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分析研究。首先,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展开深入、全面的研究,系统剖析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涵义、类型、性质,梳理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发展脉络,建立了分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框架,构成本书的理论基础。承接以上理论观点,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模式进行了横向剖析,讨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APEC和东盟等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各自的产生背景、性质特征、合作内容、成效评估和发展前景,确立本书的现实基础。第三,从动态角度出发,结合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当前的主要发展态势,追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了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点,并根据新区域主义理论,剖析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大国战略影响下,其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从而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和未来格局作出判断。最后,将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目标纳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视野,深入分析了中国目前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成绩、存在问题、发展前景和合作策略。
第一编 基本理论
第一章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一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类型
第二节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关税同盟理论
第二节 自由贸易区理论
第三节 共同市场理论
第四节 货币一体化理论
第二编 实践模式
第三章 欧盟
第一节 欧洲一体化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进程
第三节 欧盟的性质特征
第四节 欧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一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的背景
第二节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及特点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效评估
第四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
第五章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第一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概述
第二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模式
第三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主要目标
第四节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与未来
第六章 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一节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第二节 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机制
第三节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第四节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及制约因素
第三编 发展趋势
第七章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第一节 区域贸易协定数量急剧增多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程度深化和涵盖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主导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第四节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形式
第八章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发展趋势
第一节 新区域主义迅速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开放性趋势日益加强
第三节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非经济因素凸显
第四节 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格局复杂化
第四编 我国的战略与对策
第九章 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入世后的战略调整
第一节 多边贸易体制的保障与缺陷
第二节 东亚区域合作趋势与中国的战略
第十章 中国内地与香港
第一节 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
第二节 CEPA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对CEPA的评价
第十一章 中国与APEC
第一节 中国与APEC
第二节 主要成员国的APEC战略选择
第三节 中国的APEC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 中日韩经济合作
第一节 中日韩经济合作背景
第二节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日韩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发展前景
第十三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第二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效评价
第四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
第十四章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及模式选择
第二节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第十五章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第一节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背景
第二节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与特点
第四节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未来走向
第十六章 中国与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
第一节 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第二节 中国与南亚地区的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第三节 中国与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第十七章 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与中国
第一节 跨区域经济合作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种模式
第三节 跨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跨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智利缔结自由贸易协定
第五节 中国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策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