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姓讲述(3十万青年十万兵)/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容
编辑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百姓讲述(3十万青年十万兵)》是抗战亲历者的回忆讲述。抗战期间,他们正值青春。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他们告别父母,抛妻离子,毅然从戎,带着青春的热血与热情,更带着战士的冷峻与冷静,踏上抗战的滚滚征程,不后退,不后悔,誓让熊熊的战火燃遍每一寸土地,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本书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内容推荐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著的《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全套16册,收录了1000多位普通民众和士兵亲历抗战岁月的回忆文章,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

所收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百姓讲述(3十万青年十万兵)》为其中一册,在八年抗战期间,战士们在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青年在后方毅然从戎,源源不断地补充抗日新鲜血液,不断壮大抗日的力量。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些青年从戎的亲身经历。

目录

第一章

 外患日深,青年何为

 张铁砚:教会的爱国抗争

 江东光:再见!北平

 秦景中:难忘的时代剪影

 陈根荣:亲历淞沪会战

 李克为:小镇上的抗日运动

 张振鹏:选择

 杨鲁:八年甘苦有谁知

 李覃佐:如愿以偿

 王敬礼:误入魔窟

 秦华清:从笔杆子到枪杆子

第二章

 参军去,热血男儿当报国

 孙家林:我们不当亡国奴

 周启华:西去平渡口

 东昌:冲出古城,参加抗日军

 秦鹏:招训会,硕果存

 张俊卿:在开赴西安的路上

 肖克永:知识青年投军去

 吴凯:夜渡

 陈孝武:勇过敌关投考军校

 兰次瑜:从军;I士歌

 刘灿:一寸山河一寸血

 田培材:我的八年抗战

第三章

 投奔正规军

 焦月岩:从学生到战士

 罗志宏:北上延安

 佚名:出走

 陈昌年:难忘南岳游干班

 郭耀魁:我的抗战记忆

 李白林:一度参军

 王群英: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世博:征壮丁带新兵

 冯达人:参军去

 王振宇:我在黄埔军校的日日夜夜

 刘庆祥:风陵渡口

 孙百诺:黄河在咆哮

 曾蔓生:倘若你为国而牺牲

 陈有梅:冒着敌人的炮火

 王德田:投笔从戎,志在救国

 史监成:走上抗日战场

 黄存厚:漂亮的躯壳,丑恶的灵魂

 周子兴:军民合作站,抗战同一心

 王雅轩:怀念叔父王听

 张洪信:潜伏

 段迈:平房机场侦察记

 何增富:十万青年十万兵

第四章

 参加地方军

 杨世承:在上海抗战的日子里

 方景林:敌寇不驱,誓不还乡

 王绥之:绥远抗日救国会的兴衰

 刘德观、陈基镛:泸县战地服务团

 狄宝政:为国牺牲的少年队

 罗怡林:大武汉的怒火

 甘霖:当年立志救亡切

 左奋阳:从军伊始

 廖荣贞:我在抗战中救死扶伤

 王开济: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巡礼

 陈甘章:从军记

 李庸碌:义宁抗日突击大队纪事

附录

 抗日洪流中的地方政府

 盛翼振:抗战中的点点光华

 周焕昌:筑路记

 冯宏谦:一位抗日县长的回忆

 尹炳章:只向大户摊派,不要小户出钱

 刘振甫:抗战时期的重庆职业指导所

 张济忠:在炮火下抢运食盐

 胡次威:修建华西空军基地

 张光亚:战时工农业生产品展览会

 罗炎林:豆蔻年华英雄胆

 曹振邦:为群众着想,办起铸造厂

 庄循义:支援炮厂生产

 刘清江:一次让我永远怀念的战斗

试读章节

张铁砚:教会的爱国抗争

1936年秋,教会保荐我去基督教山东黄县华北浸会神学院,攻读神学科。那时候,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东西方帝国主义的欺侮,神圣的领土和主权横遭蹂躏。教会内部,外国差会垄断一切,伤害了中国信徒的自尊心,激起爱国爱教的信徒们的强烈抗议。

黄县教会经办的崇实中学,30多年一直不准许悬挂中国国旗。神学院的爱国师生为此愤愤不平,大伙儿经过酝酿,决定通过当时兼任崇实中学体育教员的圣经科学员栾重新,鼓动崇实学生,掀起一场争取悬挂国旗的斗争。结果,我们赢得了胜利,迫使美籍教士控制下的学校当局允许庄严的中国国旗飘扬在校园的上空。

斗争的胜利,激发了学院师生们的爱国勇气。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国难日益深重。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当时的华北浸会神学院也掀起波澜,人们纷纷议论时局的演变,表述个人对这次事变所持的态度。部分受殖民地文化影响较深的师生,关心“天国”的事情比祖国更要紧,坚信“天堂是我家,世界无可挂”,甚至还有人认为,战争的灾难是上帝施加给中国人的惩罚。根据是《圣经》上有记载:当年以色列人不遵守神的诫命,神就借巴比伦人的手,用刀兵惩罚过他们。学员之中,有人不相信这般不近情理的说教,激于爱国义愤,想要投笔从戎,还遭到非议,说当初主耶稣曾经这样告诫过门徒彼得:“凡动刀者必死在刀下。”他们的主张是,一切都要听从主的安排,因为《圣经》上明确说过:“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然而多数人不同意他们的说法,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纯粹是投降主义的变种,并且号召全体师生学习《旧约》中摩西领导以色列民众奋起摆脱埃及王欺压的精神,共赴国难。

无休止的大辩论,一直争持不下,终于各行其道。多数青年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既爱教又爱国的道路,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有的参加了八路军,也有的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不同程度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江东光:再见!北平

我们从卢沟桥抗日前线慰劳抗日军队回到学校后,想着抗日军队那种坚强的战斗意志、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誓必打回老家去的决心,都悲愤交加,又想到在日寇魔爪下呻吟着的故乡的一切,不由得唱起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结果,全班的同学都更加伤心悲愤,涕零乃至号啕大哭起来。

训导员和训导长向教室走来,意欲制止,但是他们细心地听出“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的全部歌词后,就像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中老师对学生小弗朗士的宽恕那样,低下头去,一声不吭,难以抑制的伤感,立刻变成泪珠,滴滴答答地落满前胸。学生们见训导长哭了,就像受委屈的孩子得到母亲的同情,更加大声地痛哭起来。训导长似乎是强行抑制住伤感,大声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同学们不要难过了,我也是东北人,我家也有老母妻儿,都做了亡国奴,给日本人当牛马,难道我不愿意打回老家去吗?时机一到,我们全体师生都拿起枪,走向战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解放故乡,争取中华民族的全部解放!”他的话语一停,掌声四起,大家都觉得,训导长不愧是东北人,总算有些为人师表的味道。大家都安静了一会儿,觉得很疲劳,时间已进入深夜,训导长走后,同学也都接二连三地回到宿舍。P5-7

序言

前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御外侮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鏖战,承受了巨大的创痛与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其间,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以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作为抗战的主体,中国的普通民众和士兵为抵御日本法西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经济供给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体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从这些普通民众和士兵的视角,回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真实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基层兵民奋起抗战及其所涌动的爱国激情,正是我们编辑《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的立意所在。

全套丛书共16册,近300万字,分为《老兵讲述》十册、《百姓讲述》四册和《“草根”英雄》《铁蹄与生存》各一册。所收回忆文章,均源自1985年全国政协相关机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而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征文,为尘封30年后首次面世。

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来自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他们有秘密协助部队作战的邮电职工、铁路工人,有饱受战火蹂躏而奋起反抗的农民、士绅,有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的教师、学生,有坚持在烽火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奋战在沦陷区的普通共产党员,有捐款捐物、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工作者和普通职员,更有为数众多的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士兵。之中,既有来自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也有来自国民党中央军,还有来自全国各省、地区的抗日军队。如川军、湘军、桂军、滇军、粤军、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各类抗日作战队伍。

一篇篇浴血奋战的战场记忆,一篇篇国破家亡之痛的追述,生动勾勒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恢宏时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如此大规模反映社会基层兵民抗日的回忆资料集中出版,目前尚属首次,从而使本丛书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丛书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姓讲述(3十万青年十万兵)/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5796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5169237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