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野诗情趣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与诗有关的故事。这些诗不是历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更不是古今评论家们曾反复赞美的经典名篇,而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流传于民间或散存于古代笔记、野史中的作品,笔者将它们称为“野诗”。

“野诗”有的出自诗坛名家之手,更多发自其他人士(包括皇帝、军阀、下层小吏、落魄文人、劳苦农夫、妇女、道士、和尚、商贩、乞丐等)的心坎。这些诗歌的内容无所不有,感情极为充沛:鞭笞残暴,显露洋相,宣扬才智,嘲笑颟顸,贬斥时弊,讴歌正义,讥讽贪婪,哀叹命运……鲜活展现炎凉世态,真实折射时代风云:大多采用俚俗语言来写,往往充满谐趣,有的还蕴含着人生哲理,读起来倍感隽永有味。这是一笔极为可贵的文化财富,可惜未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内容推荐

这本《野诗情趣》选取了其中的144篇,分为“诗园拾趣”、“诗苑晴阴”、“诗林另类”、“诗艺求真”四辑。各辑的内容已在辑页上叙述,不再在此饶舌。

目录

诗园拾趣

急才的幸运

弃夫的哀叹

依样画葫芦

巧用谐音双关

欧阳修讥讽老夫少妻

“落拓”与“猖狂”

苏东坡讽刺“公卿”

苏东坡兄妹互嘲

假隐士的真面目

大异其趣的“逢僧”

深情妻子的倾诉‘

解缙出口成章

解缙的结局

祝枝山题画(之一)

祝枝山题画(之二)

钱福状元轶事

伦文叙和柳先开咏月

唐伯虎的自我写照

唐伯虎戏写登山诗

唐伯虎讥笑衙役

唐伯虎智救和尚

唐伯虎讪笑术士和神仙

唐伯虎巧写祝寿诗

徐文长吟悲喜诗

徐文长嘲笑“酒壶”

吴兰题观音图和寿星图

“鸠”“雀”争斗

明代的打假词

对假齐夷的讥笑

白卷英雄

红色的柳絮

郑板桥卖字画

郑板桥勾却“风流债”

吟诗赠小偷

塾师的悲酸

乡村私塾的景况

袁枚解救妇女

纪晓岚讥讽性贿赂

寓庄于谐

约会西施

“郎螃蟹”

“推敲”的余音

“凤凰”与“麻雀”

枇杷与琵琶

讥讽别字

倒霉的“别字先生”

“头鸣”与“头名”

穷书生的咏叹

读书人的苦恼

乐观的穷“老九”

赛穷

书呆子的悲哀

考试作弊者的下场

老秀才自嘲

“返老还童”

落第者的悲歌

诗苑晴阴

宣传节育的先驱

谋诗害命

“鬼”的泣诉

为民解困敢于抗上

摔跤状元

夏竦的警告

“落韵诗”事件

范仲淹的仁爱胸怀

咏蝗虫

朱熹的品格

中庸之道

文人相轻的恶果

铁血男儿张咏

吹牛者的洋相

另一个秦桧

秦衙内题诗的风波

可敬的儒林硬汉

高僧道月

甘当畜生的首都市长

南宋的头号官倒

冒认祖先的闹剧

官和贼

特大的婚姻悲剧

刘基的命运

朱元璋“御诗”的威力

朱元璋的气势

劝告朱元璋

值得怀念的清官

刚介有为的吴讷

“大名”与“名大”

对残暴官员的控诉

“阿婆”之谜

可恨的“螃蟹”

清醒的临终老人

无情无义的教训

为国殉难的乞丐

满怀怨愤的乞丐

“剃头”和“整人”

馒头状元

补子胡同奇观

和坤的末日

“不倒翁”的嘴脸

“六尺巷”佳话

嘉庆皇帝骂贪官

为慈禧太后“祝寿”

名字的悲欢

丑恶的贪官

被虐待老人的叹息

军阀吴佩孚传奇

不如回家开酒楼

破戒的和尚

和尚的心曲

《四喜》和《四忧》

劝诫贪婪者

茶·酒·水

“自防”与“回头”

“放狗屁”

什么人说什么话(之一)

什么人说什么话(之二)

诗林另类

回文诗趣

巧用“藏头”

“剥皮”(之一)

“剥皮”(之二)

奇妙的圆圈

数字诗

数学诗

“是”与“非”

“平”和“仄”

“口吃”诗

莫名其妙的“朦胧”

令人齿冷的“明朗”

哕嗦的极品

颠倒字序的笑话

“苦海”

史思明的大作

狂妄无知的“诗僧”

对牛弹琴

贪官切齿声

军阀张宗昌的吼叫

另类的想象(之一)

另类的想象(之二)

诗艺求真

屈原吃什么样的菊花

李白的“床”和杜甫的“臭”

也应身在此山中

一字师

算术评诗法

为“打油”翻案

关于诗意画

试读章节

谐音双关,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就是人们熟知的例子。它们表面上是说天气,实际是倾诉爱情,以“晴”来代替同音的“情”,很巧妙。

历代民间创作中有很多这方面的佳作,下述故事就很值得

北宋的欧阳修(1007—1072)是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年轻时就享有盛名。有一个自命为“才子”的人却很不服气,决心去找欧阳修较量一番。

在路上,“才子”看到一户人家门前有一棵大柳树,不由诗兴勃发,放声吟道:

他自以为很有诗意,其实粗俗不堪;想继续吟下去,无奈才穷思尽,只好徘徊树下苦苦搜索枯肠。突然身后有人续吟两句: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才子”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陌生人。此人所吟的两句虽然不是上品,但运用了比喻手法,终究有点诗味。然而“才子”并不以为然,为了解闷,就邀请这位陌生人同行。

两人走到河边,正好有一群白鸭扑入水中,“才子”禁不住再露一手:

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

这更是粗俗至极的货色。他还未想出下句。陌生人已吟出来了:

白毛浮绿水,红爪荡清波。

句子对仗工整、色彩明丽而又形象生动。“才子”的水平虽然很低,但也知道这是好句,内心有点佩服。

跟着他们乘船渡河。这时候,清风徐来,碧波荡漾,使人心旷神怡,于是乎,“才子”又吟出两句:

两人同乘舟,去找欧阳修。

陌生人听罢,望了他一眼微笑着吟道: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才子”想了一会儿,才悟到身边的人就是欧阳修,还悟到后一句的“修”是“羞”的谐音,词带双关。他不由羞愧得满脸通红,过河之后就借故溜走了。

这仅是一则民间故事而已。欧阳修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物.未必与无知之徒计较,更未必如此刻薄,但是这类“不知修(羞)”的“才子”确是令人讨厌,有时是需要给予一点讽刺,让他们清醒清醒的。

到了明代,又发生一个异曲同工的故事。

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的秀才欧阳伯乐到省城参加考试,在行李担子上竖一面小旗,上书“庐陵魁选欧阳伯乐”几字,叫人挑着招摇过市。他是有深意的,因为欧阳修是庐陵人,庐陵即吉州,言下之意是自己乃欧阳修的后代;“魁选”是说自己有学问,将名列魁首。

他的狂妄行为激怒了应考的士子,于是有人写诗讽刺:

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

虽知你是欧阳后,毕竞从来不识修。

诗一针见血地指出:尽管此人真的是欧阳修的后代.可是也从来不认识欧阳修。何必拉着大旗作虎皮?结句同样以“修”谐“羞”,很妙。  P9-11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与诗有关的故事。这些诗不是历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更不是古今评论家们曾反复赞美的经典名篇,而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流传于民间或散存于古代笔记、野史中的作品,笔者将它们称为“野诗”。

“野诗”有的出自诗坛名家之手。更多发自其他人士(包括皇帝、军阀、下层小吏、落魄文人、劳苦农夫、妇女、道士、和尚、商贩、乞丐等)的心坎。这些诗歌的内容无所不有,感情极为充沛:鞭笞残暴,显露洋相,宣扬才智,嘲笑颟顸,贬斥时弊,讴歌正义,讥讽贪婪,哀叹命运……鲜活展现炎凉世态,真实折射时代风云:大多采用俚俗语言来写,往往充满谐趣,有的还蕴含着人生哲理,读起来倍感隽永有味。这是一笔极为可贵的文化财富,可惜未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笔者在孩提时代,就在家长督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随着年岁增长,阅读空间也不断扩大,一些“杂书”进入了我的视野,于是从中接触到“野诗”。我被吸引了,爱不释手,每有发现就抄录下来。“文革”被抄家时,那个记录本子竞侥幸逃脱灰飞烟灭的命运。“文革”结束后,笔者转到一家出版社担任诗歌编辑,在与古今中外诗歌打交道的过程中,对“野诗”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更加注意搜集,并挑选其中特别有情、有趣者进行分析,在1984年4月和1989年6月,分别编写成《野诗谈趣》和《情趣诗话》两本书出版。大概也算得上是雅俗共赏的缘故,它们很受读者欢迎,还先后被台湾两家出版社用繁体字印行。

退休之后翻阅这两本旧作,感到当时的分析写得太匆忙了,很多问题说得不深不透,有的还存在着错误。闲居岁月,时间充裕,参考书籍也比以前更多,加上这些年又搜集到一批更有价值的“野诗”,感到完全有条件做得更好。因此决定推倒重来——一重新甄选,重新撰写分析。

雅俗共赏,让读者既有所知还有所感,既易于阅读还乐于阅读,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为此,定出了对分析的要求:

除了对词句、典故进行诠释,评价其艺术的优劣之外,顺带阐述一些创作和欣赏的知识;除了述说有关故事及其时代背景,指出思想内涵之外,还对当事人的经历进行简要介绍并评判其人品高下,有的还联系今人今事以作对照。我写的不是严谨的学术论著。因此不作周密的考证:但不愿沦为媚俗的地摊货色,因此坚决杜绝“无厘头”的“戏说”。为了增强可读性,力求将分析写成千来字的散文或小品,让自己的喜恶也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态度是否正确?读者评判可也。

这几年,承蒙众多编辑人士的厚爱,笔者先后在《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今晚报》、《清远日报》、《中山日报》、《陶城报》、《红枫》、《岭南松》、《文史纵横》、《岭南诗歌》等报刊开设“诗里人生”、“情趣诗话”、“诗园拾趣”、“诗林撷叶”等专栏,将这些篇什推出;《郑州晚报》、《南方日报》、《澳门日报》、《晶报》、《中华诗词》、《散文》、《人间》、《岭南侨星》等报刊,也曾赐我篇幅。在此,顺表谢意。这些篇什发表之后,很多被互联网及其他报刊(包括澳洲、加拿大、美国的一些华文报刊)转载,有的被选进《中华活页文选》、《教师文摘》等权威刊物。有的则被“文抄公”剽窃。

这本《野诗情趣》选取了其中的144篇,分为“诗园拾趣”、“诗苑晴阴”、“诗林另类”、“诗艺求真”四辑。各辑的内容已在辑页上叙述,不再在此饶舌。

笔者读诗已逾60春秋,其中一段时间还以编诗、评诗为业,至今已出版诗歌论著20本,可是在浩瀚的诗海面前仍长怀才疏学浅之憾。这本集子定然还有不少错误,盼有识者指正。

2007年1月 写于广州珠江之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野诗情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光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66279
开本 32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3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