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达尔文噩梦(出人头地的职场原生态法则)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初入职场的你,还在失业的恐慌中茫然无助,在拥挤的“人才库”里感到心灰意冷、看不到希望;如果打拼多年的你,还呆在陌生的办公室里手足无措,在出人头地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或者为能否“更上一层楼”而坐卧不安…… 那么,也许本书就能对你目前遭遇的困惑,有所提示和警醒。平庸与优秀往往存乎于一念之间,恐慌的时代往往意味着英雄辈出。那些“英雄”们,无一不是遵循各种“规则”、运筹各种“关系”的高手。

若想在职场中出人头地,我们就要学着揭开那些“噩梦”背后的真相!

内容推荐

获得2006年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达尔文噩梦》,讲述了一个由于科学家们盲目遵循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而引发一系列社会悲剧的故事,此片一时间震惊了世界。

反观中国的职场——当代国人赖以生存的工作环境,我们会发现类似的“噩梦”正在不断地出现。如今的职场原生态,并非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言——优胜劣法、适者生存,而是早已变成“达尔文噩梦”!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究竟该何去何从?面对深不可测的职场丛书,许我工作多年的职场人也难免茫然失措,看不到希望和前途所在。

本书以此为契机,通过大量的寻访及问卷调查,试图勾勒出一幅当代职场的原生态画卷,希望从中找到可以遵循的成功法则。相信每一位职场人都会在书中体验到感同身受的职业困惑,并能从中悟出解决问题之道。

目录

前言 这是一个令人恐慌的时代

第1章 生存竞争PK就业恐慌

梦一:“羊群效应”加重了就业恐慌

数字迷惑了他的双眼

城市的诱惑是一道难题

人才招聘会:寒风中的考验

沉重而昂贵的求职“包装”

生存——身不由己的首要选择

N重歧视+N多陷阱

解梦一:赢在职场生涯的起点

不打无准备之仗

选对自己的职业路径

“务实”是求职的前提

面试成功的“三个锦囊”

开拓求职机会的“两板斧”

第2章用进废退户K本领恐慌

梦二:学历不再是“金字招牌”

学历贬值的“边际效应”

输在了能力和经验上

知识在加速折旧

不思进取的“贵族”必然没落

解梦二:用学习“永葆”职场青春

学习已成为一种潮流

好的理念,新的途径

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

别放过企业培训的机会

真功夫在书本之外

第3章 适者生存PK职场恐慌

梦三:“职场原生态”的现实和复杂

“明枪”“暗箭”都难防

难“伺候”的上司

同事:同在一屋必有事

问题,其实就出在自己身上

不能承受的职场之“压”

解梦三:改变自己,顺应环境

那些不可不懂的职场“潜规则”

树立新形象,适应新工作

化解“高压”有妙招

纵横职场的博弈之道

不要过分迷信“办公室政治”

第4章 优胜劣汰PK信任恐慌

噩梦四:诚信正走向“穷途末路”

职场信任是这样被打破的

经历常“注水”,毁约成习惯

“从一而终”已成往事

“胜者无道”竞成座右铭

尔虞我诈,只为自己

解梦四:忠诚无价,信人者为强

以朋友的心态与同事相处

获得同事的支持

用心经营职场人际关系

赢得人心是上策

第5章 弱肉强食PK信仰恐慌

要梦五:“金枝欲孽”成为主流

“生存”就是一切

“舍人为已”的职场人性

一切向钱看,不财非才也

浮躁总是在心中弥漫

解梦五:敬业铸就职场强者

专注的回报总是最丰厚的

宽容是福,感恩是金

懂得悔悟与低头

从小事里做大文章

第6章 自然选择PK信心恐慌

噩梦六:谁让我们没了底气

数不清的“软肋”

抛弃你,没商量

自我实现难上加难

跟不上的快节奏

感觉生活在底层

解梦六:坚忍!相信自己是重要的

总有一扇门为你敞开

找出不自信的根源

提升自己的勇气

放弃完美主义

用快乐拯救“职业枯竭”

试读章节

城市的诱惑是一道难题

王勇的家在内蒙古农村,2006年他毕业于北京的一所普通高校。由于学的是“不吃香”的社会工作专业,所以他毕业后的打算,是以公务员的身份留在北京,拿到北京的户口。以他的专业,要想拿到北京户口,除了考公务员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于是,从2005年开始,王勇多次参加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的公务员考试,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之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公务员招聘上。然而,在崇文区举办的一次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会上,他又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其中80%的岗位,只面向北京生源。少数没有户口限制且专业对口的岗位,就更别指望了——招聘台前硕士生的简历足有一尺多高,本科生的简历更是堆了好几摞。最后,王勇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当母亲打电话得知他还没有找到工作时,就劈头盖脸地责问:“你看看人家都能找到工作,你怎么就不行?”

一听到母亲这句话。王勇当时就急了,一拳挥向走廊的玻璃,结果碎片落了一地,他的手上顿时鲜血淋漓……

此后,王勇继续不停地在网上和招聘会上投递简历,就业期望也降到无所谓北京户口,只要能在北京工作,月薪2000元以上的工资就可以接受——结果还是难以如愿。

在北京找工作屡屡败北的情况下,恰好山西省在北京举行了一次人才招聘会,王勇就前去试了试,没想到竟然被一家单位看中。并且待遇也不错,于是他就动了心,打电话告诉母亲。可王勇的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哼,村里人肯定会议论,老王家的孩子在北京念书,结果找工作反倒去了外地!”

为了不伤母亲的心,王勇只好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继续在北京寻找自己的梦想。在找工作的近一年多来,他发现自己的表带和腰带越来越松了,人也整整瘦了一大圈……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这是当今大学生择业时的普遍心理。

与王勇情况类似的大学生,在北京还有很多。他们抱着“死守京城”的观念,苦苦奋战在北京的人才市场上。下面的数字也许能够说明一点问题:

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73%的毕业生都留在了北京。该校就业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像我们学校的学生,要是到其他地方,即使是省会城市都是很好找工作的,但他们就是不愿意走。”

同样,北京林业大学的05届毕业生中有80%选择留在北京。该校招生就业处的负责人说:“学校很多涉及林业技术的专业,在基层林场都能用得上,可是去基层林场的毕业生寥寥无几。相信即使去了。基层林场也留不住他们!”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中文专业05届某班的31人,除考研的9人以外,剩下的22人只有一人签约去了外地。一些外地的农村大学生,为了留在上海,甚至愿意放弃争取城镇户口的机会,到缺乏保障的私立学校拿每个月1200元~1300元的工资。

放眼全国,200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七成以上选择在大中城市工作。尽管国家鼓励大学生去基层、边远地区的政策出台,去往县城以下的大学生逐年增多,但是几百万的毕业生都分散到基层和农村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毕业生的意识里,京、沪、广、深这样的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以往师兄师姐们的“言传身教”,以及就业经验和日常信息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怀揣着一颗颗“向往都市的心”。这种心态,无疑加剧了职业供给的不平衡——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大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

东边日出西边雨,有点本事的人都往东跑,往大城市跑。大城市、沿海地区的人才市场异常火爆,而西边、基层的人还得跑到大城市、沿海地区来招人。且条件一家比一家优惠,可结果还是难以如愿。

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纷纷向经济发达地区跑,导致了人才的贫富分化、地区分化。这种分化与经济分化是互为因果的,共同加重了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难”。

像兰州大学这样的全国重点大学,都在为人才的“孔雀东南飞”而头痛不已;西安这样的古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同样是人才“只出不进”。

人才分化的结果,无疑加重了就业困难的程度。经济发达地区会吸引大量的人才,而就业机会却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增长,由此导致失业人员的增多和就业难度的加剧。同时,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本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就有限,人才竞争力弱。大量的人才流失使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加缓慢。工作机会也难以快速增加。

因此,由于城市的诱惑而带来的“羊群效应”,使得求职者们不得不承受就业的忧虑和生存的压力。

P6-8

序言

这是—个令人恐慌的时代

非洲坦桑尼亚的维多利亚湖是全球最大的赤道湖。60多年前,这里曾经碧波荡漾、鸟语花香,数十种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于水中,俨然一处人间天堂。当地居民过着简朴的乡村生活,自给自足、和睦安宁。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各得其乐。

然而,不过60年的光景,这里却成了另一番景象:

凶残的鲈鱼消灭了湖里的其他“弱势”鱼类,成为了这个“世界”里惟一的霸主:

湖畔上,转眼之间冒出了一大批鱼品加工厂,各种垃圾堆积如山,臭水四溢,最后都流入了湖中;

工厂吸引了众多背井离乡的穷苦人,工人们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为富人们加工着美味,他们的家人却只能靠拣食被工厂抛弃的残肉废骨为生。从大人到小孩,个个瘦若鱼骨;

这一连串的“灾难”。不是源于天灾,而是源于“现代文明”的进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将尼罗河的鲈鱼引入到这个湖里。

鲈鱼是一种珍贵的鱼种,经济价值很高,不过它本性凶残,是其他鱼类的天敌。因此,维多利亚湖很快就变成了鲈鱼们的“天堂”。在这里,它们繁殖快、生长快、数量激增,这也正是它们得到科学家们青睐的原因。

可是,科学家没想到,正是鲈鱼家族的迅猛繁衍,给这个赤道湖的“原生态土著鱼”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毫无防备的数十种原始鱼类很快被鲈鱼屠杀殆尽,一场惨绝“鱼”寰的灾难在这个美丽的湖中蔓延。

灾难并没有就此完结。俄罗斯的巨大运输机,将一包包速冻鲈脊(以鲈鱼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美味食品)运送到欧洲之后,又装载上各式武器,取道坦桑尼亚,将“货物”送到安哥拉和刚果,为这些地区的连年战火添柴加薪。

一来二去,成打成捆的美钞滚进了鲈鱼加工商、军火商们的口袋,而那些鲈鱼加工厂里的工人和当地居民却日益穷困,特别是那些生存在战火下的普通百姓,更是饱受蹂躏,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于是,环保灾难演变成了社会灾难、人道灾难。

如果说,那些把鲈鱼引进维多利亚湖的科学家们,仅仅是充分“利用”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法则,那么,那些“资本家”在这里却亲自扮演了鲈鱼的角色。不过,他们“食”掉的不仅仅是湖中的鱼,更是那些穷苦的人们。

当面对这些“灾难”时,他们不是善心发现,而是振振有词:我们只不过是遵循了达尔文先生发现的“物竞天择”的理论而已。所谓的“灾难”只是进化论的自然现象,弱者必然成为强者的鱼肉,自然法则就是如此,怨不得别人……

这是获得2006年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达尔文的噩梦》(“Darwin’s Nightmare”)所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

翻开人类的现代文明史,维多利亚湖的悲剧只是人类灾难史上一个小小的插曲。像这种因为环境灾难导致社会灾难、人道灾难的例子,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屡见不鲜。

而且,“噩梦”还远不止于此。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职场——国人赖以生存的工作环境。你就会发现这里的现状。居然也是大同小异。“噩梦”连连。

职场是与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一个词。它不仅提供给我们各种物质产品,也提供给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空间。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脱离职场而生存,我们都希望在职场中出人头地。然而,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目前的职场环境可谓是竞争激烈、“灾祸”不断、“陷阱”重重。

在职场上,我们不仅要遵循达尔文的进化论法则,更要遵循许多由此衍生出来的潜规则,还得小心提防许多“无妄之灾”。

一旦走进职场,我们就会被无所不在的各种恐慌包围起来。期望越大,恐慌就越严重。这些恐慌,不仅仅来自于“下顿饭在哪里吃”的生存压力,还来自于大量“候补队员”的虎视眈眈,更来自于脚下随时可能出现的一个个“地雷”。

然而,恐慌并不意味着混乱和绝望,它只是提醒每一个想要出人头地的职场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付出更多的努力,时时提高自己以适应变化,同时不断增强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恐慌的时代,往往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不知涌现出多少“风云人物”——相信大家对他们的名字都不会陌生。其实,他们无一不是利用着“显规则”和“潜规则”来运筹帷幄各种“关系”的高手。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就看你敢不敢去想,愿不愿意去做罢了。

当然,在恐慌中寻找出人头地的途径,虽然没有“戴着脚镣跳舞”那样的痛苦,但出现“平步青云”“一朝登天”这种奇迹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现实一点说,大家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大梦,还不如多准备几双登山鞋,多学学唐僧的精神。

如果您现在还在恐慌中茫然不知所措,在拥挤的“人才库房”里感到灰心丧气,在夜夜歌舞酒醉中都无法排解白天工作中的孤独、压抑和疲倦,或者您正站在出人头地的十字路口处徘徊,正在为“更上一层楼”而坐卧不宁……一句话,如果您正在为出人头地而百思不得其法,那么就不妨翻一翻这本书。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让本书作为一个旁观者的建议,使你理清心中的头绪,解开内心的困惑和纷扰。噩梦也许在所难免,但总会有解梦者为你一洗满心的抑郁,重新看到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人生美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达尔文噩梦(出人头地的职场原生态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祈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513703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2-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