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现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其朴实、细腻的笔触,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乌鲁木齐发展的长长画廊。书中走来了带着抒放心情对歌的穆天子和西王母;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为寒彻冰封的轮台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官柳如云、商贾云集的南关一带依稀可以听到东来西去的驼铃声声;红山顶上伫立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禁毒英雄;爬满枸杞的老满城城墙向后人诉说着曾有的百年辉煌;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大炮依旧静卧在六道湾的山梁上;烽烟散尽,水磨沟的暮鼓晨钟回荡在山清水秀的山谷里……就是这么一个城市,我们怎能不为之欣喜呢?

内容推荐

探索乌鲁木齐地区的历史风物,发现乌鲁木齐的行游魅力,让乌鲁木齐回归一人们的视线。“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另辟蹊径,重新阅读乌鲁木齐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有“老八景”的沧桑魅力,也有“新十景”的青春姿彩。丝绸古道上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乌鲁木齐将要以最具包。容的姿态,将天山北麓古西域的历史、人文、民俗、自然风光纳八怀中,展示给走进她的人们一个十足的“乌鲁木齐味道”。“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等待着探索者的双手。

目录

发现边城

万里寻情西王母

 八骏西行/017

 瑶池对歌/018

 穆王何事不重来/020

 瑶池何在/022

 阿拉沟:西王母古墓/023

 发现古墓/025

 寻找古墓/027

 天池:西王母祖庙/028

西出阳关是边城

 阳关旧事/035

 绿色边城/037

 乌鲁木齐的由来/040

轮台东门话别情

 汉唐两轮台/044

 岑参笔下的轮台/044

 轮台秋月/046

 轮台考证/046

 轮台旧迹/047

长桥饮马忆城南

 西大桥变迁/051

 马市由来/054

 马市寻梦/056

 老市新城/058

 山城背后/060

迢递新城接旧城

 宋元明时期的乌鲁木齐/062

 迪化城的由来/063

 新旧城之说/065

榆荫深处兵戈起

 修建巩宁城/069

 夏日探访/070

 角楼和枸杞子/072

 老人回忆/074

 古人笔下/075

抬棺西征炮声隆

 左宗棠与左公柳、左公祠/077

 引狼入室/079

 左公西征/081

 一炮成功/081

 诗存遗风/083

遗韵边城

说不尽的红山情

 暮鼓晨钟/090

 塔映斜阳/092

 醉卧红山/094

尚有游人踏月歌

 鉴湖春秋/098

 鉴湖亭/100

 镇边楼/101 

 明园/102

文武相会一庙台

 文昌阁/105

 文庙史考/106

 孔子及其弟子/107

烽烟散尽话沧桑

 盐湖烽火台/110

 新疆化肥厂烽火台/111

 永丰烽火台/112

风生水起忆水荒

 金盆养鱼/113

 湟渠/114

 红雁池/116

边城何处红庙子

 纪晓岚笔下的红庙子/119

 红山上的红庙子/119

 平顶山上的红庙子/120

 老人记忆中的红庙子/121

 道教与乌鲁木齐/123

闹市幽谷青山苑

 晨风秋意/125

 婚纱新娘/127

 月上柳梢/128

水磨沟怀古

 古道幽幽/131

 虹桥钩沉/133

 水磨声声/134

 龙口探源/136

 温泉夜雨/138

 古刹钟声/142

 龙王庙/142

 八仙庙/143

 吴家庙/144

 公园变迁/145

雅玛里克山

 风雨沧桑/146

 择径登山/148

 无亭最美/149

 风光无限/150

 天上人间/152

 二龙戏珠/153

两度阅微传佳颂

 诗韵余香/156

 草堂觅踪(乌鲁木齐篇)/159

 草堂孤影/160

 草堂探迹(北京篇)/162

 “老八景”与“新十景”

 “八景”由来/166

 细说“八景”/167

 “老八景”形成/169

红色边城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172

 西路军办事处纪念馆/174

 毛泽民故居/177

 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178

 新疆抗日后方基地的创建人——陈云/180

 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发/182

 无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陈潭秋/184

 新疆金融事业的奠基人——毛泽民/186

 边城新文化的青年领袖——林基路/188

 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滕代远/192

英雄边城

 轮台风物异——岑参/196

 开渠灌农田——索诺木策凌/198

 彩笔留遗韵——纪晓岚/199

 宝塔镇边城——尚安/201

 “无敌”徐学功/203

 第一任新疆巡抚刘锦棠/206

 最后一任新疆巡抚袁大化/207

 爱国名将张治中/209

试读章节

寻找古墓

秋日的阿拉沟显得异常荒凉,探寻古人痕迹的我,心想着四千年前的此地。如今,因为达坂城区的设立,南山矿区政府集体搬迁,整座大楼只剩下两个人,更增加了这里的空旷中的孤独感。

驱车来到阿拉沟口,便迫不及待地爬上沟南的山包上,这里应该是考古资料上所指的大致位置。

山坡上,一片片被山雨冲刷的痕迹,在昭示着历史风雨的无情。沿河向上游寻去,发现了许多被挖过的坟墓坑。这些墓坑有序地沿坡梁的走势排列着。从坟坑的大小判断,这些坟墓只有位置的区别,看不出谁尊谁贵。这就是四千多年前的古墓群。

在那个时候,中原已进入文明社会,而生活在阿拉沟一带的人们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是阿拉沟的水养育了这些人,他们以牧业为生。阿拉沟在那时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它是东西方交流和天山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向东这里直通哈密、吐鲁番,向北这里可连接到准噶尔盆地,向西出阿拉沟可以直达伊犁和南疆的库尔勒。

那时,由于交通水平有限,人们为了避开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沿途行走这里是最便利的路径。于是,这里才有了“西王母”母系氏族时代的繁荣。从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无比尊贵的女王,带领她的臣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接受着西方人送来的礼物,传播着中原文明。

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阿拉沟的交通地位渐渐衰弱。岁月流逝,这里渐失往日繁华,到了最后,只剩下山坡上的坟墓了。

天池:西王母租庙

问起内地人对新疆的了解,除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外,旅游景点中应该是天池了。虽然东北也有长白山天池,但比较起天山的天池来,它少了几分神秘。、这种神秘仍是来自西王母和被演化出来的王母娘娘。在今天乌鲁木齐以东的天山上,有大小两个天池,大天池是当年西王母的梳妆台,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而正是这个传说,每年海外众多华人,甚至更多外国人带着向往,带着崇敬接踵而至。

虽然在新疆生活多年,去天池却是来新疆十几年以后。我想象中的天池是碧水、蓝天、白云、青松、雪山。那毕竟是电视上的画面中我向往的她的身姿。那里天上人间,应该是只有神仙才配居住的地方。带着这种心情,我们驱车去天池,更重要的是去看天池的西王母庙。

去天池的山路与别处的不同,路两旁千奇百怪的山石看似非天然而似人工开凿。司机说,现在开车上山方便多了,在他小时候看到很多来朝拜的人,有些人一步一叩首,仿佛电影中朝拜圣山的人的样子。

山势愈来愈陡,山路也愈来愈险。唯有沿水而居的榆树和千姿百态的松树还给人一种亲切感,向路人招手致意。司机说,开始进入盘山道,天池马上就在眼前了。

这便是我梦寐已久的天池。

我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述它的,只有那颗欲回归大自然的心,和“我欲乘风归去”的心境,还能感受得出她蕴含的魅力。周围前来游览的客人不时发出惊呼,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松树,掩映在水中,波光粼粼。

在新疆,有人说有水的地方便可以称之谓风景的,而眼前的天池的水却是异乎寻常。天池风景区的负责人任民说,可别小瞧这一池水,背后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是啊,同样是山,这里的山叫天山;同样是水,这里的水叫天池。与别处不同的便是一个“天”字。

天山的雪在白云下,远远看去是分不清雪和云的。导游说,在天池看不见最高峰,那远处可见的雪山离主峰还有十几公里。站在天池边望天山,对盘山公路的起点来说是天上,而真正的天上是白云上面的雪山。对于这些雪山,我只向往。本来,天的高是只有向往的,天山在游人眼里也应有这种意味。

水的东边便是西王母庙。

西王母庙在天池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山的半腰,这山被叫做卧龙山,因为在月夜里极似卧龙而得名。

西王母受人间的香火,在天池是从元朝开始的。据说,庙是由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时所建。至今,曾有三次重建,最末的面孔毁于1932年的战乱。

2000年7月15日,西王母庙重新竣工。从天池岸边望去,既可以沿山下新修的栈道而上,也可以乘船抵达。

在东南亚及其他地方,西王母庙很多,但祖庙只有这里一个。

来这里的游客很多,与游天池的人不同的是,凡是走进西王母庙的人居仙洞没有大声说话的,个个肃然起敬。

西王母祖庙的香火旺盛异常,导游说如果感兴趣,庙的背后爬山十分钟便是原来的庙宇——居仙洞,是长春真人所建。话音未落,我便沿石阶而上了,庙宇很快便在眼前了。说是庙宇,其实仅是个山洞,洞口已被封住,只有洞口一张桌子和西王母的塑像。洞口前是三四十平方米的一块不规则平地。

这个时候再去看祖庙时,那里更像人间,我所在的位置更像在天上。

P25-33

序言

翻阅着乌鲁木齐晚报社的“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策划方案和《发现乌鲁木齐》、《融合的城市》的书稿,合卷回味这座丝绸古道上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感受其即将成为中国西部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的荣耀之城,欣喜之余,为系列丛书作序。

近年来,乌鲁木齐晚报作为市委、市政府政策宣传和推广的主阵地,一直都致力于宣传推广“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战略,尤其是自2003年起开辟的“旅游发现”版块,已经成为推介乌鲁木齐地区旅游资源的品牌栏目。令人惊喜的是,一群年轻人,用他们执著的目光,探寻着乌鲁木齐历史、地理、人文和民俗。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弘扬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终于有了向系统化、深层次发展的良好契机。

《发现乌鲁木齐》一书,作者以其朴实、细腻的笔触,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乌鲁木齐发展的长长画廊。书中走来了带着抒放心情对歌的穆天子和西王母;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为寒彻冰封的轮台传递着春天的信息;官柳如云、商贾云集的南关一带依稀可以听到东来西去的驼铃声声;红山顶上伫立着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禁毒英雄;爬满枸杞的老满城城墙向后人诉说着曾有的百年辉煌;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大炮依旧静卧在六道湾的山梁上;烽烟散尽,水磨沟的暮鼓晨钟回荡在山清水秀的山谷里……就是这么一个城市,我们怎能不为之欣喜呢?

随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形成,“乌昌经济一体化”和“米东新区”的设立,为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的资源。《融合的城市》就这样摆在了读者面前,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中国西部最耀眼的经济带正在快速形成,乌鲁木齐更是引领着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旅游资源整合的脚步,这片土地在浓重的历史积淀中孕育而出一个全新的“融合”。历史的脉络让丝绸之路贯通着天山北坡各城市的血管,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到白水镇、乌拉泊故城再到昌吉故城和北庭故城,残墙的覆土里封存的历史,将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交融糅合在同一条时间的轨道上;数亿年的沧海桑田,又将这几座城市勾画在同一个空间的坐标里;天山北坡大片的牧场里,孕育出丰厚的民俗风情,而这些民俗风情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城市;令人眼花缭乱的自然风光填充着从吐鲁番到石河子这四座城市之问的空隙,也在填充着城市的内涵,天山的雪水成了这些城市浓得化不开的血液,于是,这些城市便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健硕有力的肌体……

老八景已成为历史,新十景也如此耀眼,当新十景成为乌鲁木齐人努力打造着的新名片不断向远方传送时,城市的旅游文化也形成了新的关注点,对于这张“新名片”的解读,是这个系列丛书必须去完成的一部分。

探寻城市的味道,是解读城市文化的一种最便捷和有效的途径,“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试图通过乌鲁木齐人的味觉和嗅觉,寻找一个多种民族和地缘文化水乳交融的城市。

“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每一次触摸这个美丽的城市,便激起一片尘嚣中的美丽回响,希望这样的触摸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发自内心的共鸣。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系列丛书的出版来打开更多探索的目光。

愿与居住在这座城市、热爱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共勉,是为序。

(作者系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后记

《发现乌鲁木齐》的出版,仅仅是所有热爱这个城市中一员的我,为乌鲁木齐尽的一点微薄之力。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在17年前背着行囊从华北平原的槐树村来到边城流浪;我有幸在西北路新华书店买到了关于乌鲁木齐的第一本书《乌鲁木齐杂诗》,才知道在故乡家喻户晓的纪晓岚居然也到过乌鲁木齐;我有幸在红山顶上看到了“风劲红山任狂歌”的林公,是他第一个慰藉了我浪迹天涯的游子情怀;我有幸从书中结识了苏北海、周轩、刘荫楠、徐百成等众多发现着这座城市的人们,是他们给了我融入这个城市的精神滋养;我有幸进入媒体,是乌鲁木齐晚报开辟的“旅游发现”栏目,让我将一次次充满惊喜的发现贡献给了读者;我有幸得到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乌鲁木齐晚报社领导亲自督阵《发现乌鲁木齐》的出版。

乌鲁木齐,我们发现了许多,我们仍在发现着。

从南腔北调的乌鲁木齐人中,我们发现了这个城市的个性——五湖四海;从许多年轻人穿河西走廊去口内寻根问祖的脚步里,我们读懂了这个城市是如何成为开发和建设边城的人们最后的异乡;还有“轮台东门送君去”的岑参,开创了边城豪迈壮行的诗风,也造就了千年后的新边塞诗人;还有“只为游人不忆家”的纪晓岚,发出“仿佛南省之苏杭,居此两载,起居安适,几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慨也”的感慨。

乌鲁木齐,一个让人孜孜不倦、翻阅不疲的城市。发现鸟鲁木齐,我们仍在继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现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旅游文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宏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10957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51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