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淑女呢?学习了钟博士的这一部《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才真正明白,何谓窈窕顺女的真正标准。

钟博士这一部三十个小时的《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洋洋几十万言,传递出的圣哲先祖的智慧,确实让我们对圣贤风范生起真实的向往之心。

内容推荐

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

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

若欲救世,除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不为功。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而又以教女为至切要。以无贤女则无贤母,无贤母何能有贤子女,此系根本法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是内心有关德,外表也庄严美好,有其内必有其外。“淑”是美善的意思。一个人美不美不是光看打扮穿着,那种美是假的,真正的美是内心中有贞德,表现在外面的气质是贤淑安定,这一种气质就是窈窕淑女的美。“逑””是伴侣,是配偶,这种淑女是君子的好伴侣、好配偶。

“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是说真的无才,而是她没有把才放在心上,心中无才,即使自己的才艺很高,她也不觉得自己有才,这叫无才,谦卑到极处,这就是德,她的德是谦卑。

女德也叫坤德,坤是代表大地,大地厚德载物,它包容、抚育万物。万物离开了大地不能生长,所以大地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万物,女子要效仿大地这种真正的仁爱、坤德、母仪。

夫义妇听,听是顺从,因为夫义妇才听,所以听的不是夫,听的是义。夫要有义,如果对方不义你还从,那就是陷之于不义,那是盲从。可是不能盲从又不能够抛下他不管,抛下不管也是不义,应该在顺从当中旋行教化,用智慧去改变先生。

一个女子能够使她的丈夫、儿子都能得到光耀、光荣,也能够像男子一样立身行道,光耀门楣,扬名后世。

目录

一、导言

二、序传

三、立身章第一

四、学作章第二

五、学礼章第三

六、早起章第四

七、事父母章第五

八、事舅姑章第六

九、事夫章第七

十、训男女章第八

十一、营家章第九

十二、待客章第十

十三、和柔章第十一

十四、守节章第十二

后记

试读章节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一个特别的专题,关于女德教育。一个社会的兴衰,女德其实关系重大。

多年来大家对女德教育有所忽略,到现在女德的教育可以说是极其缺乏。现代人能够认识、认同传统文化的人,已经很少了,而社会的乱象,正是因为缺乏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所致,而道德当中女德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习女德意义非常重大。我们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补足这一方面的教育,期待女德的教育能够在现代社会复兴。

社会中如果都是善良贤淑的女性,那这个社会一定是祥和太平的,所以女德教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安定的关键,和谐的根本。

我们这次的探讨,首先从学习女德的意义开始,做一个专题讨论。然后再来学习《五种遗规》里面《教女遗规》的一篇文章《宋尚宫·女论语》。今天等于是一个前言,我们来认识一下学习女德有什么意义。

如果这个认识不清楚,可能会觉得都什么时代了,还学习女德,现在是21世纪,男女平等,你还讲那些老旧的封建道德……这是没有认清楚到底学习女德有什么意义,才会有的一种评论。所以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好好探讨一下。

我们的讲题是“窈窕淑女的标准”。一般没有深入学过《诗经》的人,看到“窈窕淑女”,往往就会跟“苗条淑女”联系在一起了,以为女孩子长得很苗条、很漂亮,穿着打扮又特别吸引人,这种人就叫做淑女了。如果让古圣先贤听到我们以这样的标准评论窈窕淑女,他们一定会掉眼泪,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窈窕淑女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我来定的,是古圣先贤他们定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它是永恒不变的,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标准。我们采取《诗经·国风·周南》里面的《关雎》这首诗,这首诗对我们阐述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窈窕淑女。我们将要学习的《宋尚宫·女论语》,总共十二章,具体地给出了窈窕淑女的定义。我们如果真正做到《女论语》里这些,那你才是真正的窈窕淑女。

讲《诗经》之前,我想把学习女德的意义概括一下。学习传统伦理道德,这叫修身。修身的目的,《大学》里面讲得好,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天下,首正人伦,人无伦外之人,每一个人都必须生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中,关系就叫人伦。一般讲五伦,所谓父母、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五伦关系,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是生活在团体里的社会动物,不可能离开团体独自生活。能够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就达到和谐了。和谐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逐渐扩展到一国,乃至天下。所以治天下最重要的是正人伦,正人伦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

正人伦,首正夫妇,因为夫妇一伦是人伦之始,开始。因为自从有了人类,人类的繁衍要靠夫妇,所以夫妇是人繁衍的源头。基督教、天主教里面《圣经》记载的,人类的原始祖先是亚当、夏娃,这是夫妇,那时候还没有父子,没有兄弟,没有君臣,没有朋友。《圣经》里面记载的有道理,跟儒家《易经》批注当中说到的一样,夫妇是人伦之始,所以正人伦首正夫妇。夫妇正了,则父子兄弟这一家里头的关系都是正的,那么外面的关系呢,君臣、朋友也自然正。有夫妇自然有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逐渐逐渐展开。所以夫妇之间这个德就非常重要了。

夫妇之间的德是什么?讲究的是夫义妇听,做丈夫的要有道义、恩义、情义,做太太的当然也要有道义、恩义、情义。这里的听是听从的听。听从谁?听从丈夫。有的女士听了这个就会问为什么女的要听男的,甚至可能心里觉得不高兴。这个话大家要听明白,不是说让女的听男的,因为夫义妇才听,所以听的不是夫,听的是义。大家得听清楚这句话,夫义妇听。夫要是不义,那你让那个太太怎么听?如果听了不等于是跟着不义?如果是不义,妇不必听于夫,子也不必从于父。《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不仅不能够听,还要劝谏。《孝经》里也讲到这个问题,父要是不义,子就不能听从。如果盲从父亲,那是陷父母于不义,太太对先生也是如此。所以这里要讲正夫妇,这一伦还是以一个义字为中心,仁义的义,有义才能正。

义是什么?义者宜也。宜是应该做的。什么应该做?符合伦理道德的就应该做,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就不应该做,这叫义。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上很多的家庭破裂。为什么夫妻之间会闹矛盾,会闹离婚?这是夫没有义,妇也不听了,夫妇之间都没有了道义、恩义、情义。夫妇是家庭中最紧密结合的两个人,这两个人都不和了,这家庭怎么能够稳固?所以才会家庭破碎。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细胞都坏了,社会也就乱了。就像人的身体一样,一半以上的细胞要是都坏了,那人就重病了。现在美国的离婚率已经达到一半了,这一半以上的家庭要是都有毛病了,那社会怎么能不乱?天下大乱。所以正夫妇,这是首要。P1-3

序言

古人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想要有好的国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也是最初的教育,因此母亲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良母是来自贤良的媳妇,贤良的媳妇是来自受过伦理教育的女子。因此,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水流自然清洁。所以,古人认为:女子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

关于女德教育,我们可以上溯到《礼记》的《曲礼》以及《内则》。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历代祖师大德,历代古圣先贤也都对女子的德行教育非常推崇。

在远古的周朝,三太的德行,照耀古今,母仪天下,为天下女子所效法。孟母三迁,培养出了儒家的“亚圣”孟子。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夫人以其才德辅佐于诸葛亮,她的才能并不比诸葛亮差,甚至可能都超过他,可是依然安守于自己的本分,辅佐丈夫。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明大德,善于劝谏,以天下为重,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

在人类文明史上,女性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替代也不可忽视的。近代著名的佛门大德印光法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曰:“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

清末民初的女德教育家王凤仪老先生说:“女子是世界的源头。”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之《中国妇女》中也说道:一个民族的女性,正是该民族的文明之花,是该文明国家的国家之花。

伟大的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说道:“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纵观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虽然女子受教育的记录屈指可数,但是她们却受益于传统的教育,并且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圣贤。

这些圣贤之母,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根本,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生命之源,她们的女德母教,成就的是千古之无量功德,亦将随着圣贤教育的发扬光大而万古流芳。

赵良玉女士,自幼承传母教,传统伦理道德植根于灵魂深处,在三十年的家庭生活中,她自觉、自然地运用传统家教精心培养独子钟茂森。钟茂森博士在母爱的照耀下,一路走来,小学、中学、大学,留美硕博连读、美国杰出教授和研究人才、乃至澳洲终身教授,成为现代学子的模范;与此同时,赵良玉女士也成就了自己女德母教的智慧。在世人眼中,钟博士的人生正走向光明坦途的时刻,可伟大的母亲赵女士,看到世界不是缺少一位优秀的金融教授,而是急缺中华圣贤教育的师资,她义无反顾地支持儿子舍弃一切名位,专心投入学习、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她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

几年来,钟博士不负母志,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讲学足迹到过欧洲、澳洲以及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地,在各种传统文化论坛中做过多次精彩演讲,在录影棚也研习讲解了几十部儒释道三家经典,时长达到一千三百多个小时,本《女论语》研习报告,是他最新的一部经典研习心得汇报。

在报告中,钟博士为我们阐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起源于夫妇。古来五伦关系之中,首重夫妇一伦;而夫妇关系之中,女德为重。所以一个社会的兴衰,女德关系重大。所谓“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重女德”。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学习女德的意义,也是钟博士此次开讲女德的缘起。

古德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  近几十年来,大家对女德教育有所忽略,时至今日,女德教育可以说是极其缺乏。能够认识、认同传统文化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社会的乱象,正是因为缺乏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而道德当中女德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学习女德意义非常重大。

感恩尊敬的钟博士给我们讲述《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这个特别的专题。女德教育的学习,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补足,期待女德的教育能够在现代社会复兴,这对提升当今整个社会道德素质一定大有裨益。

《宋尚宫·女论语》选录于《五种遗规》的《教女遗规》,历来被崇尚女德教育的大德们所推崇。本研习报告首先用六个小时,对于学习女德的意义,做了一个专题讨论,这也是报告总前言;之后,博士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浅出,利用二十几个小时,带领大家逐字逐句对《女论语》进行了详细的研习;最后劝勉大家推广、力行女德,并特别强调女德教育以童蒙养正时期为最佳。

《女论语》通篇四字一句,除了序文,还有陈弘谋先生写在文章之前的一个按言,正文分成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阐述了古代女子应具备的言行举止,写得非常细腻具体,也容易落实。钟博士更以其自身的涵养功夫,把这些言行举止所蕴涵的道德学问以及修齐治平的大道,为我们开解在持家处世的细碎事务中,让我们在一千多年之后,能够深刻体会圣贤的行持,也真正明白了窈窕淑女的涵义。

原来“窈窕”,是讲内心有美德,外表也是庄严美好,有其内必有其外。一个人美不美不是取决于打扮穿着,那种美不是真的。淑有美善的意思,女子真正的美是内心中有贞德,表现在外面的气质是贤淑安定,这种气质的美,就是淑女之窈窕。这种淑女是有德君子的好伴侣、好配偶。

钟博士一再教诫,女德固然是女子首先要学,要做一个窈窕淑女。而男子也要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淑女,这样就有了选择的标准,正气足才不会被邪气所染,才会崇德尚仁不离道义。

值得称道的是,钟博士在报告中选取了许多女德闺范的德育故事,这些都是难得的圣贤教材。博士在相应的情境下引入相关的案例,把选取的每一个德育故事,都与《女论语》的经句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并联系现代人的实际状况,鞭辟入里的层层剖析,把圣贤道理的开解落到了实处,使后学者深刻体悟到圣贤风范就在日用伦常之间,圣贤境界真实不虚,所谓大道至简。

有缘学习的现代人,若能够切实领悟到淑女的真正标准,就一定会在日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本位,于点滴细节中,切实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教诲。

诚如报告中所言,社会缺少圣贤,是因为缺少圣贤的母亲;缺少圣贤的母亲,是因为缺少具备女德的女子。所以有贤女才有贤妻,有贤妻才有贤母,有贤母才有贤子。社会都是贤子,那社会就安定太平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祥和,甚至天灾人祸都会化解掉。所以印光大师说:人欲培植家国,当以教女为急务。

追根溯源,社会中如果都是善良贤淑的女性,那这个社会一定是贤才蔚起,也一定是祥和太平的,所以女德教育,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安定的关键、和谐的根本。古德云: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

可见,女德教育是挽救世道人心的灵丹妙药,然其弘扬工作却是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持久不懈地推进,世人就一定会逐渐受到法化。

总之,钟博士这一部三十个小时的《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洋洋几十万言,传递出的圣哲先祖的智慧,确实让我们对圣贤风范生起真实的向往之心。  我们深信,本研习报告,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长卷,添了精彩而浓重的一笔。在此,我们感恩先祖,感恩钟博士,感恩成就《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成书的所有付出的人;也真诚恳请诸位方家仁者不吝赐教,以期女德教育日臻完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至诚鞠躬!

——编者谨呈

后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淑女呢?学习了钟博士的这一部《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才真正明白,何谓窈窕顺女的真正标准。

现代社会呼唤淑女

曾有男性作者撰文“寻找淑女”,这无疑是关注女性道德建设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社会良知的体现。

有一位传统家教很好的男士同仁,三十几岁,是国家公务员,多少人为他牵线搭桥,至今还是孑然一身。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吐露真言:女孩子们打扮起来倒是个个年轻貌美,只是太浮躁了,娇骄二气十足,又虚荣自我,眼中只有“花前月下”。海枯石烂说得响亮,稍不如意,便是“意气昂昂”,想要在柴米油盐中共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几乎不可能,至于相夫教子、礼敬邻里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做人要自重、自爱,尤其女子更要稳重懂得进退,可是现代女子受“张扬个性”的影响,少了些含蓄的美感……所以,他说,宁可终生不娶,也绝不自寻烦恼。还自嘲曰:此曲高乎?奈何和寡!虽然大家觉得也不无道理,但是说不出个究竟。听了钟博士的《女论语》,大家才明白,原来他在寻找淑女!

这位男士在网上听了几次女德教育的课程,慨叹:如果钟博士或者其他有识之士早十年出来给大家讲述《女论语》、进行女德教育,天下会有多少个女子因为懂得淑女的标准,而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啊。

有一位很现代的“小女子”,听了钟博士的《女论语》,才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女子,原来都是“粗人”。她说乍一听有点郁闷甚至崩溃,因为多年来的行为习惯甚至思想遭到了冲击,但是感受到演讲者的真诚,几遍下来就对祖先的教诲欢喜信受了。这么多粗线条的女子有了规则,虽然一时做不到,毕竞有了标准,日后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也切实有了参照。她在网上感言: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可女德教育,接受女德教育,圆满女德教育,进而使这个社会多出贤女、贤妻,达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目的。

香港一位朋友在网上看到钟博士正在讲解《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感悟到现代有些女子的不良行为乃至一些影片、广告等对社会负面的影响等等,特别给钟博士留言:

……希望钟博士能把中国古代如何教育女子传统行为规范的更多典籍,录一些讲解,帮助现代女子学习传统教育,恢复女子正气,使他们能够侍奉好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做到正节于内,志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学会日常家务,料理家政,培养女子从小养成孝敬、贤良、慈爱、仁义的人格……也希望诸位女性朋友,在力行圣贤教诲的同时,首先志愿在社会中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婆婆……

相信,这几位朋友的心声,是我们有志于广大伦理道德教育,普利群蒙,以达家庭、社会和谐的志士仁人共同的誓言。身为一个炎黄子孙,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圣贤智慧,用女德闺范成就更多的淑女,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是我们责任和使命。

历代重视女德教育,确实是教育之重,是社会亟需。因为女性的素质决定了她们在这个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愿中国女性在新时代的新环境中,不忘圣教祖训,保持传统的东方女性之美德。女德是人的一种内在本善的保持,也是自性光明的不断开启和显发,相信在诸位传递圣贤教诲导引者的不断教育和启发下,中华女子,将会开出更加绚丽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睦稳定直接关乎社会国家的安定繁荣,所以女德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在于使家道承传,因此女德教育的一切也必然是围绕着教育儿女来进行。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男主外,也是辅助母亲来教养后代。到底能不能有后?有什么样的后代?原因在内不在外。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德行。这个“后”,不仅仅是事相上的儿女,是能够守住家道、家业的子女,才算是真正的有后。家业是一家人的福报,福报是看他的德。如果儿女败家亡身甚至杀父弑母,如何算是有后?所以,没有德行,能力再强,表面上事业多么成功,都不能说是有后。

一位女子听了钟博士的《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感叹相见恨晚,她说听着先祖圣哲留下来的人生智慧,真是一种高贵的享受,多次抑制不住想掉眼泪。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仿佛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楼梯,让她踏踏实实的迈入了圣贤教育的殿堂……

她说当今之世,能够有缘接触到钟博士的讲义,懂得了真正淑女的标准,感到非常幸运;自己这一生没有做到一点点淑女的样子,也曾经有很多的人生遗憾,但是一想到许多有缘人这一生会因为《女论语》而少走很多弯路,便是万分欣幸。

以前她的中学志愿是“做一个家庭主妇”,当时班上的同学以及自己的亲姐妹都笑说“没出息”,而这个时代确实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上苍恩赐她一个乖巧的女儿,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还很自豪培养了一个善人,现在觉得标准太低了,很惭愧没有德能把女儿培养成淑女。于是立下志愿,希望帮助有缘的女子成为淑女,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社会培养君子乃至圣贤后代啊,圣贤人教诲我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好女子,怎么有好妻子、好母亲,没有好母亲如何能够教育出好的孩子,“至要莫若教子”,教子之中教女为重,确实如此!

如何有后呢?一个女子在家孝敬父母,扎好德行的根,出嫁后才能敬老爱家,助夫成德,善教儿女,真正完成相夫教子、成就家道的责任。俗话说:一个好女子可以旺三代。钟博士在报告中讲到,大事的成功往往在于小节,一位女子的德行、操守并不是从她轰轰烈烈的行为里体现的,就是在日用云为中,涵养自己的德行,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德行的体现。而一个女子,对每一样的事物,即使是倒茶、做饭、擦桌子、扫地,都以认真恭敬的心去做,学会做事,女子才能够立身,也就是在成就圣贤之道。

慕贤当慕其心,我们学的是古人的心境。比如,暖被子和扇席子这些古人的孝行,我们现代人冬天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体给老人暖被子吗?夏天拿一把蒲葵扇在床边去扇吗?有了孝敬老人的这个心境之后,我们可以看看如何开电热毯,如何给老人用空调,对于一些生活的细节,钟博士在课程中都有详尽的陈述。

钟博士自幼力行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诲,近年来又深入儒释道三家经教,研习讲解了多部经典。鉴于这种深厚道德学问的底蕴,钟博士对于经典的研习,不是仅限于文字表面的功夫,往往能够“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传递出来的圣贤教诲也总是真心妙用,让现代人很有下手处。尤其博士用心选摘了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让许多光辉的女德典范从书本中、从远古、从西方来到东方传统文化女德教育的讲堂,既恪守“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古训,又能老树新芽,古为今用乃至西为东用,自然大家能有真实的受用。

在报告中,钟博士特别提醒,教育子女如果“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所以古人调教从小就严厉要求,父母教育得法,孩子做事不仅增强能力和责任感,也会生起感恩父母长辈的孝敬之心,所以孩子做事情的心境很重要,所谓“习劳知感恩,行孝最快乐”。

钟博士的母亲说:优秀是教出来的,父母是第一教师。

本报告中也选取了一些圣贤女范的案例,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有德、身正。所谓“身教则从”。尤其宋代两位大儒二程之母,自幼承蒙父亲之教,心性光明,又一生积德行善,可谓内外双修,完成了对一代大儒敦厚性情的圆满教化,实在是有后的典范。

开卷有益。但愿诸位有缘人早日展卷,与历代圣贤女德闺范感应道交,为家庭、国家、社会培养真正有德的后人。

女德似水善利不争

《礼记·学记》云: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学习了《女论语》,才知道一个女子在家里的殷勤,原来是爱心,只问施恩,不求回报。因为先有恩,后有爱;爱,重在落实,有了恩,爱才落在了实处。

原来女德要似水。因为水的美在于谦德,下位,卑弱,不争。海为百谷之王因为善下;而因为水之善下,而被誉为上善,引发我们的思考,何谓“上”“下”?又讲“不争”,做到不争,是因为“舍掉欲念”,舍掉自我,放下了自私自利。所谓天理战胜了人欲,自我欲“仁”而“斯仁至矣”。柔弱女子相夫教子,滋润家庭,行上善之德,以身“教”“化”到丈夫和孩子,本位之中,无私无我,奉献于家国天下,成就圣贤行谊。大哉,女德!

想到失教的一些现代女子,没有人告诉他们温柔的母亲最美,一个女子最完美的事业是相夫教子、是家庭的和睦、家族的兴旺乃至国家的昌隆。有些女子太强了,强到让人望而却步。有人说“女强人是贴在墙上无人问津的女人”,女人太强,如石头,男人用脚踢可能都会怕脚痛;如果女子如水,男子就愿意用双手把女子捧起来。有些强势的女子,的确赢了“世界”,可是输了家庭和孩子,输了女子自然的本位,去越位赢得了“世界”,又如何?

温柔似水的女子能够忍耐,耐心是爱心。因为忍是为大局为重,所以忍的风平浪静,忍到家和人乐。她们知道女子的力量是温柔,水一直滴终究可以穿石。“夫义妇听”,学习了《女论语》才明白原来妻子听的是丈夫的“义”,如果没有道义,不仅不能“听”,还有劝导、教化丈夫的责任和义务。所谓助夫成德,不仅是随喜功德,顺势与丈夫做些有德之事,如果丈夫偏离道义,甚至不“仁”不“义”的时候,还要挺身而出,“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以柔胜刚,是坤德似水的女子们“滴水穿石”的功夫。

水,洗濯尘垢,善利万物而不争;随方就圆,不执著一个姿态;水谦卑向下而奔流到东方向不变;水遇热成汽,幻化于无形;遇冷结成冰霜,凝固成冰清玉洁;遇到同道便欢喜相容,共同演绎一段奔流到海的精彩……让我们由水的品德体会女子之德,真是美哉!

原以为《论语》是适合每一个层面的人学习,仔细听来,《女论语》也确实不仅仅是女子才要学习的,其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透过那些生活的细节,体会到事务背后的存心;比如,女子殷勤对待丈夫和孩子是爱心;那么男士殷勤对待妻子和孩子是不是爱心?亦复如是。所以,学习要善于把自己拉到所听、看的境界中去;举一反三,“学而时习”,才得真实受用。

社会上多一个好女子,就可能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妈妈温柔贤淑吗?丈夫们不希望妻子与自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吗?男孩子不希望自己得遇“窈窕淑女”吗?我们如果有了女儿不希望她清贞庄重吗?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倡导女德教育,让我们的社会中多一些德行如水的淑女,为和睦家庭、社会和谐真实地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男女有别尊重女性

中国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礼运·大同篇》也说:男有分,女有归。在教育子女时,也一般是丈夫扮黑脸、妻子唱红脸。  当今之世,这些差异似乎越来越模糊。在很多家庭,妈妈严格约束了孩子的生活,而父亲则显得宽容一些。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逐渐被“严母慈父”所替代。

现代家庭常有的一个现象,母亲管教孩子,丈夫忙,在家少,家里老人又容易宠爱孩子,母亲一个人扮演父、母的双重角色,久而久之,就容易急躁,母亲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日益跌落。

有一组调查数据:改革开放初期,女性对事业对成功充满信心,在一份高校关于“男人应该以事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重”的问卷调查中,当时有85%的女大学生选择了“不”,说明绝大多数人拒绝“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角色。十年后,上海市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传统女性角色的支持率居然大大上升。

一个女子,不管社会角色如何,总统也好,清洁工也罢,女性的自然角色没有变,就是繁衍后代的天然职责不变,这是真正的“男女有别”,其实拒绝传统,这是近百年来传统教育缺失造成的一种“盲目”。

忽略几千年来,人类有史以来就客观存在的“男女有别”,只从男女同工同酬,谈“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确有点尴尬。

中国传统教育中,从胎教到幼年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都是要培养女子的温良恭俭、清娴贞静、守节整齐、言辞得当、谦让卑弱等等以居家为主的修身齐家的优良品德。

只有从人类本源、人伦道德、文化精神,回到女性本位,才有可能给予女性真正的尊重。

学习了《宋尚宫·女论语》,经过钟博士讲解,才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是倡导女子都不要有才华,或者泯灭女性的才华,而是不要执著自己本身的才华,恃才傲物,傲视丈夫、亲人朋友乃至周围有缘相识的人,没有了上下尊卑,那这个才华确实不如没有的好。

女子在现代社会似乎有着广阔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她们的妇道、妇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学》里讲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前提和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基础,修德进业,持家教子,男女皆当如此。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于失教,中国现代女性,在婚姻观、道德观、审美观等一系列价值观念面前感到困惑,甚至出现了迷失与危机。拜金、享乐主义亦有滋生和蔓延;廉耻观和贞操观念淡泊和缺失;缺乏健康的审美取向。凡此种种,都是忽略了宇宙间自然秩序安排的合理性,是女子没有找到本位的结果。夫妇有别本是自然秩序的一个部分,又是人伦秩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的社会分工,才使男女各得其宜,各得其所,这是天理自然的道德秩序。女性负担着自然赋予的人类生生不息的重任,这种自然属性是女子尊贵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来的母亲,女子需要自幼培育妇道、涵养妇德,修习女事、积累女功,为修身、齐家打基础。

只有承认男女有别,女性才可能得到社会真正的尊重。现代一些女子,为了工作,牺牲青春年华,事业小成,她们才发现自己错过了结婚的最佳时段;还有的女子为保住现有的工作位置,不敢公开自己的婚姻,更不敢养育孩子,为此而失去了在黄金年龄做母亲的机会,有的甚至还可能遗憾终生。如此下去,女性对自身的天然角色,会逐渐失去自信,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堪忧。所以,男女都一样,只是一个虚幻的口号而已,代替不了“男女有别”的天然事实。男女真的都一样了,造物主就失去了造出“男”“女”的意义了。那么女性还存在吗?  朱熹夫子曰:是以男正乎外,女正乎内,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弘扬女德我之责任

钟博士作为一个优秀的现代学子,一个金融博士,二十六岁登上美国大学讲堂做了教授,三十三岁成为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成就也算是令人瞩目了,如今能够舍弃高薪以及一切名位,毅然走上弘扬圣贤文化的道路,回溯源头,深切感念伟大的母亲赵良玉老师的恩德。

感念母恩,钟博士为母亲写过一首《慈母颂》:春秋六秩转瞬间,育儿辛苦三十年。昔有孟母勤策励,而今家慈不让贤。不恋高薪教授衔,唯希独子德比天。从来豪圣本无种,但以诚明度世间。辛勤教子几十年,无私的奉献给了整个社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母亲的感到社会不是缺少一个金融博士,而是缺少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人才,基于对国家、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位以传统家教成功培养儿子成才的模范母亲,敦促儿子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成就儿子走圣贤之路。她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大爱的铮铮誓言,这是家庭母慈子孝的升华,这是圣贤风范的伟大演绎,扪心扣问,不知当代几人?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容易枯竭。钟博士承继母志,不负师恩,四年来不疲不厌,徜徉在圣贤智慧的海洋,“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作为一个传递一下“圣人之训”的载体,台下日日精勤考证讲义,台上谆谆传递圣贤之道,学无止境,于此无私的付出奉献中,博士逐渐成就了和成就着自己的道德学问。

朋友们,相信父母爱我们吗?相信;相信父母的父母也爱父母吗?相信。依次上溯到古圣先贤,相信祖先是爱我们后世子孙的。祖师大德百年前即说女德母教是社会“急务”,在百年失教后的今天,钟博士弘扬传统文化,宣讲女德,更是当今社会所亟需,值此时节因缘,我们明白了女德教育的社会意义,倍觉珍惜。

钟博士在《宋尚宫·女论语》的研习报告中,当堂数次给女子立志,因为让女德教育与现代社会不再遥远,重点更在于女子们的“学而时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女论语》偏重行门,把女子居家的所有行谊都详细列举出来,钟博士则把一些关于女德、家庭、人性和伦理的圣贤教育理念贯穿于报告的始终。

相信本研习报告一定会启迪群蒙,尤其导引女子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深远责任感,从心境上尽快回归本位。即使事相上还仍然在经理、董事长的位置,内心中有了淑女的标准,懂得了“从一”“贞节”“清娴”“妇德”等等有关女德母教的真正涵义,自己的内心如果充满光明,具足了智慧,就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一定会找到自己、家庭的幸福,也会把自己的人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有缘学习的女子,若能立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教在社会中作出榜样,必能光大女德教育。虽然任重而道远,我们也相信《弟子规》所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钟博士三十个小时的谆谆教诲,旨在唤起有缘人对女德教育的重视,并把女德教育与家国天下的责任自然融合在一起,用一种使命感去培养教育女子,这种意识是真正利国利民的长远心,因为家、国、天下三位本来即是一体,而女子是宇宙自然法则赋予的这一体的本源,所以女德母教,乃教育之重,关乎修齐治平。

古来都是因为有贤母,才教出来历代圣贤。诚愿天下女子都能力行女德,为家庭培养后代、为社会培养后代,只有家庭和睦,才可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印祖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女德教育,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

——编者谨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7620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092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