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虫记(3)/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科普读物
内容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作者特意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这本书,虽然有所删减,却是萃取了其中的精华,并配以精美的插图。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感。

《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如果我们读到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定会被他那细腻的感情和诗意的描写深深打动……因为那是他用尽毕生的精力,与他的昆虫朋友们所交织出的一部至今仍在上演的“荷马史诗”。

《昆虫记(3)》精选了原著中颇具代表性的冷面毒王狼蛛和天才建筑师迷宫蛛的有关知识。意在以最科学的知识为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以最精美的插图吸引孩子的眼球,以最活泼的版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内容推荐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一本自然科学的论著,读起来却完全没有同类著作的枯燥和呆板,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法布尔生动活泼的拟人化描述中,蝉、蚂蚁、螳螂、蜜蜂、蝴蝶、萤火虫……各种各样充满了灵性的昆虫呼之欲出,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可爱的虫儿视为人类的朋友。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法布尔又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这在其他自然科学论著中是前所未有的。

其实,蜘蛛并不属于昆虫一类,法布尔先生之所以把它们选进昆虫记,大概是因为它们的习性和昆虫比较相近,又被人们所熟知吧。

蜘蛛那丑陋而狰狞的外表是令大家感到胆寒的,而它的毒性却更令大家心生畏惧。依靠毒素,蜘蛛能够迅速致它的敌人于死地,这可能是令蜘蛛臭名昭著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其实,人们这种误解是对蜘蛛极大的冤枉。因为,在所有的蜘蛛当中,真正对人类有害的、凶狠残暴的毒蜘蛛只占其总数的千分之一。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冷面毒王”——狼蛛。但如果大家知道狼蛛是怎么疼爱和照顾它的小宝宝的故事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大为震惊,并且会改变对它的看法的。

迷宫蛛之所以出名,靠的可不是它的毒性,而是它非凡的建筑本领。它可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师。在短时间内,它可以把自己的网结成像魔幻的水晶迷宫那样精美剔透,并且让敌人像误入魔窟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除了狼蛛和迷宫蛛,蜘蛛家族的种类还有很多,现在先让我们从这两只小家伙身上入手,解开蜘蛛家族的神秘面纱吧。

目录

冷面毒王——狼蛛

名不虚传的毒王

理智的捕猎者

狼蛛的小宝宝

天才建筑师——迷宫蛛

魔幻的水晶迷宫

迷宫蛛的另一个家

试读章节

名不虚传的毒王

蜘蛛的毒素很厉害,曾一度被称为“地下毒王”。这恐怕是令大家都惧怕它,也是让它臭名昭著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的确,蜘蛛长有两颗可怕的毒牙。依靠它们,蜘蛛可以迅速地致它的敌人于死地。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确实可以说蜘蛛是一种残忍而可怕的动物。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长期以来,大部分的蜘蛛是蒙受了不白之冤的。因为,在所有的蜘蛛当中,真正对人类有害的毒蜘蛛只占其总数的千分之一。

并且,从宽容一点的角度来说,毒死一只小昆虫和谋杀一个人可是两件迥然不同的事。大自然在冥冥中已经制定好了这样的生物法则,也已经赋予了蜘蛛这样的本能。‘所以不管是蜘蛛也好,还是被毒杀的小昆虫也好,它们都别无选择。况且,对于人类来说,即使蜘蛛再如何残忍而快速地结束一个小虫子的生命,也不会比蚊子频繁地叮咬更为可怕了。所以,我在这里很想为蜘蛛叫不平:它们真的是无辜的!

不过,有少数几种蜘蛛确实是有毒的。在意大利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人要是不幸被狼蛛刺到的话,就会全身痉挛,而且疯狂地跳舞。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很有意思,各种的药物对它都起不到丝毫的作用,除了音乐,只有几首固定的曲子对于这种病很灵验。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可笑,可是我们仔细想想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或许是狼蛛的毒性能够刺激到人的某些神经,从而让被刺的人失去常态,以致疯狂吧。这时候,病人就需要一种音乐能抚慰他们的心灵并帮助他们恢复镇定的神态。而之前病人剧烈的动作又会使他们大汗淋漓,这也为他们体内毒素的排出贡献了不少力量。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生长着一种黑肚狼蛛,它毒性非常大,从它身上,我们就可以感知到蜘蛛厉害起来到底有多可怕了。在我家里,就有几只狼蛛,现在小朋友们跟我一块儿来了解一下这种小动物吧。

这种狼蛛的眼睛很多,共有八只,分成三列。前列的四只眼睛比较小,后两列各有两只眼睛比较大,且后两列眼睛的间距大于中间一列。它的腹部长着褐色的条纹和黑色的绒毛。在它的腿部还长有一圈圈晦涩和白色的斑纹。它喜欢居住在干燥的沙地上,如果沙地上还生长着百里香,那就更好不过了。

真巧,在我家就正好有那么一块极符合它们要求的沙地,从而吸引了不少的狼蛛来这里居住。我大概地数了一下,这里狼蛛的洞穴大概有二十几个。

它们这些小家伙有意思极了。每次我走到洞边,去看望它们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它们那四只在上面的、大大的眼睛死死地瞪着我。看来,它们是极其不欢迎我啊!但即使它们想和我亲昵,我也是不敢的呀,因为它们那四只瞪着我的眼睛就像是金刚钻一样闪着冷冷的寒光,叫我不寒而栗。

狼蛛的住宅全部是由自己的毒牙挖成的,大概有一尺深,一寸宽。洞穴在刚开始挖的时候是垂直的,以后会逐渐地打弯。在洞的出入口处它们还建有一堵矮墙。墙看起来很简陋,这和它们筑墙时所用的原料非常简单有直接的关系。

矮墙多是用稻草和各种废料碎片的混合物建成的。实在没什么可用的时候,它们甚至会利用一些小石子。它们的围墙往往高矮不一,有时候能有一寸高,有时候却仅仅在地面上隆起了一道小边,不仔细看的话还真看不出来。

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它们,我决定捉几只狼蛛。一开始我采用的是迷惑的方法,但事实证明是我太低估狼蛛的智商了。首先我在洞口不断地挥舞着一根小棒,并不断地模仿蜜蜂嗡嗡的叫声。我自认为我学得还是很像的,所以我满心希望狼蛛在听到“蜜蜂”的叫声后,会以为真的是有猎物自投罗网了,然后马上跑出来。

可是,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在听到声音后,狼蛛确实往上爬了一点,但很快,狡猾的它就马上嗅出了不一般的味道:这是一个陷阱而不是一只猎物。于是,它就待在原地一动也不动了,任凭我再怎么诱惑它,再怎么热情地呼唤它,它也坚决不肯出来,时刻警戒着洞外的一切动静。

这只狼蛛是如此的狡猾,看来要捉到它们,就必须要有一只活的蜜蜂做出牺牲了。我首先找来一只瓶子,瓶口的大小正好和洞口一样。接着,我把那只可怜的、将要作为诱饵的土蜂装进了瓶子里,然后马上把瓶口罩在了洞口上。好了,现在就等着好戏上演了。

被囚禁的土蜂气愤极了,嗡嗡地直叫,恼怒地使劲冲撞着玻璃瓶子,拼命地想离开这讨厌的囚室,可是很遗憾,面对着铜墙铁壁般的玻璃瓶子,它的冲撞是无济于事的。终于,它在慌乱和愤怒中发现了地底下的洞口,真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了,愚蠢的土蜂像看到了救星一样,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可想而知了。当它往下飞的时候,正好和急匆匆地往上赶的狼蛛狭路相逢。果然,没过几秒钟,我就听到了洞穴里面传来的土蜂那凄厉的叫声,哦,真是一只可怜的小家伙,但是为了得到狼蛛,唉,真是让人无奈!

之后,洞穴里面沉静了好长时间。我把瓶子拿开,然后把钳子伸到洞穴里面去打探一下情况。和我预料的一样,悲剧早已经在洞里发生了,那只土蜂已经悲惨死去了。

我用钳子把土蜂从洞里拖出来,这时狼蛛着急了,它稍稍地愣了一下,然后就急忙地跟了上来。对于这从天而降的美味儿,它怎么可能舍得放弃呢?好了,在土蜂这个肥美猎物的引诱下,这个猎人终于出洞了。

于是我立刻用石块把狼蛛的洞口堵住。别看狼蛛在捕获猎物的时候凶神恶煞似的,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好像一下子变得很胆怯。它僵直地呆在那里,犹犹豫豫的,好像要逃跑,又好像被吓得连逃跑的勇气都没了。

它这种被吓得不知所措、痴傻发愣的样子,用“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来形容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不过,我倒觉得它当时的这个样子很可爱,因为这给我省去了多少麻烦呀!我很快就毫不费力地用一根草把它拨进早已准备好的纸袋里去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接下来活捉狼蛛可就顺手多了。我依然是用土蜂作为诱饵,然后引蛛出洞,最后收入囊中。就这样,不一会儿,我的实验室的泥盆里就多了一群新房客。

其实,我用土蜂去引诱狼蛛,并不仅仅是为了捕捉它,而且还是为了观察它捕食的情形。据我所知,它每天的食物都必须是新鲜的活物,它不像甲虫那样听话,乖乖地吃母亲为自己储藏已久的食物。也不像黄蜂那样,拥有神奇的保鲜技术,可以使食物保持长达两个星期的新鲜。

它就像是一个凶残地、双手沾满血腥的屠夫,只要猎物不幸地落入它的地盘,它就残忍地将它活活杀死,并当场吃掉!真不愧是昆虫界的冷面杀手啊!

当然,狼蛛并不是昆虫界最强大的动物,也有很多实力超过它或者和它旗鼓相当的对手。所以有时候,它要得到猎物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要冒很大的风险。

万一飞进它洞里的是有着强有力的牙齿的蚱蜢,或者是带着毒刺的蜂,那鹿死谁手可就不一定了。狼蛛唯一有力的武器就是它的两颗毒牙,它并不能像别的蜘蛛,比如说像条纹蜘蛛、圆网蛛那样,利用坚韧而细密的丝来束缚住敌人。

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扑到敌人的身上,接着迅速地把毒牙刺进敌人最致命的地方,把它活活地杀死,然后再美关地享用。

靠着它的毒牙,狼蛛很少有失手的时候,可见它所释放的毒素是一种多么厉害的暗器了。至于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听完我接下来讲的这几个实验你们就知道了。

我的女儿养了一窝小麻雀,为了测试狼蛛的毒性,我对她百般哀求,最后好不容易求得一只羽毛刚刚长好、就要出巢的小麻雀。当然,我保证,如果我们能够预知结果的话,就肯定不会用这只可爱的小麻雀做实验的。

P2-15

序言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这部他用尽毕生心血而成的《昆虫记》,既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被世人誉为“昆虫的史诗”。

在法布尔朴实、清新、诙谐的笔调下,大量详实而严谨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变得轻松而有趣味,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被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声、色、形、气息等多方面被描写得恰到好处,仿佛使读者亲临19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昆虫记》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挥着对昆虫行为学的启蒙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自然、喜爱昆虫的读者。时至今日,《昆虫记》早已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经典!为此,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特意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为亲爱的小朋友们量身打造了这套少儿版科学经典。这套彩绘本《昆虫记》共六本,精选了原著中颇具代表性的十二种昆虫,意在以最科学的知识为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以最精美的插图吸引孩子的眼球,以最活泼的版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希望小朋友们阅读此书后,可以学习到关于昆虫的正确知识,并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自己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如此,我们将不胜欣慰。

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

书评(媒体评论)

在法国十八、十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著名文学评论家 罗大冈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人们常说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尔却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需要的是真实和真诚。

——著名作家 方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虫记(3)/畅销百年的世界经典科普读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法布尔
译者 楚天悦少儿阅读研究中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24194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6-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