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老子的方法学(东方桥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老子》,仅仅五千多字,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总体理解。所以从汉代以来,一直被视为必读的经典。然而对于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今人来讲,言约意永的《老子》未免“玄而又玄”,朦胧难解。本书帮您轻而易举地跨越了这个障碍,不仅如此,您还学会了如何以恬淡平和的心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各种其它关系,乃至跨入一种超越和洒脱的精神境界。

内容推荐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他设[道]为他的形而上学;设[小国寡民]为他的理想社会制度;设数为[用九]。逐步到达那个[群龙无首]的上治社会。他又为这个社会设了一位领导者,他称他为[圣人]。老子《道德经》五千字,从形而上的[道],叙述道形而下的[器],最后,他又回到形而上的[道]:这是老子的伟大设计。

这本《读老子的方法学》,您放心的读吧!无为进神谷:[谷神不死。]返璞归真,视为[天地根],返璞归真才是真正的人生。不问你富贵或是贫贱,有学问或是没学问,有道德或是没道德,当你读了这本之后,你就会有那种[无可思议]的声声不息的味道。

目录

走近东方桥

第一章 理想社会的设计

 第一节 老子是谁

一 谁是老子

二 大名人访老子

三 沉默中的《道德经》

四 《道德经>>三字的由来及其意义

五 哲学家眼中的老子

 第二节 《道德经》中的宇宙观

一 宇宙变化的通则

二 物极必反的逻辑

三 风雨中自然变化的法则

四 人类社会处世接物的现象

五 人类历史进化的正反合逻辑

 第三节 有为无为治理的天下

一 有为的社会政治的相反现象

二 无为的圣人治理的天下

三 人类对欲望上的认知

四 人类对知识上的认知

五 婴儿与愚人的知识的认知

六 小国寡民的认知

第二章 《道德经》上篇内容归纳分析

 第一节 形而上的大设计

一 老子是位大设计师

二 美丑善恶的相对概念的产生

三 无为政治的五大原则

四 道的体用无所不在

五 刍狗与风箱的比喻

六 谷神不死的比喻

七 天地大师为苍生服务

八 上善像水一样的比喻

九 功成身退的比喻

 第二节 修身治世的大道

一 婴儿赤子的比喻

二 车轮器具门窗的比喻

三 五色五音五味使人发狂

四 领导者超越宠辱的概念

五 道的比喻

六 古代有道之士的现象

七 长存不朽的比喻

八 四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九 两个时代的政治制度

 第三节 绝三学

一 绝圣绝仁绝巧

二 绝学无忧学大海

三 道是创造万物之父

四 生态变化自然的现象

五 效法自然大师

六 不要争胜逞强

七 宇宙中有四大法则

八 戒急戒躁

九 怎样做才是人类的好导师

 第四节 用刚用柔之道

一 刚则摧毁柔则生存

二 去甚去奢去泰顺其自然

三 善于用兵者的大描写

四 用兵在于不得已

五 道的比喻是朴

六 自胜者强的人生观

七 大道无所不在

八 道是淡而无味的比喻

九 柔弱胜刚强的比喻

十 道常无为无不为

第三章 《道德经》下篇内容归纳分析

 第一节 形而上的德

一 上德不德的德

二 “道生一”的大概念

三 有生于无的大原理

四 大器晚成的大器

五 历史就是教父

六 不言之教的比喻

七 知足不辱的比喻

八 清静的比喻

九 知足与不知足的天下

 第二节 道的领悟

一 道在心灵中

二 为学与为道的益损

三 圣人常无心的心

四 不善养生与善养生的分类

五 道生德畜的大概念

六 母子明光的大道

七 大盗之行也

八 内圣外王的道与德

九 德厚与婴儿的比喻

 第三节 国家学

一 成道的方法是没有方法

二 治国用兵与天下大乱的原因

三 政治家的胸襟

四 治理民众与事奉上天之道

五 治国与煎小鱼一样的比喻

六 大国与小国相交之道

七 求道可以赦免一切罪

八 政治家与政治哲学

九 无为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教育学

一 纯朴敦厚的教育哲学

二 人类要向大江大海学习

三 老子三宝是众多学术流派的导师

四 学习真的勇士真的战士

五 用兵之道

六 得其人而传焉

七 我真是一个不知的人

八 人民要革命了

九 天网恢恢的比喻

 第五节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一 人民已经不怕死了

二 税太多人民不能活

三 活人软死人硬的教训

四 宇宙大道像一把弓的比喻

五 向水学习

六 学习天道无亲的精神

七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八 民众领袖的本色

九 结论

试读章节

三 五色五音五味使人发狂

人类的文明已发达到一个高峰。他们已发现宇宙的五色,用绘画的形式,把它表达在一张画布上,这就是绘画艺术的巅峰,世界各民族的人民,皆有其杰作的成就。五色,是哪五色呢?就是红、黄、蓝、白、黑,引申指多种颜色的变化,这就是宇宙变化的颜色;不但用在绘画上,同时也用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布匹上,有各种颜色的花布。用在建筑上的花雕龙凤,家具的各种装饰上。

同样,宇宙的音乐,也被人类的聪明才智所发现,于是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艺术亦到达高峰。五音,是哪五音呢?那就是宫、商、角、徵、羽,引申指多种音声。现在世界上有各种交响乐,大型的歌剧院,以及中国的古典音乐,包括诗、词、歌、赋;唯美文学的产生,《诗经》上所描写的民俗文学,大画家,大音乐家的诞生,皆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什么是五味?就是酸、甜、苦、辣、咸,引申指多种美味。这是人类饮食文化的发达,尤其中国名菜,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有人说,“中国是饮食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一个国家有没有文化,就看他们平常吃的东西,用的碗筷,调的美味,就知道了。

人类已知道五色的运用,美学已发达,配上五音的和谐,使人类世界趋向完美的境界;再加上美味的享受,人类已经丰衣足食,于是就向野外求生,发展户外活动,锻炼身体。人类经济发达亦到了巅峰,他们已开始收藏珍宝,所谓古玩,寻找世界上难得的宝藏。这么一来,世界就开始有纷乱的现象,社会的结构,就要有新的调整,于是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易经·节卦》说:“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老子并不反对人类文明进化,而是要提醒人类,凡事要有个“节制”。过于追求外在的形色,就会有迷失本性的危险。就像声、色、货、利,这些东西本是身外之物,但是受到眼睛物欲的影响,就会流逸奔驰。五色本身并不坏,但过于奔驰,就会使人的本性趋于迷盲。老子只是说明人类社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而已。

同样,贪求外在的声色,也会使人的本性蒙蔽;一旦蒙蔽了本性,那宇宙正法的声音,就难以听人人的心灵之中,这种人就像是聋子、白痴。

一个人如果因贪求食物的滋味,那他的本性就可能被味觉所惑,因此,五味常使人的本性流逸奔放,而不知人的本性之中,以淡中有味为好。孑L子在这方面就比较懂,他说:“饭疏食,饮水,而乐在其中”,此就是淡中有真味也。

一个人如果正当的事不做,每天只骑着马追逐鸟兽,打猎竞技,像这种人,将会使他自己疯狂于斗争之心,导致身心不宁,而迷失天赋的本性。

如果一个人,他拥有许多珍贵的宝物,那他会常使自己行动受到妨碍,需要保护,没有安全感。而过分爱慕虚荣的人,也往往会不顾节操,以至于身败名裂。《易经·节卦》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老子说: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因此,做一位社会的领导者,他必须是位智者。圣者,所谓圣者,他应该是一位通才,他应该完全知道他的民众需要的是什么。节制民众的需要,合乎天时,合乎地利,合乎政事;以施教化,以明其德操,以达其正道。做一位领导者,自身更应该知道物欲之害;在为民众处理政事方面,不能强求物质上的享受,而要一心一意地为民众服务,生活简单朴素,只要求清茶淡饭吃饱肚子,以常养陸中的腹饱,不受外物而乱其心志也。

四 领导者超越宠辱的概念

领导者,是为天下人服务的,他不受宠辱的影响。可是一般的民众,则不是如此的,因为他们把得、失、名、利的心看得太重。他们对于宠爱与羞辱的认知差别,也是很大的。所以一旦遇到有外来的宠爱或是羞辱,就感到惊慌,而不知所措。老子说:

宠辱若惊,

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上,辱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若,就也。贵,畏惧也。它的意思是说,一般的民众得宠和受辱,都因而感到身惊,畏惧大的祸患,也因而感到身惊。

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感到身惊呢?因为一般民众的心目中,宠上辱下,宠尊辱卑,得到光荣就觉得尊显,受到耻辱就觉得丢人,因此,得之也惊,失之也惊。老子又说: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

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

它的意思是,为什么畏惧大的祸患?也感到身惊呢?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假使我们忘了自己,那还有什么祸患呢?这里要说明的是“有身”与“无身”的概念:“有身”,是“有我”的意思,一切宠辱祸福,都是因为“有我”而起的;若能“无我”、“忘我”,就可以破宠辱祸福的相了。老子又说:

故贵以身为天下,

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

若可托天下。

想做一位理想的领导者,不但要把宠辱置于生死之外,同时也能把祸福看得很轻很淡,而又能做到“无我”、“忘我”的大我精神。所以,做一位社会的领导者,他虽然得到尊荣的地位,但是,他并不视为自己的尊荣。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尊贵,就是天下人民的尊贵;自己的荣耀,就是天下人民的荣耀。像这种愿意牺牲自己一切的人,我们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因此,如果有人贵重自己的身体,但并不是为了贪享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拯救天下人类的大任务:像这种人,我们就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来管理。

这里我们要引申来说“吾有身、吾无身”。这是说,一个人有了身体的祸患,因为人身是水、火、风、土四大的结合,而且人有了身体,就有生、老、病、死之苦。若我“无身”,则何苦之有呢?这就要悟一悟我的“真我”是谁?谁是我的“真我”?所以,做一位社会的领导者,必须要超越宠辱的诸端的概念,走向形而上的概念。P62-6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老子的方法学(东方桥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东方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7687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1-49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