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卷是《中华艺术通史》的第二卷。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史上的青铜时代,又是迥异于原始社会的世袭奴隶制时代。这是中华文明由初步定型到繁荣兴盛的时期。中华民族发生了伟大历史变革,创造了惊人的文化成就,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开拓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在艺术创造方面,则以饱满充沛的激情,丰富瑰丽的想象,使青铜艺术为代表的空间艺术和乐舞艺术为代表的时间艺术,创造了无数辉耀千古的经典杰作,为中华艺术的发展确立了基调,奠定了深厚基础。

夏商周艺术所体现的礼乐一体、艺术与实用相结合、文质统一的艺术思想及”中和”艺术精神,对其后两千多年中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艺术思想和老子、庄子创立的道家艺术思想,是中国古代所产生的最重要的两大艺术思想体系。儒家艺术思想和道家艺术思想既互相对立、相互驳难,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汇成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和主干。

内容推荐

《中华艺术通史》是一部包括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曲艺等主要艺术门类的综合性大型艺术通史,由35位国内艺术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编撰,按照中国历史发展顺序列卷,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清宣统三年,共分《原始卷》、《夏商周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北朝卷》、《隋唐卷》(上下编)、《五代两宋辽金夏卷》(上下编)、《元代卷》、《明代卷》(上下编)、《清代卷》(上下编)、《年表索引卷》等14卷,文字约600万字,图片约3000幅,为该领域内填补空白的巨著。本书为其中的《夏商周卷》。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夏商周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3

一、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4

二、奴隶制社会的形成、繁盛、解体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6

三、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8

第二节 夏商周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演化/13

一、崭新艺术历史类型的确立/13

二、夏商周艺术总体风格的与世推移/17

三、夏商周艺术种类由混合到分化的发展/22

第三节 夏商周艺术的光辉成就与历史地位/24

一、乐舞、青铜器的辉煌成就/24

二、《诗经》《楚辞》的不朽价值/25

三、成就各异的其他门类/28

四、中国艺术思想基本传统的形成/30

第一章 夏商周乐舞艺术概述

第一节 夏代乐舞/36

一、歌颂大禹的乐舞《大夏》/36

二、关于乐舞《九韶》的传说/37

三、启、桀的纵情享乐/39

四、中原王朝与周边部族的乐舞交流/40

第二节 商代乐舞/41

一、商代的祭祀乐舞/41

二、商王及贵族奢侈享用的乐舞/47

第三节 西周乐舞/48

一、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48

二、乐舞机构与乐舞等级制度/54

第四节 春秋乐舞/58

一、“礼崩乐坏”的同时乐舞走向绚烂/58

二、乐工与乐官/65

第五节 战国乐舞/68

一、雅乐的进一步败落与俗乐的全面繁荣/68

二、民间乐舞的繁荣景象/72

三、舞蹈艺术的新成就/78

第二章 夏商周歌曲与歌唱艺术

第一节 夏商时代的歌曲/85

一、夏代以前的歌曲/85

二、传说中的夏代歌曲/87

三、商代的歌曲/88

第二节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歌曲艺术(上)/89

一、《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歌词总集/89

二、《诗经》歌曲的主要种类/91

三、关于《诗经》歌曲曲式的若干推测/94

四、《诗经》歌曲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98

五、《诗经》歌曲的多种风格及演唱形式/101

第三节 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歌曲艺术(下)/104

一、春秋时期的其他民间歌曲/104

二、喜爱歌唱的孔子和他在乐舞教育方面的重大成就/107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声乐艺术/11O

一、民间歌唱的繁荣/110

二、战国民间著名歌手的出现/114

三、《楚辞》歌曲/116

四、歌唱技术的理论归纳/118

第三章 夏商周器乐艺术

第一节 夏商器乐和乐器概况/121

一、夏代的器乐与乐器/121

二、商代器乐与乐器概况/124

第二节 西周器乐及乐器发展概况/130

一、八音分类与《诗经》中的乐器/130

二、从考古材料看西周的乐器/133

三、西周乐器在音乐声学方面的代表性成就/135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器乐发展概况/138

一、“礼崩乐坏”与金石之乐的大发展/138

二、蓬勃发展的民间器乐/141

三、独树一帜的琴乐/142

四、器乐与乐器的多方面发展/148

五、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代表曾侯乙墓乐器/150

第四章 夏商周乐律及其理论发展

第一节 乐律的初步形成与早期发展/159

一、远古至夏代音系列的形成/159

二、商代乐律的发展/161

第二节 西周时期乐律学理论的形成/162

一、十二律的发明/162

二、西周编钟的音列与音律/165

三、周代“旋相为宫”的记载/166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乐律学进展/168

一、“宫、商、角、徵、羽”五声阶名的出现/168

二、伶州鸠论乐体现的西周至春秋时的乐律学认识/171

第四节 战国时期乐律学的光辉成就/174

一、三分损益法的理论阐述/174

二、五声音阶仍居主导地位/177

三、曾侯乙墓乐器和乐律铭文展现的先秦乐律学辉煌成就/178

四、湖北江陵雨台山战国中期楚墓出土竹律/186

第五章 中国青铜艺术概说

第一节 中国青铜艺术的起源与传统特征的形成/191

一、青铜艺术的产生/191

二、中国青铜艺术传统的形成/194

第二节 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201

一、关于中国青铜艺术分期的几种意见/201

二、青铜艺术发展演变的分期/203

三、中国青铜艺术演变的特点和原因/211

第三节 中国青铜艺术的地域差异/218

一、植根于黄土地上的中原青铜艺术/219

二、散发着草原气息的北方青铜艺术/222

三、水泽山林孕育的南方系青铜器/225

第六章 中国青铜艺术类说

第一节 庄严雄浑的青铜礼器/232

一、以鼎为主体的立足器造型/234

二、庄重对称的圈足器造型/239

三、别具深意的不对称造型/246

四、形象生动的动物造型/249

第二节 神秘莫测的青铜像设/255

一、面目诡异的青铜神像/256

二、高雅肃穆的青铜人像/262

三、两种含义的青铜动物造像/266

四、具有象征意义的青铜神树/268

第三节 生动自由的青铜饰件/270

一、雄浑夸张的神兽造型构件/270

二、造型逼真的动物造型构件/271

三、轻盈剔透的青铜带具装饰/273

第四节 构图谨严的青铜装饰艺术/276

一、青铜器装饰的主要手法/276

二、青铜器纹样的基本种类/283

第七章 夏商周工艺美术

第一节 夏商周玉石工艺/295

一、玉石雕刻发展的高峰/296

二、夏商周玉石器的种类/303

三、夏商周玉石雕刻艺术的成就/313

第二节 夏商周漆器工艺/319

一、中国漆器的产生与发展/320

二、庄严凝重的古典漆器艺术/324

三、绚丽多姿的东周漆器艺术/327

第三节 夏商周陶瓷艺术/334

一、中原陶器艺术的新创造/334

二、北方彩(绘)陶艺术的变化/341

三、南方陶瓷艺术的大崛起/344

第八章 夏商周书法与绘画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书写艺术/349

一、从文字发明到书写艺术产生/349

二、夏商周书写艺术的三种形式/355

三、夏商周书写艺术的发展演变/362

四、夏商周书写艺术的总体特征/365

第二节 古拙质朴的绘画艺术/367

一、夏商周绘画的种类和形式/367

二、夏商周绘画艺术的成就和特点/373

第九章 夏商周建筑艺术

第一节 中国建筑基本特征的形成/377

一、开启中国建筑传统的夏商周/377

二、夏商周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383

第二节 趋于多样的夏商周建筑种类/389

一、制度严密的城邑规划/389

二、逐渐壮阔的宫室建筑/395

三、刚刚萌生的园林艺术/400

第三节 夏商周建筑的艺术风格/406

一、土木为主的材质运用/406

二、势态并重的屋顶造型/407

三、色质兼顾的建筑装修/408

第十章 诸子百家的艺术思想

第一节 孔子以前的主要艺术思想/415

一、乐、诗的“耀德”、“为礼”、“言志”功能/415

二、论艺术之“和”/417

三、艺术评论的萌芽/418

第二节 孔子与儒家艺术思想/420

一、孔子对西周以来艺术思想的总结与改造/420

二、孔子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421

三、孔子及儒家艺术思想的地位和影响/424

第三节 老子与墨子的艺术思想/425

一、老子的艺术思想/425

二、墨子的“非乐”思想/428

第四节 庄子与道家的艺术思想/431

一、庄子对道家艺术思想的贡献/431

二、庄子对礼乐和世俗艺术的否定与批判/431

三、论“道”与美/433

四、庄子论最高艺术境界“天乐”/434

五、贵真返情的艺术主张/436

六、道与技、道与艺、意与言/438

七、道家艺术思想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的地位/439

第五节 孟子、荀子对儒家艺术思想的发展/440

一、孟子的艺术思想/440

二、荀子与《乐论》的系统艺术理论/442

结语/452

参考文献/454

后记/4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艺术通史(夏商周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心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077038
开本 16开
页数 45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43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1.7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20.9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95
218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