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读鲁迅先生的《故乡》,那普普通通的村俗人物,那平平淡淡的人情世态,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人生感悟,不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发人深思:乡土中国的芸芸众生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生命形式而存在?现代乡土小说又是如何予以表现的?正是带着这种探究的目的,作者走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并最终著成本书。
图书 |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每当读鲁迅先生的《故乡》,那普普通通的村俗人物,那平平淡淡的人情世态,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人生感悟,不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发人深思:乡土中国的芸芸众生到底是以什么样的生命形式而存在?现代乡土小说又是如何予以表现的?正是带着这种探究的目的,作者走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世界,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态,并最终著成本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浙东文化与浙东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浙东民性的“山岳气” 第三节 文化蒙蔽与民众启蒙 一 “异端”对人之自觉意识的呼唤 二 “不幸”又“不争”的乡民 第四节 理性务实的生存态度与坚忍不拔的生命意志 一 心思细密的浙东乡民 二 不事张扬而韧性十足的浙东女性 三 “黄金”作祟与人性异化 第五节 沉重的责任意识与坚定的道德持守 一 浙东人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 鲁迅的道德关怀与灵魂拷问 三 理性反叛与道德坚守 第二章 湘楚文化与湖南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性氤氲的生命形态 一 一切委诸神灵的自然之子 二 对无常命运的坦然面对 第三节 生命的恬然与激荡 一 “边城”的田园牧歌 二 “镁镇”的庸常悲剧 三 尚武精神与复仇意识 四 “星”所映照的生命之光 第四节 崇情尚性的浪漫情怀 一 “柏子”与“吊脚楼女人” 二 情感的“株守”与“节妇”生命的释放 第五节 个体生命意识的遮蔽与张扬——湖南作家与政治的“离”与“合” 一 湖南作家的政治情结 二 “对一切无信仰”,“只信仰‘生命’” 第三章 巴蜀文化与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命的挥霍与张扬 一 恶人滥恶人善恶人 二 滑黠的“成都儿” 三 “边荒一隅”争斗与内耗的军界强势者 四 袍哥土匪 第三节 “将道德的眼光抛开”看巴蜀女性 ——以李劫人小说中的女性为分析对象 第四节 “洄水沱”式的人生” 第五节 茶馆鸦片:两个关乎生命的意象 第四章 关东文化与东北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命形态的多元开掘与呈现 一 “八月的乡村”中淋漓的“野气” 二 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 三 “呼兰河”畔的“生死场” 四 “有月亮不摘星星”的“乡亲——康天刚” 第三节 故园情怀与土地情结 一 漂泊者的故园情怀 二 “大地的儿子”的土地情结 第四节 生存的寓言人的物化自然的灵化 一 生存的寓言 二 人的物化 三 自然的灵化 第五节 “胡子”精神的时代变奏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瑞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2520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8-09-01 |
首版时间 | 2008-09-01 |
印刷时间 | 200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