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儿子学孙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孙子》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兵书,也是一部伟大的社会和人生寓言。它教导你面对纷乱的生存环境怎样把握大局,善于计划,勇于行动。因此不论你在战场、职场,不论你是领导或学生,都应满怀恭敬认真研读。本书采用对话形式解说《孙子》,对话过程中,将必要的讲解内容穿插其间,包括白话译文、字词注释、历史背景、人物生平、文史常识等。

内容推荐

《孙子》是与《论语》、《老子》齐名、享誉中外的中华文化三大经典之一。

作为《教女儿学(论语)》和《教儿子学(孙子)》的作者,陈小云先生积三十多年研习国学之学养,开创了一种解读国学经典的新方法,即通过父女、父子的日常对话,不仅完整地传达了诠释经典文本的基本信息(如字、词、句的解读),更具开创意义的是将当今生活与国学精髓结合起来,让国学菁华鲜活起来,成为浇注当今人生的甘露,滋养今人。本书的撰述,是作者有感于现在的“儿子”们被长辈过度呵护,渐显中性甚至女性化,缺乏独立处事的能力,通过对《孙子》详尽而生动的解读,教导“儿子”面对纷乱的生存环境,面对人生的挑战,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怎样观察和判断,怎样为实现目标而行动。因此,该书不仅是解读《孙子》的理想读本,也是奉献给男性青少年强化雄性教育、不断健康成长的人生启蒙书。

目录

军训

军训说明

例言

引子

一、计篇

二、作战篇

三、谋攻篇

四、形篇

五、势篇

六、虚实篇

七、军争篇

八、九变篇

九、行军篇

十、地形篇

十一、九地篇

十二、火攻篇

十三、用间篇

附录

 一、《孙子》地图

 二、吴国大事年表

 三、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计篇

你有没有野心?

这个嘛——不瞒您说,多少有一点。

呵呵,回答得战战兢兢,全无自信。我再问你,有没有打过架?

小学里打过,这你知道,那是小孩子瞎胡闹,现在长大了……

不知你们那时打架,出于什么原因?

这个却没仔细想过——不过,这与兵法有关系吗?

孙子也没想过这问题。倒是孙子之后的战国名将吴起,不但想过这问题,还按起因将打架分为五种,你可对照一下……

打架和战争,还是有区别吧。

吴起认为,战争的起因有五种:其一,除暴平乱;其二,恃强凌弱;其三,愤怒冲动;其四,争权夺利;其五,国内饥荒……

不好意思,我们小时候打架,大多属于第三种,个别的属于第二种。

依你的了解,吴王阖闾发动的战争属于哪一种?

照他的性格分析,不会发动什么正义战争,多半是恃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或出于一时冲动——和我们小孩子差不多嘛!

向小孩子传授兵法,首先应该怎么讲?

怎么讲,听孙子的吧……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开谈兵法,开宗明义是警告:“战争,乃是国家的大事。生与死的战场,存和亡的关键,不可不慎重考察。”

兵的本义是兵器,这里引申为战争……

不过,当孙子对吴王阖闾说出“兵者……”二字时,指的并非笼统的、抽象的战争,而是侵略战争!

难道孙子这部兵书,是为侵略战争而写?

别一听到“侵略”就紧张。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战争,也许侵略就是人的本性……

可侵略战争,毕竟是非正义战争。

孙子的时代,是一个优胜劣败、弱者先亡的时代。诸侯间的战争,就是相互间争霸和兼并,无所谓正义非正义。当时的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齐、秦、晋、楚等强国先后称霸,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面对这样形势,如果你安于现状,不具有侵略性,除了甘心成为大国附庸,就是坐以待毙……

吴国的形势如何?

我们看地图——东方的齐国,自两百年前齐桓公去世,国内陷入动乱,早已不复昔日霸主气象;北方的晋国,正图谋复兴晋文公的事业,继续称霸中原;南方的楚国,仗着地广兵多,毫不相让。中原地带,虽说形成了晋楚两强争霸的局面,但经过几十年战争消耗,两国国力已大不如从前。至于我们吴国,地处东南,虽属后起的蛮夷小国,但从吴王寿梦开始……

吴王寿梦,是哪一代吴王?

就是吴王阖阊的祖父——大概七十年前,寿梦王与北方的晋国结盟,远交近攻,将开疆拓土的锋芒直指楚国,七十年来,此一战略获得极大成功,吴楚间历经大小二十余战,吴国胜多败少,即是明证;今天,吴国已成为东南方一股迅速崛起的势力。

别忘了,吴国南面,还有越国……

越国的潜力不可小视,与我吴国也有些过节和冤仇,但目前尚不成气候,待我诛灭楚国,完成平定中原的大业,再来收拾它不迟。

看来,孙子面前的吴王,野心不小。看他对于剑的狂热,可以想像,这是个易冲动、好冒险的家伙。

这一点,很像他的父王吴王诸樊……

吴王阖闾的父亲,就是吴王寿梦的儿子了。

三十多年前,吴王诸樊率军伐楚,包围了楚国的巢邑。你知道楚军守将是怎么算计他的吗?那位守将说:“吴王好斗而轻率,如果将城门稍稍开启,他一定亲自冲向城门,只要进入射程,我一箭就可要他的命……”

结果怎样?

结果不出这位守将所料,吴王诸樊身先士卒,率军攻打城门,楚军守将躲在短墙后,瞄准,射击……就这样,诸樊死在了楚军箭下。

嗯,这是个头脑容易发热,好逞匹夫之勇的国君。眼前的吴王阖闾,身上流淌着父王的血液,看来也充满野性……

不仅吴王——当时的吴国,地处江苏太湖一带,尚是一片半开化的蛮夷之地,这里民风强悍,人们好勇轻死,有所不忍,便挺剑相斗,动不动刎颈自杀,极为惨烈悲壮……

人情风俗与中原截然不同,确实像小孩子。

你看孙子书中闪烁而出的“死生”、“存亡”诸字,仿佛在告诫:战争有如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你实现野心,也可以毁灭你。

看来,在把握敌人命脉之前,孙子首先把握了吴王的命脉:想要实现野心,需要适当收敛野性。

对,问题不在于是否需要出剑,而在于身为国君,当你拔剑出鞘时,是否具备了必胜的把握?是否掌握了对手的命门?是否能做到一剑致命?

孙子的第一招。果然是寒光内敛,不动声色……

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刚才孙子出了第一招,你可领悟到那一招的关键?

那一招的关键,是不是那个“国”字?因为战争关系到国家命运……

战争是国家大事,谁不知道?依我看,孙子那一招的关键,不在“围”,而在“察”!

那个“察”字,无非表示战争事关重大,需要重视而已……

你说的“重视”只是态度,作为将军,除了表明态度,还得有后续的方法。

后续方法?孙子没说啊……

孙子的方法,就是那“察”字:它看上去非常冷静,既是第一招的收势,更是后面一系列招法的起势,真好比一道神脉,绵绵不绝,贯穿了孙子十三篇整部兵法……

这,有点夸张吧?

以战略的眼光洞察长远目标,准确的应变,料敌制胜,剑无虚发,从战略、战役到个人间的战斗,都离不开“察”。

看来孙子是洞察了吴人的性格,才提出这“察”字:吴王诸樊死于非命,是因为不“察”,吴王阖阊要实现野心,就必须“察”……

所以这“察”字,可不像你轻飘飘一句“重视重视”就完了,它是要你针对即将进行的战争,拿出一份实实在在的考察报告,阐明自己的计划,提交给国君参考……

那,那我该怎么着手?

想象一下,当你准备推出一件新产品,或者,你要击败对手赢得大选,会怎么做?

这我们学过:先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自己在市场上的优势和弱势,分析竞争对手的现状,然后对目标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策略……

开拓地盘,击败对手,也就是发动战争——当然,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自保,那便是另一套做法了。

吴王的目标,显然不会满足于自保……

你呢?

我?潜意识里,我们都具有侵略性吧。

那接下去……

接下去,我们着手计划吧。

孙子说:“所以,必须就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再通过计算,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比较,以探求真实情况……”经:考量、评估。校:通“较”,比较。情:实情。

这就是“察”的具体方法了。

对,着手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评估自己的实力,然后再与对手进行比较。

需要评估的五个方面是……

孙子说:“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这五个评估项目,很玄啊……

孙子这是在传授方法呢——发动一场战争,或启动一项工程,甚至规划自己的未来,只有经过这样的思考流程,才能达成预定目标。

想必吴王发动战争,头脑一热,血气上涌,就拍板决定了,哪有这么复杂!

这样的战争,只是毫无章法的乱战、浪战,战争的过程和结局,完全不受自己掌控,即使胜了,也是侥幸……

那我们就跟着孙子,一项一项评估吧。

第一项评估要素:道。

孙子说:“所谓‘道’,就是令民众与国君同心同德,可以与国君同生,可以与国君共死,而没有二心。”意:意愿、意志。诡:违背。

就是说,你要发动对外战争,首先得争取国内民意的支持。

民意支持,是发动战争的政治基础,也是最终赢得战争的条件。如果你国内搞不定,这战争即使发动起来,也难以维持下去。

嗯,到时候国内的反战运动一起,怕就骑虎难下了——只是,他所谓的“道”,指的不是道义、正义?

作为一个职业军事家,孙子只关注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在意战争的性质。在他看来,只要赢得民众支持,就是有道,就可发动战争。

明白,倘若民众的支持率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可作出战争决定——这样看来,他说的那个“令”字,就很重要……

哦,为什么?

我理解这个“令”字,包括战前的煽动、宣传、教育、承诺……

我想,光凭战前动员,可赢得一时支持,怕还不足以激发全民的战斗热忱,以至和你同生共死。

就如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需要平时不断激励,始终保持凝聚力?

对。孙子所说的“道”,就是一种全民凝聚力。在他看来,只有唤起并始终保持这种凝聚力,才能干战时激发全民的敌忾心,共赴危难。在胜利的形势下可以勇敢争先,在失败的环境中亦能挺立不动……

不然的话,人们可以与之生,却未必愿意与之死。

我想,这也许是在提醒吴王,战争不是一个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舞台……

嗯,战争需要个性,但也不能太有个性,是不是?

第二项评估要素:天。

孙子说:“所谓‘天’,就是自然的阴阳、气候的冷暖、季节的更替。”

他这里讲的“阴阳”,不是“阴阳五行”的“阴阳”?  古代兵家中有“兵阴阳家”一派,这我们后面会说。孙子这里讲的“阴阳”,只是指天气的阴阳变化,包括昼夜、晴雨等等。

难道天气不好,就不能发动战争?

你以为只要民心沸腾,就可以大手一挥,号召出征了?古人有“冬夏不兴师”的说法:隆冬季节兴师远征,不仅战士们要饱受风霜之苦,粮草供应亦会发生问题;至于盛夏,更是疾病流行的季节……

嗯,有时候一场大雪,也会使战争形势逆转。

战争有战争的规律,作为将帅,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民众。冷兵器时代,天时对战争的制约很大,尽管也有利用天时以克敌制胜的战例……

第三项评估要素:地。

孙子说:“所谓‘地’,就是高低、远近、险易、广狭、死生等。”

刚才说天时,现在说地利。别的都可理解,就是这“死生”……

死生,即“死地”与“生地”,那是孙子的军事术语——主要指有利和不利的地形及战场环境,这在后面的《行军篇》、《九地篇》会详细讨论。

我想,在战场地形方面,还得考虑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水土特点……

哦,说说你的理由。

因为北方多平原山地,南方多沼泽湖泊,你进攻南方国家和进攻北方国家,考虑的重点必然也会有所不同。

呵呵,有道理,会举一反三了。

反正当时的战争以陆战为主,作战双方对地形条件的依赖度,应该超过天时。P6-11

后记

· 那是2006年10月,当我把《教女儿学(论语)》的书稿交给团结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梁光玉先生,梁社长便问我:下一部准备写什么题目?我没准备,就随口说:下一部,该是“教儿子学孙子”吧。· 没想到梁社长居然对此大感兴趣,当即与我讨论如何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写作《教女儿学(论语)》,还算事出有因,写作《教儿子学(孙子)》,完全是向壁虚造——因为我只有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 最终决定写作此书,还有两个原因。· 其一:仅读孔子是不够的。就如孔子自己所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备。”文化的形成与人格的修炼,应该是一样道理。· 事也凑巧,孙子和孔子,生于同一时代,却是一文一武,他们互不相识,在同一片天空下,思考和实践着不同的理想。当孔子的儒学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孙子就已构筑了他宏大精深的兵学体系,并付诸实践了。两相对照,竟也意味深长。· 其二:有感于“三十六计”的大行于市。· 为了解市场上有关《孙子》的著作,逛了几家书店,发现满眼都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不少习惯于只看书名就下结论的读者,都认为《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就是教导人们如何“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上屋抽梯”、“顺手牵羊”……· 那“三十六计”,本是明朝人编出来的下三烂雕虫小技,鸡鸣狗盗之徒的秘籍,胡拼乱凑,完全没有章法——就时间而论,晚了孙子两千余年,就境界而论,两者更是判若云泥,怎可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中国人的智力真的退化了。两千多年前。与孙子齐名的是战国名将吴起,他们的著作被合称为“孙吴兵法”,《韩非子·五蠹》云:“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可见其流行程度。今天,孙子居然堕落到与“三十六计”齐名,不知是古人的不幸还是今人的不幸。· 不过,“孙子兵法”最终被“三十六计”淹没,似乎也是时代的必然:因为我们越来越追求眼前利益,以至于把战术当战略,把小伎俩奉为大智慧,发展到坑蒙拐骗盛行,还自以为得计——“三十六计”实在与有功焉。· 只是,那或许属于社会学的课题了。· 最后,还是要感谢吴伟康先生为本书所做的富有美感和气质的整体设计,感谢为本书撰写和设计提供帮助的李宏伟、黎音、韩军民、徐余归、西瓜诸位。· 同时,也诚挚地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

陈小云

2007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儿子学孙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小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3869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1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892.25-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