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为了生命的尊严--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
内容
编辑推荐

慧汝的这本《为了生命的尊严——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是中国大陆引进的关于生命教育,珍爱生命及尊重生命尊严的第一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我们何时不再对生命冷漠;下篇,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作者通过大量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从“官本位”思维、从众心理、家庭教育和社会防范机制等角度揭示了中国式冷漠的深层次原因,批判目前社会上诸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本书下半部关于生命教育和真爱的论述,主要基于作者切身体会和成长、从教经验,这是谈人与人互爱的一本切实的著作。

内容推荐

慧汝的这本《为了生命的尊严——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将解读中国式冷漠,探索生命真相,重拾人性温暖。

《为了生命的尊严——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将为您解开——为什么“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何一辈子寻寻觅觅,却始终得不到真正的爱?婚姻和亲子关系为何容易陷入互相伤害的误区?我是谁?个人的自我价值究竟在哪里?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痛苦与幸福感?真爱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目录

真爱是教育的基础(顾明远)/1

用自己的生命增值更多的人(沈洪顺)/4

前言/3

上篇 我们何时不再对生命冷漠

 1.每一个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4

 2.“每个人都是体制”12

一、文化信仰上生命教育的缺位/18

 1.妨碍我们真正幸福快乐的原由究竟何在?18

 2.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有尊严20

 3.“官本位”践踏着生命思考的独立性29

 4.从众心理影响对生命的探究32

 5.当冷漠成为习惯(张鸣)33

二、原生家庭中生命教育的缺位/36

 1.爱孩子,母鸡也会,重要的是教育37

 2.偏爱的伤害43

三、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位/46

 1.没有差生,只有差异46

 2.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51

四、中国式冷漠的反思和出路/55

 1.好人做不得?56

 2.弱肉强食,优胜劣汰?60

 3.理论的责任是揭示真相61

 4.伤人者,必先是受伤者65

 5.绝望产生暴力66

 6.悲伤是爱70

五、疏导胜于防范、关爱胜于孤立/74

 1.救赎的力量远胜于惩罚74

 2.标本兼治是防范惨案的根本79

 3.对生命冷漠是社会和谐最大的敌人80

 4.有爱就有希望81

下篇 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

 1.生命的绝唱87

 2.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余虹)89

一、真爱——化解传统爱恨情仇的唯一方法/99

 1.如何克服“恨”99

 2.恶性暴力背后的文化沉思(叶匡政)102

 3.宽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104

 4.有畏无爱的人情社会?110

二、真爱——原生家庭生命教育的力量/115

 1.原生家庭误区一:有条件的爱及溺爱115

 2.原生家庭误区二:父母关系影响子女心灵健康122

 3.原生家庭误区三:比较和渴望获得认同的教育128

三、真爱——打破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理论/132

 1.厚此薄彼及家校互动的误区133

 2.爱里没有惧怕141

 3.真爱,治疗生命创伤的良药146

四、真爱——提升生命价值最大的原动力/151

 1.何谓真爱?151

 2.有意义的真爱关系,最能带来人间幸福155

 3.为何“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156

 4.真爱关系中的成功感是自我价值的源泉158

五、真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162

 1.追溯爱之源头162

 2.告别爱之误区164

 3.触摸爱之真义175

 4.真爱四重奏178

结语:生命不息真爱不止/190

 1.爱的真谛:190

 2.践行真爱三步曲?191

 3.建立真爱真理的新原生家庭204

 4.真爱:无私,无疆,无论如何208

跋与感恩/213

试读章节

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思考的独立性始终被皇权无情践踏着。而随着数百年来一轮又一轮的文化浩劫,中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已经满目疮痍。人们在失去价值皈依及生命意义指向后,又缺乏凌驾于世俗社会的宗教信仰,因此,许多人在苦苦思索之后,仍然不知生命所向何方?

1 妨碍我们真正幸福快乐的原由究竟何在?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于官场权势和功利主义的长期熏陶,特别是明清以来文士们普遍倡导“明哲保身”的思想,很多人都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智慧”,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能够清算这种功利主义的余毒。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大学毕业后才留学海外的中国人,我知道批判中国式的冷漠,探讨中国人的生命价值问题很容易引出诸如“崇洋媚外”之类的讥讽。而我要说明,我是实事求是哲学的践行者。虽然身居海外十余年,但因着工作原因,我常年奔波于国内国外之间,国内所发生的一切,点点滴滴都在牵动着我的心。在无数次攸关生死的生命价值挣扎及考量后,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写下了这样一个主题。

当然,探讨中国式的冷漠,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民族就没有类似的问题。凡是人,就会有共性。只是生命价值各有其体现的方式,我在此希望探讨的是生我养我的切肤之中国。

我们通常都乐于把中华民族定位于勤劳智慧,互助互爱的集体来讴歌。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令人称傲。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自不讳言。在国外各大学里考前几名的,往往都是中国留学生,而时至今天,在我所居住国留学的中小学生中,留学三年左右就在全国统考当中拿到前三名的中国小留学生也屡见不鲜。华裔科学家往往拥有叫人羡慕的一流头脑,孙汉权、钱学森、杨振宁等名字如雷贯耳。中国人绝非素质不如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撼动了整个世界;中国人坚忍、善良、勤劳、俭朴、谦逊等等诸般优点,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了很多,写了很多,我不拟赘述。今天我要探索的是妨碍国人真正幸福快乐的原由。

先哲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苏格拉底也说过:“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换句话说,内省是做人的责任,专门谈优点救不了自己,只有反省,直面缺点才可能自救。而在今天这种变化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与缺陷,对于仍在不懈探索中国人生命价值之体现方式的有识之士而言,相信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2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有尊严

单从中国人的聪明及素质而言,我们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很好的,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国家。而让人民能安居乐业,听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需要大智慧的。它不单纯指大力发展国民经济,让GDP猛增,真正的治国是要用心的,而用心的最佳体现,应该是让国民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每个人都属于自己的“出路”。

在2010年6月新加坡《联合早报》上,黄浦新陈有一篇文章说:前天是中国学生升大学的高考第一天,上海市的作文考试题目大意是: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钓到以后用尺量一下,太小不合尺寸的就放回去。他们认为让鱼长大会刚好。题目同时举了个中国的例子,孟子说;“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细密的渔网不放入池塘,则鱼和鳖就会吃不完。题目是要考生从中写出“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这个题目显然是为了对应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即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创造更美好和谐的城市生活 对关注时事的上海学生来说,应该都不难发挥。  报章媒体循例在隔天跟着做文章,访问的专家学者莫不以生态环保,城市和谐等角度评论一番。

环保、低碳既是上海世博会所要呈现的重点,也是当前世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更可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作文选题的方式让莘莘学子对课题做一番思考,不能不说切合时宜。

但是如果能允许学生引而申之,从自然与环境更进一步朝当前中国社会与人文的失衡去想,可能更有助于建立学子对社会的关怀精神。

孟子此话是在与梁惠王对答的时候说的,好战的梁惠王认为自己治国很用心,但是人口没有增加,反观邻国君主治国没有那么用心,人口却没有减少,他问孟子为什么?孟子显然不认同梁惠王治国用心的说法,他认为真正的治国用心,应该体现在给老百姓安居乐业。农耕的季节到了,不会因为其他事务 主要是指战争和徭役 而耽搁;此外,教育,养老,温饱通通有着落,从生养到死葬都没有让百姓抱怨的地方,那么就是王道的开始,四邻的人民自然会想迁移而来,人口就会增加。而要做到这些,按照时节规律伐木和捕捞就很重要,植物能安然生长,百姓就有衣帛可穿,牲畜能安然繁殖,人民就有肉可吃。

按时节伐木和捕捞,是顺应大自然的生殖繁衍,给予休养生息的机会,反之用细密的渔网把大鱼小鱼都捕捞了,不问时令把大树小树都砍伐了,不但是危害生态,更会影响到人民未来的生计。

丹麦人钓鱼的时候可以不自欺地把小鱼放回大自然继续生长,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守法精神和法治文化,这在当前的中国显然还很难实现。而政府政策能不能在强大国家实力与富裕百姓民生之间取得真正的平衡,不为了经济收益而任由企业用绵密的网挤压民力,这都是丹麦人和孟子的智慧所要表达的。

2010年10月1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温家宝总理头像为封面,刊登了温总理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资深记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专访。在谈及政治理想时,温总理总结了他的四点政治愿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可见在总理看来:国家强大固然重要,但人民生活幸福,有生命尊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话语背后依稀是孟子的智慧,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确,只有实现了人民的幸福,才有民族的凝聚力;也只有极具凝聚力的民族才能谈“富有”、谈“强大”。

先哲德拉戈内蒂在谈到政府的作用时曾说过这样的警世恒言:“政治家的成功秘诀在于为人民谋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那些探索出全新的政府模式,能做到既不劳民伤财,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人人幸福的政治家们,理应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激。”

诚然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个人化感受,不太可能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没有尊严,便没有幸福可言。而所谓尊严,虽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是,在渴望他人对自己的认同与尊重这点上,是人人一样的。不管一个人出身名门望族,或出生于三教九流的背景,不论他是穷困潦倒还是富贵光鲜,都希望能得到他人 包括家庭、朋友或社会的尊重及认同。梁启超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有两大要件:一曰生命,一曰权利。二者缺一,实乃非人。人之为人,就在于有尊重和自尊的需求。所以,有尊严地活着,是人作为个体的基本价值。

而在现代,个体尊严的体现,底线的标准就是要享受到作为公民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换言之,无论他出身如何,出生在哪,是否受过教育,信仰什么,有无才能和财富,国家给予全体公民的公共服务他都能均等的享受到,不会因为自身的各种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而成沦为二等公民,更不会让生命的基本权利因此受到错待及漠视。  社会的秩序与理性的建立,来自每个人的权利能够得到救济,尊严能够得到保障,不管这个人是平凡还是出众,也不管这个人是卑微还是权贵。

P18-24

序言

真爱,是教育的基础

旅居海外(新加坡)的慧汝女士把她的书稿发给我,要我写几句感言。我看到这个题目就非常感兴趣。书的内容讲教育中的真爱,只有真爱才能培养出人才;书中讲到家庭教育中爱的误区,失去了真爱的本质,实际上误了孩子的前途。该书列举了许多案例说明误爱的危害,也给出了真爱的建议。这是一本家长应该读,教师应该读的书。

我们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般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且爱得很深;一般老师也都是爱学生的,常常会恨铁不成钢。但是什么叫真爱?却不是很清楚。慧汝女士告诉我们,真爱就是让孩子有生命的尊严。

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也掺杂着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例如“读书的官”、“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又如父母往往把自己的子女视为自己的财产,希望子女“光宗耀祖”、“养子防老”等思想;再如教育方法中“棒子底下出孝子”等等。这种传统文化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教育。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自己的孩子考试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我的面子不好看;别的班的学生成绩比我的班的成绩好,我做老师的没有面子,再加上对老师的不公正的评价制度,于是老师把压力加在学生生上。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激烈竞争也一股脑儿地压到教育的身上。有一次我在一个会上说,我反对人人学奥数,奥数摧残人才。不料一个小学生起来说:“顾爷爷,你说反对奥数,但我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我怎么养家糊口呀?”这句出自一个小学生之口,真是又可笑又可悲。说明社会的压力全都集中到教育上。在这种环境中能怪家长、老师没有真爱吗?

真爱实在是难。有位小学老师曾说,看孩子们活泼可爱,我真喜欢他们,真想和他们一起玩儿。但是一想到提高学生的成绩,想到上级的要求,我只好严肃地板起面孔,让他们安静下来学习。

但是还是要提倡真爱,克服爱的误区,用内心真爱来感染我们的孩子,为了他们一生的尊严。为了孩子一生的尊严,在儿童时期就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需要和爱好。马斯洛曾经分析每个人有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也有这些需要。特别是孩子非常看重尊重的需要。你尊重了他,他才能尊重你。这是相互的。所以我常说,爱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层上,为此要相互理解,为了理解就要相互沟通。没有平等的相互尊重是无法沟通的。

慧汝女士宣扬真爱,这是教育的基础,我很赞成她的观点。读了她的书也发一点自己的感想。

顾明远

2010年11月26日

后记

跋与感恩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语言,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参加并成为《生命增值TM》课程团队的心灵导航师,是我三十多年来最关键的决定,也是我这一生所领受最好的祝福之一。对生命价值及真爱的追寻,于我而言,不是口号,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刻骨铭心的生命成长经历。翻开这本书,我也深切祈望能够给您的人生带来祝福——对生命价值,真爱的认知等进行重新定义及诠释,以至对人生有不一样的品味与盼望。

我曾经总说“我没有爱的能力”!虽然表面上成功自信,但实际上对生命充满无力感。直到2007年11月我在马来西亚参加了《生命增值》课程,并在之后有幸成为团队的心灵教练,生命才真正的翻转过来。我意识到,其实我想尽办法,苦苦追求却遍寻而不得的就是自身生命价值感的体现。始终不快乐的源头就是缺乏真爱,偏离真理。这就是我对生命不屑,对生活冷漠的根本原因。

在课程中所感悟到的生命真相——真爱。竭力创造一个真爱、感恩、盼望的文化使命也深深撼动、激活了我的生命动力。是的,领受真爱是人类最重要的内在需求。为了得到真爱,我们可以忍受说不尽的困苦;一旦没有了真爱,山岭无法攀登,海洋无法横渡,沙漠无法忍受,而人生的困苦更是无力克服。华人文化中长大的我,显然就因为缺失了这样的真爱关系而挣扎及困惑着。

从接触沈博士至今,课程理念及团队中的每个人时刻都在用生命影响着彼此的生命。而我也正一步步寻找回自己那颗似乎遥不可及却又让我魂牵梦萦鲜活的心。也因此渐渐学习如何认识、了解、领受及给予他人真爱。尽管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每天几乎都在挣扎着却也在成长着。但就如沈博士所定义的:成功是逐步实现有价值的个人预定目标。于我而言,领受真爱并成为爱的使者这一预定目标正日益清晰。

今天,我把我的感悟,我的探索呈现于此,与您共享。这一刻,我更深切体会到:生命就如一局团队合作的球赛,社会是由每一个珍贵的个体生命——你、我所组成的。如果没有相互间真实的关爱与扶持,没有人有能耐可以独自撑到终点。我的人生是如此,写这本书更是如此。

亲爱的家人及亲友——或许你们至今仍难以理解我选择的人生之路,但我依然能感受到你们的爱与支持,支持我所做的一切努力!我非常爱你们尤其是可爱的妈妈。

致我亲爱的丈夫——海!谢谢你十八年来不离不弃的陪伴、体恤,扶持与包容。你的智慧、信任与理解,让我的人生展现了无限的可能性。

沈师父及师母——你们以真爱服侍他人的心志对我影响至深;你们那关怀、施予、无条件接纳及充满恩慈体恤的爱,总是把我从低谷的泥泞里拉拔上来,你们真是我今生最重要的祝福!。

感谢钱进妈——你一直都在以无条件的爱和默契,用你的灵感协助我,谢谢你这段时间以来的陪伴与付出,令我的诚心最终能跃然纸上。

感恩《生命增值》。教练团队中的每位教练同仁、生命增值课程的学员们、所有的家人们,和京闽中心酒店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用真实无伪的爱与付出陪伴我成长。

图书策划人蒙木老师,谢谢您!是您独到的眼光促成本书在中国的出版。谢谢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奠社长、韩慧强老师等所有出版团队同仁们,是你们帮助我把这充满盼望与真爱的讯息向我们所爱的同胞宣扬。

我虽然无法向每一位曾经对本书有过贡献的朋友一一道谢。但我心中的感恩之情却难以言表。在此,我想以本书公开出版的方式来表达我的谢意。

尽管在人与人之间疏离分裂的时代谈彼此相爱,践行真爱谈何容易;尽管在“有仇不报非君子”的传统下谈善待恶人如此之难,但真正能终:止人类爱恨情仇轮回的确实是宽恕与爱。因此,当您觉得不但不能爱,甚至要以恶相待才可以大快人心之时,我们能做的依然是以祝福代替诅咒,以良善代替邪恶——因为这的确是我们人类真正的出路。当您带着这样的理念,这样的盼望工作和生活时,相信真爱之光将永远照亮您的生命……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写好了这本书,希望同您一起分享。非常感谢您,让我有机会和您探讨生命探索中的收获与成长!在这本书中,我忠实地叙述了三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您即将读到一个真实的生命真爱探索故事,它记录了我们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生命故事。虽然文中有许多案例很无情,甚至酷烈,但我真正要带出来的却是真爱的美好与奇妙!我祈望透过此书传递出一个信息:无论您出生如何,背景怎样,每个生命确实是无比珍贵的,每个人都能在真爱的领域里挖掘出美好的保障,盼望及无限的可能。请接受我真心的邀请,真爱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和等待的生命旅程,祈望您被激励,被启发,被挑战与被祝福……

作者

2010年11月12日,于新加坡

书评(媒体评论)

看看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都充斥着功利性的爱,有了这样的一本书,真的很欣慰,愿世人能得以一睹自省。

——殷萍

第一个感觉是震撼,第二个感觉是震撼,第三个感觉还是震撼!书稿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心灵的感动,书里所阐述的理念和细节确实很到位,也很真实。……遥望远方,为有你这样的知己而感动和祝福。

——曦曦妈

我是带着沉重的心情浏览过全书的,书中一个个凄惨的例证令我心痛;第二部分对真爱的表述,非常棒,读起来没有距离感,感觉是在娓娓道出的真智慧。

——棋棋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生命、对真爱一直都是个模糊的概念,因此走了很多弯路,总是去逃避生命真相。但当我用心读完这本书,我重拾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我相信这本书能改变许多迷途中人,去认清自己的价值,明白真爱的理念。

——马丁

培养一个孩子,犹如建造一所房子,真爱,就是这座房子的地基。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也无法改变我们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拥有真理真爱的新家庭。

——沈洪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为了生命的尊严--有一种爱让我们不再陌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加坡)慧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7222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02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