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的疾病——为了使人受教益和得醒悟而做的基督教心理学解说》是索伦·克尔凯郭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于1849年7月出版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在克尔凯郭尔以笔名发表的著作中,此书属于最晚出版的那一批,可以视为他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克尔凯郭尔本人十分看重它,认为此书与《基督教中的实践》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前者还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使我能够在一个比我曾经梦想过的更宏大的范围内说明基督教;关键性的范畴在那里被直接地揭示出来。”
图书 | 致死的疾病 |
内容 | 编辑推荐 《致死的疾病——为了使人受教益和得醒悟而做的基督教心理学解说》是索伦·克尔凯郭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于1849年7月出版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在克尔凯郭尔以笔名发表的著作中,此书属于最晚出版的那一批,可以视为他思想最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克尔凯郭尔本人十分看重它,认为此书与《基督教中的实践》都是“极有价值的”。而且,前者还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它使我能够在一个比我曾经梦想过的更宏大的范围内说明基督教;关键性的范畴在那里被直接地揭示出来。” 目录 总序 中译本导言 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致死的疾病是绝望 A.绝望是致死的疾病 甲、绝望是一种精神的疾病、自我的疾病。因此 可以有三种形式:在绝望中并不意识到有自 我(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绝望);在绝望中不要 是自身;在绝望中要是自身。 乙、绝望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丙、绝望是“致死的疾病” B.这种疾病(绝望)的普遍性 C.这种疾病(绝望)的形式 甲、以不涉及它有无意识、而只涉及综合[的自我]的构成成分的方式来考虑的绝望 一、由有限与无限定义的绝望 1.无限的绝望是缺乏有限 2.有限的绝望是缺乏无限 二、由可能性—必然性定义的绝望 1.可能性的绝望是缺乏必然性 2.必然性的绝望是缺乏可能性 乙、由意识定义的绝望 一、无知于绝望的绝望;或对于有一个自我和一个永恒自我的绝望着的无知 二、意识到绝望的绝望并因此而意识到有一个其中有某种永恒性的自我;于是在绝望中不要成为它自身或者在绝望中要成为它自身 1.在绝望中不要成为自身:软弱的绝望 (1)对于世俗的绝望或对于世俗事物的绝望 (2)关于永恒的绝望或对其自身的绝望 2.在绝望中要成为自身:违抗(defiance) 第二部分 绝望是罪 A.绝望是罪 第一章 自我意识的等级(取得资格的条件: “面对上帝”) 附录:罪的定义包含了冒犯(offense)的 可能,对于冒犯的一般观察 第二章 苏格拉底对于罪的定义 第三章 罪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主张(position) 关于A部分的附录:这样的话罪在 某种意义上不就成了极罕见的了吗?(道德方面) B、罪的持续 甲、对于其罪产生绝望之罪 乙、关于宽恕罪(冒犯)的绝望之罪 丙、肯定性地抛弃基督教之罪,宣称基督教为非真理之罪 注释 重要词及人名的英中文对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致死的疾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 |
译者 | 张祥龙//王建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8193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8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1998-08-01 |
首版时间 | 1997-09-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34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