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厄学/天下无谋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在历史上是一部十分特殊的著作,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位古代智者避祸解困八途,避害趋利之至境,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它对世人的启发和助益是多方面的,是不可替代的。

内容推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抚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历居要职,官至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均出其门下。晏殊才高学富,识见明决,深知治国本末,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更通避祸解厄之学,因此生前身后,俱获显要殊荣。一生平安。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目录

藏锋卷一  /7

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方不为厄所困。

善隐藏锋芒者,趋利避害,解厄脱困。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虎行似困,鹰立似睡,乃处世至境。

志向远大的人谦逊是常态。

人可无名,不可无仁无德。

放弃比索取更需智慧。

内敛藏锋者,永处于上风。

隐智卷二  /33

智谋可以消减困厄,却不能根除困厄。

上智不为人知,方可出奇制胜。

自私者常处困厄之境。

实在的好处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不洞察世情与人情,势必阻碍丛生,困厄不断。

祸患不因无智而生,常常因智而起。

戒欲卷三  /63

贪欲之根,祸患之源。

君子能审时度势,不让欲望左右,所以能够消灾解厄。

不遵从自然法则,任私欲膨胀,毁灭便不远了。

智者从不小看一念:一念之失,生死之别。

贪欲无穷的特性,使困厄永伴。

冲动是失败的人共同拥有的一种特质。

对待欲望的不同,使君子坦荡,小人戚戚。

省身卷四  /95

有自知之明者,常处困厄之外。

学会取舍,是解厄之学。

人之差距可以通过省身来弥补。

律己严,待人宽,乃避祸的处世之道。

慎重行事,遵循正道,可以长久。

省身可使弱者变强。

求实卷五  / 125

务实保长远,虚名易溃失。

坚持与求实是成功者的共同特点。

金科玉律只存于书本中.不存于实践中。

贪近者愚,求远者智。

求实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避祸的根本。

求实不是求取圆满,而是尽量减少缺憾。

智者顺天行事.故远离祸患。

聪明往往致祸,智慧却使祸患远离。

慎言卷六  /755

言多祸藏,沉默胜金。

一言可兴邦,亦可亡身。慎言者智。

君子不说假话,但实话却使处境不妙。

听其言知其意,可断其行。

弱者不可以潇洒为先,当以存身为要。

人无信,勿听其言。

无涉机密,远离祸患。

节愤卷七  /185

先驾驭情感,再驾驭人生。

放纵情感,如纵祸患。

友情贵在真诚,纵友则见拙,不智也。

惩恶扬善缺一不可.交替互用方可应变制胜。

一天怒成灾,人怒成害。

君子戒悲,小人戒忧。

做大事就要割舍情感,否则为情所绊,事情就不会顺利。

向善卷八  /275

吉有其因,福有其源。

向善戒恶,行事之要。

识人当观其行,见其细。

大善者,不计毁誉,不图善名,方成大事。

与小人结交,困厄近矣。

取利弃道,祸患不远。

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于方法。

试读章节

【原文】

厄者,人之本也。

【译文】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

【释评】

月有圆缺,人有顺逆,这是自然和人生的常态。困厄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可逃避的,是必须要面对的。对人生有着本质认识的人,并不怨怪困厄,而是总能宠辱不惊,乐观向上。事实上,要战胜困厄,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认识厄,只有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的人,才能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走出困厄的深谷。

【事典】不避苦难的王尊

西汉时,涿郡高阳人王尊从小就失去父母,跟着叔父生活。

王尊历尽艰辛,年纪稍长便在草泽中牧羊。一次,他暗自哭泣,他的叔父发现之后,痛声对他说:

“你是不幸的,可要活下去,就必须学会坚强啊。我们是穷苦人家,如果你再自暴自弃,就更无出头之日了。”

叔父耐心地开导教育他,王尊渐渐有了笑容。他从此暗自用心学习,后来竟学会了诗书,有了不少的学问。

王尊13岁的时候,凭借其才学做了家乡管理监狱的小吏。当地人引为奇事,有人便问王尊道:

“你自幼不幸,天天牧羊,你的学识难道是天生的吗?”

王尊回答说:

“学识自然不会天生,而是我忙里偷闲苦学而来的。既然人的苦难不可闪避,那么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的,为何不发奋进取呢?”

王尊在任上勤勉有加,几年之后,便被调到太守府做事。

太守惊叹他的才能,问他说:

“你年纪轻轻,却博学多能,远过常人,有什么秘诀吗?”

王尊长叹一声,回答道:

“若有秘诀,也是不幸使然啊。我所受的困厄多了,对人世的认识便更加深刻了,这一切都激励我奋发向上。若不如此,我现在也许仍一无所知。”

太守点头说:

“你能看透人生本相,实属难得。其实,人生到处充满困厄,不看开这一点是不能图存的。有些人只知抱怨命运不济,这是他们不能成事的根源,哪里怪得了命运呢?”

太守让王尊掌管文书,对他十分信任。

后来,王尊突染重病,难以做事。家人悲伤不已,对王尊说:

“你苦尽甘来,难得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谁知苍天无眼,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

王尊一笑,说:

“生老病死是人生所固有的,为何要抱怨呢?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惊慌失措,这样就会病上加病了。”

王尊在病中向太守递上辞呈。他在辞呈中说:

“下官不能理事,这是天降之灾,但不能因此耽误官府大事。下官辞官不做,正是为了让出位置,以便大人安置他人,不误公事。下官当安心养病,大人切勿以下官为念。”

王尊的同僚为他担忧,劝他说:

“你尚在病中,如果辞去官职,那么将来何以为靠?这样一来,当是双重的不幸,你太欠缺考虑了。” 王尊重声道: “为官便要尽职,否则不如归去。我不能因个人的不幸而拖累朝廷,这样我会寝食不安的。何况养病重在心静,倘若我贪恋官权,私心不减,又怎能指望痊愈呢?”

王尊的做法令太守十分敬佩,他流着泪批准了王尊的辞呈,还亲自探视他,说:

“你能不避苦难,亦能为国着想,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你战胜不了的。你要好好养病,我盼望着你早日回来效力。”

王尊没有了俸禄,日子一下艰难了许多。他了无愁容,且笑着对家人说: “我本是穷苦出身,自不怕什么穷苦。人活着总要经受大风大浪,否则就不识人生的滋味了。”

养病期间,王尊仍不忘读书。他拜郡中的文学官为师,学习《尚书》、《论语》。有人不解地问他说:

“你尚在病中,用得着如此辛苦读书吗?你太不知轻重了。”

王尊反驳道:

“倘若遇有变故,人便哀叹丧志,又怎能成事呢?人有旦夕祸福是正常的,但不能碌碌无为啊!”

几年之后,王尊痊愈,学识亦大增。他被举荐为幽州刺史的属官,担负起了主管辽西盐务的重任。P3-5

序言

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在历史上是一部十分特殊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晏殊的《解厄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它对世人的启发和助益是多方面的,是不可替代的。

其二:晏殊的官位和才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几近他所处时代的顶峰。他入仕之后,一路升迁,最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他博学多才,享有盛名,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学者和词人之一。晏殊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缘于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解厄脱困之道的缘故。由此可见,晏殊的《解厄学》不仅是一部理论专著,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济世之学,达到了理论与实用的高度统一,这在古代哲学论著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人们有时只知趋利避害,却不深察利与害的本意,这是舍本逐末之举,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只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人们始终困厄不断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晏殊的《解厄学》带给世人的最大启示。

诚然,作为封建时代的人物,晏殊的见解和观点难免有失于片面和消极之处,这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不苛求于古人,不等于世人可以全盘接受,读者当以分析、鉴别的眼光审视之,摒弃糟粕,汲取养分,提高自己解厄脱困的能力,拥有美好的人生。

注译者

2006年1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享极盛名;如此骄人之成就,非上天庇佑,乃深通解厄脱困之道也。

——清·曾国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闻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厄学/天下无谋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树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609941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36
18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