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兵讲述(7)/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老兵讲述(7)/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收录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直属部队——中央军中的1军至70军中一些基层老兵的回忆性文章。这些文章均为其所亲历抗战事件的忆述。当时他们或为刚刚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训练兵,或为刚刚军校毕业的小兵,或为下级军官……他们抱着保家卫国之心,满腔热血投身抗战。文章展现了这些基层军人眼中的抗战情形,记录了他们在战争中所做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基层军人的抗战状态,洋溢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对于抗战历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老兵讲述(7)/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收录了基层抗战老兵的回忆性文章,均是从老兵们的亲笔手写稿中精选而出,是具有“亲历”“亲见”“亲闻”性质的独家一手资料。所忆述的战事,既有广为人知的大战,也有平时鲜有耳闻的小役,无论大战小役,无不体现了国家危亡之际战士们救亡图存的铁血爱国之情。

目录

老兵讲述7 中央军(第一军至七十军)

 第一章 1·2·5军

武培军:我八年抗战亲身经历

蔡德云:1938年开封兰封战斗

尹光烈:难忘的南宁会战

张伯寅:策应第三次长沙大会战

张文心:与日寇在淞沪的正面交锋

吴松林:淞沪抗战之悲壮的庙行血战

李怀盛:淞沪抗战杂记

陈宪章:血战昆仑关战地工作

杨景尧:攻克昆仑寒敌胆

何德魁:松山战役的前前后后

程兆熊:滇西蚂蟥沟之役

 第二章 6·7·8·9军

李锐舟:奔赴昆仑关增援的经历

余能奉:反攻南宁战役

马骥良:目睹夏排长盘肠大战

陈凯荣:我亲历的几次战斗

肖纯:无人开枪却见敌人都死在阵地

孟敏航:国军中校亲历抗战片段

养正:回忆忻口会战与郝军长之死

张学俊:入伍第九军

孙莅亭:十八里之役点滴

华德荣:抗战时我是司药官

  尚志成:惨烈的白云山争夺战

 第三章 10·13·14军

华国元:回忆我参加的几次战斗

潘深竹:衡阳抗日苦战48天

于耀中:回忆教门滩之战

李遇平:衡阳抗日保卫战侧记

郭亮: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的二三事

刘树森:在临沂以东与日寇遭遇战的回忆

吴培:小人物与武汉大会战

郭宗正:忆中原会战

蒋炳南:千里去杀敌,中途庆胜利

任仲朗:忻口战役的片断回忆

王杰仁:1937年忻口大白水村肉搏战

严一鸣:回顾宛平战役一次阻击战

廖全章:晋南中条山之战

李培元:南京战役的惨状

 第四章 16·18·19·24军

张配天:记忆中的潼关炮战

高风翔:河东战役的失利

周穆深:孙家埠掩护战

贺金超:我任迫击队长的那一年

朱徽焌:淞沪之战及守禹门口和潼关西五里铺

张配天:徐州突围片断记忆

徐振楼:我所目睹的台儿庄之战

张廷献:左膝中弹裹伤再战

 第五章 26·27·29·36军

姜维翰:忆两次长沙会战

钱致伦:“八一五”黎明

胡薛军:我亲历的兰封战役与南京保卫战

文鲤:陇海线上开封之战

孙悦卿:一头耕牛引发的大屠杀

蔡天然:难忘的一次敌后之行

舒开基:收复独山一役

胡理修:独山一战与桂柳反攻

唐宗炳:桂南昆仑关战役

 第六章 37·42·49·52军

陈燕茂:扭转战局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刘填先:战时的一个元旦节

邹宏:回忆三次激战

徐家齐:抗战八年的记忆碎片

丁振国:于台儿庄血战敌后的片段

罗仁杰:八载抗战旧忆

 第七章 54·60·70军

别波:控诉日本侵华罪行

孙哲明:上海八一三总退却

丁振国:难忘大禾岭惨象

马锦:1941年赣北上高大会战

萧调熙:忆豫西抗战

试读章节

经过三小时的搏斗,敌人大部占领了小港的四百山顶,把我连包围在小港。经与三个排长研究,决定马上突围,遂命一排长张志超首先向长山桥方向突破口冲锋,该排不幸全排阵亡。我率二、三两排继续猛烈冲锋,经过两小时的肉搏冲杀,终于冲出小港村口外。在村口前约1华里,又被日军包围。此时天色明亮,山上日军集中炮火向我方射击,掷弹筒如冰雹,步机枪弹如雨点。我心想,如不冒险冲出就有被俘危险,即率连部五名传达兵(许炳林、梁仁生、王志助、胡云松、张家友)向长山桥方向猛冲。冲出有数十米,几个传令兵相继倒下,这时我看见前面百来米处有一个土堆,隐有日兵四人,我即卧倒路南水田里,用驳壳枪向敌兵射击,不料枪筒爆炸。在此万分危急之时,忽听背后有人爬来,一看是四班长曾记明。我用很小的声音令其靠近我,他刚抬头就被敌弹射中头部阵亡。我把他的步枪取到,装好子弹,用日语高喊口号,有两日兵站起,我即连发三枪。这时又听到后边有声音,我转头一看,是四班机枪手于大海。我小声说:“前面土堆后有四个日兵,你快掩护我撤退,日兵如站起来,你就对他射击。”我拼命倒退移动,在水里慢慢把全身衣服脱光匍匐后退,飞弹落在我身边,泥水溅满全身,这样爬了2华里,到山脚下,发现我连二排、三排十多名阵亡战士的尸体,还有几个重伤兵向我呼喊:“连长。”我问邰、陈排长向哪方向去的,他们说:“向宁波方向去的。”我安慰他们说:“你们暂时忍耐,等我找到邰、陈两排长派担架来把你们运回。”我把阵亡士兵衣服取了一套穿上,这时太阳已升到山顶,之后找到邰达、陈关法两排长,还有50多人,遂派担架将伤兵运到后方医院,与营长取得联系,继续战斗。次晨我生力军增援反攻,将小港收复。我看见于大海被敌人烧死在原处。把许炳林、梁仁生、王志勤、胡云松、张家友、曾纪明等七位战士的尸体埋好,我悲痛万分,想当时如果不是于大海掩护我退下,我也死在此处。于大海的阵亡更增加了我的悲痛……

这时日军又向我军猛攻,我连还有邰排、陈排士兵70余人,遂占领山顶继续战斗。直到入夜,宁波已失守,我奉命向奉化县转移。一夜的行军,天明进入了奉化城内。一昼夜的忍饥受饿疲劳奔波,未曾停息,敌人又追踪而来,我连即上山(奉化西门外)占领阵地,与日军对峙。敌人整日用飞机和炮轰炸,至下午5时,敌步兵攻人奉化城内。我方粮尽弹绝,才撤出县城。是役我连伤亡排长、士兵60余人,尸满山野,火光弥漫。机枪连连长林金标被敌机弹炸得尸首皆无。至下午6时,我身边只有传令兵李英祖一人了,而日军步兵已攻上山顶。李英祖劝我说:“连长赶快下山,否则我俩就成了敌人的俘虏了。”我说:“没有营长命令,不能离开阵地,死也要死在阵地上。”最后李英祖硬把我拉下山来,在黑夜中向岩头市方向寻找营长。  至岩头市时已深夜,见到营长张华森,始知他们早已撤退出山头阵地。因满山火气,极度混乱,营的传令兵送撤退命令时没有寻到我。在岩头集结了30余人,组编一个排,由李俊任排长;第一连编成一个排,由龚竞成任排长;第五连编成一个排,由陈乾任排长。在岩头市上蔡下蔡休整补充后,开赴奉化溪口镇(蒋介石的家乡)山顶,占领阵地固守,阻止敌人。奉团长周宏训命令,我连为前哨连,修筑工事阻击敌人进犯。双方相持九天,到第十天深夜,敌人开始向我发动猛攻,激烈战斗至次日,日军援兵继续增加。我连此时一排长阵亡,二排长负重伤,三排长失踪,我身边只有十余名士兵,子弹已打完,后方无援,与营团失去联络,一天一夜未吃饭,连口水都没有喝,只好撤退,到新昌才追上营长。(P8-P9)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兵讲述(7)/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6489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5183316
中图分类号 K265.210.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