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闯荡古玩江湖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古玩市场的来龙去脉吗?你想知道古玩市场的规矩吗?你想知道古玩市场的惊险故事吗?本书告诉你:古玩市场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走向;如何把握古玩投资的时机和心态;当前古玩界的怪圈;古玩行的规矩;哪些是买了就赚卖了就赔的好东西。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会使集藏爱好者提高投资技巧,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天津著名收藏家张金明所著,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受收藏界普遍好评。该书旨在提示收藏爱好者要充分认识到当今文物收藏市场的种种风险,同时以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古玩世界中许多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成功的喜悦、受骗的愤怒、失误的悲伤,更有收藏的乐趣,使人们在投资收藏过程中得到借鉴,获取信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目录

风云变幻的古玩江湖

 瞬息万变的古玩市场

不平静的古玩江湖

 古玩江湖也有规矩

 行倒行,还是行吃行?

 古玩商的喜与忧

 同行是冤家

 贪恋女色 魂断江湖

 宋代五大名窑何其多

 贪官在古玩江湖玩危险游戏

尔虞我诈的古玩江湖

 玩翡翠赌石死里逃生

 唐代金杯完璧归赵

 诈骗翡翠扳指儿落网记

 贪官的儿子开了古玩店

漫话闲扯古玩江湖

 拾趣斋老叟神聊古玩江湖

试读章节

“这砚台我要了。”

他刚要掏钱,摊主拦住他说:“你等等,这砚台不是我的,是别人放在我这儿代卖的,他刚上厕所去了,等他回来你直接把钱给他。”

孟君说:“好吧,我先到别处转转,一会儿就回来。”十分钟后,当孟君回来时,这方砚台已经不见了。

摊主解释说:“你刚走他就回来了,等了你一会儿,他因有急事,就提前走了。说下星期他可能还来。”

原来,摊主见孟君太喜爱这方砚台了,又是呵气,又用唾液擦抹砚床,还上下左右地反复端详。那种爱难释手的表情,摊主就有点起疑。特别是见他不还价就要成交,这明显不符合古玩江湖“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规矩,他反而不敢卖了,故此才谎称是别人的东西。当孟君一离开货摊时,摊主就赶紧把砚台拾起来了。

当卖主漫天要价时,你觉得太离谱,切莫拨头就走,因为你既然问价了,就应该还个价,哪怕你给的价位低得也离谱,卖主也不会说什么,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此时你再走开较好。若是你问完价,卖主也喊出卖价,你毫无反应拨头就走,卖主会十分不满意。轻者说你拿他找乐,不懂道上规矩;重者会骂你几句难听的话,有时旁观者也跟着帮腔指责你。

还有的卖主因对某件东西行情不明,便拿着东西到市场过价。他根本不开价,可任你给多少钱他也不卖。此举也不符江湖规矩。

记得1996年早春,北京古玩市场有个摊,摆着一把方形白铜小茶壶。壶高约十一二厘米,盲径约十厘米,壶身四角均卧进一道小啊凹槽。不仅壶身四面刻花,壶肩和扁方形壶嘴也有刻工。拿下壶盖,内有紫铜茶胆。方形壶梁分别搭在壶肩上。做工之精巧,品相之完美,十分引人注目。不少人问价,摊主只是让你给价,而他就是不开价。

开始,有个行里人给他五百。他说:“差远了,添钱!”

对方说:“再加二百怎样?”

摊主说:“门儿都没有。你大点胆子给一千,我也不可能卖给你!”

对方摇摇头怏怏离去。

有个旁观者问道:“你到底要多少钱?”

摊主不耐烦地说:“我要一万块钱,你给吗?你把钱给足了,我自然就卖给你。”

看样子这位还真是个买主,便一口价:“一千五卖不卖?”

摊主只是一摆手,根本不予理睬。买主瞪他一眼悻然离去。

此时,又过来两个年轻人。一人拿起小铜壶看了看,小声跟对方说:

“这把小铜壶确实有一眼,也难怪他绷高价。你就是给他三千,恐怕也难买到手,不信你试试。”

另一人说:“别试了,这种壶属于高档壶,是当年王府的雅玩,即使喊五千也不为过。”

稍顷,他们中的一个对摊主说:“我诚心要买你这把小壶,给三千块钱怎么样?”

刚才这俩年轻人小声说的话,摊主全都听见了,此时他心里已然有底了。真拿三千试试我——没门儿。于是不假思索地说:

“我看你们别耽搁时间了,三千块钱我要卖早就卖了。你们根本不识货。看好了,这不是普通壶,是当年从宫里出来的。”

于是,其中一个年轻人对同伴说:“怎么样,我没说错吧!这种壶在市场上极少见,你钱给不到位,别想捡漏儿。人家懂,知道这壶的出处。”

据说,这两个年轻人都是行里人。按当时行情,这把小铜壶撑死能卖到一千元。可这位摊主既不打听行情,又贪得无厌。行里人才出此“坏招儿”给他“拿拿龙”。他们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地忽悠,摊主信以为真,便昏昏然,“晕斗”了。在古玩行这叫用大价把他“封死”了。今后不可能再有人给他如此高的价位,为了不卖“倒牌”,他永远也甭想卖出去。之所以如此,行里人认为他不懂江湖规矩。漫天要价可以,但必须得先把价要出来,然后听对方还价,再按行情成交。

卖了赝品 很少退货

古玩行历来不打假,卖假货和冒牌货,在其他行业绝对不允许,一经发现除曝光于众,还要负法律责任。唯古玩行不然,不论在什么年代和哪个地区,从无打假之说。用复制品和新东西蒙人,是少数心术不正的制假贩假者惯用的伎俩。诸如仿铸的青铜器和铜佛造像,刻完花纹或铭文,再作假锈;仿名人字画落假款、假御题,钤盖假印章;新瓷器作假更是五花八门。如新瓷器作假款,然后用一种化学喷雾剂除去“贼光”;或是老瓷胎挂新釉彩;甚至通过高科技手段,对老瓷的胎土和釉料进行化验,然后根据数据配比原料再行烧制以及用老红木仿制明清家具等。尤其进入2000年以后,假货赝品更加泛滥,不仅地摊和古玩店摆卖许多赝品,就连拍卖会上也不断拍出赝品。此外,在古玩市场周围,还有一支非常活跃的贩假“游击队”,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处兜售假货。

雇托儿卖假货并非现在才有。民国早期,北京琉璃厂有家古玩店,就从没落王府里花六千块大洋买了一对仿宋钧窑洗子。自以为在旧王府买东西不会有假,后几经专家鉴定,才认头是赝品。店老板怕丢人,便把这对洗子锁在柜里不敢示人。

时下,雇托儿卖假货,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把赝品放在地摊或古玩店摆卖,然后雇托儿连续假装去买,只因钱给不到位而未能成交。几经忽悠,使周围的人信以为真,促使其加价成交。有的不仅把赝品放在大宅门或收藏爱好者家中,然后领人去买,还有的人甚至不惜跑路,把赝品放到农户家里,冒充出土文物或是传世旧物,然后造舆论诱使别人上当受骗。(P24-27)

序言

与古玩江湖的朋友聊收藏

如果你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闯荡古玩江湖,那你一定记得,当时在旧货摊和委托店,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古玩字画,其中还不乏好看好玩的洋古董。不仅货品多,而且货真价廉。可当这些东西乍一进入民间市场,普通百姓还真有点看不惯它。因为,没有几个真正懂行的人。那些真懂古玩字画的人,又大多心有余悸,或是限于当时的财力,也是看的多买的少。

有个集藏界的朋友跟我闲聊时说,当年他在一家委托店闲逛时,见一件(清)乾隆款“三百件”粉彩九桃纹大天球瓶。无论造型、色泽、做工和款识,可以说都没挑儿,肯定是官窑。标价才二百元,但得花三个多月的工资,嫌贵结果他没舍得买。可现如今五十万也难买到手,你说这相当于多少年的工资?!还听朋友说,也是在委托店,一架德国大钢琴,音色和品相俱佳,当时标价才四百元都没人要。先别说你买得起还是买不起,按当时普通人的居住条件,就是白给你,你也没地方放它。这叫此一时彼一时也。

进入新世纪以后,有一次和朋友一起看字画拍卖预展。他边看边说:“没想到字画会这么值钱,二十年前在鬼市见一幅齐白石的工笔《枫叶螳螂》轴画,足有四尺,真是笔精墨妙,色韵相辉,喊价才一百元都无人问津。”我说,年长的藏友都会有这种经历,这种情况当时遇到的太多啦,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过去。可每每听到有人提起“想当年”时,总是会伴随几句过头话。不知是为早知有今天而抱憾终生,还是面对时下的古玩江湖假货泛滥而感慨叹息?往事如云,旧事如烟,已然时过境迁,不说也罢。

如果你是涉足古玩江湖时间尚短的集藏新秀,虽无“想当年”的感慨,但你一定品尝过淘宝的乐趣和捡漏儿的喜悦。同时,在雾里看花中,也难免由于失误、打眼或是被骗,给你带来某种伤害和烦恼。若是屡屡失手,心中定会充满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怅惘。

古玩字画原本是很高雅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鲜活的历史见证物,给后人带来的是幽邃雅趣。可未曾想,随着群众性收藏热不断升温,当年曾被摒弃的古董玩器,竟然调动了数千万人为它奔波,为它冒险,为它折腰,为它彻夜难眠,为它不惜投入大量资金,甚至有人为它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众所周知,文物古玩的存世量极其有限,尤其是流传有绪的珍稀精品,就更是少之又少。可收藏热的“发烧友”和发财热的投资者,再加上一些不懂行的起哄者,同时汇聚古玩江湖竞相“憋宝”,但毕竟“僧多粥少”,结果把本来风平浪静的古玩江湖,搅得沸沸扬扬。先是把古玩价格炒得屡屡攀升,动辄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一件的东西,根本不足为奇,致使许多小玩家面对古玩江湖望而生畏。随即,又把制假贩假者引进古玩江湖,顷刻间,古玩市场便冒出了为数可观的“官窑”、“名窑”和“名人字画”等所谓高档精品,不信你到古玩市场一看便知。那些贩假者一旦发现你对他的东西有兴趣,就会云山雾罩、信口开河地向你胡诌乱侃,而且越侃越离谱跑调,越侃越荒腔走板,有时会让你啼笑皆非。听朋友说,在北京古玩市场曾发生这样一则笑话:

画商问买画者:“我有幅唐伯虎的古画,你要不?”

买画者问:“唐伯虎是谁?哪个朝代的?”

画商答道:“唐伯虎当然是唐代的,要不怎么人称唐伯虎呢!”

买画者再问:“他画的是什么?”

画商侃道:“他画的当然是老虎了,最拿手的是画百虎图。不然为啥叫唐伯虎呢!”

在古玩江湖还不时遇到有胆无识的“半瓶醋”发烧友。说他懂,他还不真懂,说他不懂,可他还能白话几句行话。而且,这种人一般还都很犟。明知不对,也很难说服他,只能听之任之,绝不能从中插话。有一次,闲来无事我去遛古物市场,在一个卖假铜佛的地摊旁,看到这样一出“小品”:

摊贩见有人看他的铜佛,便忽悠道:“您看的这尊佛是方佛座,年份好,是尊唐佛。”

买主说:“什么唐佛,不懂别装懂!实话告诉你吧,是典型的北魏板凳佛。”

摊贩诧异道:“啧啧峨还以为是唐佛呢!多亏遇到行家了。要不怎么说得货卖识家呢!”

买主飘飘然了,把眉毛一扬,说:“听着,教给你一手儿:唐佛脸盘都胖,难道你没见过画册上的唐朝仕女都是胖妞吗!记住了,凡是面目秀骨清风的板凳佛,都是北魏佛。连这个都不懂,怎么做古玩生意!说吧,这佛要多少钱?”

摊贩眨眨眼,假惺惺说:“您既然懂佛,我就不敢多开价了。上礼拜我见过一万二都没舍得卖。因为这佛跟您有缘,那就成全您,干脆,就给个整儿——一万块钱吧!”

买主还价道:“要说你开的价倒还贴谱儿,所以我也干脆一口价——八千块。行,我就拿走;不行,钱是我的,东西还是你的。”

摊贩微微点头道:“您给的价正是我的成本价,谁叫您跟这佛有佛缘呢,拿去吧!”

眼看着他花八千元买走了那件假铜佛,竟然还美滋滋地浑然不知。这可不是在讲笑话,而是古玩江湖经常上演的真实故事。据说,时下有些一知半解的藏友,在别人的忽悠下,不知古玩江湖深浅,竟敢把钱投进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而尚未见一两件真品者,绝非耸人听闻,因为确有其事。也难怪,如果没人上钩受骗,那些江湖骗子岂不早就洗手不干了。可事实上,类似上述情况,却在古玩江湖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才助长了居心叵测的制假贩假者,在鱼目混珠的集藏大市场里,更加肆行无忌地施展各种诡计,致使许许多多集藏爱好者落魄古玩江湖。

多年来,我曾浏览了全国许多博物馆和古玩市场,目睹了古玩江湖的沧桑巨变。其间,还结识了许多资深的收藏家和有成就的集藏新秀,也接触了不少讲诚信的古玩商,更看到了很多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在古玩江湖摸爬滚打的坎坷历程。由此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个风云变幻的古玩江湖。不仅造就了一大批眼力好、有修养的收藏家和信誉好、懂业务的古玩商,同时,也充满了许多江湖骗子所施展的各种诡计。当我回首往事时,感到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遂信笔将感悟最深的有关集藏市场运行规律、行家掌眼和各种惊险故事等撰此拙作,藉以和诸家藏友闲聊交流,并以飨广大读者。

张金明

2006年12月于拾趣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闯荡古玩江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金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53226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