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因此而改变--走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走进经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自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没有他,就没有原子时代,也没有宇宙大爆炸理论。在他的凝视下,从浩瀚的宇宙空间到微小的量子世界,都不得不显露出它们最大的秘密……

请走进爱因斯坦的世界,领略人类智慧的深邃无边。

内容推荐

《走进经典丛书》用生动流畅、浅切清新的方式和语言来阐释经典。它们首先关注的是揭示出经典是如何生成的。它们还特别强调经典选择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在古今中外众多的经典中特别选取了文学、哲学、社会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经典。丛书的宗旨是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和介绍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经典,通俗、简明、淳朴是它们的追求。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导言:发现时空

一、开创原子时代的人

 早慧的天才

 大学生活

 从小职员到大教授

 震撼世界

二、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讲什么

 重新认识宇宙

 古典物理学

 狭义相对论

三、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建立

 引力与吋空弯曲

 黑洞

 宇宙

四、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

 关于量子力学

 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

结语:“相对论”诞生百年

爱因斯坦生平与著作大事纪年

试读章节

早慧的天才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诞生于德国南部一个宁静的小城乌尔姆。爱因斯坦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两年后,随着妹妹玛雅的出生,家中又增加了一个小成员。妹妹不但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伙伴,也是伴随他一生的亲密朋友。

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世世代代居住在德国的土地上。爱因斯坦的父亲海尔曼心地善良,爱好文学,并有很高的数学天赋。虽然在中学时代就引人注目,可家里没钱供他上大学,他不得不弃学经商,经营电器。但是,犹太人善于经商赚钱的特点没有在海尔曼身上得到体现,他在生意场上表现平平,勉强维持着中产阶级的生活。爱因斯坦的母亲泡琳文化修养很高,爱好文学和音乐。受母亲的影响,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古典音乐。在爱因斯坦6岁的时候,母亲要求他开始练习小提琴。起初,单调的弓法和指法练习使爱因斯坦非常厌烦,后来,他体会到音乐的和谐与美丽,才进发出练习的热情,到14岁时就已经小有成就了。此后,音乐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小提琴成为他的终生伴侣。不管他到哪里,身边总是离不开小提琴。

1880年,在爱因斯坦1岁时,老爱因斯坦在乌尔姆的生意遇到了大麻烦。在弟弟雅各布的建议下,他们全家从乌尔姆移居到慕尼黑。爱因斯坦一家住在慕尼黑郊区的林德林地区。林德林地区风景秀美,老爱因斯坦在工作之余经常带领全家郊游。爱因斯坦似乎天生醉心于大自然景色,常常瞪着两只好奇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美景。

童年时期的爱因斯坦性格沉静,孤独内向,喜欢幻想。即使当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已经相当自信,并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他眼里,仿佛大干世界中种种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都遵从一种简单而和谐的秩序。

和牛顿一样,这个日后震撼世界的人并没有展现出什么智力超常的迹象。恰恰相反,由于直到3岁才学会说话,爱因斯坦的父母甚至一度担心他的智力不太正常。事实上,直到9岁的时候,爱因斯坦说话还是不太流利。据爱因斯坦的妹妹回忆,他喜欢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游戏,常常一个人躲在客厅的角落里玩积木,用卡片搭房子,一直搭到十几层楼高。

当爱因斯坦四五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个小罗盘玩具。爱因斯坦惊奇地发现,由于某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尢论他怎样转动罗盘,罗盘的红色指针总是指向北面。这使爱囚斯坦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同时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小的罗盘,使爱因斯坦相信,在自然现象的背后一定深深地隐藏着某种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个小小的罗盘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巨匠探索自然规律的好奇心,而这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学的幼苗。后来,爱因斯坦一再提起罗盘这个“奇迹”对他后来的科学思考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就爱因斯坦的好奇心而言,他确实是一个早熟的、聪慧的孩子。当他的同龄人还在不加思考地接受周围的自然现象时,爱因斯坦却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这很可能与音乐的无形影响有关系。

大约在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慕尼黑是个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城市,城内有许多教堂,学校也多数由教会开办。由于犹太学校离家比较远,而且学费过于昂贵,爱因斯坦进入了一所离家较近的天主教会开办的小学。当时德国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必须接受宗教教育,爱因斯坦在学校里接受了天主教的宗教教育。后来,爱因斯坦又在家中接受了犹太教的宗教教育。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宗教,信仰上帝耶和华。犹太教的经书记载了上帝的言行,实际上是犹太民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的经书,作为其《圣经·旧约全书》。此外,基督教还信奉《圣经·新约全书》。基督教绎过两次大分裂,形成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新教三大派。犹太教的传教士称为拉比,东正教和天主教称为神父,新教称为牧师。

在12岁之前,爱因斯坦有很高的宗教热情,非常认真。但是,在阅读了大量的通俗的科学书籍之后,步入科学殿堂的爱闪斯坦认识到宗教里有许多故事都不可能是真实的。于是,爱闪斯坦抛弃了世俗的宗教观念和信仰,并对所有权威和社会环境中的流行信念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进而发展成一种自由、独立的思想。

1888年,爱因斯坦进入路提波德中学。有着强烈独立个性的爱因斯坦,同当时德国推行的教育制度,实在是水火不相容。路提波德中学完全像一座“兵营”,教育学生为今天的好分数和明灭的功名利禄,拼命地死记硬背。此外,还要求学生对权威无条件地服从。对此,爱因斯坦十分反感。后来,1936年10月15口,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教育》的长篇演讲,其中有一段话显然是针对路捉波德巾学的经历而讲的,他说:“我以为,对十学校米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这样的学校在德国和俄国成为惯例,那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在学校里,这位未来的物理学大师的成绩并不突出,除了数学很好以外,爱因斯坦几乎就没有什么好分数,尤其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他对古典语言毫无兴趣。老师们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同学们大都视他为陌路人,从不来往。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问学校的训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这位主任直截了当地回答:“做什么都没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的。”

爱因斯坦的知识主要是在家中通过刻苦的自学获得的,他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于数学、物理和哲学,热衷于深入理解,但很少去死记硬背。有两个人对爱因斯坦智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虽然很难说他们两人在思想上对爱因斯坦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正是他们,把打开自然科学殿堂大门的第一把钥匙递给了爱因斯坦。这两个人是爱因斯坦当工程师的叔叔和来自俄国的犹太族大学生塔尔枚。犹太人有一个古老的习惯,就是在安息日邀请一个贫穷的犹太人一同聚餐。犹太教徒和一些基督教徒认为星期六(一周的第七天)为休息和拜神的日子,即安息日。而大多数基督教徒把星期日(一周的第一天)作为安息日。在爱因斯坦家里,就是在每个星期六的中午跟塔尔枚共进午餐。

塔尔枚对爱因斯坦不同寻常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吃惊,于是,他向年轻的爱因斯坦推荐了很多科普书籍。对这些书籍,爱因斯坦百读不厌。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叔叔开始抽空辅导他学习代数和欧几里得(Euclid)平面几何学。欧几里得(活跃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是古希腊和罗马最杰出的数学家,以有关几何学的论文《几何原本》著称于世,被称为几何学之父。《几何原本》对人类的活动产生持续而重大的影响。直到19世纪非欧几里得几何出现以前,它一直是几何的推理、定理和方法的主要源泉。有时人们会说,除了圣经以外,《几何原本》是西方世界被翻译最多、出版最多和学习最多的书。

P7-12

序言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所谓“经典”,可能是一本著作,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一首乐曲,也可能只是一个公式,甚至是几个字符,但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时流里永恒地闪烁着光芒。

经典是崇高伟大的,又是淳朴平凡的,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比如,人类一直都在关心:如何实现社会公义?如何追求真理?数千年来,众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在呕心沥血地解决这个问题,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马克思……他们的努力和思考,凝聚成了《论语》《孟子》《政治学》《资本论》等经典著作。没有这些思想经典,人类命运的航船就没有指路的灯塔。

又如,人类一直苦苦追问:人为何而来?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宇宙运行的最终定律是什么?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到霍金,科学家们相继不断地努力,完成了《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相对论”等经典著述,他们智慧的思考使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轮船、汽车、电视机、电脑、卫星、航天飞机,能够潜入深海、登陆月球、克隆生命。没有这些科学经典,人类迄今仍处在茫荒之中。

至于文学艺术经典,就更与我们“心心相通”了。《史记》中项羽自刎前悲怆吟诵的一句“时不利兮骓不逝”,让无数后人怆然泪下!凡·高绘画中那燃烧的向日葵,烧灼着每个观看者的心。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与大鱼搏斗的渔夫,就是人类在这孤独的行星上奋力求存的象征。川端康成的《雪国》以凄楚的抒情、“人生如梦”的咏叹,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沈从文用一生描绘的“湘西世界”,把边城流溢着野性而和谐的美,洒向了全世界……没有这些文学经典,人类就不会懂得什么叫美,就会缺乏追求更美好的明天的愿望与激情!

然而,这些经典大师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他们与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会经历青春与暮年,会遭遇种种挫折,会痛哭,会大笑。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其实是极为平凡的人。和大多数底层百姓一样,他挨饥受冻,所以才愤怒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不公;置身在破屋里,同天下百姓一样身受淫雨之苦,所以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被称为“2O世纪中国良心”的巴金,一生歌颂以奋斗为生命、以痛苦为力量、以献身为幸福的人物。巴金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他平常充满人情的爱心是融合的。“文革”期间,巴金惨遭迫害,妻子也被迫害致死。读过他悼念妻子的散文《怀念萧姗》的人没有不心酸泪下的。只有把崇高的巴金与充满人情味的巴金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认识一个真实的、可敬可爱的巴金。

无论是杜甫,还是巴金,他们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或者说,他们的崇高正是从他们的平凡中生长出来的。如果说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也许是他们的爱心更广,责任心更强,对理想的追求更执著罢了。他们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民族的、国家的、人类的福祉。所以他们的思想和著作,能够超越性别、时代、地域的限制,而成为人类生生不息之伟力的代表。

经典虽是大师个人完成的,但经典之所以能不朽,却是一代代读者——也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阅读的结果。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是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一代代人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其实许多大师本身都是在青少年时代汲取了前辈宝贵的营养才得以茁壮成长的。没有在青少年时期“读书破万卷”,杜甫是绝对不可能“下笔如有神”的。没有在青年时读到欧几里得和笛卡儿,牛顿也许一生碌碌无为,再大的苹果落在他眼前,他也可能无动于衷。因此,被公认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牛顿这样说:“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阅读经典,不是为了炫耀于人,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启发我们,提升我们,丰富我们。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今天的青少年对有些经典似乎感到生疏和难以接近。这正说明我们需要这样一些书籍:它们必须能够联系现代生活重新阐释经典,为青少年的未来成长提供宝贵的、必要的养分。

为此,我们把这套丛书奉献给年青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够“走进经典”!

在本套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揭示出经典是如何生成的。大师们创造的经典固然伟大,但创造经典的过程更加耐人寻味。阅读经典的目的,一是获得知识,二是学习那些大师特有的品质。后一点比前一点更重要。因为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经典不是凝固的化石,而是鲜活的机体。我们最大的期望是:当你放下书本时,能够感觉到那些大师的经典是栩栩如生的,就像刚刚从身边走开的师长兼朋友,他们亲切而智慧的话音还萦绕在耳旁。本套丛书特意附上大师生平与创作的年表,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我们的另外一个愿望,则是能够以生动流畅、浅切清新的方式和语言来阐释经典。真正成为经典的东西,都能深入浅出,以平易的笔调谈论深邃的思想,既有思想的光彩,也有文字的优美。介绍经典的文字更要继承这种文风。这套丛书结合作品内容选用了大量图片,也是出于这种目的。

此外,本套丛书还特别强调经典选择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在古今中外众多的经典中特别选取了文学、哲学、社会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经典。就每本介绍经典的书而言,则注重选取大师们最重要的代表作,同时兼顾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如巴金作品首选《家》而不选《寒夜》,达尔文作品首选《物种起源》而不选《人类的由来》,卓别林作品首选《摩登时代》而不选《大独裁者》等,都是经过慎重挑选的。

值得推荐的经典太多了,本套丛书将分批陆续推出。丛书的宗旨是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和介绍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经典,通俗、简明、淳朴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没有特别注重某些学术化的要求如严格的注释等,这也是需要说明的。

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在感谢所有编撰者辛勤劳动的同时,也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总编辑杨耕先生在丛书编撰的过程中,多次提出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尤其是总编辑助理傅德林先生,丛书从策划到编撰再到出版,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陶虹、高东风、薛萌等编辑也为丛书的出版不辞辛劳,奉献心力,还有那些在幕后为每本书默默审稿的专家们,这里也一并致谢!

2006年1O月金秋于北京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因此而改变--走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走进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颖//赵玉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079711
开本 32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物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412.1-49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