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深圳的单身女子群落/深圳寻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深圳寻梦”丛书通过深圳人逐梦圆梦的故事、深圳人心灵和情感的历程以及深圳人的内心独白,来展示深圳人某一时期的生存状态及他们的精神愿望和诉求,让更多的人了解深圳人,关注深圳人。同时,也为深圳人的自我认知、自我解析和自我创造提供一面镜子。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记录了深圳单身女子的社会生活及情感故事。

内容推荐

深圳的女性自1988年以来,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女性们表现出来的多是无奈、迷茫、困惑、痛苦,心里装着的问题是:“这社会怎么了?男人们怎么了?”第二阶段,女性们从自己的痛苦经历中醒悟了,好活也是活,赖活也是活,不如好好地活。眼下,特区的女性正在进入一个人格独立意识更强的新阶段。

目录

社会大特写

深圳的单身女子群落

追踪“女子骗婚队”

深圳的“潲水油”谁吃了

探访深圳的“乞丐群落”

探寻“千船沉银”之谜

寻访“红色娘子军”

深圳夜生活三大流派

股海众生相

“午夜倾诉”躁动鹏城

外地的士:蚕食关外客运市场

探查生猪私宰场

深圳的农民有多富

撩开“策划”的神秘面纱

中国企业呼唤“第二代策划人”

体制外: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报告文学

一个边缘文人的人生故事

都市里的“苦行者”

一个文学青年的无悔人生

走过去前面是片蓝天

都市里的淘粪工

两位“的哥”的苦乐经

没妈的孩子也是宝

走近癌症患者

边缘人“北京”的故事

一个被亲情所困的汉子

探访鹏城花木工

侗乡青年闯荡深圳

一岁半女孩创吉尼斯认字纪录

我的“第三者”生涯

被毒品摧残的人生

我们做了“印刷人”

礼仪小姐:妆点都市风景线

“卖艺”的小女孩

王志纲:我是一个思想者

小品

时代呼唤大智慧

我们需要“苏格拉底式的文化”

变革是永恒的

文化旗帜与职业品牌

“慎独”刍议

习惯与锐气

失败与喝彩

用积极的态度生活

感悟崇拜

品味痛苦

雅逸苍古拙存其道

“母爱”之义

小静

难忘’97春节

做媒

“忘年交”老刘

呼噜

谁能当上节目主持人

芭蕾之美

临风怀邓公

“外教”凯斯的深圳情

春天来了

春天的童话

和平天使

试读章节

裂变的特区家庭

在深圳的大龄单身女子群落中,还有一支特殊的人群,这支人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管幸福与否,她们在特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家庭,只是后来又由于种种原因家庭解体了,老公离她们而去后,她们便步入了大龄单身女子的行列。

造成特区婚姻裂变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由于“男人花心”或“性格不合”或“性生活不和谐”等原因所致。

记者在深圳市特区女性研究会采访时,会长赵慰杰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姓崔的女性打电话给她,说是有事一定要和她谈谈。于是她们俩相约在荔枝公园见面。

见面后,两人落座甫定,崔女士已是未语泪先流。她说:“我为他牺牲太大了,我与他结婚时,我还是个20出头的姑娘,而他已经离了一次婚,并且有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为了这个家庭有一种更和谐的气氛,崔女士宁愿不生育,而把男方的女儿当做亲生的一样来抚养。“现在,女儿都9岁了,我们母女关系非常好,我丈夫却又把眼睛盯在外面,最近他已正式跟我提出离婚。”

至于离婚的理由,那男人是这样对崔女士说的:“若论性生活,我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咱俩这么好的了。你是好人,我承认,你对女儿很好,我很感激你。但深圳这地方,给我们男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是男人哪,当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你别怨我,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这是性别的悲剧,谁让你是女人了?”

赵慰杰对记者说:“男人有了这心,有了这种认识,只能给女人和家庭带来悲剧。这种男人的特点是‘骑着马找马’,说到底就是‘花心’,是道德沦丧。”

类似崔女士这样的家庭悲剧,在深圳可以说屡见不鲜。因此深圳的女性最怕男人“花心”。在深圳市婚姻介绍所里,记者看到,一些女性在填写“要求对方条件”一栏时,除了“有责任感、有家庭观念、感情专一”外,甚至直截了当地写上“花心者免谈”、“最讨厌寻花问柳的男人”等等话语。

30岁的朱小莉个儿不高,但聪明、漂亮。记者是在深圳市婚姻介绍所里遇见她的。

朱小莉说,她这已是第二次进入婚介所了。5年前,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前夫卫国。那时,她和深圳许多别的女孩一样,把经济条件放在第一位。卫国是一个已经离过一次婚的50岁的男人,无孩,但有两套住房。他希望找一个年轻、漂亮的未婚女性。“就这样,我们俩走到了一起。”

“婚后,我逐渐了解到卫国是一个性格暴躁、非常懒惰的男人,他不但从不理家务,还经常带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家里来喝酒、赌博,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一片狼藉。我们俩为此经常吵架。后来卫国干脆在外整夜整夜不回家,一旦回到家里则要找各种借口来跟我斗气。”朱小莉苦笑着说。

再后来,朱小莉与卫国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彼此之间既无话可说也难以沟通,两人都意识到夫妻关系已到了尽头。前年春节刚过,他们俩便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判给了朱小莉,卫国则每月给付抚养费。

朱小莉感慨地告诉记者:“经济条件固然重要,但首先还是要性格好,人品好。否则再有钱,也未必会有什么幸福可言。”

记者有一位朋友,去年夫妻双双迁入深圳后不久,丈夫便以“性生活不和谐”为由与她协议离婚了。

原因出在我这位朋友身上。她早年得过较为严重的妇科病,后来妇科病好了,却又引发出性冷淡。虽经多方求治,均不见效。朋友每次过性生活都显得十分勉强,性生活的次数逐渐减少。日子一长,丈夫便感到难以满足。朋友说她也没有办法,一想到性生活她就会有一种厌烦的心理。由于那时还在内地,种种因素制约,使得他们俩就这么凑合着一直过了8年。

朋友不无悲观地说:“我对家已没有了信心。”

廖晓燕的离异与上述三种情形不同,她的老公是被她给“炒”掉的。

廖晓燕毕业于某大学英语系,现在深圳的一家外企当翻译。她自身条件优越,1.65米的个头,容貌出众,气质高雅,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她说她结婚5年了,现在才发现老公实在是太平庸,既没有出众的才华,又不愿拼搏上进,一点事业基础都看不到。再这么跟他过下去,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奔头。

她说:“男人可以择优录‘娶’,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择良而从?”

在谈到深圳婚姻家庭裂变的原因时,有关方面的人士指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深圳人的某些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人把自己的人生兴趣转移到如何在商海中发财,如何在竞争中增加技能,而无暇过问他人隐私,整个社会呈现了更加祥和、宽容的人文气氛。社会环境的宽松,使得人们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尤其在一些知识层次较高、受西方生活观念影响较深的青年中间,出现了非法同居、试婚、合同制婚姻等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受到深圳某些家庭动荡和裂变的影响。而这一现象反过来又使更多的家庭趋于瓦解。

二是女性受经济地位提高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独立自主意识大大增强,部分年轻的、文化层次较高的女性不愿再委屈自己的人格而坚决地与“不合格”的丈夫分手。

三是在一些家庭中,丈夫经济地位的改变导致了他们心态的严重改变,不再把妻子看成是同甘共苦的生活伴侣。而妻子的经济收入微薄也导致心态的变化,有些女性就在这种与丈夫经济地位的巨大反差中丧失自我,成为家庭形同虚设的玩偶。

P5-7

序言

人不能没有梦想。梦想之于人,诗意地说,是暗室灯,是迷津筏,是茫茫海上那一星明明灭灭的渔火,给人以温暖、慰藉和方向感;理性而言,是人的一种精神性需要,是人之异于禽兽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一位哲人说:“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对于人类而言,意义的世界即是价值的世界。对于意义与价值的关注与探寻,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之一。

梦想与人类一样古老。自人猿相揖别,人类便开始在绵延悠长的岁月中,在时空无限的广延和持续中——梦想。时光如流,历史的步履匆匆。今天,人类不但能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在水底里逍遥游弋,进入太空到别的星球漫步,还初步探索出了人类基因组序排列的秘密;人类社会从游牧文明、民耕文明、工业文明进入到现在的技术文明,先后经历了“土地”、“资本”、“知识”三个资源轴心的转换,财富空前积累,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精神空间日益扩大;人类日益从已有的社会关系中解脱出来,进入相对自由的精神文化空间……

梦想表达激情。激情是情感升华的特殊表现。激情衰减,让天才平庸;感情枯竭,使伟人失色。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我们常说,年轻人生活在梦想中,老年人沉浸在回忆里。春花绚烂,是因为有着收获果实的梦想;秋叶静美,是因为阅尽人间春色。年轻人激昂澎湃,热情如火,对未来有着瑰丽的梦幻和无尽的畅想,这样的生命重在抒情;老年人历尽沧桑,沉稳内敛,舒缓凝重,生命则重在叙事。梁实秋说,在“怨黄莺儿作对,怪粉蝶儿成双”的时节,看花谢也心惊,听猫叫也难过,诗就会来了,如枝头舒叶那么自然。但是入世稍深,渐渐煎熬成一颗“煮硬了的蛋”,散文从门口进来,诗则从窗口出去了。在人的一生中,梦想与激情最饱满的是大学时光,所以人们视之为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校园歌曲总能激起人们对那逝去了的岁月亲切而美好的怀恋。

梦想需要创造。创造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创造的前题是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充沛的想象力空间。事实上,激情与创造须臾不可分离,没有激情也就无所谓创造。真情、深情、激情乃英雄气质。13岁就读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爱因斯坦,自幼对探索宇宙的规律有着宗教般的痴迷。他在16岁时提出有关问题,26岁便建立了狭义相对论。他建构起来的相对时空观最终取代了牛顿以来人们深信不疑的绝对时空观。14岁已掌握纯熟绘画技巧的毕加索,是在“颠覆”中诞生的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26岁时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标志着他的绘画风格的形成。他一直渴望独辟蹊径,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他打破了达芬奇创立的透视规则,异想天开地把女性人体“立体”地呈现在画布上。这种画把空间拉到平面上,再把平面寸寸割裂,透视了灵魂的撕裂与不安,反映了“一战”后人们心灵的漂流与虚无意识。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则将“立体主义”推向了极致。他用梦呓般的手法拆解了传统,但又保留了传统符号,使其和超现实的梦境融合成魔幻效果。正是他,第一次把人类的梦境直接诉诸于画布,他说:“在某种意义上我是打定主意要搞出比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流行的画。”艺术就其本性而言,是人类心智自由的过程,是通向自由的道路。所以尼采说:“生命通过艺术拯救而自救。”

梦想诉诸自由。艺术只是人类的梦想之一。梦想的本质在于超越,超越即自由。这是因为,梦想与现实永远有着一段“文化的堕距”,超越现实,挣脱现实的种种羁绊和约束,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必然过程。战国时《山海经》中的“君子国”,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都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美好幸福境界的向往;庖丁解牛、石匠挥斧砍下郢人鼻尖上的白粉而不伤鼻(庄子故事)则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境界的另一种向往。英国哲学家休谟说,人的幸福由活动、消遣、休闲三个部分构成,缺一不可;福利派经济学家则指出,一个人的最大福利在于心灵愿望的满足。二者表述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诠释出了“自由”一词的要义。从存在论的角度说,人是需要、精神、实践三位一体的存在物,人类物质、精神需要的无限性和实践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天然具有超越性的要求;而人类所固有的理性,又先验地赋予了人类自身以超越的能力。因而,人类总是不停地在梦想、超越与自由之间循环渐进,求索奋进,自我实现。

在梦想中超越,意味着,人类由物质财富的创造转向精神财富的创造,再转向人自身的发展;意味着,人类不断在超越中获取自由,在自由中日益赢得自身,最终真正实现“人是目的”这一永恒的发展命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

陈 皓

2006年于深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深圳的单身女子群落/深圳寻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78191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2
出版地 广东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