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能从象牙塔走入民间,特别是从实验室理论到付诸管理和教育的实践,又进而促进情商研究的学术繁荣,戈尔曼可以说是立了头功。
丹尼尔·戈尔曼编著的《情商》是“情商”之父积淀数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的升华与延伸。相信《情商》这本书能给职场中的你、家庭中的你、社会中的你提供最新的情商指导。
图书 | 情商(实践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情商”能从象牙塔走入民间,特别是从实验室理论到付诸管理和教育的实践,又进而促进情商研究的学术繁荣,戈尔曼可以说是立了头功。 丹尼尔·戈尔曼编著的《情商》是“情商”之父积淀数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的升华与延伸。相信《情商》这本书能给职场中的你、家庭中的你、社会中的你提供最新的情商指导。 内容推荐 情商为什么如此独特?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如何发挥你的大脑创造力?如何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如何有效地理解他人?网络时代来临了,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社交商? 如何训练并提高你的情商?权威型领导、教练型领导、亲和型领导、民主型领导、领头型领导、高压型领导,你适合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情商》(作者:丹尼尔·戈尔曼)一书风靡世界之后,社交与情感学习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情商不仅被公认为卓越领导力的基础要素,而且还是美满人生的催化剂。 这本书是“情商”之父积淀数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的升华与延伸。相信《情商》这本书能给职场中的你、家庭中的你、社会中的你提供最新的情商指导。你该如何真正提高情商?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情商的力量 第1章 惊人的发展 第2章 用心管理 批评是第一要务 最糟糕的激励方式 批评的艺术 第3章 领导是怎样炼成的 自我意识 自我管理 同理心 社交技巧 第4章 你适合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测量领导力的影响 权威型领导 教练型领导 亲和型领导 民主型领导 领头型领导 高压型领导 多种风格的运用 扩展多种风格 第5章 群商 第二部分 大脑与情商 第6章 情商为什么如此独特 第7章 自我意识:我们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第8章 最佳心理状态 第9章 伽马射线洞穿创意之门 第10章 对抗“杏仁核劫持”的自我控制与调节 第11章 减压良方-“正念”和加强“迷走神经张力” 第12章 要想成功,你需要良好的动机 第13章 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 空闲 疲惫 涌流 第14章 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第15章 网络时代的社交商 第16章 同理心:有效地理解他人 第17章 情商男女有别 第18章 阴暗情绪:他们缺少情绪同理心 第19章 训练情商:你希望大脑默认什么选项 第20章 社交与情感学习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情商的力量 第1章·惊人的发展 “情绪智力”俗称“情商”,现已遍地开花,无处不在,甚至现身于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卡通漫画《呆伯特》、《傻瓜嬉皮》以及《纽约客》罗兹·查斯特的专栏漫画。我还见过号称提高儿童情商的玩具,征婚者打广告有时也以高情商为卖点。我甚至在一家酒店的房间发现一瓶洗发水,瓶身印着关于情商的妙语金句。 也许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情商对商界的影响,《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情商“开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之一。 1995年,《情商》出版之后的10年间,商业组织对情商概念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管理者的甄选、提拔和提升方面。随着情商热潮的兴起,甚至催生了情商咨询和培训等附属产业,但有些人为了推销服务而言过其实。为了澄清人们对情商的种种误解,我为《情商》10周年纪念版写了一篇新的序言。由于对情商的夸大宣传,在当时引发了学术界一些心理学家对情商概念的质疑。直到现在,通过科学严谨的方法,我们逐渐掌握了更为精确的研究数据,情商的种种好处得到了经验的证明,对于情商的诸多批评才逐渐消失。 罗格斯大学的“组织中的情商研究学会”(CREIO)在情商研究方面走在前列,其合作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的人力资源办公室和美国运通公司等。 我在《情商》一书中主要关注的是大脑与情绪的最新研究发现,特别是情商在儿童成长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应用。不过在《情商》的一个章节里,我介绍了当时还是很新的领导力概念—“用心管理”。我对商界一直保持非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情商》之后出版的两本著作《情商实务》(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和《高情商领导》分别介绍了情商在商业组织的应用研究以及领导力本身。“用心管理”论述了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用技巧,以及批评方法不当造成的后果,并对高情商领导与低情商领导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 情商研究有大大小小几十种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种模式是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提出的模式,一直坚持一个世纪以前由智商研究开创的传统智力研究范式。第二种模式由鲁文·巴昂提出,起源于他的幸福研究。我的模式是第三种模式,融合了情商理论和近几十年关于个体竞争力的模型研究,关注行为层面,即工作和组织领导力的表现。 我在《情商实务》中提出,与智商或技能不同的是,情商是一种鉴别性的竞争力,最能反映谁在一群很聪明的人当中最有号令群雄的本领。纵观全球各大组织机构认为优秀领导者应有的诸多竞争力要素,领导者职位越高,其智商和技能的重要性就越低。(对于较低端工作,智商和专业技能相对更重要。) 在最高层面,关于领导力的诸多竞争力模型通常包含80%~100%以情商为基础的能力。一家全球执行力研究公司的研究负责人指出:“首席执行官被聘请是由于智商和经营才能,被解雇是由于缺乏情商。” 在《情商实务》一书,我提出情商的要素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四个方面,还论述了如何依靠这些要素取得事业的成功,从而扩展了情商的研究框架。 商界对情商(特别是领导力)的浓厚兴趣引起了《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的关注。1998年,在他们的邀请之下,针对这个主题,我在该刊发表了《领导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同样产生了意外的反响。该文很快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创刊史上最多读者要求重印的文章之一,并且被收录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行的几本领导力文集中一本叫作“十大必读文章精华录”的书中。 我在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是戴维·麦克莱兰,他的研究领域是成功企业家的动机,而且他本人就是创业家,他与别人共同创立了一家叫作“麦克伯”(McBer)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将竞争力模型方法应用于组织机构。麦克伯后来被合益集团收购,麦克伯的研究部门现改名为麦克莱兰研究所,由麦克莱兰原来的学生吉姆·伯勒斯、玛丽·芳登和鲁斯·雅各布(现为马洛伊)领导。人们对情商竞争力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研究了几千名公司主管的经营表现和领导风格,我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名为“领导风格”的报道文章,该文载于《哈佛商业评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创造有赖于团队合作。因此耶鲁大学的罗伯特·斯滕伯格和温迪·威廉姆斯提出了“群商”的概念,群商反映了团队每个成员最大程度发挥最优秀才能的总和。但决定团队实际生产力的不是理论上的潜能,即群商,而是该团队协调合作的有效性,即人际关系的和谐度。我最早在《情商》一书探讨了群商的相关问题,后来又从团队领导风格的角度研究了团队的情绪机制。 《情商》侧重于介绍当时新兴学科“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而我在2003年出版的《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则得益于另外一个新兴领域“社交神经科学”的惊人成果。社交神经科学是大脑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人际互动时大脑的运行状况,由此引发了大脑社交神经回路的大量发现。这些发现对于探索大脑思考中枢与情绪中枢之间的联系有着深远的意义。 我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提到了“空闲”(常见于某些公司)以及压力过大引致的“疲惫”(同样常见),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会破坏大脑的前额区,即理解、专注、学习和创造力的神经中枢。另外,我在本书中论述了“涌流”这种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的认知能力达到巅峰状态,人们发挥出最佳水平。 空闲、疲惫以及涌流三种大脑运行的状态重新定义了领导者的根本任务:帮助人们进入并保持最佳表现的大脑状态。在与我的同事安妮·麦基和理查德·博亚兹合著的《高情商领导》一书中,我们认为高效的领导者能够与下属产生共鸣,双方神经系统的和谐有助于催生涌流。 最后的问题是领导者如何进一步提高情商。大脑科学发现了神经可塑性—大脑生长和塑造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这为我们带来了福音。本书论述了经过系统的学习,可在事业发展或人生的任何阶段增强领导力。 每种情商模式的大部分要素可划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管理四大类型。在这些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事业竞争力,它们是判别优秀领导者的标准。 情商决定了我们学习自我管理等基础要素的潜能,而情绪竞争力反映的是我们把情商转化为职业能力的潜能。比如要提高客户服务和团队合作的情绪竞争力,就要具备情商的基础能力,如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但情绪竞争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一个人仅仅拥有社会意识或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并不代表掌握了妥善处理客户关系或解决冲突所需要的额外知识,只能说明这个人具备了掌控情绪竞争力的潜能。 因此,情商的基础能力对于某种特定的竞争力或工作技能是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用认知能力举例,一个学生尽管拥有非常出色的空间能力,但他可能从来没有学过几何,更没法成为建筑师,同样,一个人尽管可能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但处理长期的客户关系却很糟糕。P3-9 序言 1995年,拙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出版前不久,我设想如果有一天无意听到两个陌生人聊天,一个人提起“情商”,对方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就算成功了。这说明情绪智力或称情商的新概念已经融入日常文化。现在,情商的应用与发展远远超出预期,社交与情感学习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情商不仅被公认为卓越领导力的基础要素,而且还是美满人生的催化剂。 我在《情商》一书中总结了当时近10年大脑与情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情商的概念为分析框架,重点介绍了新兴研究领域“情感神经科学”。《情商》出版后,关于大脑、情绪以及社交生活的研究非但没有停滞,在近几年甚至突飞猛进。后来,我把最新研究成果收入《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Social Intelligence)、《高情商领导》(Primal Leadership)等著作以及《哈佛商业评论》的系列文章。 在本书中,我会继续介绍大脑与情绪科学的最新发现,其中一些关键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情商。不过我不会堆砌枯燥复杂的研究数据,而是继续关注应用型研究成果。 本书包含以下内容: · 学术界特别关注的问题:有别于智商的情商真的存在吗 · 大脑的伦理探测器 · 创造力的神经机制 · 驱动力、持久力与动机的神经回路 · 保持及增强最佳的大脑状态 · 社交脑:和谐、共鸣与人际互动 · 大脑2.0版:网络时代的大脑 · 同理心类型与主要的性别差异 · 情绪阴暗面:工作中的反社会人格 · 训练和提高情商的神经课程 情商研究有三个主要理论模型,每种模型有不同的实验和测量标准。第一种模型来自彼得·萨洛维(Peter Salovey)和约翰·梅耶(John Mayer),他们在1990年划时代地第一次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第二种模型是情商领域的活跃研究者鲁文·巴昂(Reuven Bar-On)提出的。 我在《高情商领导》(与同事安妮·麦基、理查德·博亚兹合著)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第三种模型。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其他几种情商模型,并且更多的模型处于探索阶段,情商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戈尔曼的情商模型 每种情商模型的大部分要素可划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管理等四种类型。 书评(媒体评论) 提升情商,使得我们能够用有限的知识去运作无限的世界,更适合当前压力过大的生存环境。有助于我们获得阳光心态,缔造和谐快乐,享受幸福人生。 ——吴维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丹尼尔·戈尔曼教授以专业的学术功底、记者的生花妙笔,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精彩地介绍给世人,带领大家一起迎接情商新世纪。 ——张怡筠 著名心理学家、情商研究专家 《情商》(实践版)的到来,既顺理成章,也恰逢其时。无论是早期作为情商理论的传播者,还是后来作为情商应用的推动者,戈尔曼始终追踪着情商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后“情商”时代最新理论的一次萃取和十几年实务经验的一次总结。 ——曾莉 情智东方(北京)创始人、国际认证情商培训师 著名成功学家卡内基曾经说过,成功是由15%的专业技能与85%的为人处世构成的。我更愿意解读为:在现代社会,情商对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个拥有良好情商的人不仅能承受各种心理压力,更能够坦然面对竞争,创造成功的机会。 ——胡邓博士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心理专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情商(实践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丹尼尔·戈尔曼 |
译者 | 杨春晓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363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5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2.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3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