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巍巍丰碑,永远铭刻在各族人民的心里。本书反映周恩来1938年底至1946年5月在重庆南方局将近9年的战斗生涯。这是周恩来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促蒋抗日的谈判,领导南方局、国统区和南方各省党的工作、军队工作、统战工作及宣传文化教育工作。充分展示了周恩来过人的智慧、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丰富的个人情感和人格魅力……
周恩来总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树立了卓越的功勋。他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员的心里。本书反映周恩来1938年底至1946年5月在重庆南方局将近9年的战斗生涯。
山坡竹林 外日
周恩来边走边语重心长地说:“新四军的战绩是有目共睹的,在全国也是有影响的。但是,同八路军在华北、山东开创的局面相比,就有着较大的差距。”
项英:“你批评得对,我们发展的步子是小了些。”
周恩来:“我看不单单是发展步子小了些,而是对未来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其中,对挺进敌后仍在犹豫迟疑。”
项英沉默不语。
周恩来:“中央认为:你们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一旦发生不测事件,是会吃大亏的。”
项英驻足问道:“中央还有哪些意见?”
周恩来:“对待叶挺军长。叶挺是个好同志,很有军事才能,又是北伐的名将,你们一定要搞好团结。”
项英:“我努力搞好和叶挺军长的团结!”
周恩来:“行前,我要代表中央对新四军的组织关系、战略发展方向做出明确指示。”
新四军军部 内日
周恩来指着简易的作战地图,严肃地讲道:“时下,新四军的主力在皖南,而长江沿岸的据点被日军占领,军部的背后是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司令部驻地,左右两侧也有国民党军队密集布防。可以说是一面临敌,三面受围。叶军长,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叶挺走到作战地图前,指着地图讲道:“再说得具体一点:时下新四军的活动区域被限制在东起芜湖、宣城,西至青阳、大通镇这个横宽约一百公里、纵深不过五十公里的狭长地带。如有不测,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周恩来:“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新四军必须解决发展方向。”
陈毅:“周副主席!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键是新四军向什么地方发展呢?”
粟裕:“我赞成陈毅同志的意见!接下来,还必须解决新四军按什么原则去发展。”
周恩来:“我个人的意见有三条:一、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那个地方发展。二、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三、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摩擦,利于抗战。”
袁国平:“周副主席,您还可以说得再具体些吗?”
周恩来:“可以!”他指着作战地图,“简单地说,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
与会者用心听讲的特写。
周恩来指着作战地图讲道:“向北发展,指的是多抽部队过江,加强江北领导,把江北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向东作战,指的是出击沪宁地区,使江浙沿海敌人不得安宁,造成巨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巩固现在阵地,指的是巩固皖南的军部所在地和苏南的茅山根据地,提高警戒,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项英:“大家都清楚了吧?”
“清楚了!”
项英:“下边,请恩来同志代表中央宣布命令!”
周恩来:“为了确保新四军的生存和发展,中央决定:应尊重叶挺军长之地位与职权。我们提议:项英同志多注意新四军总的领导及东南局工作,而将军事指挥与军事工作多交叶挺军长去办。为此决定:叶挺任新四军委员会主任,项英任新四军委员会副主任。”
与会者热烈鼓掌。
新四军军部食堂 内日
这是一座简易的食堂,中间放着一张原木餐桌,餐桌上摆着十分简单的酒菜。
周恩来在项英、叶挺的陪同下步入餐厅,落座。
陈毅、粟裕、袁国平、周子昆等指挥员跟着走进餐厅,依次落座。
项英起身讲道:“今天,我们新四军军部略备薄酒,欢送中央代表周恩来同志。下边,我代表东南局全体党员和新四军全体指战员,向中央代表周恩来同志敬酒!”他说罢端起面前的酒杯。
接着,叶挺、陈毅、袁国平、周子昆等指挥员站起,端起面前的酒杯。
特写:周恩来表情肃穆,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
项英、叶挺等指挥员愕然地看着稳坐不动的周恩来。
叶挺急忙高高举起酒杯,大度地说道:“我和项英同志代表新四军指战员,欢迎周恩来同志前来指导工作,并为你的浙皖视察一切顺利,干杯!”
周恩来站起身来,端起酒杯:“干杯!”
“干杯!”
周恩来斟满酒杯,高举额前,有些激动地说:“为预祝陈毅同志、粟裕同志深入敌后开辟新的根据地,多打几个胜仗,我喝了这杯酒!”说罢一饮而尽。
陈毅蓦地站起身来,端起酒杯,豪气地:“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们一定遵照中央的指示办事!我代表新四军东进、北上的全体指战员,喝了这杯酒!”一饮而尽。
周恩来:“袁国平主任,周子昆副参谋长,你们当年参加北伐的时候,都是叶军长的部属吧?”
袁国平、周子昆站起:“报告周副主席:是!”
周恩来:“你们应该向老上级敬酒啊!”
袁国平、周子昆共同答说:“是!”他们同时举起酒杯,交换了个眼色。
袁国平:“叶军长!我和周副参谋长向您敬酒了。”
叶挺端起酒杯:“好!为预祝我们新四军打出军威,打出中华民族不当亡国奴的决心,干杯!”
“干杯!”
P49-51
周恩来是一座无字丰碑,长驻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热爱周恩来,我见过周恩来,他的风范在我心中永驻。
周恩来逝世之后,我和妻子抱着女儿站在长安街北侧,任凭如剑的寒风吹袭,等了几个小时,方才看见周恩来的灵车从面前缓缓驶过。我清晰地记得:我号啕大哭,泪水冲开了心灵的闸门……也就是在这时,我暗自立下誓言:拿起手中的笔,写一部歌颂周恩来的交响曲。
党的三中全会之后,我弃乐从文。在漫长的岁月中,周恩来一直是我为人、为文的楷模。同时,我花了很大精力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方知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的第二小提琴手。
十年前,时逢周恩来百年诞辰,我在李琦、罗青长、童小鹏等领导的帮助下,献上了一本专著《周恩来在上海》。接着,又在他们和金冲及老师等帮助下,为中央电视台写成同名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上海》,并在隆重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时候播出。
转瞬十年过去了!中宣部原文艺局局长杨志今打电话告诉我:重庆市委宣传部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准备创作一部电视连续剧,希望由我出任编剧。之后,我与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多次去重庆,先后与重庆市委宣传部何事忠部长、原副部长汪俊以及副部长易飞先等同志商议,决定写一部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为此,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
简之,《周恩来在重庆》所承载——或日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周恩来的高尚品德。
《周恩来在重庆》所写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几乎都是真人真事(只有钢琴家罗莹、画家张文等是虚构的)。但是,我在描写这些所谓真人和真事的时候,是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加以艺术化处理的。换言之,剧中所铺陈的历史背景是艺术化了的典型环境,所描写的历史真人完全是艺术化的典型人物。因此,剧中所写的历史事件不是史学家用史学思维审视的结论,而是我个人用独有的艺术视角审美化了的历史;同样,周恩来等人物形象虽是确有其人的历史人物,但他们是经过我的艺术化地再创造,完全变成了典型化的艺术人物。我希望未来的观众、评论家们,对《周恩来在重庆》所写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能站在史学家的立场上求全责备。这是为艺术创作规律所决定的。
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没有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电视台的支持是完不成的。其中:何事忠、易飞先、刘舜发、黄晓东、刘健、李廷勇、易士涌、张民等同志出力很多。同时,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杨伟光、李准、仲呈祥、李硕儒、丁振海、郑伯农、王兆海等同志贡献了他们的智慧。我还要说及的是:何静修是我的恩师之一,他病了,依然帮我出主意,送我有关的参考书。另外,黄如论先生一直关注我的创作。这次在写作《周恩来在重庆》的过程中给予了帮助。
还要说明的是:我写作《周恩来在重庆》参阅了几百册权威著作。其中重庆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溯游抗战重庆丛书》、《巴渝文化丛书》等对我写作帮助甚大。
一句话:没有上述领导、专家、朋友的帮助,没有先人、时人写成的成百上千册有关周恩来的著作,就没有这部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因此,我衷心地说声:“谢谢!”
但是,我毕竟是《周恩来在重庆》的编剧,如果该剧出现了政治或艺术方面的问题,概由作者自负。
愿把《周恩来在重庆》这朵浸满我虔诚之心的鲜花,献给周恩来一百一十周年诞辰!
王朝柱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