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口租界
内容
编辑推荐

提起汉口租界,人们就会想到那一幢幢欧式建筑。那么,这些建筑背后曾承载了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沧桑?

租界的“两重性”租界,是西方列强向中国进行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桥头堡。诚然,一部租界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1861年英国在汉口设立第一个租界后,德、俄、法、日等国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本书就是对这段历史的详细记录。

内容推荐

租界虽然给我们留下很多的东西,但它终究是从烂泥中生长出来的花朵,它终究是中国肌体上的一块曾经痛彻身心的伤口。近百年岁月流逝,昔日租界里的风云早已烟消云散,可那段不应忘怀的历史,过去一直没有人进行过系统地研究、探寻。

目录

恶之花——关于租界

汉口第一租界——英租界

 一、汉口租界就这样开始

 二、传教士杨格非来到汉门

 三、洋行之王:怡和洋行

 四、汉口的第一家银行:麦加利

 五、汇丰银行来势凶猛

 六、飞地之一:西商跑马场

 七、以修路的名义:越界

 八、英租界的结局

最短命的租界——德租界

 一、德国人来了

 二、德国人划出了汉口第二租界

 三、清静舒适的德租界

 四、说说美最时洋行

 五、在战争中结束德租界

上动送还回来的租界——俄租界

 一、中国茶引来了俄国人

 二、与法租界地盘相扣交错

 三、李凡诺夫的红楼

 四、巴公房子

 五、俄皇太子来到汉口

 六、鄂哈街卜的詹天佑故居

 七、把我拿走的还给你

最后的租界——法租界

 一、法国人早早在汉口划定了地皮

 二、花天酒地的糜烂

 三、三德里的悲剧:向警予之死

 四、战争中惟一的避难所

 五、接收法租界曾经上演过一场闹剧

最低档的租界——日租界

 一、日本间谍早就来到汉口

 二、日本租界的圈定

 三、日本人的霸蛮

 四、日租界内的两大惨案

 五、日租界内残破不堪

 六、一波三折的收回

后记

试读章节

租界开辟之初,汉口闹市和民房几乎都集中汉水岸边。那里货栈云集,作坊密布,店铺错落。而开阔平整的长江北岸却仍是寥无人迹,荒野一片。英国人在为自己的租界选址时,撇开了热闹的汉水地带,而选择了长江岸边。

此时的英国人,经过了工业革命,早已告别了木船时代,他们征服长江和利用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全然不在话下。五大租界区沿长江南起江汉路,顺江流而下,北至黄浦路,将长达七八里的沿岸地盘全部占据,面积达数千亩。

汉口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洋鬼子们在长江的岸边盖建了风格与本土完全不同的建筑群。高楼大厦风一样快速地矗立在了长江边上。花园和草地,马路和洋房,赛马场和跳舞厅,以及电灯电话,以及脚踏车自来水,以及汽车洒水车,以及煤气自鸣钟,诸如此类在西方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娱乐设施和物品,都出现在了长江北岸这片多年都无人打理的荒原上。西方人的法律意识、西方人的民主姿态、西方人的自由尺度、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西方人的物质文明,以及西方人的文化习惯,足令居住内陆深处,无缘见识国外的汉口人一时间目瞪口呆。

租界的到来和它们在中国本土上展示的模式,多少年来,都让国人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心情。它们给中国人所带来的内容太过复杂。爱它当然不可能,恨它却也不全是。所以一个历史学家说租界,既是陷阱,也是阶梯。陷阱让苦难的老百姓又深陷一重苦难,阶梯又让中国大步登上了—个全新的高度。

租界之恶,在于它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它是强权侵凌弱势的结果。

租界之恶,在于它残酷而毫不留情地掠夺了中国人的财富,使得本已处于贫困的中国人涉于更加的贫困之中。

租界之恶,还在于它纵容洋人在直面中国人时的霸道和蛮横。他们的民主和平等只在他们同族人中讲究,当他们转脸向中国百姓时,却是一脸的不屑和傲慢。他们分明存活在中国的领土上,却可自行其事,横来直去,不受约束,甚至比中国人更加耀武扬威,为所欲为。

租界的存在,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情感。它是列强们强迫中国人接受的事物。

但是,历史总是有其错综复杂的一面。恶土之上,也能开出花朵。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租界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利处,也越来越清晰可见。

租界直接把西方人统治社会的模式搬到了中国人的眼边,让众多的中国人近距离直观了除皇帝统治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会形态。

租界的法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法律的森严和威力。它可保护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也可容忍不同政见者的存在。

租界对于不触及它自身利益的言论和行为,给予了某种程度上自由。这使得中国的报刊业有了一个不被清廷文字狱所迫害的避难之地。这个结果是使得大批的中国精英分子,得以有机会承担起唤醒民众民主意识的重任。他们有了条件和阵地,由此而加速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就连陈独秀当年都在文章中说,租界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安静的地方。

租界的市政建设让中国人开了眼界。它从生活方式上给了中国人一种更文明的参照模式。近代的物质文明,正是由租界传达和扩散到中国民间。

可以说,租界的出现,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拉近。它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一条捷径,或者说它是让中国人看到世界进步的一个窗口。

这些恶处和利端,有着五国租界的汉口都遭遇到和利用过。租界不仅重构了汉口的城市格局,就连汉口的气质也因此产生了莫大的变化。作为中南重镇的武汉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气派,离开了租界,恐怕也无从谈起。

但无论如何,今天我们谈论租界的利弊,头脑必须清醒。我们不能因为租界曾经给过我们的一点点利处,而忽略我们的民族以及我们的先辈曾经有过的凌辱和灾难。我们更不能忘记,租界的直接受益者,从来都是开辟者的本国。他们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更好地实施对中国的掠夺开辟一条方便之径而并非是为了帮助中国而开辟租界。只是它在这个过程之中,在有意无意之间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同步的路途。

开场和结局的差异,过程和目标的错位,令租界具有难以辨别的双重性。但是究竟谁重谁轻,我们在掂量时,应该看到根底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租界虽然给我们留下很多的东西,但它终究是从烂泥中生长出来的花朵,它终究是中国肌体上的一块曾经痛彻身心的伤口,而并非是中国天空上曾经有过的彩虹。P17-21

后记

在我正在为《汉口的沧桑往事》一书在汉口四处奔波并收集资料时,湖北美术社的袁飞约我为他们社写一本《汉口老租界》的书。此前,我曾经与小袁合作过一本《到庐山看老别墅》的书,合作的过程十分愉快,于是便满口答应下来。当然,答应的理由还有一点,就是此书所涉及的历史时间段与我即写的“沧桑往事”大致相同,诸多资料都可共享之。所以我觉得既然如此,不如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再写一本。

只是,空洞地想像和实际地做事完全是两回事。当我完成“沧桑往事”一书,打算来写这本“老租界”时,却已然不知从何下手。出版社的要求是五万字左右,以方便配上图片,令书的内容更加生动和丰富。而汉口有五个租界,前言后语一写的话,在四万字左右又能写出租界的什么内容来呢?所以,我一直犯难,坐在电脑前,资料摆了一大堆,却无法下手。

算我运气好。恰在这时,武汉出版社出版了分量极重,体量也极大的《汉口租界志》一书。书出版后,该书的编纂委员会举办一个小型座谈会,我也被邀请参加。在会上,盛赞过这本书后,便又觉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此书太专业化太厚重了,很难普及。许多专家都是我的师长,他们认为我作为作家,有责任和义务来做这件普及的事情,即将这样一本学术书,通俗化为老百姓可以读的书。专家们的话,像一盏灯,瞬间就照亮了我。于是,我知道我的这本《汉口老租界》应该怎么写了。

历史都是一样的,写法却各自不同。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那些曾经埋在故事堆或学术书里的往事,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一则要让这本书好读,二则要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轻松读完后,便已大致了解到汉口租界的基本轮廓。

你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写出来的。

当然,徜要真想去对租界作专门的研究,劝你还是去读《汉口租界志》。

虽然是一本小书,但在我写作的期间,我依然得到许多朋友的帮助。在这里我要深深地感谢他们。武汉大学的冯天瑜先生带着我在他的研究所里找相关的资料,中南财大的袁继成教授给我讲租界的事情,还有皮明庥先生,他写的那些与武汉历史有关的书,几乎被我翻烂。我最要谢的人是武汉地方志的吴明堂先生,是他陪着我和编辑小袁从日租界开始,一个一个租界地观看,他对我们讲解那些大楼的由来以及归属,将他绘制的地图短制给我们,将他们的图片也提供给我们,因为这本书,我们由陌生人而成为朋友。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在阅渎中发现有问题,淆直接到“汉网”上发帖子指正,那里有朋友曾经给我的另一本书提出过意见,所以我经常会上那里去浏览的。

谢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口租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419107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6.3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8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7: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