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1+9商业创新的法宝与利器
内容
编辑推荐

为您的企业新思考提供系统的工具——主是本书的唯一目的。无论是国有商业集团(公司),还是民营或私有商业企业,无论企业规模有多大或有多少,都离开不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本书提供的商业创新11个法宝与9个利器,是商业创新信息系统、商业创新准则、商业创新方法和商业创新技巧等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您不妨看一看,然后试一试。思想有多远,我们的未来就有多远!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分商业创新法宝及商业创新利器两部分,通过130多个商业创新案例、应用示范、创意启发,以及将近多个创造性的图表,为读者展示关于商业创新管理工具的全部内容。限于学识及经验,未能字字玑珠,但仍然竭尽全力,希望有心的读者,在翻阅本书的每一页时,能够像在海滩上寻找贝壳的孩子一样,不断拾检到新的惊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为什么要研究商业创新管理

 互动

 商业创新说

第二部分 商业创新11大法宝

 商业创新法宝之一:概念图解

 商业创新法宝之二:排列组合

 商业创新法宝之三:鱼骨图

 商业创新法宝之四:问题清单

 商业创新法宝之五:重新界定公司理念

 商业创新法宝之六:预见未来

 商业创新法宝之七:意外关联

 商业创新法宝之八:名人智囊团

          虚拟董事会

 商业创新法宝之九:突破专业局限

 商业创新法宝之十:创意坐标

 商业创新法宝之十一:仿生创新

 附录:商业创新机会与互动

第三部分 商业创新九大利器

 商业创新利器之一:替换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二:结合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三:改进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四:修正与调整

 商业创新利器之五:扩大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六:其他用途或方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七:删减或缩小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八:颠覆法

 商业创新利器之九:重组法

第四部分 商业创新案例

 ITAT集团——在传统领域的创新案例

 征途网络——在新兴行业的创新案例

 联邦快递——开创一个新的行业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商业创新

话宝之九

突破专业局限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有意思的现象:

柯达彩色胶卷的发明者利奥波特·迈尼斯和利奥波特·戈多斯基曾经是音乐家。

金·坎伯·吉利。安全剃刀的发明者,原来是一家酒店的推销员。

约翰·布埃德·邓洛普,充气轮胎的发明者,原来是一个兽医。

中国B2B商务网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马云,原来是一个贸易公司的员工。

中国中央空调巨头远大公司的创办人张跃,原本是学美术专业的。

大部分时候,我们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应该让专业领域的人们去做他们善于做的事情。我们往往因为职业的囚囿而忽略了自己或者是他人的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所谓专业里走得越来越死板和狭隘。

再看看一些著名的人物和他们的观点:

查尔斯·达尔(美国专利局总裁,1899年):“能够被发明的所有事物都已经被发明了。”

罗伯特·密立根(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3年):“谁能够开发和利用原子的力量呢?没有可能。”

开尔文(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885年):“比空气还重的机器可以飞行?那是不可能的。”

戴瑞尔·F·扎诺克(21世纪FOX电影厂负责人,1946年):“电视占领市场不会超过六个月,人们很快就会厌倦于每天晚上盯着一个胶合板的盒子看。”

普鲁士国王曾经预测铁路的失败:“任何人,只要可以用一天时间骑着马从柏林到波茨坦而不花一分钱的话,是绝不会花很多钱坐一个小时火车去的。”

然而,事实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这确实是一个幽默的答案。

有时候,要检验一个创意是不是足够正确,似乎只要看专家们是不是重视它就行了。但是,在上述专家做出那些论断的那个年代,关于那个论断,他们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在其专业领域存在任何知识或者经验上的过错——大部分人应该是认可了他们的观点的。

注意右边的图形,你是否感觉到上半部分的最中间的黑色方块比其他的更黑一些?而下半部分的最中间的白色方块比其他的更白一些?其实,是周边的阴影混淆了你的感觉,使你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创新法宝】

事实上,专家们无法理解的事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他们能够理解的。1861年,德国发明家菲力浦·雷司发明了一种仪器,它可以播放音乐,并且有可能播放人的讲话。专家们告诉他这种仪器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有电报机已经足够了。”于是他终止了他的工作。15年后,贝尔发明了电话机并取得了专利。

专家们习惯于把他们的思维专业化,他们常常在事物周围画出了界限,并且基本只是在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内寻找创意。这就像把非得把中国书法写在大大的方格子里一样难看。关于界限对于人们感知能力的影响,我们可以用下面由两个灰色正方形所组成的图形加以例证。右边的正方形看上去比左边的更为明亮一些。中间是一条分界线。

不过,如果你用一个指头遮住两个正方形之间的分界线,那么你会发现两个正方形在亮度上没有分别;如果没有那根交界线,你根本就不会有亮度差异的感觉。

当你在一个所谓的专业领域里思考问题的时候,其实你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这样的思考习惯:在你所聚焦思考的事物和现象周围划出边界,产生了正确和错误这种所谓“分类”的幻觉,实际上这种分类是有去调查专业领域以外的其他部分,没能了解全局,从而极大地限制了

试着把你目前的既有的见解放到一边,忘记经验和专业背景给你提供的思考方式和框架,不断在你的领域之外寻找创意,寻找到专业以外能够给你带来乐观的有正面意义的创意。仔细搜寻你的大脑里关于一个问题的非专业的可以促成创意的材料,从扑克牌一直到跳蚤市场的旧单介绍。跳出你的专业局限,认真跟非专业人士交谈,对新知识永远保持好奇,永远记得去探索和思考。

非专家人士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划出界限。最终,他们就只能到所有他们能够想到的地方寻找创意。这就是许多突破性的创意通常是由非专家人士发现的原因。

在计算机出现之初,许多公司一开始对这个行业和产品抱有很大兴趣,但是遗憾的是他们逐渐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们认为,计算机是为科学而设计的,不是为了商业。实验室里专家们的看上去似乎很专业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使经营者看不到计算机巨大的商业市场,使他们未能超越苹果公司这类起步时其实很弱小的公司抢占先机获得商业成功。施乐研究中心发明了用“点击”的方式来操作计算机系统,他们把这个结果局限于研究室,而苹果公司则以营利为目的对这个技术进行了改进,于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计算机系统诞生了。

曾一度,所有的“邮递专家”,包括美国邮政服务公司在内,曾经一致宣称弗雷德·史密斯关于“联邦快递”的创意是不可行的——他们认为人们不会为了速度和安全而花上天价。

在1965年的耶鲁大学导师看来,认为“买飞机专门用来送货”的想法是荒谬的,而且绝对没有经济实用价值的。当时的状况是连传真还没有使用,一件货物必须经由多家航空公司转运,快递似乎只限于送比萨饼而不是文件,全球化这一概念也只能间或在一些学者那里听到。但是今天,联邦快递的业务已经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660架货机和大约近10万辆货车,并且在全球聘用超过21.5万名员工和独立承包商,每天平均处理300万件货件。

史密斯在总结他的成功时说:“成功的创业者首先必须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伟大的商业创意,这个创意必须‘伟大独特’得足以将你和其他普通众生区分开,因为除非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前所未有的,否则你个人以及你公司的利润都将很难出类拔萃。”

要得到好的创意,必须同你专业以外的人士交谈。

敢于冒险的企业家,有时候会在行业领域里做惊险的跨越专业局限的探索。浙江的均瑶集团数年来一直保持着令人惊奇的增长速度。这家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以来,最初只经营牛奶生意。1991年,公司创立者王均瑶做出了跨越专业领域的选择,承包了长沙一温州的飞机航线,紧接着又相继承包了全国50多个地方200多次的支线航班,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包机公司。1996年还开辟了温州一香港国际航班,此后它参股了武汉航空公司,并计划收购三峡机场。如今,航空运输已经成为集团主要业务之一。  当基于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基于企业个体的商业空间出现后,就意味着一个问题的出现: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产业之间,是如何围绕着一种生活方式,共同创造出商业空间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之间没有事先预谋、没有合作协议、甚至都彼此毫不相知。在“厨房革命”所引发的现代生活方式中,席卷进了房地产企业、家电企业、方便食品等等多个不同的行业,但是,我们从未听说过哪一家房地产公司,在设计房屋时会去征求排油烟机企业的建议,更没有见到房地产公司与排油烟机企业之间,事先签订什么合作协议。

但是,假设有房地产公司考虑到了建筑以外的事情呢?P106-110

序言

为你的商业创新思考提供系统的工具。这是本书的唯一目的。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的中国百名市长访谈录中,我们注意到,50篇文章中,其中21篇的核心词是“创新”。在世界最知名的企业如微软、Google、IBM等等以及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等等的企业文化里,创新精神一直作为核心理念发挥着巨大作用。

从熊彼得提出创新概念开始,关于企业创新的管理理念一直风起云涌。然而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研究机构,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研究商业创新的管理专著出现,人们的商业创新缺乏规范的理论指导或者策略工具。

本书的出版,意在抛砖引玉,将本人多年的关于商业创的新思考及实践结果系统结集,为广大商业人士及经济学人提供关于商业创新实践与研究的大致方向。

本书主要分商业创新法宝及商业创新利器两部分,通过130多个商业创新案例、应用示范、创意启发,以及将近多个创造性的图表,为读者展示关于商业创新管理工具的全部内容。限于学识及经验,未能字字玑珠,但仍然竭尽全力,希望有心的读者,在翻阅本书的每一页时,能够像在海滩上寻找贝壳的孩子一样,不断拾捡到新的惊喜。

后记

20多年以前,管理大师杜拉克宣布:不创新,即死亡。创新已经完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发明,更重要的是市场价值的创造。

那么,如何创新,这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课题。

本书,即为提升中国企业及商业人士的商业创新与实施能力而编撰。阅读至此,如果你有所感悟,则我们的目的达到。

诚愿本书的结束,即是你创新的开始。

本书的结束,亦是我们一个新的开始。在接下来的研究和著述里,我们将根据企业管理各个专业领域的细分,探讨关于商业创新在战略管理、品牌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至于每个企业在具体的商业实践中如何开展商业创新,我们的团队提供有全面的顾问咨询和解决方案。有兴趣的商业界朋友可以与我们联络探讨。我们的联络方式是:http://www.mmccii.com。我们的联络邮箱是:dream2048@163.com。

本书的结尾,仍然引用一个颇有启发的故事。

有一个老人,在村口架起一口大锅,锅下烧起大火,里面煮着一大块坚硬的石头。村里人都觉得很奇怪,纷纷来看热闹。老人说那是一块神奇的石头,可以煮出鲜关的汤来。

“只是,要是能放一点其他的佐料,那就更加鲜美了。”老人自言自语。于是有好奇的村人拿来西红柿和卷心菜等,放到锅里一起煮,当然,老人热情地邀请他们在煮好后一起食用。

“如果能够再添些肉类,应该更加美味。”拿西红柿的人兴奋地说。于是,又有人热心地拿来餐肉、虾酱等。慢慢地,越木越多的人们拿来自己家里的食物,加入煮汤的队伍。

等到汤开了的时候,大家果然美美地享用了一锅很鲜美的汤。

如果你能理解,本书正是那块坚硬的石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1+9商业创新的法宝与利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志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84066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