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五代时间管理
内容
编辑推荐

基督徒是上帝手中的器皿,上帝赐给我们在地上的一切资源,我们都要用心经营,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使用上帝为我们预备的在地上的时间呢?在这有限的时日里,我们如何让生命日益丰盛,让生活日渐丰盈呢?在本书中,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帮助我们放弃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从而使生活进入“分享-生活-平衡”的良性循环中。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作者总结了前四代的时间管理理论后,发现每一代时间管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了这些理论中最致命的缺陷。而在“第五代时间管理”中,作者提出了“分享-生活-平衡”这种全方位平衡的人生计划,从此,他人被纳入到自我的时间管理中。考虑他人,从而收获更多的机遇、财富、资源以及因关心他人而带来的幸福感和快乐,这种多赢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收获更丰盛的人生。

为了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分享-生活-平衡”的人生计划,作者将整个计划分成循序渐进的28个步骤,读者每天只需阅读一节即可,在阅读和实践上,都不会有任何负担。

目录

新千年的时间管理——范例的变化 001

我们拥有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003

五代时间管理 011

M如同观海 021

第1天:关于时间的7个谎言 025

第2天:宁静——宇宙间最强大的力量 031

第3天:你是在受驱使还是在为自己而活 036

第4天:播种与收获 041

第5天:你是哪种时间类型的人 046

第6天:心流——新的时间感 056

第7天:时间——衡量万物的尺度 060

E如同效率 065

第8天:以目标为基础进行时间管理 069

第9天:为什么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 075

第10天:我的时间计划里哪件事最优先 082

第11天:平衡地生活——合理分配时间 088

第12天:养成良好的习惯——赢得时间 093

第13天:摆脱信息泛滥的困扰 101

第14天:时间管理系统工具——纸还是电子工具 109

E如同阶段 115

第15天:第1条地平线——日 119

第16天:第2条地平线——周 128

第17天:第3条地平线——季 135

第18天:第4条地平线——年 140

第19天:第5条地平线——7年 145

第20天:第6条地平线——退休 151

第21天:第7条地平线——生命的终结 156

R如同财富 161

第22天:优化时间——通过环境 164

第23天:优化时间——通过信任 168

第24天:优化时间——通过性格 173

第25天:优化时间——通过人际交往 178

第26天:优化时间——通过奉献 187

第27天:优化时间——通过意义 192

第28天:优化时间——通过勇气迈出第二步 197

后记 201

致谢 202

试读章节

我们拥有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你知不知道跟以前的人相比,我们今天有更多的时间可用呢?也许你会觉得这有点匪夷所思,但的确如此。因此本书一开始并不会谈到大多数人经常因为觉得时间不够用而焦虑万分,也不会谈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紧张与忙碌,以及像“我没时间”这种人们最常发出的抱怨。事实的真相是:我们拥有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让我们进行一次令人惊叹的、但显然还未被人们意识到的观察。从人的寿命开始:今天出生的人有望活到100多岁,男性的预期寿命大约为74岁,女性为80岁,这是过去的人难以企及的。中世纪时,40多岁的人就已经是老年人了。营养不良、传染病和自然灾害早早就夺去了人的生命。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在20世纪才被普遍接受,因为在这之前只有很少的人能活到可以经历这个危机的岁数。

工作到死?

与此同时,人的终生工作时间却在大幅缩短。几十年前人们在面对“你退休后有什么打算?”这个问题时还会神色惶恐。退休,那是什么?为了维持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计而工作到死是当时的人们普遍遵守的一条规则。今天人们退休后通常有平均10~20年的时间赋闲在家,并且只要身体还算健康,他们的物质生活就能得到较大的保障。即使在这期间出现终生工作时间有所延长也并未给休闲时间的增加带来太大的改变。特别是由于医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们的休闲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审视自己的时间预算并和上几代人进行比较会发现:自己简直是畅游在“时间的海洋”里。

更少的睡眠,更多的休闲时间

这绝不仅仅只适用于退休人员。让我们回顾一下每周工作时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直到19与20世纪之交,每周工作时间一直在不断下降。如果向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工人讲述每周37.5小时的工作时间,他们一定会认为这是发生在乌托邦里的童话故事。

当时的工人经常要每周工作75个小时!那时也没有最低工资,由供求关系来调节劳动力市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更是异常残酷。受法律保护的节假日也经历了极其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后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接受。

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受益于当时在艰苦岁月里创造出来的成就:只有通过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技术的飞速进步,才能确保现代化的德国对人们工作时间的严格监督管理和居民对休闲、休假和休养的需求。历史上还有哪一时期能让雇员拥有比21世纪初还多的空闲时间呢?虽然全球化和经济危机使得许多经济部门的雇员的每周工作时间有所延长,但毋庸置疑的是:现代人正畅游在休闲时间的海洋里。此外,统计数据表明,如今我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要比五十年前的人们少一个小时。但是拥有更多的清醒时间也意味着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和安排这些空闲时间。

运用技巧来节省时间

另外一个时间因素是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曾经占用了人们很多时间。在没有洗衣机、洗碗机、电灶、煤气灶、吸尘器和集中供暖设备的情况下,为了能让自己家暖和、整洁,就得做无数的家务活。我们还能想象出在20世纪初的时候,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穿着整齐去上学,那些有四五个孩子(当时很普遍)的母亲得多么拼命地干活啊!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了,但还是有许多(首先是女性的)时间被用在了家庭事务上,其原因就在于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家庭生活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然而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人们能够运用技巧来节省时间和相对延长自己的空闲时间。食品业的商家们也在不失时机地向那些忙于工作的消费者和那些不愿意花力气下厨的消费者出售容易加工的商品(如方便面等)和可以直接消费的商品(如熟菜等)。我们正畅游在“时间的海洋”里。你是在这一意识的伴随和指引下生活吗?如果是的话,那你就属于人数正在不断减少的少数派。

富裕陷阱

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我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更安全、更多的休闲娱乐,更优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使得中欧国家能够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并没有让人们感到更幸福。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德国Allenbach民意调查研究所就对德国公众的总体幸福感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民意调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认为自己很幸福的德国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保持恒定,为总人口的30%。如果拿当时的生活水平与现在的生活水平相比较的话,这的确让人难以置信。

但是,事实已经表明,在我们的文化中,就我们的主观幸福感而言,生活水平被我们赋予了过高的意义,被赋予了一种生活水平本身显然还不具有的意义。国际研究表明,生活在贫穷国家的一部分人觉得自己比生活在富有的工业国家里的人更幸福。

当面临是否愿意以牺牲时间为代价来提高生活水平这个问题时,我们应想到这些社会研究成果。如果有人允诺付给你原来薪金两倍的高俸,但你必须为此每天工作12个小时(星期日也是如此),那你不仅会盘算自己能多赚多少钱,而且也会考虑到这样你就得远离“时间的海洋”而驶入狭窄的海湾了。也许你的处境真的需要你这样去做,但是你不应该期待通过获得更高的收入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ill)的一则小故事对单单从收入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错误思考方式进行了嘲讽:

幸福的渔夫

一个渔夫在把辛苦出海打来的鱼拿到市场上卖掉以后,来到了海滩边,坐在那里眺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一位游客问他为什么不去多打些鱼,渔夫问:多打鱼又能怎么样?游客说:“你每天多干活不就可以多赚钱了吗?”渔夫问:钱多了又怎么样?

游客开导他说:“这样你不出一年就能买辆摩托,两年就可以买一条渔船,然后再买渔轮,然后再建冷库,然后开一家罐头加工厂,然后开着直升机去找鱼群,然后开一家活鱼饭店。”游客的两眼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渔夫打断他说:“再往后会怎样呢?”游客说:“然后你就什么也不用再去做了,你可以整天都逍遥自在地坐在海滩上眺望美丽的大海了。”

渔夫说:“但是我现在已经这样做了。”

——摘自《小说和短篇小说》第四卷(作者:海因里希·伯尔)

我们不希望产生误解,只希望通过本书来告诉读者一个简单的道理:工作时间越少,生活越简朴,你拥有的时间就越多。对于有些读者来说,这个建议可能真的非常有益,但根本无关紧要。我们的目标是让你注意到自己今天所拥有的时间财富并向你展示如何最合理地利用这笔财富。

无情的沙漏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缺少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如沙漏,生命似流水。没有什么能比眼前不停流逝的沙漏更让人感到不安了!沙漏里的沙粒一粒一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一边堆积、一边流泻,直到上半截的沙粒全部落尽,然后一切都过去了。许多人的人生就像沙漏里的沙粒那样缓缓地流逝。然而沙漏可以翻转180度,让沙粒重新从上方缓缓地流下,但是你的人生却不能倒转。

目前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通常把现代人感觉自己每天都缺少时间作为开头部分。会谈到偷时间的贼比偷钱贼还要坏,因为钱可以通过努力和运气重新赚回来,但是被偷走的时间却是无可挽回地失去了。接下来会谈到紧张忙碌的日常生活,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时间计划簿,经济界人士面临着不断增大的期限压力,家庭生活所遵循的管理要求……这一切都是正确的。恰恰是这种每天都有的时间紧迫感促使许多人去更深入地研究时间管理这个课题。

……

P3-7

后记

我们到达了这次旅行的终点?没有,这纯属一派胡言——在“时间的海洋”里的旅行才刚刚开始!尽管前28个小节中的工作坊对大部分读者来说都只是一种需转化为实践的理论,可是你觉得自己现在有能力将其付诸实践吗?

我们知道我们对你的要求有点过高。本书并没有向你保证分三步就可以解决你在时间和人生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如果真能毫不费力就可以做到的话,那么几千年前的人们就已经发现具体该怎么做了。我们的主导思想是:尽可能地简化和必要地复杂化。

我们针对缺少时间——范例提出了“时间的海洋”这一理论。曾经学会如何享受这笔时间财富的人是不愿意再回到原处的。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们想知道你在阅读本书时都有哪些体会。我们特别感兴趣的当然是在你的生活中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时间的海洋”——这一理论和你是如何把“分享一生活一平衡”的计划付诸实践的。

你有兴趣把你的故事写给我们吗?你想将批评和改进的建议告知作者吗?

我们愿与你展开进一步的交流。

联系地址:knoblauch@ziele.de,johannes@hueger.net,trainer@mar-cus-mockler.de。如果你需要举办讲座,我们很愿意接受你的邀请。

我们期待着你的来信并祝你在这片“时间的海洋”里尽情徜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五代时间管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约尔格·W.克诺伯克//约翰·胡格//马库斯·莫克勒
译者 王音浩
编者
绘者 维尔纳·蒂基·库斯腾马赫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38474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8
16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