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豹子哈奇/中国动物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动物文学大系》是对中国原创动物文学发展历史的回顾、梳理与总结,包括动物小说、动物散文等动物文学的主要样式,全面收录中国动物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是中国动物文学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

李迪所著的《豹子哈奇》为其中一册,本书情节曲折,内容生动。书中的僾尼族少年果哈和瑶族少年多龙善良质朴、勇敢机智,给人很深的印象。豹子哈奇和果哈一家人及给它喂奶的母羊之间的关系充满情味,真切感人。书中还描绘了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

内容推荐

李迪所著的《豹子哈奇》为《中国动物文学大系》之一。

僾尼族少年果哈在森林里捡到一只刚出生的小豹子,带回家中养起来,起了个名字叫哈奇。天长日久,它竟成了果哈家中亲密的一员。哈奇渐渐长大了,不能再养在村里。怎么办呢?……《豹子哈奇》会告诉你哈奇在此后经历史的种种遭遇。

目录

总序

豹子哈奇

梦中的橄榄树——宅狗、野猫和流浪鸽

后记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著作目录

获奖记录

它看着你,它不说话◎李迪

试读章节

老豹子带着自己的一家——妻子和刚刚出世的小豹子,是从南腊山的老林里逃过来的。

本来,顶着黄花的小嫩瓜正需要躲在瓜叶下;坐月子的妻子和连眼睛还没睁开的孩子,正需要在一个很安静、很温暖的地方好好休养。可是,它们在南腊山上理想的家——一个背风的、四周长满灌木的岩洞,被毁林开荒的人们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烧林的大火制造出来的阵阵浓烟,也时不时地钻进洞里。人们一天天地逼近了岩洞,老豹子再怎么叹气,再怎么难舍也不行了。为了一家能活下去,老豹子只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带着妻子和孩子告别了好不容易才建造起来的家,下了南腊山,钻进茫无边际的摩塔古森林,重新寻找一个远离人烟,而又便于觅食、饮水和躲避恶劣气候的安静的地方。

一路上,老豹子和妻子轮流叼着孩子走。越走,离它们曾经频繁活动的南腊山区域越远,而出现在面前的密林和沟箐,却越来越陌生。经验丰富的老豹子知道,在这片陌生的树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活动领域,为了对手之间互相躲避,或是为了给自己家族的成员交换情报、传递消息,各种各样的动物都要在树林中选择不同的地点,用不同的方式留下自己的标记:狼通常是在倒木或较为奇特的树桩、草棍上撒一泡尿,说明自己的到来和向亲属报告自己的身体近况;犀牛则在它通过的路旁留下一大堆粪便,表示对这条甬道的占有;而野牛和黑熊,又喜欢在自己选定的树上磨蹭磨蹭身子,使这些树上沾上它们自己的气味……为了不在这陌生的地方误人对手的领域而与它们突然遭遇,也为了选择一个相对宁静的地区安家落户,老豹子一直走在前面,机警地利用自己敏锐的嗅觉,仔细闻着密林中表示标记的各种不同气味。一闻到新鲜的气味,它就立刻停下脚步,向妻子发出危险的信号,然后另选一条道儿走;闻到不太新鲜的气味,它就带着妻子小心翼翼地前进;而闻到较陈旧的气味时,它就放心大胆地带着妻子继续朝前走——气味陈旧,说明对方已经好久不来此地了。

当豹子夫妇走过一片树木较稀少的林子,钻进一蓬深草时,饥饿和疲惫又一次向它们展开猛烈的进攻;小豹子也饿得尖声直叫。老豹子在侦察了四周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之后,决定停下来歇一歇脚。它让妻子先给孩子喂奶,自己抖擞抖擞脖颈上漂亮的长毛,打起精神,去密林里寻找食物。临走时,它吻了吻妻子的鼻尖,告诉它耐心等着,自己一会儿就回来。可是,当它钻进密林里的时候,突然闻到了大公猪的气味。那气味是从一棵野枇杷树的根部传来的,新鲜得刺鼻。这气味告诉老豹子,附近是野猪活动的领域,而老豹子知道,性情凶猛又好拼命的野猪,干起仗来是比老虎和黑熊还要厉害的。老豹子十分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安全,急忙掉头往回赶。

可是,晚了。当老豹子赶回草丛的时候,妻子倒下了,孩子失踪了,好端端的一家已经不存在了!

老豹子悲哀地呜咽着,走上前去,用舌头一点一点地舔净妻子身上的泥土和血迹。舔着,舔着,强忍在眼眶里的热泪不由自主地吧嗒吧嗒地掉下来。妻子曾经有过一身多么美丽的皮毛啊!现在,这美丽的皮毛已经失去了动人的光泽,漂亮的斑纹也被泥土和血污糊住。老豹子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年轻的母豹外出觅食,不小心掉进了猎人设置的陷阱。它在绝望中发出了紧急求救的呼声。这呼声把猎人和老豹子同时招来了。猎人冲老豹子举起了长筒猎枪——这是老豹子第一次看到猎枪。但是,为了营救母豹,老豹子大吼一声,奋不顾身地朝猎人猛扑过去。砰的一声,猎人的枪响了,随着一股终身难忘的刺鼻的火药味儿,老豹子感到额头上被火辣辣地刺痛了,鲜血顿时就淌了下来,糊住了双眼。但是,它没有倒下,而是更凶猛地吼叫一声,像一阵旋风般平地腾跃起来,朝放枪的猎人直扑过去。猎人手脚一慌,把枪掉进陷阱里,抱着脑袋逃走了。老豹子没有再追,因为它的目标并不是猎人。它用前爪抹去糊住眼睛的鲜血,忍着伤痛,拖来一棵断树。它只歇息了三次,就把断树拖进了陷阱里。母豹攀着断树爬出陷阱,终于得救了!

可谁知,它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母豹,竟然永远躺在这里了!

老豹子呜咽着,舔净妻子身上的血污,然后把它拖上一棵高高的大叶子树,平平稳稳地架在长着繁枝密叶的树丫上。往常,这是它用来贮藏剩余食物的方法,而现在,是为了不让秃鹫、老虎或是狼群等凶禽猛兽对妻子的遗体再加残害。

树木长青,树叶碧绿。妻子,你就安睡在这碧绿长青的树林间吧。这里是个宁静的地方,再也不会有谁来打扰你了。

老豹子这样默默地对妻子说。它最后看了妻子一眼,就往树下爬去。

当它爬下大叶子树的时候,它看到一只母猪正半蹲在那死去的大公猪身边抽泣。

P15-18

序言

人类对于动物,实在有着说不尽的永恒话题。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历史,先在地决定了人类与动物的天然亲缘关系和一往情深的亲和力。早在两三万年前,动物作为艺术形象就已进入了人类的审美创造视野,原始人遗留下来的史前岩画及其图腾崇拜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动物。而在漫长的文学史长廊中,动物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永恒形象。

人类的祖先早已通过作为东方文学源头的《诗经》、《罗摩衍那》和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等,提出了一些具有永恒属性的命题以及对这些命题的理解。这些命题包括:人与神,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荣誉与耻辱,战争与和平,人生的局限和无奈等,而人与动物的关系,则是其中格外绚丽多彩、别具意蕴的命题。

中国的《诗经》开篇即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种叫“雎鸠”的美丽乌儿,亭亭地栖在波光潋滟的河中央,关关地鸣叫着,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华美篇章。孔子说,诗的作用在于“兴观群怨”,可使人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诗教,岂止是希望人们熟识鸟兽草木之名而已,而在于引领众生俯仰天地,万物一体,广大心性,到达厚德载物、天人和谐的仁道之境。这就是中国文化、文学的元典精神。

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动物作为艺术创造对象与审美表现对象,都曾经历了渔猎时代的动物神话,农耕时代的动物童话、寓言和传说故事,以及现代的动物小说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动物主要是以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承续下来的,而且品类十分丰富。美国学者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列出的中国动物故事类型就多达299种。动物小说是现代动物文学的主要文体,或者说现代动物文学的核心是动物小说,此外还有动物散文等。

动物文学不同于以“原始一儿童思维”为特征而创作的动物神话(如《白蛇传》)、动物童话(如《狐狸列那的故事》)、动物寓言(如《伊索寓言》中的动物)、动物传说故事(如《狼外婆》)。动物小说是以动物作为艺术主角、按照动物“物的逻辑性”原则而创造的一种动物题材叙事性文学作品,并严格遵循现代小说艺术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原则。动物小说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三人称为主(偶尔也有第二人称),作者以身临其境的“在场感”直接表现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和生命意蕴,而且动物都“不开口说话”,即使偶有开口说话的动物也只是动物与动物之间“说话”,而不是与人“说话”。而动物神话、童话、寓言、传说故事中的动物,都能“开口说话”,而且主要是与人“说话”。

动物文学的主要特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动物中心主义。动物文学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与动物的平等地位,呼唤人们关爱动物,尊重动物,树立“动物一生态道德”的观念,并进而从动物世界中反思、寻求人类的精神价值。

二是强烈的荒野意识。这不仅是指动物文学已将目光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视角,转向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丛林、高山、大海、草原等“荒野”世界,更是指人们希望在荒野中找回曾经失落的精神,寻求拯救地球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的途径。正如创作不朽自然文学《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所说:“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而《论自然》的作者爱默生说得更彻底:“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回了理智与信仰”。

三是动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一般认为,动物文学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表现为:一是严格按照动物特征来规范所描写角色的行为;二是沉入动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把握住让读者可信的动物心理特点;三是作品中的动物主角不应当是类型化而应当是个性化的,应着力反映动物主角的性格命运;四是作品思想内涵应是艺术所折射而不应当是类比或象征人类社会的某些习俗。

动物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一个独具艺术魅力并拥有充分自主发展前景的文学门类。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文学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动物文学的这种“上升”态势,是与其独特的价值及这种价值在当今世界所彰显出来的重要性分不开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加以论析。

首先是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的维度。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存危机,人类必须反思自身的行为,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的观念,培养人类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生态道德,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拓展道德共同体的界限,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赋予自然界特别是动物永续存在的权利,进而从征服自然、灭绝动物的狂热中走上回归自然、天人和谐的道路。而动物文学,正是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树立生态道德的最好的中介和读物。

动物文学的重要价值,还深刻地体现在对少年儿童“精神成人”的作用和意义上。由于少年儿童的精神生命对动物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而动物形象自然而然地成为儿童文学最重要的艺术形象之一,动物小说也自然成为儿童文学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板块之一。动物文学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其他文学样式不可取代的作用。动物文学的审美指向是执著于对“动物性”——与儿童生命世界有着最密切的天然联系的动物世界的探索,艺术地再现和描绘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生命原色,以及由描绘动物世界带来的对博大自然界的由衷礼赞。动物文学直接搭建起作家与少年儿童关于生命、关于生存、。关于自然等具有深度意义的话题平台,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比其他儿童文学样式更多的关于力量、意志、精神,关于野性、磨砺、挫折、苦难以至生与死、爱与恨等的题材和意蕴。阅读并领悟动物文学所具有的这种独特而深刻的精神内核,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不失为一种‘精神补钙”。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动物文学自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就已开始出现,鲁迅的《鸭的喜剧》、《兔和猫》,周作人的《百廿虫吟》,沈从文的《牛》,叶圣陶的《牛》,丰子恺的《养鸭》,萧红的《小黑狗》,老舍的《小动物们》,巴金的《小狗包弟》等,成为中国现代动物文学初创阶段的重要收获,并形成自身的一些特征:一是以动物散文为主,较少动物小说;二是描写对象以家畜宠物为主,极少野生动物;三是以人的主体性为主,借动物寄寓思考、抒发情感,对动物习性的观察、描写细致准确。现代动物文学的这种“寓言式文体”模式承续了很长时期,直至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才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并迎来了“风起云涌”的发展新阶段。这种“风起云涌”的局面突出体现在动物文学作家队伍的不断壮大,审美追求与艺术重心的不断拓展。新时期以来的动物文学作家队伍主要由以下三股力量组成,并在动物文学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倾向与创作风格:

一是关注生态文明、力倡生态道德的作家。他们秉持新的人与自然观,足迹遍及高山、江河、沙漠、荒野,虽然作品的命名不一,被称为“大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环境文学”、“生命状态文学”等,但动物始终是这类文学锁定的主要艺术形象。代表作家有徐刚、刘先平、方敏、郭雪波、李青松、哲夫等。

二是一批以创作人间社会为主业同时也将目光转向动物世界的作家。他们的动物文学过多地包含了社会学的成分,借动物以折射人类,甚至是“事有难言聊志怪,人与吾非更搜神”。这类“人间延伸型”的动物小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如宗璞的《鲁鲁》,乌热尔图的《七叉犄角的公鹿》,冯苓植的《驼峰上的爱》等。新世纪的代表作有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等。

三是以儿童文学作为自己目标与志业的作家。他们的创作追求与审美取向,不但有力地扩大了中国现代动物文学的艺术版图与艺术成就,而且更是将动物文学的旗帜牢牢地插在了儿童文学领域,一大批优秀作品已成为滋润少年儿童生命成长的精神钙质。代表性作家有:蔺瑾、沈石溪、金曾豪、李子玉、梁泊、牧铃、乔传藻、刘兴诗、朱新望、李迪、刘绮、薛屹峰以及更年轻的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等。

对于自然生态、动物的重视,儿童文学比之成人文学似乎觉悟得更早。毕竟世界的未来是属于儿童的,而儿童的天性又更接近自然,热爱动物、植物,因而儿童文学也就自然而然地更关注自然万物,将动物世界、植物世界与人的世界一起纳入创作视野。

儿童文学范畴的动物小说创作,勃兴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轨迹与艺术策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动物小说蕴涵着较为明显的社会学含量(这与同时期成人文学中的动物小说有相似之处),重在人的主体性,以人的视角看动物,以人与动物的关系隐喻人间社会,动物形象通常具有象征性和寄寓性,更多地承载着现实人世与文明秩序的道德理想和世俗期待。如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李传锋的《退役军犬黄狐》,朱新望的《小狐狸花背》等。

第二阶段的动物小说中,动物取得了艺术“主体”的地位,从动物的视角看动物、看世界;作品的场景完全是动物世界,只有动物与动物的生命较量、冲突与丛林法则,动物的生死离别、爱恨情仇、荣辱悲喜等错综复杂的“兽际”关系成为描写的重点。代表作如蔺瑾的《雪山王之死》、《冰河上的激战》,沈石溪的《狼王梦》、《红奶羊》,金曾豪的《苍狼》,方敏的《大迁徙》、《大绝唱》,黑鹤的《黑焰》等。

第三阶段的动物小说延续至今,还在不断探索、实验之中,其特点是力图从动物行为学的“科学考察”角度,深入动物内部本身,还原动物生命的原生状态。这有沈石溪的《鸟奴》,方敏的《熊猫史诗》等。

动物文学(主体是动物小说)已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审美创造的重要类型。由于动物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艺术呈现方式的神秘性、可读性,艺术形象的鲜明性、独特性,因而赢得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并成为他们精神补钙的上佳产品。这一现象自然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有关动物文学与儿童生命成长、动物文学与生态道德建设、动物文学与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动物文学的叙事艺术、动物文学的形象塑造、中西动物文学的比较等,正在成为文学研究新的课题。与此同时,系统梳理和评鉴现代中国动物文学的代表性成果,将最具原创力、影响力、号召力的一流动物文学主要是动物小说作品,重塑出版,使其在“人与自然和谐生存”与新世纪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广大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这已成为具有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出版人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贯注重高品质童书出版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推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之后,又组织专家团队,精选精编精印、高质量地出版《中国动物文学大系》,实在让人感佩!

《中国动物文学大系》既是现代中国原创动物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与传承工程,又是将动物文学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广工程。相信这一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气象万千的动物文学书系,必将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喜爱,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全的人性基础、国民素质、生态道德产生更大的实质性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动物文学大系》高端选编委员会

(王泉根执笔)

2010年11月24日于北京

后记

《梦中的橄榄树》写好后,我发给好友高洪波。身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他很忙,但他不仅很快看完而且认真做了修改,将原来的副标题“欢欢、咪咪和流浪鸽”改为“家狗、野猫和流浪鸽”。第二天,他又发来短信:“迪兄,建议家狗改宅狗。以对宅男。”我知道,当他在办公室为我修改文章时,在他家里,夫人丹江正往窗台上撒着小米喂喜鹊,他们心爱的牧羊犬谷子正摇着尾巴向喜鹊们问好。尽管这位来自苏格兰的美眉有着八十公分的身高和七十斤的体重,但这丝毫不影响它跟娇小轻盈的喜鹊们成为朋友,共同分享来自洪波、丹江的冬日的温暖和爱。

我同时把这篇稿子发给了《解放军报》社社长、著名作家孙晓青。他和夫人陆莹当年都是我们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北京知青。晓青收到后立即发来短信:“中篇收到,不知会是先睹为快还是大放悲声,小动物的命运总能触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部位。对这类故事,有时真不敢看,不忍看……”晓青的短信让我难过更让我感动。因为我知道,他们善良的夫妻俩收养流浪猫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养在家里的就有六只……

就在今夜,当我最后一次校完本文并给我至今未曾见过面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胡同印发出短信,再次感谢他,感谢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向我约写这篇稿子,感谢同样没见过面的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席编辑刘春霞对我的鼓励和信任,就在这时,我的远在云南的好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正彻夜读着这篇稿子。我担心害了他,让他睡不好。晨起打开电脑收到他的信。果然害了他!全文录出他的来信,以示对他的敬意:

迪兄,现在是午夜一点零九分,我刚读完你的新作。我是一路读来,到文末才看到洪波和晓青的短信。我在阅读中就曾想着,你一定要给洪波他们看看,让他们兴奋和为你高兴!

我今天上午去一所学校看一位老师,中午陈约红打电话给我,说市里要为旅游节造势,找几个作家写文章,其中有我,让我一同去市政府旅游处听情况。我、陈约红,还有老咪(汪叶菊)的先生,听完情况,看看时间,差不多到吃饭时间了,城里挤,老咪开了车,绕城半圈,到了滇池边,吃地道的农家乐。正好你电话来了。

也许是心灵感应吧。吃饭的时候,陈约红说,她家的狗出去疯,怀了小狗,前些天生了好几只,还留下两只,要送一只给我。我不敢要,说养出感情来,放心不下。不行,不敢要。回来读你的新作,开篇就是写狗的,我先笑了起来。迪兄,只有你写得这样精彩!你还住在“人与自然”(那次儿研会的朋友们去松花坝,路过那熟悉的大门,我告诉朋友们,这里曾经是你和小魏的寓所)的时候,听你和王佳铭谈养狗养猫的趣事,我就想着,有一天这些都会出现在你笔下。果然,我读到了,迪兄!“宅狗”和“野猫”的幽默与“闲笔”,显出你的智慧,这些文字间有你的笑,也有你的泪。你触动社会的神经,弹唱人世的哀乐。“流浪鸽”有如一首抒情诗,你追问“为什么流浪?”你追问人心与人性。“欢欢”留在了“冰冷”的云南,尽管这里的阳光铺天盖地。我为你笔下的这些可爱的小生灵而流泪,尽管我不敢收养它们。通篇文章一气读来,如同前一久读你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我再一次地看见你,迪兄!在北京那么大的都市里,我看见你,没有第二个李迪!你“给力”你的创作,任何“躲猫猫”,都躲不过你的眼睛!

通篇有很多妙语,恕不列举了。感觉,第一、二章更舒放从容,后面两章稍稍缺少故事而语速快,虽然因此而富合诗意,似再可丰满点?

匆匆写来,不觉夜已深沉。就此打住。不知我兄此刻梦在何方也!

吴然

2011年1月7日2时30分

我还想说的是,收入本书的《豹子哈奇》是我多年前写于云南的,寄托着我对那遥远的留下我们一代人青春的地方的永远思念!小说写成后,曾获全国奖,被日本教育文库选作中文教材。此次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又将它入选,让更多的读者认识这只小豹子,认识我魂牵梦萦的云南边疆,我真的很感动很感谢!

李迪

2011年1月6日于北京

1月7日再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豹子哈奇/中国动物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56185
开本 32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