学文体的一般特点/268

12.3.2诗歌文体及其分析方法/269

12.3.3小说文体及其分析方法/273

12.3.4戏剧文体及其分析方法/275

12.3.5散文文体及其分析方法/277

第十三章 认知文体学研究(以小说中的思维风格为例)/278

 13.1“思维风格”概念的提出及注重语言风格的传统研究/278

13.1.1“思维风格”概念的提出/279

13.1.2注重语言风格的传统研究/280

 13.2从认知角度对思维风格的阐释/281

13.2.1隐喻、认知与思维风格/282

13.2.2世界观、意识形态与思维风格/284

13.2.3思维风格与反映认知状态的语言风格/285

 13.3思维风格研究举例/288

13.3.1赖德的思维风格/288

13.3.2副保安官的思维风格/292

 13.4语言分析与认知分析相结合的思维风格研究/293

第十四章 认知文体学研究(以诗歌为例)/294

 14.1理论背景/294

 14.2认知文体分析举例/295

 14.3结语/298

参考书目/29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体学概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世生//朱瑞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3771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52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52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