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菩提树下(中国外交官驻印度写真)/外交官品味世界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全书记录了中国外交官驻印期间的生活经历和外交感言。全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印度名胜古迹的寻影;第二部分是对印度风土人情的纵览;第三部分解读了印度的传统文化;第四部分是对印度部分社会镜头的写实;第五部分论述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

从朱穆拿河畔泰姬陵印证的亘古爱情到恒河圣浴里的虔诚之心;从沧桑斑驳的德里七城到庄严壮观的阿格拉古堡,让我们轻掀印度的面纱,在神秘与现实的契合中,感受她那流动的华彩。

内容推荐

由中国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孙玉玺先生亲自执笔,特别收录了“温家宝总理的亲笔书信”和“孙玉玺大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访谈录”。全书记录了中国外交官驻印期间的生活经历和外交感言。全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对印度名胜古迹的寻影;第二部分是对印度风土人情的纵览;第三部分解读了印度的传统文化;第四部分是对印度部分社会镜头的写实;第五部分论述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全书主题鲜明,文笔优美。从朱穆拿河畔泰姬陵印证的亘古爱情到恒河圣浴里的虔诚之心;从沧桑斑驳的德里七城到庄严壮观的阿格拉古堡;从繁华嘈杂的孟买到现代化十足的班加罗尔,从独特的神牛崇拜到街头的日常美味,让我们轻掀印度的面纱,在神秘与现实的契合中,感受她那流动的华彩。

目录

名胜古迹寻影

 孟买鸟瞰

 泰姬陵情思

 永恒的圣河

 古城散记

 月光老街

 古特伯高塔随想

 加尔各答印象

 寻访居师那迦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风土人情纵览 

 德里的季节

 独特的神牛崇拜

 走近印度菜

 芒果飘香

 快乐的印度人

 “圣雄”甘地

 “天竺诗圣”泰戈尔

 永久的丰碑:柯隶华

传统文化解读

 印度教拾零

 修身养性练瑜伽

 象头神甘奈施

 万种风情随笔来

 舞蹈家卡玛拉

 环湖小城普什卡

 民族凝聚之魂

 印度宗教溯源

 难以考证的历史

社会镜头写实

 读报随想

 旅印点滴

 尴尬的体育业

 签证窗口的风景

 解读“污点部长”现象

 印度政客从政秘笈

经济发展管窥

 印度第一印象

 璀璨的钻石业

 不景气的旅游业

 趣谈印度财年

 印裔印侨

附录 孙玉玺大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访谈录

试读章节

永恒的圣河

半子驶进瓦伦纳西市区时,已是夜幕降临,穿行于店铺鳞次栉比的街道,多少让我们感受到了“印度教圣地”的几分繁华。在大家的迫切要求下,导游将我们带到恒河岸边,去看看这条仰慕已久的圣河。

夜幕下,走过摇摇晃晃的小桥,来到恒河西岸。旁边狭窄的巷子里,几家店铺稀疏地亮着灯。黑暗中,大家相互扶持着走下几十级陡峭的石阶,顾不上抬头看看是否已到了岸边,当脚底踩到软软的河滩时,才意识到已来到了恒河岸边。借着岸上的些许灯火,举目望去,弧形河岸向南延伸,隐约可见岸边伞篷林立和临河而建的众多庙宇殿阁。苍穹之下,这条哺育了生生不息的印度子孙的母亲河,缓缓无声地流着,少了白日里的繁华嘈杂,只剩下虚幻缥缈的永恒梦境。

次日拂晓时分,赶往恒河岸边。晨雾尚未散尽,和着导游那浑厚低沉的祈祷歌,走在渐渐苏醒的街道上。街边的小贩们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空气中弥漫着悠悠印度香,导游不时合掌,口念“纳莫斯达”(你好啊),与过往的熟人打着招呼。眼前的这一切,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宗教与生活的完美融合。渐渐地,街上的行人多起来了,离河岸愈来愈近了。

走下长长的石阶,来到恒河岸边的码头,近处是几乎连在一处的伞篷和贩卖河灯的小摊。不远处,横七竖八地泊着几十艘小船,船主们正在卖劲地招揽生意。导游请了伞篷下的教士,为我们做游览恒河之前的祈祷仪式。教士一边吟唱,一边给我们每个人点上吉祥痣,挂上花环,在头上点洒恒河水,祈求给我们带来好运。聆听着这歌颂恒河母亲的虔诚吟唱,还恋着那看不够的岸边景致。不时扭头撩上一眼,脑子里想起导游说过的:“只有到了瓦伦纳西的恒河,你才会真正领悟印度教的轮回解脱。”

登上小船,荡起双桨,船儿缓缓逆流而上。晨雾慢慢散去,远处东方欲晓。西岸这边,那层层级级的石阶(当地人称为“卡德”)向你诉说着印度教徒的虔诚。据说这些石阶是由印度教徒捐建而成,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还有那错落不齐、风格各异的神庙宫苑矗立在岸边,向你讲述着这座“神光照耀之城”的往日辉煌。身边划过的小船上不时传来异国游客的惊叹声,每每两船临近,船上的人都要兴高采烈地互致问候,眼前的景观与氛围使我们如此地忘情。缎子般的河面上偶尔飘来点着油灯的荷叶船,带去亲人对亡灵的哀思与祝福。商贩们绝不会错过这样的良机,一只只贩卖瓦伦纳西特色工艺品的扁舟尾随而至,那色彩艳丽的木玩偶、念珠、用来盛舀恒河水的小铜壶惹得游客们禁不住驻足掏出腰包,买上几件以作纪念。

来到瓦伦纳西,观赏火葬与恒河晨浴是少不了的。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望去,烟气缭绕的岸边上,码放着高高的木柴堆,台阶上还可见停放的尸体。尸体焚化前需经恒河水浸泡。据说火葬一个人需150立方米的木材,有钱人家要用名贵的檀香木,而穷苦人家则要靠别人施舍才能得到死后升天的木柴。有人将骨灰倒人河内,河面上浮起点点灰烬。想着将来我们也要化作此物,心中不免怅然。

导游告诉我们,印度教认为恒河水是神圣纯洁的,能洗净灵魂的污秽和罪孽,从南向北流的恒河河段是最理想的升天之处,在瓦伦纳西段的恒河流向恰好是由南向北。印度教徒还相信,湿婆大神常在这里巡视,凡在此火化的人皆可免受来世的轮回之苦,径直升入梵界,与梵合一。若不到这里火化,则要历经磨难,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功德圆满升入梵界。因此,瓦伦纳西的恒河西岸成了印度最神圣的火葬之地。能够在这里火化并将骨灰撒到恒河,是无数印度教徒梦寐以求的愿望。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即便徒步千里也要将骨灰抛洒到这最后的圣地。

据说,尸体若在河的东岸火化,则不但要经历轮回之苦,而且不会托生为人,只能成为猴子。因此,西岸与东岸的景致构成巨大反差。西岸是香火鼎盛,人头攒动,而东岸却是空无楼阁,寥落惨淡。可那里又何尝不是一片恒河水滋润的沃土呢?

离烟火袅袅的焚尸场不远处,有人在浸入水中的“卡德”上槌打着衣服,信徒们在水中洗浴,还能见到水牛在水中游来游去。每到雨季,岸上的污物也会随河水暴涨被冲进河里。但眼前的恒河水却那么清净,她的自我净化能力非常之强,据说有排毒除害的功效,不能不令那些诸如兰蔻、CD之类的国际知名护肤品白愧不如啊!这样看来,印度教徒将其奉为圣洁之水、视饮用恒河水为人生一大快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泛舟而返,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华裳,刚才还略显冷清的台阶上已挤满了忙着沐浴的人们。有的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尽情搓洗:有的面向太阳默祷,祈求灵魂的净化;有的则不停地屏息潜入水中,惟恐这圣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涤一清;还有几位外国游客,试着将脚浸入水中,感受着印度教的解脱快意。

伫立船头。凝视眼前善男信女浸浴水中的嘶卷,心头不禁为之一颤,人与自然本为一体的感受汩汩而出,漾遍全身,真希望时光永远定格在这一刻!记得前些时候看过的印度获奖影片《雨季婚礼》,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通过下雨镜头和场景的转换来表现的。在雨季的日子里,常见街头巷尾的印度子民在雨中尽情嬉戏。印度人民对水的热爱与渴望,与眼前众人在恒河中荡涤身心,不都是源自于人类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吗?P15-1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菩提树下(中国外交官驻印度写真)/外交官品味世界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玉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13313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5.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6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