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讲述了一些草根人物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他们有邮电职工、铁路工人、银行职员,有农民、学生、失业青年,都在坚守各自的职责:冒着敌人的炮火分送邮件,在铁路线上抢修,在工农业战线上努力搞好生产……竭力帮助其他同胞,在军队需要时挺身而出,在抗战的大环境下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是抗战亲历者的回忆讲述。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战争,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身为平民百姓的他们则以各种形式参与抗战:邮电职工冒着敌人的炮火分送信件、铁路工人在日机的扫射下抢修铁路,更有成千上万的农民顶着风霜雨雪运送军需……他们用激情、汗水和鲜血,在抗战的大环境下谱写了一曲壮歌。本书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目录

百姓讲述2 城市篇

 第一章 在抗战的硝烟中守护家园

董蕴辉:抗战鳞爪

文有武:一位爱国列车调度员

戴家琮: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金士宣:回忆浙赣铁路局工作

郅人杰:迁徙的煤矿

胡觉僧:运输线上又一年

佚名:跟着四中去流浪

杨华:一次难忘的“迷信”活动

吉崇礼:这种书是应该烧的

毕汝全:艰苦的生活,难忘的岁月

宗之龙:最后退却

俞祥根:亲历长沙大火

佚名:丈夫巾帼古今无

顾雪雍:奋战在孤岛

梁向新:中国人不是好欺的

杨昭年:牛角川沦陷摭忆

李明实:虎穴斗敌,机智脱险

赵春山:民族气节不可丢

陆明山:抢购外贸丝茧

许绍逊:三枚炸弹

胡理昌:别了,中央飞机制造厂

 第二章 八年,与抗日军队唇齿相依

王国章:在德国验收重炮

徐宪明:加入抗战事业

李世明:七七事变中的宛平城

陈树檀:烽火北平

陶元甘:初袭南京

徐大镛:最后一歌

李升浩:誓死抢修

俞祥根:炸不断的铁路

李昌乙:在江阴要塞测量炮位

沈元晖:为伤病员服务

袁纹:逃出徐州

赵兴让:山西之行

金志超:目睹兰州轰炸

胡旦川:抗日无罪

张绍林:画地图

马西屏:反攻中的一○二医院

黄涛:与敌短兵相接的《开平日报》

陈长润:安息吧,那位战士

百姓讲述2 农村篇

 第三章 孤胆英雄

杨英章:传奇三楞叔

董尧:和父亲一起被抓

余连炎:单刀杀敌记

天戈:小鬼也抗日

丁子云:难忘的早晨

陈学清:急智救少女

赵树智:怒打日本兵

郭敬华:回旋在脑际的往事

第四章

群雄歼寇

凌玉珍:芦江人智杀日寇

刘进:鬼子丧命记

杨汾:日寇机毁人亡,百姓拍手称快

李汝书:铁锄除寇

王增乔:生擒日寇飞行员

佚名:威震淮海的平型关式大捷

陈宜坚:五龙杀敌记

百姓讲述2 组织篇

 第五章 献身抗战事业的社会组织

周恩玉:影院里的抗议

钱达三:七七事变中的中华儿童教育社

陆梓樵:宁战死,不投降

杨今农:上海沦陷前后的难民救济会

邱祖绶:回忆职救会无线电训练班

张载沾:在轰炸中救死扶伤

刘京城:张治中主政下的湖南民训工作

周德民:宁乡的民众训练

曹侃:伤兵之友忆记

王岩:回忆常熟抗日自卫队

王瑞松:抗日时期的军医教育

刘毓初:他没有回来

悟阐:佛僧救国

崔槐生:回忆临汾战教队

唐莉波:与刘清扬在一起

 第六章 血战到底的民间武装

宋书麟:组织抗日同盟军

郝松岩:东北军民抗日救国斗争始末

王时章:日敌压境,琼人反抗

康辉先:土匪也要打日本

普居仁:红枪会迎战

周红山:救同胞杀日寇,红枪会喋血街头

叶国珍:护粮抗敌传美名

百姓讲述2 华侨篇

 第七章 都是中国人,孰无中国心

伍觉天:异国往事

杜松行:赤子报国情

屠承厚:出钱出力,通情达理

陈山:战时茅坡训练班

江先太:步行回国

李品伟:缅甸街头的学生募捐

试读章节

董蕴辉:抗战鳞爪

忠告尽劝导,千户困难解。

坚强不自馁,何惧屡毁家。

在抗日战争中,我以一个妇女的身份为抗战尽过的微薄力量,可以概括在以上这20个字内。

1937年,抗战全面开始的一年,我的丈夫陈方修是中国银行驻淮南煤矿办事处主任,我的小家庭住在矿区。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时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国民奋起,以各种形式争取全民族抗战。直到西安事变后,始露国共合作、一致抗战的端倪。淮南煤矿所在地包括洛河、田家巷两镇,各阶层民众及路矿员工,在1936年初就发起了军事训练。我鼓励丈夫出头,银行员工当然全部参加。路矿职工自发参加的风气兴起,形成一股新气象。妇女救亡工作也同时进行,并且有相关的训练组织。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面抗战开始了,人心振奋,人们纷纷捐助金钱和物资,送往前线。不幸战局失利,淞沪沦陷,接着首都南京沦陷了。我们常州的老家公婆二老和孩子小林、小粮只好逃到淮南来了,老家受劫。这是我家第一次被毁。

淮南矿是产煤的,淮南铁路是运煤的,路、矿协调发展是好现象,然而一旦抗战失利,工业将沦陷,煤就没有销路,运不出去也卖不掉,就成了问题。路矿负责人程士范来找我丈夫,要求银行非至万不得已时,不要撤退。他说自己立即到上海去找董事会,陆续汇款接济,然而一旦丈夫所在的银行撤走,款汇不过来,他就没有办法了。我丈夫答应他,尽可能不撤退。程士范走后,他的工作由协理程书度负责。程士范一去无消息,很长时间不但汇款无着,连一封信也没有。路矿员工工资发不出,人心惶惶,天天围着程书度,有许多人跑到我丈夫处诉苦。

敌寇侵入南京后,随即渡江占据浦口,准备北上。北上日寇就要打通津浦路,淮南路矿人员必须撤退,这就增加了紧张气氛;同时我丈夫的管辖行蚌埠支行已撤至皖北正阳关,电告我丈夫,从速撤退。我丈夫在此紧急关头,思虑甚重,本应遵命撤退。该办事处人员少,库存账册轻便,包括家属在内,雇一小轮船就足够了。对于路矿来说,我丈夫没有责任,但对于朋友、对于广大路矿员工,感情怎么讲呢?能一走了之吗?路矿的透支额早已超过,除非另订一笔贷款,否则路矿的日常运转无法维持。但是办事处主任无此权限,又能向哪里请示呢?因此我丈夫不停叹息,终日彷徨。

我对他说:“抗战是民族大事,是长期的事,不能以一时失败而灰心。尤其是人,人是抗敌第一武器。淮南广大职工撤退到后方,仍是一股强大的抗战力量。不能任其涣散。你所顾虑的是行纪,认为办事处主任无权放款,怕受到处分。但是你是基层负责人,能做有益的事,为人民大众做有益的事,如果为此受到处分,也问心无愧。你切不可钻牛角尖。在未与程书度商定办法之前,银行不能撤退。”我丈夫被我说服了,与程书度等几度磋商,决定成立一透支契约,金额30万元。然而,领取巨额现钞又是问题。蚌埠支行已撤退,我丈夫赶紧与芜湖支行打电话商量,该行答复说可取现钞,但因其也将撤退,限即日来领。我丈夫便冒险闯过轰炸区,到芜湖运回此款,以备路矿支用,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P5-P6)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5772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5169263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