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超越中间层/当代学生心理成长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是一位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朋友吗?你是不是正面临着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学习困惑,社交困惑,还有生活困惑,本书帮你矫正不当的认知培养健康的行为,塑造良好的个性,更好地面对这些困惑,帮你从一般走向优秀,从平凡走向卓越。

内容推荐

人的心理一般都是正常的,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本书帮你矫正不当的认知培养健康的行为,塑造良好的个性,更好地面对学习中的困惑,社交中的烦恼,生活中的挫折,帮你从一般走向优秀,从平凡走向卓越。

目录

序言(一)/1

序言(二)/1

前言/1

第一部分 人生与理想

1.改变现状,超越中间层/1

2.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6

3.怎样才能活得更有劲/10

4.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14

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0

6.怎样才能履行实现目标的行动呢/24

7.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果子——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28

8.做得好不如嫁得好吗/33

9.考了研究生就能找好工作吗/38

第二部分 个性天地

10.培养健全人格,到达成功彼岸/44

11.如何培养独立能力/49

12.巧练毅力/55

13.而今迈步从头越/59

14.自卑是一把双刃剑/64

15.谦虚使人进步/68

16.我可以控制自己吗/73

17.如何才能不拖拉/80

18.张扬个性,成就自我/89

第三部分 人际交往

19.怎样和同学搞好关系/96

20.容易在不经意间得罪别人,该怎么办/10l

21.友情真似昙花一现吗/105

22.克服与异性交往的紧张/113

23.如何拒绝别人/117

24.我可以改变自己不善言谈的毛病吗/121

25.太在乎周围人的看法,怎么办/125

26.与“虚伪”共存/131

27.消除喧嚣中的孤独/137

28.怎样克服孤僻的性格,融入人群/142

29.社交恐惧知多点/147

30.如何与父母沟通/151

第四部分 瑰丽爱情

31.失恋后重燃生活的热情/156

32.爱情中是真心重要还是责任重要/161

33.要学业还是要爱情/166

34.专一还是花心/171

35.如何与异性保持友谊/175

36.如何度过性待业期/180

第五部分 情绪旋风

37.轻松心情迎接未来/186

38.有周期性的情绪低落,怎么办/190

39.人需要强行控制自己的情绪吗/193

40.怎样才能不乱发脾气/196

41.控制愤怒,培养理性/200

第六部分 校园思考

42.寻找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205

43.读大学的价值在哪里/209

44.学习与娱乐:鱼与熊掌/213

45.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怎么办/218

46.要学,乐学,终身学/222

47.怎样克服对输赢的斤斤计较/229

48.如何克服厌学心理/233

第七部分 学习方法与效率

49.总是记不起所学的东西,该怎么办/237

50.如何提高记忆力/242

51.怎样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246

52.如何认识和掌握学习过程中的生物规律/251

53.如何消除考试焦虑/256

54.怎样解决“专业抗拒”/260

55.如何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264

56.如何提高阅读效率/268

57.怎样战胜学习中的“高原现象”/272

58.怎样捕捉灵感/276

59.读书时怎样才能做到不分心,全力以赴/280

60.如何提高自学能力/284

61.如何提高思维能力/289

62.开阔思维,启发灵感/295

第八部分 行为重塑

63.为什么我做事瞻前顾后/300

64.容易受别人影响,结果出来后自己又不满意,该怎么办/305

65.把生理缺陷变成心理优势/311

66.如何面对与缓解压力/314

67.如何培养耐心/319

68.怎样才能摆脱过去阴影的影响/323

69.见义勇为还是冷眼旁观/328

70.怎样拒绝诱惑/332

后记/338

试读章节

心理分析

毫无疑问,要改变自己,改变避无可避。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已经考上了想要考的大学,因为你的老师曾经说过,你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自己已经竭尽所能了,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舒适而安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当你看到你的朋友、同学正积极主动地创造自己的人生,心中有自己清晰的愿望,而且常常充满成功的喜悦,你也会有羡慕别人,同时发觉自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快乐和幸福,然后希望自己也能和别人一样有同样的成就和体验。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发展的每一阶段的每一个层次,然后不断地超越自己所处的不好不坏的中间层的话,就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体会真正的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在改变自身之前,先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要去何处,才能有所行动。

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学生,要怎么办才行!

A级 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级 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督促和舆论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 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股、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级 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的成绩,持续性地保持一流。

E级  自主型:拥有D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忍、扎实、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来衡量优劣,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

“自主型学生”对应了金字塔的“E级”,所以也可以把他们叫做“E学生”。“E学生”处在金字塔的第5级,也是最高级,其特征主要有3个,也可以叫做“3E”:EQ——情商;Enjoy——快乐;Excellence——优秀、杰出、卓越。

毫无疑问,属于A、E级的其实都不多,大多数的人是属于B、C、D级。D级的学生自然优秀,总能走在社会的前面,成为领头人。实际上问题最大的是B、C级学生。他们总是消极、被动,对生活、学习没有热情,即使是和别人竞争,也是被推着跑的。即使有所成就,也难以对自己满意,这种状态就急切需要改变。这种人可能不需太过费力地维持生活,但总是得过且过,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回忆那只属于自己的过去和盘算着自己的未来,时不时地抱怨着现实的生活,没有机会,没有公平待遇,却从来不敢打破已有的框框,跳出自己的思维范式去思考问题,挑战自我。而是应付式地完成自己眼下的学习或工作,既然毫无兴趣,因此也毫无创造力,但却又弃之可惜。于是多少人在啃着那块鸡肋,你说他委屈吧,他又自得其乐,你说他幸福吧,他又有很多常规的痛苦。多少人又在浪费自己的潜能,对生活、工作都是应付了事,最终,使自己陷入平庸的泥沼。学生只是按照学校的规定,每天上课、下课,到了学期末,再应付学校的考试,除此之外,没有自己的目标、打算和计划。所有的东西都是别人安排好的,连生活本身都是。是生活发生在他身上,而不是他主动积极地去追求生活。所以,如果你不想成为这样的人,现在就改变,从B转向C,从C迈向D,再向E级发展。

曾经有一个旅行者向一个坐在门廊里的老人问路。在老人的脚下趴着一只哼哼唧唧的猎狗。旅行者问道:“您的狗怎么了?”老人回答说:“它正趴在一根钉子上。”“它不感到疼吗?”旅行者问道。老人回答说:“是的,它疼。”“那么它为什么不站起来呢?”旅行者问道。老人回答说:“我猜,它一定是疼得还不够厉害!”

现在,也许有什么正在烦恼你,而其实你是可以改变它的,比如让自己的成绩更好一点?那一定需要某些方面的改变,也许是学习的方法,也许是时间的安排;或者让自己更受欢迎,在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得到90%以上的选票。这可能需要一个更大的改变;又或是让自己有一个更健美的身体,那将意味着你首先要改变时间观念,要安排时间来做运动和锻炼,其次要变化的是你的作息时间,还有你的毅力、忍耐力等,这些都是巨大的改变。

那么,真的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当希望事情改变的时候,就要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就要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你人际关系不好,你不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即使你不断地换朋友也没有用;如果你学习不好,成绩老也提不高,你不去改变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却总是换学校、换班级、换老师,最终结果也还是一样。只有改变你自己,才能改变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当然,要改变自己并不容易,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追求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生,那就要自己努力寻找变化的契机,不能坐等机会从天而降。要改变自己,就要知道改变什么。

要改变自己,还要懂得取舍的艺术,如果你对旧事物、旧习惯依依不舍,自然难以展开新的局面。这就好像拉上手刹学开车一样,虽然想要前进,却动弹不得。

另外,也许改变最艰难的部分并不在于改变本身,而在于准备做出改变以及怎样面对改变。很多人在自己的环境中挣扎求存,在同样的问题上一再碰壁,其实,真正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采取不同的行动:换个方向,换个姿势,换个方法。

一群死刑犯面临着一次选择:他们要么去面对行刑队,要么碰碰运气,穿过一扇没有打开过的门,去面对那边的未知世界。结果他们全都选择了行刑队!死亡至少还是确定的。很不幸,他们竞不敢冒险一试,也许躲在门后的就是自由!你的自由是不是也躲在门后:那扇关闭着机会之门的另一边。

任何的处境都蕴涵着改变和完善的机会,当你对做出改变感到越来越自如时,你就将能够更加轻松地向前迈进,并利用自己的天赋和核心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一步步接近你的梦想和目标。你将乐于拥抱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并主动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自我实践

坐下,好好思考一个问题,自己需要改变什么。自己的问题症结在哪里,是生活的态度、技能还是谋生的本领?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要改变什么,改变才能发生,也才会有效。其次,改变要采取的正确行动。改变不是一句话,说说就可以了。它必须要做,而怎样做、做些什么是核心。不妨多看看自己敬佩的名人的传记,看看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自己比比,差别在哪?也可以和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多沟通,从别人身上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P2-5

序言

少年心思多变化,从懵懂无知的青涩年龄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花季时光,一路也要经历人生中不少大大小小的驿站,期间过程的艰辛与险阻,少年人自知。然而,他们更多的是体会,经验却要在尝试之后才能得到,却往往为时已晚,只能给别人做借鉴。但有时自己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甚至赔上一生。而导致这惊天动地的结局的有时不过是事后看来完全不能成为问题的小事,但却会在那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年龄,成为跨不过去的坎。编写此书的目的,正是想把许多人已经成为经验、知识的经历,化成一柄手杖,让那正要穿越时光隧道,到达特定时空的人可以有一可扶之物。

生活无大事,再惊人的结果,也不过是生活中动静之间留下的余韵。音纯色正,韵味悠长,则是锦绣人生;否则,自咽苦果,无人可助。把每件小事情弄清楚,做好,则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成就大业。

张爱玲16岁时就已经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布满了虱子。虱子不会危及生命,却让人烦恼不已,进而影响到生活大计。靠别人帮自己,只能是一时之举,自己学会清除虱子的方法,是赶走虱子的最好选择。

编写这套丛书,希望能帮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解决生活中的小咬啮,在平凡的生活里,不断进步,在心灵的天空中,更上一层楼,成就华美人生。同时,也成就我们自己的愿望。在很长的一段做心理咨询的时间里,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来自青少年,他们的问题并不大、不严重,并不是到了病态的程度,然而,这些问题却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更影响了他们的心情,使本应阳光灿烂的年轻心灵蒙上了不必要的灰暗和沉重。因为这些问题而来咨询的是有勇气的同学,更多的人可能会独自承受苦恼,自己摸索,直至踉踉跄跄走过青春。却因把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这上面,耽误了要做的事情,使自己有所遗憾。所以,希望这套丛书能帮到他们,解决问题,走过烦恼。也希望可以帮到那些焦急的父母,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希望他们可以看到这本书,并有所启发。

为了让我们的书能帮到更多的人,更有代表性,我们还特别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作了调查,调查的人数和范围都足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调查的结果,也就是我们丛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是大部分的孩子、青少年面临的问题。而我们的书正是把这些问题理清分类,并给以专业的答复。正如上文所说,我们回答的问题是每个处在特定阶段的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他们不是针对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也不是针对那些有心理疾病的人,我们的对象是那些健康的孩子,在健康的生活中碰到的心理小烦恼。就像那华美的生命之袍上的虱子,希望他们可以学会清除的方法,让心理、心灵和生命都健康成长。

为了让问题阐述得更为清晰,书的写作采用了问题咨询、心理分析、实践和链接四个部分,每一个主题都以这四种形式展开,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务必让读者透彻地了解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咨询”是把我们调查结果中最集中的问题以个人提问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读者对问题本身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识。“心理分析”则是针对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分析,力图把事情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阐释清楚。第三个部分“自我实践”,是针对问题提出自我改进、自我帮助的实际操作方法,让读者在明白道理之后,又有一个可依而行之的方法,真正帮助到自己;最后链接部分,是把与本主题有关的一些故事、理论以特别链接的方式提供,进一步丰富内容。三本书链接部分各有不同。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其链接部分为“精彩链接”,以故事、人物传记、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为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要学的知识。而中学部分则为“知识链接”。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很多问题可以独自思考,对他们而言,获取知识、扩大知识面是最主要任务。这样,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既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又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大学部分为“学术链接”。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小问题都与大学问连在一起,大学阶段,寻求事物内部规律,对学术的探讨研究是主要任务。对大学生而言,仅仅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因此,在学术链接部分,把与每一个主题中与之相关的心理学理论阐释清楚,帮助大学生理解现象背后的学术理论,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并更好地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正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编者

                          2006年5月

后记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对象,但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清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报刊杂志经常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报告,动辄是百分之多少以上的人心理不健康,有心理疾病,令人听后深感担忧。但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些报告中描述得那么可怕。诚然,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足够的时候,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也就不会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大多数的大学生还处在能力和经验都不足够的时期,自然要面对的困难也就多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就会影响到情绪、心理,这是很正常、自然的事情,不能就说他们都有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健康。

但是,这些心理小困扰不及时解决的话,也会出现大问题,同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因此,我们编写了本书,正是想帮助大多数有着心理小困扰的健康学生解决他们的这些烦恼,不要因为这些问题而影响甚至耽误自己的人生发展。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它是我与江西师范大学的郭斯萍教授主编的“当代学生心理成长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参与本书写作的人大都是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都很认真严肃地从事调查、统计、写作任务。由于本书的写作是以问题的形式开展,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作了大型的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到好几所大学的千余名学生。调查之后又作了精心统计。然后才有了我们整部书的构架。参与写作的同时,我本人还负责了本书提纲的拟订,并作最后的统一修改定稿。参与本书写作的还有华南师范大学的陈新葵博士,梁娟,何桂华,江西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王艳喜、余琼、张丽芳,江西教育学院王海仔硕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唐民硕士、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陈以洁硕士、浙江省春晖中学的丁洁老师。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汕头国际建设有限公司(广州)人力资源部经理李俊亚女士就职业生涯规划写了自己的看法,相信会对大学生们有所帮助。

虽然我们作了大型的调查,认真的写作和严格的修订,但由于经验和水平的不足,该书难免还存在问题和缺点,也可能遗漏了一些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无任是怎样的问题,都真诚地欢迎读者提出,以作进一步改进。

另外,由于丛书的性质,书中有些地方引用了一些书刊中的精彩内容。由于信息方面的原因,有少数未能与作者取得联系,这里一并致歉,敬请作者或著作权人予以谅解;并希望作者在看到我们的书籍之后,能与我们联系,我们将酌付稿酬并寄送样书。

如果本书对于读者带来帮助,应该感谢暨南大学出版社张仲玲编辑对于本选题的坚持,以及所有作者的严谨态度;如果本书还存在我们未能发现的问题,编者将负全部的责任。

                     曾 红

                  2006年5月于暨南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超越中间层/当代学生心理成长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红//郭斯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796774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6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2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