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国崛起
内容
作者简介

唐晋,著有长篇小说《宋词的覆灭》《玄奘》《鲛人》《鲛典》《唐朝》等;中篇小说集《天文学者的爱情》;短篇小说集《聊斋时代》《景耀》;诗集《隔绝与持续》《月壤》;散文集《飞鸟时代》;文化专著《红门巨宅--王家大院》等。曾获2000年度山西新世纪文学奖。

精彩书摘

占领马六甲

控制印度洋并不等于控制一切,阿尔布克尔克要实现控制印度洋出入口,彻底垄断香料贸易的宏伟计划,就需要做到三点:攻占马六甲,控制东部入口;占领亚丁,控制红海入口;夺取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入口。马六甲(Malakat)的得名源自于阿拉伯人,意思是集合各商贾的市场,中国人则叫它满刺加。马六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航海线路而言,马六甲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拥有马六甲既可以把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排除出亚欧贸易航线,又可以控制通往南中国海和香料群岛的航线;马六甲还是当时亚洲进行香料贸易的主要贸易中心,方圆数千平方公里以内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必须经过它,控制马六甲可以牢牢把握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这时的马六甲还主要掌握在穆斯林人手中。1509年,葡萄牙人曾经到达过马六甲,由于受到了当地人的猛烈袭击,所以他们撤退了,但有一些人被俘。1511年7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提出了释放战俘、进行赔偿以及割让一块土地来修建要塞的要求。当时的马六甲是一个10万人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另外还有许多战船,几千门火炮,双方兵力悬殊,因此当地苏丹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的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8月1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然后照例进行了屠城,把马来人杀了个干净,但对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印度人、缅甸人和爪哇人则不动分毫,这也是阿尔布克尔克扩大统一面,缩小打击面的聪明之处。

  马六甲是中国重要藩属国,但直到1520年(明正德十五年),马六甲苏丹派人向中国求救,明武宗才知道这件事。葡萄牙人用武力占领马六甲是对当时朝贡体系、一种以中国为主导的“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的东亚国际秩序的直接威胁。《明会典》上所载63个朝贡国有2/3位于马六甲以西,一旦失去马六甲则意味着朝贡体系有动摇、瓦解的危险。明武宗本应帮助马六甲苏丹击败葡萄牙人,但当时的明朝已没有了初时的积极进取,马六甲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中国的外围藩属国,它的丢失并不影响中国自身的安危,所以当时喜欢葡萄牙的武宗也没有采取什么措施。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3月武宗驾崩,4月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继位,马六甲苏丹又遣使来求救。明朝与葡萄牙交涉,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否则扣押使团直到归还马六甲为止。尽管当时明朝的国力比葡萄牙要强大许多,但在东南亚一带并没有军事存在,这种毫无力度的交涉又有什么用呢?葡萄牙曾经为了一个没有什么经济利益的休达连亲王也舍得,面对一个富饶的马六甲,他们又怎么会把区区一个使团放在眼里呢?明朝又命令同是藩属国的暹罗派兵救援,但暹罗始终对明朝支持本是它属地的马六甲独立耿耿于怀,而且由于葡萄牙有效的外交活动,所以按兵不动,甚至认为葡萄牙攻占马六甲是给它帮了忙。此后葡萄牙统治了马六甲130年,直到1641年被荷兰人赶走。阿尔布克尔克在此修建了坚固的要塞,把它变成了葡萄牙的在这一带的统治中心和重要支撑点,在此长驻有军队,包括舰队和陆军。占领马六甲对葡萄牙在亚洲的殖民活动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吸引了附近一些小国如苏门答腊、爪哇的侯国等的归顺,也取得了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商人,主要是泰米尔人和克林人的支持,而正是通过克林人,葡萄牙才能与孟加拉湾的其他地区和东南亚以及远东的其他小国签订贸易协议。此后葡萄牙人逐步设立了一系列的据点要塞,构成了在东南亚的殖民网络。占领马六甲为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马六甲成为了“葡萄牙王冠上的珍珠”,“葡萄牙的财富与远比其大和其人口多的王国的财富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一时期成了“葡萄牙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

  1513年2月进行的占领亚丁的行动不那么顺利,因为地形不熟,加之准备不足,缺乏淡水,而且航行所必须的天气情况也不利,要么没风要么是暴风雨,所以葡萄牙摧毁了停泊在亚丁的船只,炮轰了亚丁城后就撤离了。经过一年的准备,1515年2月,阿尔布克尔克率领27艘大船,1500名葡萄牙人士兵和几百名土著人又重新开始了军事行动。他有三个目的:占领霍尔木兹,重新占领亚丁,如果有可能从陆路去摧毁麦加。在霍尔木兹,被波斯人控制的国王慑于阿尔布克尔克的武力和残酷的名声投降了,国王缴纳了1.25万金谢拉芬,归还了葡萄牙的要塞,另外还亲自在宫殿中升起了葡萄牙旗帜。阿尔布克尔克帮助国王摆脱了波斯人的控制,并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驻扎。

目录

前言/001

一、努力推进中国的和平崛起/003

二、寻求积极的战略互动/007

三、适应世界政治的特征演变/010

第一章 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015

一、在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成长/016

二、向未知探索/022

三、瓜分世界:教皇子午线/031

四、建立殖民帝国/038

五、启示/055

第二章 美洲大陆的主宰西班牙帝国/059

一、光复伊比利亚/060

二、伟大的地理大发现/066

三、疯狂冒险的西班牙人/076

四、野蛮贪婪的财富掠夺者/084

五、争霸欧洲/091

六、三十年的退缩与普法战争的惨败/224

七、启示/234

第六章 夹缝中的德意志/235

一、这块土地上的1789个独立政权/236

二、为什么是普鲁士/246

三、铁血宰相俾斯麦/257

四、强大的德国:是福是祸?/265

五、启示/276

第七章 东方列强日本/278

一、中国的学生/279

二、布国威于四方/285

三、上下一致学西方/296

四、万世一系的近代天皇制/308

五、武力扩张、争霸东亚的不归路/314

六、启示/325

第八章 好霸争强的俄罗斯/327

一、由莫斯科公国到莫斯科王国/329

二、“西化”的彼得大帝/335

三、东征西讨的叶卡特琳娜二世/341

四、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军队/348

五、帝国主义列强锁链上最弱的一环/353

六、苏联时期/362

七、启示/377

第九章 美国:从蚂蚁刭大象/379

一、从定居点到美国/380

二、向西、向西、向西/389

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395

四、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统天下/401

五、新贵与老欧洲/408

六、启示/417

后记/421

内容简介

《大国崛起》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以历史故事的形式,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语言,描述了自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竞相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历程。

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应领悟到什么经验或教训?

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本书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序言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长期以来,不知有多少学者和政治家呕心沥血去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多少启迪今天的著述宏论和丰富实践。然而,大国兴衰又是难有最终答案的难解之谜,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而且也由于世界在变化,历史在进步,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由此而来,有关大国兴衰的探讨也就永远不会过时。

15世纪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随着持续而强劲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有西方战略家甚至认为: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最为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如何调整彼此间的实力和利益,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关注中心。姑且不论这种认识具有多少简单线性思维的成分在里面,中国应如何推进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应对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深刻调整,却是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

编辑推荐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长期以来,不知有多少学者和政治家呕心沥血去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多少启迪今天的著述宏论和丰富实践。然而,大国兴衰又是难有答案的难解之谜,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而且也由于世界在变化,历史在进步,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由此而来,有关大国兴衰的探讨也就永远不会过时。《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 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 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 追踪和研究世界大国兴起轨迹, 总结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和基本规律, 探究其兴起背后的原因, 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 为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国崛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60064
开本 16开
页数 421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6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6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65
24cm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