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生心理调试指导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如何克服偏见?高考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面对学校心理咨询?怎样与老师交往?学习计划为什么常常落空?……在本书中,编者集中提炼了当前中学生广泛关心和普遍存在的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应对的策略、技巧和方法,以便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地解决自身发展中碰到的种种困惑及业已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内容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能达到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目录

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001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006

3.培养自己的自信心/008

4.做自己情绪的主人/011

5.如何减轻挫折感/014

6.给你的心理美容/017

7.让坏心情从身边走开/020

8.从怨恨父母的阴影中走出来/022

9.抑郁症的早期征兆/024

10.抑郁症的防治/025

11.情绪没有周期性/028

12.如果摆脱少年孤独/030

13.如何克服偏见/032

14.学习成绩起伏不定的原因/034

15.让自己拥有适度的紧张/036

16.高考前的一周应注意什么问题/038

17.高考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039

18.高考后应注意哪些问题/040

19.考试——到底该怎样看待/042

20.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044

21.学习方法的养成/046

22.学习兴趣的养成/049

23.神奇的记忆术/051

24.课堂笔记该怎么记/054

25.优等生的心理障碍/055

26.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疲劳/057

27.帮你消消气/058

28.利用好自己的嫉妒心理/060

29.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特点极其预防/062

30.追求完美与偏头痛/064

31.怎样忘却你的烦恼/065

32.焦虑症的特点/068

33.学会放松自己/069

34.如何面对学校心理咨询/071

35.信念会给你希望/073

36.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076

37.心脏的“喜、怒、哀、乐”/080

38.随身携带你的幽默/082

39.拥抱音乐/084

40.心理调节的音乐处方/087

41.笑的功效/089

42.慎防心理病传染/091

43.同学,你认错了吗/093

44.开玩笑的学问/096

45.何谓“歇斯底里”/097

46.女生为什么怕见男生/099

47.怎样缓解“代际冲突”/101

48.怎样与老师交往/103

49.敌对倾向的产生/105

50.敌对倾向的改变/107

51.走出早恋的困惑/109

52.抛弃依赖,活出你自己/111

53.走出自恋的怪圈/113

54.男孩女孩谁更聪明/114

55.如实评价自己/116

56.马斯洛眼中的自我实现/118

57.哪些人不被别人喜欢/120

58.女生心中的男生/121

59.“倾听”的技巧/122

60.乐观精神修炼术/123

61.走出青春期的心理误区/124

62.怎样发挥语言的魅力/126

63.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129

64.微笑的力量/130

65.赞美的技巧/132

66.批评的技巧/135

67.心理冲突的四种模式/138

68.异性交往的尺度/140

69.羞怯的表现/142

70.克服羞怯心理的途径/144

71.沉溺于电脑游戏的危害/146

72.过分吹嘘也是病/148

73.对付酗酒有何对策/150

74.抽烟的心理透视/152

75.过分谨慎也会导致强迫症/154

76.责任心是怎样产生的/156

77.恋物癖的心理治疗/158

78.从算命先生的身边走开/160

79.“白日梦”是怎么回事/163

80.直面“手淫”/164

81.遗精的适应/165

82.月经的适应/167

83.对自己说“没关系”/169

84.学习计划为什么常常落空/17l

85.有时,别人的评价并不重要/173

86.对洁癖患者的暴露疗法/176

87.代币制疗法的运用/178

88.远离肺部疾病——请你大声歌唱/180

89.突发性灾难的心理自救/182

90.自嘲是一种升华/184

91.怎样对待自己的丑陋/186

92.保证大脑的充足供氧/188

93.实现睡眠高质量的途径/190

94.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191

95.开灯睡觉坏处多/193

96.饮食对一个人个性的影响/194

97.厌食症的特征与防治/196

98.远离肥胖症/198

99.餐桌上的心理/200

100.让心理调适减轻你的疼痛/202

试读章节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可见,挫折对于人的一生,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十分重要。

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一个人不断地遭受挫折的话,必定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一种无助感和挫折感,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状况呢?

有一个名叫比特的少年,从小到大,他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同学讥笑他笨,老师说他不努力,无论他怎么试图去做好、去改变自己,但是,他却从来也做不对。直到比特上了九年级之后,才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动作障碍症。高中毕业时,比特申请了10所最最一般的学校,心想怎么也会有一所学校录取他。可直到最后,他连一份通知书也没有收到。

后来,比特看到一份广告,上面写着:“只要交来250美元,保证可以被一所大学录取。”结果他付了250美元,有一所大学真的给他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看到这所大学的名字,比特即刻想起了几年前,一份报纸上写着有关这个大学的文章:“这是一所没有不及格的大学,只要学生的爸爸有钱,没有不被录取的。”当时比特只有一个信念:我要用未来去证实这个错误的说法。在这个大学上了一年之后,他就转到另外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房地产行业。22岁时,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从此,在美国的四个州,他建造了一万座公寓,拥有900家连锁店,资产数亿美元。后来,比特又进入到银行业,做起了大总裁。

一个“笨”孩子,一个不断失败不断遭受挫折的孩子,是怎么走向成功的呢?下面三点就是比特自己讲述的:

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强的一项,有人会写,有人会算,对有些人难的,对另一些人简直容易得如“小菜一碟”。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属于我,但是又要付出一生代价的“难事”。

第二,我非常幸运自己有如此谅解我、对我容忍又耐心的父母。如果有一个考题,别人只花15分钟而我必须用2个小时,我的父母从来不会打击我。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只要自己的儿子尽力而为就行了,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第三,我从不跟自己的同班同学竞争,如果我的同学又高又大,跑得又快,而我又小又矮,为什么一定要跟他们比呢?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停止,这非常重要。我也曾经问过自己干百次,为什么别人可以学得轻松?为什么我永远也回答不了问题?为什么我总是不及格?但这一切是无法改变的,我不可能变得像别人一样,我只能接受。理解自己和理解周围,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如何减少挫折感的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1.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挫折

我们要清楚,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可以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挫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清楚,任何时候的挫折都不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西方有句谚语说:“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你不再尝试。”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奋斗,肯定能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2.不要盲目攀比

有些同学不顾家庭的经济情况,盲目攀比,吃要精细,穿要名牌,用要高档,常常因自己的要求难以满足而屡受挫折。细想起来,这些都是自己盲目攀比造成的。

3.目标要恰当

目标是指综合了各方面条件后精心确立的奋斗方向。如学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自己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不少同学在制定目标时,往往不顾自身条件,总喜欢把身边比较好的样板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不仅很难达到,还会不断体会挫折,弄得自己灰心丧气。

事实上,这个世界不存在最好,如果说有,那就是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至,也就是说,你尽了全力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最好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增加一个人的挫折感。

4.纠正不合理的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的a(事件)、b(理念)、c(结果)理论认为,人们往往错误地觉得是事件决定了结果,即a决定了c,其实很多的结果受到理念的影响,而不是事件本身。也就是说,许多不愉快的体验是错误的理念造成的。比如一群人在等公交车,有些人会想,让我等了这么久,公交公司真该破产,职工也都该下岗,于是就越想越气,但公交车并没有因为有人气愤而提前到来i另外一些人则想,公交车没有来,我就翻翻身边的书刊,观观周围的景色,甚至可以找个人聊聊天,岂不快哉!从而使自己拥有了一副好心情。

5.不要追求完美

世上本来不存在完美之事,你却硬要去追求,那么,屡遭挫折也就在所难免了。

6.不要过分地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不是一件坏事情,但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做到恰到好处。不分对象、不看场合、不讲方式的表现自己,也会增加挫折机会。

心理学家莱维特说过:“挫折是一种感觉,不是客观存在,因为面临同样的考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作出不同的反应”。可见,对于一个心理健康的同学来说,许多的挫折感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P14-16

序言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能达到良好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提出的这一理念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的健康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众人的目光大都聚焦在成年人身上,而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缺乏应有的关注。

其实,未成年人的心理远较成年人脆弱,随着学习和竞争压力的不段增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宣布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称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在多年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本书中,我们集中提炼了当前中学生广泛关心和普遍存在的学习、情感、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应对的策略、技巧和方法,以便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地解决自身发展中碰到的种种困惑及业已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注重实效的角度出发,本书力求将问题的提出简单化,问题的解决易行化,但愿收效符合初衷。

本书适合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因为有些问题仅仅靠孩子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长帮助他们解决。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孩子成材的前提和基础,不解决心理问题,是不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的。

衷心祝愿广大中学生能健康成材!

作者

2006年冬于北京海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生心理调试指导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华堂//张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81967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7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3: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