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南唐兴亡为经,以后主李煜的家世、生平、诗词、轶闻为纬,立体再现李后主斑斓多彩的人生历程和南唐波谲云诡的历史场景。本书是历史与文学的最佳结合,通过南唐兴衰,解读政治兴替的潜规则。全书没有烦琐的考证,没有任何引文和注释,并注重展示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场景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图书 | 李后主帝业兴衰话南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南唐兴亡为经,以后主李煜的家世、生平、诗词、轶闻为纬,立体再现李后主斑斓多彩的人生历程和南唐波谲云诡的历史场景。本书是历史与文学的最佳结合,通过南唐兴衰,解读政治兴替的潜规则。全书没有烦琐的考证,没有任何引文和注释,并注重展示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场景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内容推荐 著者在全面掌握和充分吃透史料的基础上,生发合乎情境、合乎语境的联想,敷衍铺陈,细致描绘李煜值国家板荡、风雨仓皇之际,进退失据、辞受两难的境遇,对其浅斟低唱的词人情怀也娓娓道来。 全书没有烦琐的考证,没有任何引文和注释,并注重展示完整的故事情节及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场景中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目录 前言 临深履薄中主即位 轻开边衅国势日衰 国土沦丧李璟乞和 铁骨铮铮忠良尽节 雄才大略柴荣亲征 众望所归南唐立嗣 阴差阳错后主登基 缱绻羡爱陶谷中计 吐哺握发李煜任贤 风流蕴藉娥皇结缡 倚红偎翠后主填词 香温玉软李煜偷情 先南后北太祖拓疆 北上弭兵从善被囚 自毁长城良将被鸠 扫穴犁庭曹彬南征 一桥飞架宋军渡江 卖主求荣刘澄献城 粮尽援绝金陵陷落 春风得意天子受降 落井下石张洎告变 恃势凌逼太宗施暴 风雨如晦后主归天 试读章节 韩熙载回到家里,特地从家妓中挑选了一名面容姣好者,经过刻意打扮,虽算不上天姿国色,却也是妖娆可人,趁着月色朦胧之际,派人送至陶谷处,只说是韩大人知道天子使臣风尘仆仆,访碑辛苦,特送一女子来帮助洒扫浣濯。陶谷在灯光下打量那一女子,只见她含羞面壁,回眸转盼,光彩射人,自然知道韩熙载用意何在,便一改骄矜之态,对来人说:“替我回复韩大人,谢谢他好意关照,容老夫他日相报。”来人说:“侍候天子使臣,是江南责无旁贷的义务,大人与韩侍郎是老相识,还谢什么!夜色已晚,小人告退了。” 谁知第二天晨光熹微之际,那名家妓便被遣送回来了,并带回一封陶谷的感谢信,其中关键的两句是:“巫山之丽质初来,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满鸿沟。”巫山神女见于宋玉的《高唐赋》,洛浦妖姬见于张衡的《思玄赋》和曹植的《洛神赋》,妖姬指的是宓妃,这两个典故尽人皆知,那么,“霞侵鸟道,月满鸿沟”又出自何典呢?一向以博学多才著称的韩熙载,竞也茫然不知了。他翻遍各种典籍,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将家妓召来询问。家妓忸怩地说,昨夜适逢月信来临,无法与陶谷成其好事,今天一大早便被送回来了。经她这一解释,“霞侵鸟道,月满鸿沟”八字才豁然贯通,韩熙载不禁哑然失笑。 一计不成,只好另生一计。 韩熙载先给陶谷更换了另一座馆驿,这个住处临流而建,房屋宏壮隽伟,庭院深深,宽敞明亮。时值秋季,野花盈径,杂树遮扉,端的是个好去处,陶谷非常满意。庭院内有十数株梧桐,夏天时枝繁叶茂,绿阴婆娑,到了秋季,黄叶飘零,满院都是。每天清早陶谷都碰见一个女子来打扫落叶,从外表上看,只见那女子纤腰一把,好似弱柳迎风,荆钗布裙,装束干脆利落,身段袅袅婷婷,只是青帕覆首,看不清庐山真面目。陶谷越想看个究竟,那女子越是回避不迭,几次想出言询问,都怕唐突佳人,话到唇边,又咽了回去。 一日,陶谷寻访碑碣归来,已是申时,跨进馆驿门坎,突然瞥见那扫落叶的女子坐在一棵梧桐树下做针线,覆头的青帕早已去了,满头乌丝斜披在肩上,又黑又亮,一似倾盆直泻的瀑布。再看脸上,面如芙蓉,眉如柳叶,微波横流,娇媚时生,陶谷不觉看得呆了。夕阳的余辉照在那女子身上,更显得柔花多姿,望若璧人。那女子正专心致志地飞针走线,似乎并未发现有人窥视。陶谷悄悄走近几步,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心想:在这馆驿之中,竞有如此绝色的女子,人说江南多美女,信非虚语,能够睹此佳丽,也算不虚此行了。继而又想,这次只身出使江南,馆驿寂寞,挑尽孤灯,记得白居易写有“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这样的诗句,倘能让这女子伴寝,在温柔乡里缱绻一宵,就是死也无憾了。正胡思乱想间,那女子忽然发觉有人偷偷窥视,飞快地收拾起针线,对着陶谷嫣然一笑,起身离去。 那女子临走一笑,似乎摄去了陶谷的魂魄,他反复吟哦着白居易《长恨歌》中“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那两句诗,一夜辗转反侧,竟是不成梦寐。朦胧中忽见那女子冉冉向自己走来,樱唇微绽,粉靥生涡,陶谷伸手欲揽那女子的腰肢,那女子却又闪身而去,陶谷差点掉下床来,醒来才知是南柯一梦。第二天一早,便在梧桐树下踟蹰,可惜那女子未来打扫落叶,下午又早早归来,那女子也未再在梧桐树下做针线,一天不见她的踪影,陶谷心中未免空落落的。 一连数日,那打扫落叶的女子都未露面,害得陶谷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又不便询问,只能把一腔相思埋在心底。陶谷在江南盘桓了将近两月,已经无事可做,本想回朝复命,又记挂着那扫落叶的女子,不肯动身。江南自然尽心款待,不问他的归期。一天晚上,云淡风轻,月明星稀,陶谷睡眠之中忽被一阵乐器声惊醒,侧耳细听,那声音如怨如诉,如泣如慕,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仔细分辨,判断出是琵琶声。是何人在这月白风清、万籁俱寂之夜弹奏琵琶,如此凄婉苍凉,扰人清眠?他推开窗户,远处大江东去,涛声依旧,近处新月印溪,树影坠地。他披上衣服,走出屋外,忽然想起了“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几句诗。琵琶声是从院子的东北角传来的,陶谷循声走去,只见弹琵琶的是一位身穿青衣的女子,定睛看时,竟是打扫落叶之人。那女子也发现了陶谷,忙站起身来,琵琶声也就戛然而止。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陶谷为了取悦那女子,极力夸赞。 “呕哑嘲哳难为听。”那女子也用自居易的诗句相答,“扰了大人清梦,请勿见怪!”说着,飘然欲去。 好不容易有了说话搭讪的机会,陶谷岂能轻易放过,伸手拦住了她的去路:“说不上打扰,老夫是被你这音韵悠扬的琵琶声吸引来的。既会弹琵琶,当是名门淑媛了,令人敬慕!” 那女子扑哧一声笑了:“学士真会取笑,小女子要是名门淑媛,也不会天天来打扫落叶了。” 陶谷自知失言,忙改口说:“不是名门淑嫒,也一定是小家碧玉了。” “算不上小家碧玉,我只是出生于驿卒之家的普通女子。” “管理这座馆驿的人是你的父亲?”陶谷大为惊诧。 “正是家父。”那女子点点头。 “想不到凡尘中竟有如小姐这等绝色的女子,这等娴熟的技艺,可真算得上色艺双绝了。”陶谷不失时机地奉承。 “谬承夸赞,小女子实不敢当,学士休要信口开河。”那女子掩口而笑。 “老夫说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多年来老夫走南闯北,阅人多矣,不是我恭维你,像你这样色艺俱佳的淑媛,还是第一次遇到。” “学士若无别事,小女子告辞了。”那女子作势欲走,却又没有挪动脚步。 “且慢,且慢!”陶谷急忙拦阻,“月色恼人眠不得,既然见面,我们何妨再聊几句。说了半天,老夫还不知小姐芳名,能否赐教?” P87-89 序言 写完这本传记,我不禁掷笔长叹,欷歔不已。 李后主是历史上知名度颇高的人物。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天资聪颖,好学不倦,博学洽闻。及长成人,精通诗词,洞晓音律,工于书法,雅好绘画,是个成绩斐然的艺术家。可惜的是,他是艺术上的行家里手,却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明君。在他即位时,南唐已是江河日下,气数将尽,而他的对手赵匡胤却是一位雄才大略而又宵旰忧勤的天子,这就注定了他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后主在位十五年,在政治上优柔寡断,治国无方,无论宋朝怎样挟制、压迫,他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敢有半点反抗。只有赵匡胤召他入朝一事,他知道那是陷阱,一入牢笼便会有去无还,因此屡屡抗命不遵,结果招致了宋朝的讨伐。他本应该未雨绸缪,在宋军攻打之前深沟高垒,秣马厉兵,但他却按兵不动,未作任何准备,甚至自毁长城,杀了有文韬武略的大将林仁肇及忠肝义胆的潘佑、李平。直至曹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江南,他才慌了手脚,一面派潘慎修入贡,一面分派军队婴城固守,但为时已晚。宋军一路斩关夺隘,攻城陷池,如入无人之境。等到宋军与吴越会师金陵,后主才命朱令赘起倾国之兵与宋军交锋。朱令赘孤军作战,殒命沙场,后主无奈中又命张洎作蜡丸书求救于契丹,谁知事不机密,蜡丸书又被宋军截获。四面楚歌,山穷水尽,后主又没有毁家纾难的勇气,只得率领大臣肉袒至曹彬大营乞降。开宝九年(976)春,他被押解至汴京,从此过起了“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这年他刚刚40岁。离群索居,百无聊赖,他只能以赋诗填词来打发那漫长岁月。那些哀艳、怀旧之作本已引起了宋太宗的猜忌,他又不合时宜地在会见旧臣徐铉时说出“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的话,惹得心胸褊狭的宋太宗顿起杀机,派弟弟赵廷美用牵机药将其毒死,时为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正好是后主的42岁生日。一代词人如此命丧泉台,实在使人扼腕不平! 关于李后主的生平已有人写过书,我不想东施效颦,因此采用了这种文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写作形式。书中的内容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根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吴任臣《十国春秋》、《宋人轶事汇编》以及笔记小说《五国故事》、《钓矶立谈》、《默记》、《东轩笔录》、《玉壶清话》等写成,绝非空穴来风,胡诌杜撰。只是为了情节生动,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生发合乎语境、情境的联想,敷衍铺陈。书中所涉李后主的诗词,也都引自夏承焘先生的《南唐二主年谱》、詹安泰先生的《李璟李煜词》两本图书。 用这种体裁写李后主生平是个尝试,是否惬当,我不敢自信,伫候方家指教! 作 者 2006年12月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后主帝业兴衰话南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崇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50613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07-03-01 |
首版时间 | 2007-03-01 |
印刷时间 | 2007-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43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31 |
宽 | 16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