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间词话(插图本)/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图文配合,一百余幅精美古版画,再现词章意境,还原经典。

选字注音,将生僻字读者一一标注,保证读者顺畅阅读。

评点赏析,阐释注要理论观点,引申拓展原文内涵,再现新颖独到见解。

在本书中,国学大师告诉人们欣赏诗词意境和阅读诗词的审美方法。

内容推荐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融入了他称之为“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的西方哲学、美学理论,以清健之笔评唐宋以来诸词家、词作的大家之作。《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以“隔”与“不隔”来分别词的高下,独出心裁,发前人所未发,奠定了他在古典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他借“古雅”的词话,论述“造境”与“写镜”、“有我”与“无我”、“理想家”与“写实家”、“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书中评论每每有传世警句,而所引诗词差不多囊括了唐宋名词的精华,因此,《人间词话》也可说是一个绝妙的唐宋词选本。

《人间词话》版本极多,各版本所录略有出入,条目顺序也不相同。本书参考诸家版本,如中华书局版徐调孚校注的《校注人间词话》、上海古籍版《人间词话》(黄霖导读)、江苏古籍版陈鸿祥的《(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文字基本以徐调孚版为准,取长补短,力争文字有理有据,完整无误。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人间词话

附录1: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删稿

附录2:人间词

 顾序

 人家词甲稿序

 人家词乙稿序

 人家词后编

附录三:王国维先生生平

试读章节

王国维先生生平

王国维先生生平简述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

世代清寒,幼年苦读,为秀才。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自居。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家人阻挠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研究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王国维先生年谱

1877年,丁丑,光绪三年。

12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城(今浙江海宁盐官镇)双仁巷旧宅。初名国桢,后改王国维,字静庵(安),又字伯隅,号人间、礼堂、观堂、永观、东海愚公等。海宁王氏乃当地书香世家。

1886年,丙戌,光绪十二年,十岁。

全家迁居城内西南隅周家兜新宅,此处后成为王国维故居纪念馆。少年时代即被誉为“海宁四才子”之一。

1892年,壬辰,光绪十八年,十六岁。

7月,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

1893年,癸巳,光绪十九年,十七岁。

3月,赴省城杭州应乡试不第,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

1894年,甲午,光绪二十年,十八岁。  中日甲午战起,清军战败,极为震动。始知世有“新学”。

1895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十九岁。

11月,与莫氏成婚。

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二十一岁。

9月,赴杭州再次参加乡试,又不第。从1895年至此,撰成《咏史》诗二十首。1928年始发表于《学衡》第66期,吴宓称之“分咏中国全史,议论新奇正大”。年底,与同乡张英甫等谋创海宁师范学堂,并上呈筹款缘由,未果。

1898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二岁。

2月,至上海任《时务报》书记。此举为其一生行事之始。26日罗振玉等创办的东文学社开课后,王氏入学学习,受业于藤田丰八等,渐为罗振玉所知。7月因患脚气病,回籍治疗。10月返沪,《时务报》因戊戌变法失败而遭关闭,罗振玉引之入东文学社,负责庶务,免缴学费,半工半读。是年,撰《曲品新传奇品跋》、《杂诗》二首。

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二十三岁。

春,东文学社迁至江南制造局前之桂墅里,王氏学监,其与同学关系不洽,旋免职,但薪俸照拿。学社除日文外,始兼授英文及数理化各科。王氏攻读甚勤。从日本教员田冈文集中,始知汗德(即康德)、叔本华,并萌研治西洋哲学之念。是年,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殷商甲骨文。代罗振玉为日人那珂通世所撰、东文学社影印之《支那通史》撰序、为日人桑原■骘藏《东洋史要》撰序。

1900年,庚子,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四岁。

夏,庚子事变发生,东文学社因之而提前让学生毕业,秋即停办。王氏毕业返里,自习英文。秋,返沪,罗振玉请其译编《农学报》,自谓译才不如沈纥而荐其任之,自己则协助译日本农事指导。秋,罗振玉应张之洞之邀,至武昌任农务局总理兼农校监督,不久,召王国维等同至,任武昌农校日籍教员翻译。年底,由罗氏资助,东渡日本东京物理学校习数理。是年撰《<欧罗巴通史>序》,译《势力不灭论》、《农事会要》。

1901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二十五岁。

春,在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夏归国,协助罗振玉编《教育世界》杂志,此后,其哲学及文学方面的撰述常刊载于此。是年撰《崇正讲舍碑记略》,译《教育学》、《算术条目及教授法》。

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二十六岁。

春,始读社会学、心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哲学等书,尤关注人生问题。夏,张謇在通州(今南通市)创办通州师范学堂,欲聘一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员。经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应其一年之聘。是年译《教育学教科书》。

1903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二十七岁。

3月,应聘至通州师范学堂任教,通读叔本华、康德之书。《铁云藏龟》影印刊行。是年撰《哲学辨惑》、《论教育之宗旨》、《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译《西洋论理学史要》。

1904年,甲辰,光绪三十年,二十八岁。P195-197

序言

欣赏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种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令人耳目一新,心胸也为之开阔;“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使离别之苦跃然纸上,把对人生的无奈展现得婉转缠绵;“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叹世事变化无常,悲愁之情,难以言表。诗词是美的,也是奇妙的,“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乐观的人看到了“晴碧”、“连云”心情舒畅开阔;忧伤的人着眼干“独”字,孤苦哀伤。对此,国学大师们有其更深刻的领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其新颖的见解,独到的理论一直受到学界和读者的推崇,被认为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文艺美学著作,阅读它,可以让我们找到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论。

被称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的《人间词话》采用传统评点式的词话形式,以“境界”为核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既有理论的总体阐发,也有对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证。《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无论对文学、美学还是创作、人生都解释得淋漓尽致。在繁忙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心浮气躁,辨不清方向。而王国维超然物外般地讲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位美学大师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最初的迷惘,继起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为人们照亮了一条去路,所谓的成功之道相信也一定如此。他为我们总结的人生规律和人生智慧令人彻底折服。

《人间词话》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以来,颇受众人的青睐与关注。为此,我们重新编辑了《人间词话》这部书,希望从中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王国维这位国学大师的经典词学理论。在编辑此书过程中,为保证图书质量,新版底本我们选用了最完备的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删稿、人间词以及王国维先生生平。其中“人间词话”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每条原文后均有译文和评析,并在必要的原文后加有大量详细的注释。译文将原文译为明白易懂的现代文。评析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析,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注释则对原文中提到的人物以及引用的诗词等进行注解。“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删稿”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中除去发表于《国粹学报》的全部剩余部分,共62条。在此部分中几乎每条原文后均附有译文以及详细的注释。因为此部分各条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在“人间词话”的评析中大体已有体现,所以没有再加评点。“人间词”部分,收录了顾序、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稿序,还收录了王国维的大量词作,以方便我们更加确切地理解王国维,理解《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生平”部分则详细地介绍了王国维的生平事迹,对于我们更好地领略这部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也有一定的裨益。

除此之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理解词章意境,我们还精选了一百多幅古代精美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为给本书配图,我们翻阅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刊刻资料,包括《吴友如人物仕女画集》、《顾氏画谱》、《古圣贤像传略》、《三才图会》、《尔雅音图》、《飞影阁画集》等古籍。在选图方面,我们严格地遵循版画清晰、版画与文字相互对应的原则,以图释文,用最直观最形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理解词章意境。同时,这些插图也缓解了文字为读者带来的视觉疲劳,使读者在赏心悦目之余达到真正的轻松阅读。

最后,我们还考虑到,随着语言的变化,词话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生僻字,这将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帮助读者顺畅阅读,我们对正文中的生僻字一一随文注音,并遵循同一字在文中反复出现反复标注的原则,不仅方便了读者阅读,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于生僻字词的印象。

通过以上所做的努力,我们希望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本最权威、最全面的《人间词话》,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此书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与国学大师零距离接触,进一步领略“境界”的深邃,以期达到陶冶情操、传承国学经典的最终目的。

书评(媒体评论)

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语》为最精到。

——李光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西文艺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在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黄霖

《人间词话》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

——夏承焘《词论十评》

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此书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吾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 自来诗话虽多,能兼此二妙者寥寥;此《人间词话》之真价也。而此中所蓄几全是深辨甘苦惬心贵当之言,固非胸罗万卷者不能道。读者宜深加玩味,不以少而忽之。

——俞平伯《人间词话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间词话(插图本)/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国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1320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5
出版地 辽宁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