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貌品(以貌取人一眼识人的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美貌给人安慰、令人陶醉。对美的敏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天性。本书旨在重新梳理古今中外的审美历程,全面审视历史长河的相貌传奇。这是识人、用人、管理人,人人必备之书;品人、品事、品历史,传承文化经典。这是著名研究者集多年研究心得,厚积薄发成就经典力作,告诉你一眼识人的艺术。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梳理了美的历史、宿命与形象体验,阐述了相貌之美与丑的特征、面相与命相、相由心生、以貌取人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理念,使读者真正了解到人生与相貌之间千丝万缕、潜移默化的关系。同时,本书在叙述的过程中还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将这些材料加以整理、润色,使读者在轻松、愉快地回顾那些精彩历史画面的同时,领略人类美的历程。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借鉴了前人的一些著述以及相关资料,从这一点来说,本书有着浓厚的“编”的特质。

目录

序言 以貌取人

第一章 美色内外

第二章 面相与命相

第三章 美貌的诱惑

第四章 相由心生

第五章 美在气质

第六章 美貌经济学

第七章 以貌取人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异性之间的牵挂最后总是落实到相貌和外形上面,即使肉身已不在世间,也要变着法子把她唤回。其不依不饶,以至于此。其音容笑貌作为实际的内容浮现于脑海,如汉武帝之于李夫人,唐明皇之于杨玉环,更是叫能以精诚至魂魄的临邛道士,把个胖美人唤将回来,“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他又可以在虚幻的迷醉中,和他那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女友把臂一回了。汉武帝想念李夫人,艺人就做出皮影戏来满足他返魂的期求,也真难为了当时的“电影大师”们,皮影戏影子动来动去,以此剪影和侧影想象真人面目,说是她的魂魄藉此回来了。汉武帝那个感动啊,问道“是耶?非耶?何其姗姗来迟”。就凭这,引出姗姗来迟的成语来。

追求美貌的异性,似乎是人的本性。所以,年轻、貌美者就常显得有些“众星捧月”。虽然不能将美貌降到待价而沽的地步,但竞争所带来的水涨船高之势,使竞争者常常不得不为获得美而付出更多地精力与财力。在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中,美貌都是一种财富,是一种不可低估的资本。尽管它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资本,为期有限,容易消逝。张学良少帅的打油诗作得好,他说:“自古英雄都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我也好色若英雄。”所以,马君武说他“赵四风流朱武狂,翩翩胡蝶最当行,美人窝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倒不冤他。俗语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此语虽不免俚俗,但是它却是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心所在。

对美貌的占有欲不分上智下愚,都是蠢蠢欲动。清代私刻本小说《豆棚闲话》,写一个士大夫到西施的故乡游览,希望找到一个像西施一样的女子,沾染一些西子的风味回去,不想村里走出一位乡老来,一席话打击了他的积极性,“你道西子是个国色天香,当初乃是敝地一个老大嫁不出门的滞货,偶然成了虚名。若果然绝色奇姿,怎么肯送到你下路受用。”这话让士大夫讨了个没趣,西施居然成了“滞货”,亏这老头子说得出口,也见出野老的阴暗心理,一通乱说,期得精神胜利。

肉欲的煎熬甚至扭曲了叔本华的脸形,不过也强化了他思想的悲凉深刻。在《性爱的形上学》中,他以为人的本质存在于种族中,关于爱情,他认为是一种牺牲品——是被种族绵延所支配的肉欲的牺牲品。人生不外由穷困匮乏和无尽的欲求所组成,那为什么在不幸的人生中还持久地看到情侣们彼此思慕的目光呢?为什么他们的眼色总是那么隐秘,并且偷偷摸摸的呢?“这是因为他们原是叛徒,他们使即将结束的穷困悲惨故意延续下去,他们仍然沿袭祖先的做法,揭开了人生的另一场戏幕。”

中国早期的诗经写男女的思念,说是仿佛早上饿了想吃饭一样。钱钟书先生说以饮食比喻男女,好像巴尔扎克用爱情与饥饿相比较一样。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沈约《六忆诗》“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更直露的是已成成语的秀色可餐,小说中露骨的表白“限不年一口水吞了他。”转而言之,等于说美貌是一种精神的正餐。此精神粮食带来种种好处,犹如肉体的维他命,亚瑟王传奇中的《格哈勒圆桌》中说一美女,容貌和谐无与伦比,额头洁净匀称,眼睛生动,眼神可穿透五个埃居的厚度。鼻子细而直,牙齿洁白,仿佛有银白色的光芒,她非凡的胸部比白雪或水晶都明亮,整体气色香而丽。这位少女如此出众,“任何男人若被她白雪般的手臂拥抱,必可忘却所有苦恼”。美,动力,苦恼,诗歌,战争……都笼罩在生殖错综复杂的大网之中,在那里推拉摇移、错位吻合。所以,美不但是生命力的对象,也是生命力蠢动的表征。同时,美也有大恶,《左传·襄公二一年》“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但其生理的前提是,“祸不好不能为祸”,清河王绍“美而丽”,“太祖见而悦之”虽有隐患,也在所不辞。即是其原因根植于人性的生理构造的深处,大家像傀儡一样跟着美这一指挥棒转个不停。自然,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设若对方是嫫母、无盐、孟光以及诸葛亮的太太阿承丑女,或者是“贼配军满脸饿文”在一般的世道中,那恐怕是避之惟恐不及了。  崔因《七依》,写美女的作用和震撼力,夸饰到了极点,但又不能不承认他所说的是有道理的。他认为,绝世美人一“出场”,大家就会情不自禁盼‘憷场”,甚至孔子也会跌倒在阿谷,柳下惠琢磨着再婚重来,老子(聃)躁动得再也不坚持他的虚静学说了,扬雄的玄静理论也跑得无影无踪了,大家都色授魂与,不可抑止。P3-6

序言

以貌取人

一个人不管生于何处,出身如何,他的相貌却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有的人对自己的相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那么也很难去做太大的改变。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相貌,这大概是因为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即所谓的美与丑,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我们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吧!

一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长得美与丑总是无法选择的,但是在世人的眼里,相貌却是留给对方印象的第一法则,所谓的以貌取人,首要的一点也就是相貌。两个人见面,首先看到的就是对方的相貌,长得美一点,心中自然也就多了一份好感,长得丑一点的,那么心里也就会不自觉地减掉一份好感。中国人常说“打人莫伤脸,骂人莫揭短”,可见中国人对相貌是十分看重的。虽然我们总是说不要以貌取人,但是,第一印象却总是很重要的。以貌取人也是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一种能力吧!是不自觉的,是发自内心的,是需要努力去克服的。

其实,一个人相貌的美与丑,本身就具有其严重的不公平性。中国古代的帝王挑选秀女,首要的条件就是貌若天仙,然后才看其他的因素。古代传说中所谓的“沉鱼落雁”的美女,今天想来一定是相貌非常出众的吧?要不怎么能够令无数的帝王为之痴迷呢?别说是女子了,即使是男子,长得让人赏心悦目,也会为自己的前途加分不少,就拿乾隆时的和坤来说吧,据说和坤就是相貌极佳的“美男子”,因此受到了乾隆的宠爱,以至权势熏天。与之相反,历史上因为相貌问题而被幸运之神拒之门外甚至千里之外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汉代著名的王昭君不就是因为得罪了画师,被没来由的乱点了一颗痣,最终没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吗?最著名的还有三国时期的“凤雏”庞统,虽然与同时代的“卧龙”诸葛亮齐名,且天资不分上下,但就是因为其外表的先天不足,相貌丑陋,所以,当诸葛亮向刘备举荐时,刘备只让其当了一名小小的县令。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从帝王的皇后、妃子,到武则天的男宠,虽然貌若天仙者不乏其人,可是帝王将相因色误国误民者却也不在少数。商朝的妲己误国,吴国的西施、东汉末年的貂蝉等等更是让纵横驰骋于沙场的英雄竟相折腰。唐宋以后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当然要数明朝末年的陈圆圆,她不但令一代风云人物“闯王”李自成迷了心窍,更是让掌握十几万精兵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将清兵引进了关内,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由此可见,从一个人的相貌并不能完全“看懂”一个人。纵观历史,相貌和人品始终是考察一个人才干的重要标准。

人才的选拔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人类刚刚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一切都是空白。这时更需要有才能的人带领处于朦昧状态的人类向前行进。那时候选领袖主要看德,看他是不是能够服众,至于对相貌上的要求,在史书中还未见记载。但是一直以来,这些领袖,在人们的传诵过程中往往都被刻画得相貌不凡。至于不凡,倒并不一定是长得帅,也可能是如《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那些奇人那样,也可以称为相貌不凡。远古时代禅让选人的时候,除了个人的能力之外也要看其相貌、人品。而夏商以后虽然不以禅让制为选拔标准了,直接由自己的子嗣继承王位,但对于王子、王孙的相貌也是经过认真挑选的,挑出来的人即使不能称为美男子,但在王族之中挑一个相貌堂堂的人却并不是难事。那时虽是嫡长子顺位继承,但相貌人品不够好,是绝对不能继承王位的,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的几百位皇帝中,那些经过正常程序继承皇位的,有体弱多病的,有昏庸无能的,有荒淫无道的,但是还没见过哪位皇帝是丑八怪的。当然人品也是选人标准的重中之重,不是说有了美好的相貌其他的就可以缺失。选贤用能是历朝历代在任选官员上的一条重要标准。

在清朝时,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首要条件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即字要写得工整漂亮,利于上级看他的书面报告。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不然便会误事害人。在这四条标准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为观瞻所系,不能不特别强调。还有一个旁证,可以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按照当时的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应“大挑”一科。这一科不考文章,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八个字,以字形喻体形、相貌。“同”指长方脸,“田”指四方脸,“贯”指头大而身体直长,“日”指身体端直而高矮肥瘦适中。以上这四个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选的可能;“身”指身体不正,“甲”指头大身子小,“气”指一肩高耸,“由”指头小身子大。这四个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个就会落选。可见,清代选官很重视被选者的相貌。

到了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成为考察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各种社交场合和面试过程中仪表、相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考察人才,资历、学历、经历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但是,形象、气质、性格、言语逻辑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选拔条件。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相貌优秀确实是能够给工作的团队带来愉悦,可想一个团队中都是俊男美女和另一个团队中都是“歪瓜裂枣”这两个工作团队的人员工作心情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心理学家调查显示,工作心情是否愉悦完全能够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现在很多职位也是需要形象好的人来担任,比如公关人员、外联人员、前台人员、销售人员等等。试想一下,一个气度不凡、谈吐严谨的人跟对方人员在谈判和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与人较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美女效应在双方谈判时往往也会取得有利于我方的结论。前台人员是公司的门面,进入某公司门里首先见到的就是前台接待,一个形象良好,彬彬有礼的接待员更能提升对方人员对公司的印象。

我们所说的注重仪表并不是说人们应该片面的注重外在,而可以忽略对于一个人人品的考察;但是,如果能够二者兼顾,何乐而不为呢?

美丽的容貌确实能够左右我们对对方的感觉、态度和行为。长相漂亮、有魅力的人要比不漂亮、没有魅力的人更招人喜欢,更具有吸引力。“美貌是一张通行证”。

美貌给人安慰、令人陶醉。对美的敏感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天性。而相貌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标志,如果你把自己的美貌当作财富,那么你的人生就变成了一次投机取巧的危险游戏;如果你把它当作包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就变成了一次重负下的艰难跋涉。

后记

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在乎自己相貌的人很少,而相貌又是一个无法选择的、天生的、奇妙的东西。有的人说q隋人眼里出西施”;可又有人说“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却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由此,与人类的相貌有关的书籍也就数不胜数了。

本书首先梳理了美的历史、宿命与形象体验,阐述了相貌之美与丑的特征、面相与命相、相由心生、以貌取人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理念,使读者真正了解到人生与相貌之间千丝万缕、潜移默化的关系。因为要从人类最初对相貌、对美的理解开始研究,所以本人从大量的书稿文献入手,从中选取了从古至今最具典型性的人物及历史事件,以求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翔实全面。同时,本书在叙述的过程中还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将这些材料加以整理、润色,使读者在轻松、愉快地回顾那些精彩历史画面的同时,领略人类美的历程。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借鉴了前人的一些著述以及相关资料,从这一点来说,本书有着浓厚的“编”的特质。当然,本人在选取这些材料时,也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毫无疑问,史实性、资料性的东西绝对是值得借鉴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感性的评论又体现了这部著作的独特风格,从这一点来看,本书又不乏“著”的特征。在此,谨向在该书创作过程中参阅、借鉴的图书的作者们表示感谢,并对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机构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写本书期间,本人也受到了身边热心的师友以及出版社朋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貌品(以貌取人一眼识人的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立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9008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7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5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