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是我国传统的优质蔬菜,有着悠久的生产和食用历史。我国豆芽生产量和食用量居世界首位。为适应豆芽生产食用和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笔者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编著了《豆芽优质生产新技术》一书。书中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豆芽的生产和食用概况,豆芽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豆芽种子的形态与构造、分级标准、检验、贮藏、处理,豆芽小型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方法,增产措施,食用方法,病害防治和建立豆芽种源生产基地等内容。供从事豆芽生产、食用、教学培训和科研人员参考。
图书 | 豆芽优质生产新技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豆芽是我国传统的优质蔬菜,有着悠久的生产和食用历史。我国豆芽生产量和食用量居世界首位。为适应豆芽生产食用和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笔者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编著了《豆芽优质生产新技术》一书。书中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豆芽的生产和食用概况,豆芽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豆芽种子的形态与构造、分级标准、检验、贮藏、处理,豆芽小型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方法,增产措施,食用方法,病害防治和建立豆芽种源生产基地等内容。供从事豆芽生产、食用、教学培训和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一 概述 (一)国内豆芽 (二)国我豆芽 二 豆芽的植物学特征 (一)胚根 (二)胚轴 (三)胚芽 (四)子叶 (五)真叶 三 豆芽的生物学特性 (一)豆芽种子的萌发生长 (二)豆芽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四 豆芽种子的形态与构造 (一)种子的形态 (二)种子的构造 五 种子的分级标准与主要成分 (一)种子的分级标准 (二)种子的主要成分 六 种子检验 (一)种子纯度的测定 (二)种子净度测定 (三)种子千料重和千克粒数 (四)种子水分的测定 (五)种子的发芽试验 (六)种子的发芽势 (七)种子的发芽率 (八)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九)种子的利用价值 七 咎子贮藏 (一)圆仓的建造 (二)改造旧闲房为种子仓库 (三)种子的贮藏方法 八 种子的估算与估算方法 (一)种子圆仓重量估算法 (二)场院堆种子重量估算法 九 种子处理方法 (一)晒种 (二)石灰水浸种 (三)漂白粉水浸种 (四)碳酸氢钠水浸种 (五)热水浸种 (六)种子的精选 十 豆芽优质生产技术 (一)豆芽小规模生产法 (二)豆芽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法 (三)自动温控豆芽生长器生产法 (四)豆芽机生产豆芽技术 十一、优质豆芽增产与调味措施 (一)萘乙酸 (二)赤霉素 (三)“8012”调节剂 (四)白玉牌EN-609豆芽生长剂 (五)上丰牌豆芽生长液 (六)豆芽增白激素 (七)维生素C (八)花椒浸水液 (九)植物激素与空气、温度、时间和浴水的关系 (十)植物激素与其他 十二、豆芽病夸防治 (一)熟芽病 (二)红根病 (三)须根病 (四)折腰病 (五)根腐病 (六)褐斑病 (七)豆芽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十三、豆芽的食用方法与食谱 (一)豆芽的食用方法 (二)豆芽食谱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豆芽优质生产新技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炳仁//于瑞兰//刘坤//姜国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8401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9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08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182 |
宽 | 129 |
高 | 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